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熱電廠循環水排水明渠的排水口結構,具體說,就是在排水口內增設用于有效降低循環水溫度的散熱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熱電廠循環冷卻水取排水系統分為循環供水系統和直流排水系統。當前我國多數電廠采用的是直流冷卻的排水系統,這種冷卻水通常稱之為溫排水。這種溫排水進入受納水體后,會直接或間接對水生生物產生影響。當電廠溫排水對水生生物產生負面影響時,稱其為熱污染。污染嚴重時會對受納水體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
[0003]在充分利用電廠冷卻水余熱的前提下,為降低溫排水的熱污染,通常的做法是適當增加熱電廠排水明渠的長度和落差。這必將導致土建工程量和循環水泵揚程的增加,從而增大了土建和機電投資。而且,某些情況下限于場地條件,過長的排水明渠會造成布置上的困難。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效地降低電站溫排水的溫度及其對受納水體的熱污染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包括布置于排水渠末端的泄槽、兩側翼墻、消力池、消力池出口端墻,在消力池中順著水流方向設置有用于散熱的折線形導流墻。
[0006]所述排水口兩側翼墻的單側擴散角控制在4° 一 10°之間。
[0007]所述折線形導流墻以排水口中心線鏡像對稱設置一對,折線形導流墻的墻首位于消力池的進口端,墻尾位于消力池的出口端,折線形導流墻采用四段折線,四段折線順著水流方向將消力池等分,每段折線的折點位于等分消力池的橫斷面上,第一段和第三段為擴散段,第二段和第四段為收縮段,兩個折線形導流墻的第一段折線首端的折點、第三段折線首段的折點、第四段折線尾端的折點分別位于對應橫斷面的消力池寬度的三等分點上,相連兩段折線之間的夾角為160° — 175°。
[0008]所述折線形導流折墻高度與消力池出口端兩側翼墻同高。
[0009]所述折線形導流墻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于溫排水的熱量消散,有效地提高排水渠的散熱效果,減小電廠溫排水對受納水體的熱污染。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發明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的平面圖。
[0012]圖2是圖1中的縱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4]如圖1、2所示,本發明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包括布置于排水渠I末端的泄槽2、兩側翼墻3、消力池4、消力池出口端墻6,在消力池4中順著水流方向設置有用于散熱的折線形導流墻5。
[0015]所述排水口兩側翼墻3的單側擴散角控制在4° 一 10°之間。
[0016]優選,所述折線形導流墻5以排水口中心線鏡像對稱設置一對,折線形導流墻5的墻首位于消力池4的進口端,墻尾位于消力池4的出口端,折線形導流墻5采用四段折線,四段折線順著水流方向將消力池4等分,每段折線的折點位于等分消力池的橫斷面上,第一段和第三段為擴散段,第二段和第四段為收縮段,兩個折線形導流墻5的第一段折線首端的折點、第三段折線首段的折點、第四段折線尾端的折點分別位于對應橫斷面的消力池4寬度的三等分點上,相連兩段折線之間的夾角為160° —175。。
[0017]折線形導流折墻5高度與消力池4出口端兩側翼墻同高。
[0018]所述折線形導流墻5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19]在排水口消力池內增設混凝土折線形導流墻,引導消力池底部水流產生折沖水流,使消力池內發生豎向水躍的同時產生水平向渦流。結合消力池邊墻喇叭口狀擴散設置,使得消力池內水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
[0020]電廠溫排水經由排水渠I排出后,在泄槽2內完成水流的平面擴散,增大溫排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以利熱量消散。水流進入消力池4后,在折線形導流墻5的引導下,在池內形成豎向水躍的同時產生水平向渦流,使水流充分摻氣,增強水流與周圍空氣的熱交換,進而有效降低電廠溫排水的溫度,減小對受納水體的熱污染。
[0021]某國外熱電廠排水渠限于場地條件,渠道總長1487m,渠寬3.5m,設計底坡0.765%ο為保證電廠溫排水散熱效果,采用了增設折線形導流墻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
[0022]排水口兩側翼墻的單側擴散角設計采用6°。消力池首部寬7.25m,出口寬度10m,池內散熱機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折線形導流墻。相連兩段折線之間的夾角為采用162°。導流墻出口高度與消力池出口端面翼墻同高。該設計順利通過當地環保部門審批并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0023]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于使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不能僅以本實施例來限定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即凡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變化或修飾,仍落在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包括布置于排水渠(I)末端的泄槽(2)、兩側翼墻(3)、消力池(4)、消力池出口端墻(6),其特征在于,在消力池(4)中順著水流方向設置有用于散熱的折線形導流墻(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兩側翼墻⑶的單側擴散角控制在4° 一 10°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線形導流墻(5)以排水口中心線鏡像對稱設置一對,折線形導流墻(5)的墻首位于消力池⑷的進口端,墻尾位于消力池(4)的出口端,折線形導流墻(5)采用四段折線,四段折線順著水流方向將消力池(4)等分,每段折線的折點位于等分消力池的橫斷面上,第一段和第三段為擴散段,第二段和第四段為收縮段,兩個折線形導流墻(5)的第一段折線首端的折點、第三段折線首段的折點、第四段折線尾端的折點分別位于對應橫斷面的消力池(4)寬度的三等分點上,相連兩段折線之間的夾角為160° — 17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線形導流折墻(5)高度與消力池(4)出口端兩側翼墻同高。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線形導流墻(5)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電廠循環水排水口結構,包括布置于排水渠末端的泄槽、兩側翼墻、消力池、消力池出口端墻,在消力池中順著水流方向設置有用于散熱的折線形導流墻。折線形導流墻以排水口中心線鏡像對稱設置一對,折線形導流墻采用四段折線,四段折線順著水流方向將消力池等分,每段折線的折點位于等分消力池的橫斷面上,第一段和第三段為擴散段,第二段和第四段為收縮段,相連兩段折線之間的夾角為160°—175°。電廠溫排水經由排水渠排出后,在泄槽內完成水流的平面擴散,增大溫排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以利熱量消散。水流進入消力池后,在折線形導流墻的引導下,在池內形成豎向水躍的同時產生水平向渦流,使水流充分摻氣,增強水流與周圍空氣的熱交換,進而有效降低電廠溫排水的溫度,減小對受納水體的熱污染。
【IPC分類】E03F5-10, E03F3-04
【公開號】CN104594493
【申請號】CN201510036023
【發明人】馮韶輝, 韓強, 郭強, 孟繁杰, 胡朝暉, 張寶瑞, 馬延臣, 常玉龍, 劉戰生, 余洋
【申請人】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