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530095閱讀:441來源:國知局
一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包括集水裝置、沉淀裝置、連接裝置、第一過濾裝置、電機裝置、第二過濾裝置及排出裝置,集水裝置包括集水框、第一支撐桿、第一管道及第一閥門,沉淀裝置包括第一框體、第一過濾網、第一彈簧、第一支架、第一海綿塊、第二彈簧,連接裝置包括第二管道、第二閥門、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斜桿,第一過濾裝置包括第二框體、密封環、第二過濾網、第二支撐桿、第三支撐桿、第三管道,電機裝置包括電機、轉軸、第一攪拌桿、第二攪拌桿、第一刷毛、定位軸、第四支架、第一橫桿及第五支架,第二過濾裝置包括第三框體、滾輪、第二刷毛、第六支架、第四管道及第三閥門,本發明能夠有效的收集雨水,并且對雨水進行沉淀過濾。
【專利說明】
一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雨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雨水的綜合利用方面儲水裝置采用的是蓄水池,蓄水池為混凝土建筑施工,施工周期長,而且蓄水池建造于地下,長期使用后水池中的底部沉淀不易排出,整個系統自動化程度低,使用成本較高。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所述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包括集水裝置、位于所述集水裝置下方的沉淀裝置、位于所述沉淀裝置右側的連接裝置、位于所述連接裝置右側的第一過濾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上的電機裝置、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下方的第二過濾裝置及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左側的排出裝置,所述集水裝置包括集水框、位于所述集水框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之間的第一管道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閥門,所述沉淀裝置包括第一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內的第一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上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左側的第二彈簧,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第二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閥門、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右側的第一斜桿,所述第一過濾裝置包括第二框體、設置于所述第二框體右表面的密封環、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內的第二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二框體下方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三管道,所述電機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側的轉軸、設置于所述轉軸上的若干第一攪拌桿、設置于所述第一攪拌桿上的第二攪拌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攪拌桿上的第一刷毛、位于所述轉軸左側的定位軸、位于所述電機下方的第四支架、設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一橫桿及位于所述電機上方的第五支架,所述第二過濾裝置包括第三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內的滾輪、設置于所述滾輪上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三框體左側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框體下方的第四管道及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三閥門,所述排出裝置包括第四框體、收容于所述第四框體內的第二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二海綿塊左側的第三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右側的第三彈簧、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下方的擋板、位于所述擋板下方的加熱棒、位于所述第四框體左側的排出管、設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四閥門。
[0007]所述集水框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集水框的下表面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集水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集水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8]所述第一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框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框體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過濾網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海綿塊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二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固定連接。
[0009]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狀,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
[0010]所述第二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框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體上設有位于其右表面的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及第一斜桿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密封環呈環狀,所述密封環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二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二過濾網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水平放置,所述轉軸的右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轉軸的左端穿過所述密封環延伸至所述第二框體內,所述轉軸與所述密封環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攪拌桿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攪拌桿的一端與所述轉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攪拌桿設有若干個且處于所述第一攪拌桿之間,所述第二攪拌桿的端部與所述第一攪拌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刷毛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刷毛與所述第二攪拌桿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軸呈水平狀,所述定位軸的右端與所述轉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軸的左端頂靠在所述第二過濾網上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電機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12]所述第三框體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第三框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體上設有第六通孔及第七通孔,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內且與所述第三框體軸轉連接,所述第二刷毛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滾輪上,所述第二刷毛與所述滾輪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狀且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呈L型,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且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
[0013]所述第四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四框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框體上設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九通孔,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八通孔且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海綿塊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的右表面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設有兩個,所述第三過濾網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過濾網豎直放置,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14]所述第三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三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的左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呈長方體,所述擋板水平放置,所述擋板的側面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九通孔且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001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0016]本發明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有效的收集雨水,并且對雨水進行沉淀過濾,然后再用于其他用于,從而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節約淡水資源,環保無污染,并且可以進行有效的過濾,減少其中的雜質。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8]圖1為本發明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所示,本發明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包括集水裝置1、位于所述集水裝置I下方的沉淀裝置2、位于所述沉淀裝置2右側的連接裝置3、位于所述連接裝置3右側的第一過濾裝置4、設置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4上的電機裝置5、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4下方的第二過濾裝置6及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6左側的排出裝置7。
[0020]如圖1所示,所述集水裝置I包括集水框11、位于所述集水框11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2之間的第一管道13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3上的第一閥門14。所述集水框11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集水框11的下表面設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與所述集水框11的內部相通,所述集水框11的橫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撐桿1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1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12的上端與所述集水框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13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111且與所述集水框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13的內部與所述集水框1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閥門1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13內水的流量。
[0021]如圖1所示,所述沉淀裝置2包括第一框體2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21內的第一過濾網22、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22上方的第一彈簧23、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22下方的第一支架24、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4下方的第一海綿塊25、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25左側的第二彈簧26。所述第一框體2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框體21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框體21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2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212,所述第二通孔211及第三通孔212呈圓形且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13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212且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13的內部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過濾網2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過濾網2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22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簧23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23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2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過濾網2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2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過濾網22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一支架24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2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4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25的左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海綿塊25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一海綿塊25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海綿塊25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海綿塊25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25擋住所述第三通孔212。所述第二彈簧26呈水平狀,所述第二彈簧26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26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25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海綿塊25起到支撐作用。
[0022]如圖1所示,所述連接裝置3包括第二管道31、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31上的第二閥門3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1下方的第二支架33、位于所述第二管道31上方的第三支架34、位于所述第三支架34右側的第一斜桿35。所述第二管道31呈水平狀,所述第二管道31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212且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的內部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閥門3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31內水的流量。所述第二支架3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3的上端與所述第二管道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3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架34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34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斜桿35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35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34固定連接。
[0023]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過濾裝置4包括第二框體41、設置于所述第二框體41右表面的密封環42、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41內的第二過濾網43、位于所述第二框體41下方的第二支撐桿44、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44右側的第三支撐桿45、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45右側的第三管道46。所述第二框體4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框體4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體41上設有位于其右表面的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411、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412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413,所述第四通孔411、第五通孔412及第六通孔413呈圓形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31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412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31的內部與所述地第二框體4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斜桿34及第一斜桿35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密封環42呈環狀,所述密封環42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411內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43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二過濾網43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43擋柱所述第四通孔411。所述第二支撐桿44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44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44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3與所述第二支撐桿44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45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支撐桿45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46呈豎直狀,所述第三管道46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413且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46的內部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內部相通。
[0024]如圖1所示,所述電機裝置5包括電機51、位于所述電機51左側的轉軸52、設置于所述轉軸52上的若干第一攪拌桿53、設置于所述第一攪拌桿53上的第二攪拌桿54、設置于所述第二攪拌桿54上的第一刷毛55、位于所述轉軸52左側的定位軸56、位于所述電機51下方的第四支架57、設置于所述第四支架57上的第一橫桿58及位于所述電機51上方的第五支架512。所述電機51與電源電性連接。所述轉軸52呈圓柱體,所述轉軸52水平放置,所述轉軸52的右端與所述電機51連接,使得所述電機51帶動所述轉軸52旋轉,所述轉軸52的左端穿過所述密封環42延伸至所述第二框體41內,所述轉軸52與所述密封環42滑動連接,并且起到較好的密封作用。所述第一攪拌桿53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攪拌桿53的一端與所述轉軸5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攪拌桿54設有若干個且處于所述第一攪拌桿53之間,所述第二攪拌桿54的端部與所述第一攪拌桿5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刷毛55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刷毛55與所述第二攪拌桿54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軸56呈水平狀,所述定位軸56的右端與所述轉軸52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軸56的左端頂靠在所述第二過濾網43上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轉軸52可以穩定的旋轉。所述第四支架57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上端與所述電機5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下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桿58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桿58的右端與所述第四支架57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58的左端與所述第三管道46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512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512的一端與所述電機5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51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框體4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025]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過濾裝置6包括第三框體6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61內的滾輪62、設置于所述滾輪62上的第二刷毛63、位于所述第三框體61左側的第六支架64、位于所述第三框體61下方的第四管道65及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65上的第三閥門66。所述第三框體61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第三框體6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體61上設有第六通孔611及第七通孔612,所述第六通孔611及第七通孔612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支架57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46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611且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46的內部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撐桿45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所述滾輪62呈圓柱體,所述滾輪62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61內且與所述第三框體61軸轉連接,使得所述滾輪62可以在所述第三框體61內旋轉,所述滾輪62與電機連接,帶動所述滾輪62旋轉。所述第二刷毛63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滾輪62上,所述第二刷毛63與所述滾輪6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刷毛63可以頂靠在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表面上。所述第六支架64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64的上端呈水平狀且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64的下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二支撐桿44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64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65呈L型,所述第四管道65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612且與所述第三框體61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65的內部與所述第三框體6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三閥門66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65內水的流量。
[0026]如圖1所示,所述排出裝置7包括第四框體71、收容于所述第四框體71內的第二海綿塊72、位于所述第二海綿塊72左側的第三過濾網73、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73右側的第三彈簧74、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73下方的擋板76、位于所述擋板76下方的加熱棒75、位于所述第四框體71左側的排出管77、設置于所述排出管77上的第四閥門78。所述第四框體7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四框體71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框體71上設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711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九通孔712,所述第八通孔711及第九通孔712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六支架64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65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八通孔711且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65的內部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二海綿塊72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海綿塊72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72的右表面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72擋住所述第八通孔711,所述第二海綿塊72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7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73設有兩個,所述第三過濾網73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過濾網73豎直放置,所述第三過濾網73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73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7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74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74呈水平狀,所述第三彈簧74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7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74的左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7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二海綿塊72起到支撐作用。所述擋板76呈長方體,所述擋板76水平放置,所述擋板76的側面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加熱棒75設有兩個,所述加熱棒75與電源電性連接,使得所述加熱棒75可以產生熱量。所述排出管77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九通孔712且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排出管77的內部與所述第四框體7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閥門78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77內水的流量。所述擋板76采用導熱材料制成。
[0027]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使用時,首先將其放置在室外,當室外下雨時,雨水收集到所述集水框11內,然后聚積在所述集水框11內,當集水框11內集中足夠的雨水時,打開第一閥門12,使得所述集水框11內的雨水經過第一管道13進入到所述第一框體21內,首先經過第一過濾網22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一過濾網22的下方,由于所述第一過濾網22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并且所述第一彈簧23對所述第一過濾網22起到緩沖及支撐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一過濾網22會向下移動,同時所述第一過濾網22對雨水進行初步的過濾,然后在所述第一過濾網22下方進行沉淀,以便將雨水中的雜質沉積出來。然后打開第二閥門32,使得所述第一框體21內沉淀后的水經過所述第一海綿塊25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二管道31內,然后進入到所述第二框體41內,然后進過第二過濾網43的過濾后與所述第一刷毛55接觸,然后啟動電機51,使得所述轉軸52帶動所述第一攪拌桿53及第二攪拌桿54旋轉,進而帶動所述第一刷毛55旋轉,所述第一刷毛55可以對進入到所述的第二框體41內的水進行過濾,同時可以對沉淀后的雨水進行攪拌。然后雨水經過第三管道46進入到所述第三框體61內,此時啟動與滾輪62連接的電機,使得所述滾輪62帶動所述第二刷毛63旋轉,進而可以對進入到所述第三框體61內的污水進行充分的過濾,所述滾輪62順時針旋轉。然后經過第二刷毛63過濾的雨水進入到所述第四管道65內,打開第三閥門66,使得所述第四管道65內的雨水進入到所述第四框體71內,然后第二海綿塊72與所述第三過濾網73之間放置有活性炭。經過第二海綿塊72及活性炭的過濾后,且經過第三過濾網73的過濾后集中到所述擋板76上,然后啟動加熱棒75,使得所述第四框體71內的溫度上升,從而可以對雨水進行殺菌消毒,待消毒完畢后,打開第四閥門78,使得所述擋板76上方的水經過所述排出管77排出。至此,本發明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包括集水裝置、位于所述集水裝置下方的沉淀裝置、位于所述沉淀裝置右側的連接裝置、位于所述連接裝置右側的第一過濾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上的電機裝置、位于所述第一過濾裝置下方的第二過濾裝置及位于所述第二過濾裝置左側的排出裝置,所述集水裝置包括集水框、位于所述集水框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之間的第一管道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閥門,所述沉淀裝置包括第一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內的第一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上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下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左側的第二彈簧,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第二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閥門、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右側的第一斜桿,所述第一過濾裝置包括第二框體、設置于所述第二框體右表面的密封環、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內的第二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二框體下方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右側的第三管道,所述電機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左側的轉軸、設置于所述轉軸上的若干第一攪拌桿、設置于所述第一攪拌桿上的第二攪拌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攪拌桿上的第一刷毛、位于所述轉軸左側的定位軸、位于所述電機下方的第四支架、設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一橫桿及位于所述電機上方的第五支架,所述第二過濾裝置包括第三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內的滾輪、設置于所述滾輪上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三框體左側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框體下方的第四管道及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三閥門,所述排出裝置包括第四框體、收容于所述第四框體內的第二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二海綿塊左側的第三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右側的第三彈簧、位于所述第三過濾網下方的擋板、位于所述擋板下方的加熱棒、位于所述第四框體左側的排出管、設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四閥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框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集水框的下表面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集水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集水框的下表面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框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框體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過濾網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海綿塊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右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二彈簧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狀,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二框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體上設有位于其右表面的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及第一斜桿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密封環呈環狀,所述密封環收容于所述第四通孔內且與所述第二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呈空心的半球狀,所述第二過濾網的左表面與所述第二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水平放置,所述轉軸的右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轉軸的左端穿過所述密封環延伸至所述第二框體內,所述轉軸與所述密封環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攪拌桿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攪拌桿的一端與所述轉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攪拌桿設有若干個且處于所述第一攪拌桿之間,所述第二攪拌桿的端部與所述第一攪拌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刷毛設有若干個,所述第一刷毛與所述第二攪拌桿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軸呈水平狀,所述定位軸的右端與所述轉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軸的左端頂靠在所述第二過濾網上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與所述電機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管道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電機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體呈空心的圓柱體,所述第三框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體上設有第六通孔及第七通孔,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第三框體內且與所述第三框體軸轉連接,所述第二刷毛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滾輪上,所述第二刷毛與所述滾輪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狀且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呈L型,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且與所述第三框體固定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四框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框體上設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九通孔,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框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八通孔且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海綿塊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綿塊的右表面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海綿塊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設有兩個,所述第三過濾網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過濾網豎直放置,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過濾網的下表面與所述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收集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彈簧呈水平狀,所述第三彈簧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海綿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海綿塊的左端與所述第三過濾網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擋板呈長方體,所述擋板水平放置,所述擋板的側面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九通孔且與所述第四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01D36/04GK105888049SQ201610417013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明人】周末
【申請人】周末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居县| 沂南县| 延边| 祁东县| 水城县| 隆安县| 泽库县| 得荣县| 桓台县| 无棣县| 柏乡县| 兴仁县| 姜堰市| 宜君县| 桐庐县| 昌平区| 临清市| 开江县| 井陉县| 浦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鄂伦春自治旗| 汽车| 明光市| 米易县| 元江| 华安县| 合川市| 崇礼县| 晋江市| 竹溪县| 桂林市| 钦州市| 韩城市| 山丹县| 安达市| 太湖县| 枞阳县| 保德县| 库伦旗|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