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路基排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新路基排水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裝置。
技術背景二級公路等級以下的路面水, 一般由路拱坡、路肩和中央分隔帶排水設施排除。路肩排 水設施由中面橫坡、三角形集水槽、泄水口和急流槽等組成,地面排水設施通常包括邊溝、 泄水槽、截水溝、排水溝、跌水、急流槽、攔水帶等。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路面排水的重 要性也越來越大。在黃河沖積平原地區,粉土是主要的路基填筑材料,但以這種粉土填筑的 路基邊坡抗沖刷能力差,邊坡達到穩定的時間較長,給公路養護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 采用集中排水對確保路基穩定性、減少邊坡沖刷十分有效。但傳統形式的急流槽一般采用簸 箕形進水口和邊坡槽式急流槽,材料主要采用現澆素混凝土或漿砌片石,隨著社會對公路使 用要求的提高,這種設計明顯存在以下不足(1) 近年來,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國策的深入實施,以及"暢、安、舒、美"干線公路養 護新理念的進一步落實,對公路沿線景觀的要求逐步提高,傳統形式的急流槽無論是在設計 還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會影響到兩側路肩綠化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而且與周圍環境不相協調。(2) 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新填筑的路基就會出現下沉現象,從而導致傳統形式的急流 槽槽身斷裂,槽底塌方,引起雨水下滲,侵蝕路基邊坡,影響路基的穩定性。(3) 傳統形式的急流槽所用材料強度較低,抵抗基礎下沉的能力較差,因此設計和施工 中槽身就會采用較大的尺寸,必然會增加圬工體積,提高成本,施工難度也相應增大。 發明內容為了彌補公路路基現有排水裝置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灰土麥秸簡易泄水 槽裝置,其方便公路日常養護中的保潔工作,造價低廉,制作方便,又能夠做到公路綠化美 觀效果的連續性。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裝置,從上到下主要包括反坡路肩、進水口、泄水槽槽體以及 伸入邊溝部分,進水口部分為灰土麥秸扇形集水區,泄水槽槽體為灰土麥秸槽體,灰土麥秸 扇形集水區與伸入邊溝部分通過灰土麥秸槽體連接。灰土麥秸集水區平面形狀為扇形,坡度為5%,且與路肩邊線夾角為45° 。灰土麥秸槽 體伸入邊溝部分長30cm。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1) 路面雨水通過路面橫坡、縱坡的相互作用匯流到路肩上,然后通過路肩的反坡和縱 坡的作用將雨水匯集到扇形集水區,較大的集水區橫坡更易于將雨水排出。(2) 施工工藝簡單,所用材料資源豐富,便于就地取材,能大大降低公路養護的成本。(3) —定級配的石灰、土、水經過物理和化學變化,使得簡易泄水槽產生較高的強度,
加入麥秸使整個槽體連為一體,同時,在邊坡上開挖預留尺寸,可以很好地將整個槽體嵌入 邊坡中,增強了簡易泄水槽的抗折性能和整體性能,減少了因槽體滲水和漏水嚴重導致的槽 底被掏空而沖毀現象的發生。(4)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把新技術、新工藝運用到公路養護工程中,不但減少了雨水對 路基路面的影響,同時也減少了污染,而且砌筑后的簡易泄水槽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黃河沖積平原地區沒有設置立緣石路段的公路路面排水,能夠很好地 解決公路路肩綠化與路面排水設施的協調問題,同時具有排水效果良好、施工工藝簡單,造 價低廉的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開挖預留尺寸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開挖預留尺寸俯視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I一I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 圖6是圖4所示II一II向的剖面示意圖。圖中,l路面,2反坡路肩,3開挖預留扇形集水區,4開挖預留槽體,5邊溝,6開挖預 留伸入邊溝部分,7灰土麥秸扇形集水區,8灰土麥秸槽體,9灰土麥秸槽體伸入邊溝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裝置,從上到下主要包括反坡路肩2、進水口、泄水槽槽體8 以及伸入邊溝部分9,進水口部分為灰土麥秸扇形集水區7,泄水槽槽體8為灰土麥秸槽體, 灰土麥秸扇形集水區7與伸入邊溝部分9通過灰土麥秸槽體8連接。灰土麥秸集水區7平面形狀為扇形,坡度為5%,且與路肩邊線夾角為45。。灰土麥秸 槽體伸入邊溝部分9長30cm。該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裝置的制作方法如下首先修整反坡路肩2,做到沿線整齊統一,確保反坡不得少于2%。然后在砌筑灰土麥秸槽體8之前,要開挖預留扇形集水區3和開挖預留槽體4,開挖預 留扇形集水區3與路肩邊線夾角為45。,半徑為100cm。集水口寬為160 cm -170 cm,坡度 為5%。開挖預留槽體4上口為120 cm,深度為35 cra,泄水槽體坡度為1: 1.5,開挖預留 槽體4要開挖預留伸入邊溝部分6要伸入邊溝5約40cm。為防止槽體排水時受到沖刷,要保 證開挖預留扇形集水區3、開挖預留槽體4和開挖預留伸入邊溝部分6夯實密實度均達到98% 以上。其次是砌筑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砌筑本實用新型所用材料為粉土、石灰、麥秸及水, 預留開挖出的土即可作為砌筑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用土,基準配合比(重量比)為粉土石灰麥秸水=1: 0.1: 0.02: 0.5。麥秸要干凈無雜物、無其他腐殖質、無霉爛。施工過程
中要嚴格控制各材料用量,反復摻拌直到均勻。在開挖預留尺寸的基礎上砌筑灰土麥秸扇形集水區7、灰土麥秸槽體8和灰土麥秸槽體 伸入邊溝部分9,砌筑厚度為10cm。砌筑完成后灰土麥秸扇形集水區7集水口半徑為100cm, 與路肩邊線夾角45° ,開口為140cm—150cm,集水區坡度為5%。灰土麥秸槽體8上口為 100cm,深為25cm。灰土麥秸槽體伸入邊溝部分9要伸入邊溝5約30cm。砌筑過程要遵循先 砌槽底再砌邊坡、從坡頂到坡腳的原則。最后是養生。為提高整體強度,避免陽光直射,減少泄水槽面的風化干裂,可采用塑料 膜薄進行覆蓋,以節省養生時間。養生時間依據石灰鈣化時間而定,約15天即可。
權利要求1. 一種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從上到下主要包括反坡路肩、進水口、泄水槽槽體以及伸入邊溝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部分為集水區,泄水槽槽體為灰土麥秸槽體,集水區和伸入邊溝部分通過灰土麥秸槽體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灰土麥秸集水區平 面形狀為扇形,坡度為5%,且與路肩邊線夾角為45。。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灰土麥秸槽體伸入邊溝部分長30cm。
專利摘要一種能夠有效排除路面和路基雨水的灰土麥秸簡易泄水槽。它設置在公路路肩邊坡中,扇形集水區、灰土麥秸槽體、灰土麥秸槽體深入邊溝部分順序連接,并通過路肩反坡和集水區坡度達到有效排水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黃河沖積平原地區沒有設置立緣石路段的公路路面排水,具有排水效果良好、施工工藝簡單,造價低廉等特點。
文檔編號E01C11/00GK201080589SQ20072017634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0日
發明者唐延欽, 姚元強, 王又超, 蘇衍嶺 申請人:蘇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