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特別涉及用于治理既有橋梁危巖落石病害的防 落石構造。
背景技術:
對既有鐵路的危巖落石病害通常釆用支擋、防護網或者建設棚洞等措 施來進行治理。建設棚洞是在落石區修建橫跨路面或者橋面的棚洞,利用 棚洞頂部的回填層承受、緩解落石的沖擊荷載,避免落石直接沖擊對路、 橋及相關設施造成的破壞,并確保行車安全。但在山高谷深的路段,鐵道 往往以"隧--橋一隧"的方式通過溝谷,采用支擋、防護網等措施無法從 根本上減輕落石對鐵路安全的威脅,由于橋跨度較大,并且泥石流或泄洪 的影響不能侵占既有橋梁下凈空,所以無法采用 一般的棚洞設計解決落石 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采 用該構造可對鐵路即有橋梁的危巖落石病害進行有效的治理,從而確保線 路暢通和安全運行。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既
有橋梁防落石構造,包括既有橋梁,其特征是所述既有橋梁的兩側各設 置一肋拱橋構造體,在該兩肋拱橋構造體上設置與其連接為一體的棚洞構造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對鐵路即有橋梁的危巖落石病害進行有 效的治理,從而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運行;而作為棚洞構造體基礎的拱橋 構造體具有與既有橋梁相似的結構,因此有利于保持既有橋梁的原有風貌 和線路區段的景觀。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兩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的縱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示出部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既有橋梁io、橫向拉桿 20、拱橋構造體21、橋面縱梁21a、拱橋構造體22、橋面縱梁22a、棚洞 構造體30、立柱31、 T型梁結構31a、立柱32、 T型梁結構32a、縱向框架 33、回填層34。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包括既有橋梁10,在既 有橋梁10的兩側各設置一肋拱橋構造體21 、 22,在該兩肋拱橋構造體21 、 22上設置與其連接為一體的棚洞構造體30。即以兩拱橋構造體21、 22為 基礎,在其上構建棚洞構造體30,由棚洞構造體30承受、緩解落石的沖 擊荷載,因此可對鐵路即有橋梁的危巖落石病害進行有效的治理,從而確 保線路暢通和安全運行。除此之外,在山高谷深路段的"隧一橋--隧"線 路上,由于橋^爭度較大,既有橋梁10通常采用換橋,而作為棚洞構造體30 基礎的拱橋構造體21、 22具有與之相似的結構,因此有利于保持既有橋 梁10的原有風貌和線路區段的景觀。
參照圖2,所述兩肋拱橋構造體21、 22的拱腳穩固支撐于既有橋梁10 縱向兩端下方的基巖上,兩拱橋構造體21、 22之間通過在其拱肋弧長方 向上間隔設置的橫向拉桿20連接為一體。
拱橋構造體21、 22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拱橋結構,或者采用鋼管混 凝土拱橋結構。參照圖1,當采用鋼筋混凝土拱橋結構時,所述兩個拱橋 構造體21、 22分別具有橋面縱梁21a、 22a,橋面縱梁21a、 22a采用 一跨 一聯,每聯均設有伸縮縫。圖2示出的是所述棚洞構造體30的一種典型 結構,即棚洞構造體30包括分別以橋面縱梁21a、 22a為基礎構建的兩排 立柱31、 32,該兩排立柱31、 32的頂端具有T型梁結構31a、 32a,兩T型梁結構31 a、 32a之間固定設置縱向框架33,縱向框架33上為回填層34, 由回填層34承受、緩解落石的沖擊荷載。回填層34通常包括底層的爐渣 層和表層的粘土隔水層。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的 一些原 理,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 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 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包括既有橋梁(10),其特征是所述既有橋梁(10)的兩側各設置一肋拱橋構造體(21、22),在該兩肋拱橋構造體(21、22)上設置與其連接為一體的棚洞構造體(3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兩肋拱橋構造體(21、 22)的拱腳穩固支撐于既有橋梁(10)縱向兩端下方的基巖上,兩拱橋構造體(21、 22)之間通過在其拱肋弧長方向上間隔設置的橫向拉桿(20)連接為一體。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其特征是所述兩肋拱橋構造體(21、 22)分別具有橋面縱梁(21a、 22a),橋面縱梁(21a、 22a )采用一跨一聯,每聯均設有伸縮縫。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其特征是所述棚洞構造體(30)包括分別以橋面縱梁(21a、 22a)為基礎構建的兩排立柱(31、32),該兩排立柱(31、 32)的頂端具有T型梁結構(31a、 32a ),兩T型梁結構(31a、 32a)之間固定設置縱向框架(33),縱向框架(33)上為回填層(34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既有橋梁防落石構造,旨在對鐵路即有橋梁的危巖落石病害進行有效的治理,從而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運行。它既有橋梁(10)兩側分別設置的拱橋構造體(21、22),在該兩肋拱橋構造體(21、22)上設置與其連接為一體的棚洞構造體(3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對鐵路既有橋梁的危巖落石病害進行有效的治理,從而確保線路暢通和安全運行;而作為棚洞構造體基礎的拱橋構造體具有與既有橋梁相似的結構,因此有利于保持既有橋梁的原有風貌和線路區段的景觀。
文檔編號E01D4/00GK201321596SQ20082022348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
發明者李現賓, 李紹成, 肖碩恒, 斌 薛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