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路面密封及其建造方法

文檔序號:2287060閱讀:30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路面密封及其建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支撐結構上的路面進行密封的領域。
背景技術
鋪設在支撐結構上的路面,特別是鋪設在混凝土支撐結構上的路面是經常會遇到的,尤其是在作為橋梁的時候。這種混凝土支撐結構一般通過浙青面加以密封。然而,由于浙青面的熱塑性,其很容易受到溫度波動的影響。與之相反,彈性的塑料面 (Kunststoffbahnen)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都具有恒定的彈性,因此即使在極端的溫度條件下也可實現其密封功能。在公路建設中,通常鋪設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Tragschicht) 作為頂層。但這里的問題在于,在承重層與支撐結構的材料(特別是混凝土)之間必須具有良好的粘結接合(Haftverbimd),這當然包括與所有中間層的粘結。在這里,由于所使用的材料,使得塑料薄膜與含有浙青的承重層之間的粘結特別地成為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出發點是在塑料層與含有浙青的承重層之間使用澆注式浙青(Gussasphalt)作為粘結劑(Haftmittel)。但是這種體系具有很大的缺點首先,澆注式浙青必須在較高的溫度下鋪設,而含有浙青的承重層早先是在冷卻后鋪設,一方面,這會使密封的形成(或者說是路面的形成過程)由于額外的步驟而時間更長、費用更高。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這種路面會由于使用路面的車輛的較高軸荷重(Achslasten)而變形,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路面造成意外傷害。專利文獻WO 20081095215避開了這個問題,其中,它使用混凝土路面。該專利公開了一種位于混凝土支撐結構上的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支撐結構與混凝土路面之間有塑料薄膜,并且在塑料薄膜與混凝土路面之間有粘結層。為了確?;炷谅访媾c粘結層的粘結,在此提出,在粘結層硬化之前向其中撒入石英砂。專利文獻AT 413990 B提出,使用基于聚氨酯的密封膠底漆,以改善塑料薄膜與含有浙青的承重層之間的粘接,在密封膠底漆上撒上松散的合成樹脂顆粒。但是,撒上顆粒會帶來一些問題,特別是難以實現均勻噴涂,并且特別是例如當在暴露于風中的混凝土結構中撒上顆粒時,會導致大量的顆粒被風吹走,這將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損失或不可控的粘結損失。最后,專利文獻JP 2004068363提出,借助于塑料薄膜(特別是具有孔的薄膜形式)上的底漆(Primer)來涂裝粘合劑,尤其是乙烯_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然而其缺點在于,必須在附加的步驟中涂裝底漆,而且由于在整個平面上使用粘合劑,將會在混合物中引入大量的聚合物,這將削弱粘接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路面結構,其建造簡單、經濟,并且通過在塑料薄膜與含有浙青的承重層之間可控地施加粘結劑,可以在不嚴重削弱粘接力的情況下獲得良好的粘結接合。
4
令人驚訝地,利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和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路面結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外,這種路面結構即使在較高的車輛軸荷重的情況下也可以有效地長期使用。該方法允許以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和方法對位于支撐結構上的路面,特別是對位于混凝土支撐結構上的路面進行密封。此外,還可以使用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材料層構成這種路面結構。在此,最大的優點在于,可以將工業過程中必要的粘結劑可控地分布并固定在纖維材料層上,而且可以使具有粘結劑的纖維材料層預組裝地應用于施工現場。其有利之處特別還在于,可以放棄使用澆注浙青。另一個較大的有利之處在于,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Thermoplasten)的含有粘結劑的纖維材料層或薄膜,在鋪砌或鋪設之后可以被立即使用(或者說行駛車輛),并且根據需要可以直接覆蓋至含有浙青的承重層,從而相對于已知的現有技術極大地縮短了工作時間。本發明的其他方面是其他獨立權利要求的主題。本發明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種用于建造路面結構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支撐結構上涂裝底漆,特別是在混凝土結構上涂裝混凝土底漆;(ii)在按照步驟(i)涂裝有底漆的支撐結構上鋪設塑料薄膜;并且在隨后或者(iii’)在塑料薄膜上涂裝塑料底漆;(iv’)鋪設纖維材料層,其中,在纖維材料層的一側附著地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其中,這樣鋪設纖維材料層,使得纖維材料層的與具有熱塑性塑料的側面相對的側面與塑料底漆相接觸;或者(iii”)鋪設纖維材料層,其中,在纖維材料層的一側涂裝熱熔粘合劑 (Haftschmelzklebstoff),而在另一側附著地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其中,這樣鋪設纖維材料層,使纖維材料層的具有熱熔粘合劑的側面與塑料薄膜相接觸;或者(iii’”)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的薄膜,在該薄膜的面向塑料薄膜的一側具有熱熔粘合劑;以及(ν)鋪設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在起始步驟(i)中,將底漆涂裝在支撐結構上。這種支撐結構優選是地上建筑或地下建筑的形式。特別可以是橋梁、走廊、隧道、 進口坡或出口坡或停車甲板。在此,這種支撐結構的優選實例是橋梁。路面所需的支撐結構是一種由具有支撐性能的材料組成的結構。這種材料特別可以是金屬、金屬合金或混凝土,特別是強化混凝土,優選為鋼筋混凝土。這種支撐結構的最優選實例是由混凝土制成的橋梁。在支撐結構上有底漆,特別是混凝土底漆。在本文獻中一般將“底漆”理解為,涂裝在襯底(Substrat)上的聚合物的薄層,這種薄層可以改善該襯底與其他襯底之間的粘結。 底漆在室溫下具有可流動的稠度,并通過涂覆、上漆、卷繞、噴涂、澆注或涂刷等方式涂裝在襯底上。應該注意的是,術語“可流動”在這里不僅表示是液態的,而且還表示是高粘性的蜜狀材料直至糊狀材料,其形狀適應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本文獻中,將“混凝土底漆”理解為涂裝在混凝土上的聚合物的薄層,該薄層可以改善混凝土與其他襯底的粘結?;诃h氧樹脂的底漆特別適宜作為混凝土底漆。特別是雙組分的環氧樹脂樹脂-底漆(Epoxidharzharz-Primer),其包含一種(即第一種)成分為環氧樹脂,特別是基于雙酚A 二縮水甘油醚(Bisphenol-A-Diglycidylether)的環氧樹脂;另一種(即第二種)成分為固化劑(HSrter),尤其是多胺(Polyamin)或多硫醇 (Polymercaptan) 0特別優選沒有任何填充劑的環氧樹脂-底漆。此外,混凝土底漆優選是流動性的(diinnfliissig),特別具有低于IOOOOmPas的粘度,優選在IOmPas與IOOOmPas 之間的粘度,從而使其可以滲入混凝土表面。特別優選的混凝土底漆是雙組分、流動性的環氧樹脂底漆,例如由Sika Deutschland GmbH或Sika Schweiz AG銷售的商標名稱為 Sikafloor⑧或Sikagard 的產品。特別優選的混凝土底漆為Sikafloor -156涂底漆 (Grundierung)禾口 Sikagard -186。正如專業人員所熟知的那樣,對于其他材料,各自有適合的底漆,例如用于鋼材的鋼底漆。此外,優選在步驟(i)與步驟(ii)之間,將無機添加劑(Einstreumittel)(特別是砂,優選為石英砂)摻入底漆(優選為混凝土底漆)中。為了確保在添加劑與底漆之間, 特別是添加劑與混凝土底漆之間有很好的粘結,優選在底漆硬化之前摻入添加劑。優選無機添加劑的最大粒徑小于1mm,特別是在0. Imm與Imm之間,優選在0. 3mm 與0. 8mm之間。但是,需要分配這種添加劑的量,以便使底漆沒有被完全覆蓋,而是在結構中始終處于底漆與塑料薄膜直接接觸的位置。已經發現,使用添加劑有利于塑料薄膜與底漆或支撐結構之間的粘結。可能的說明如下(但是本發明并不受此限制)底漆至少部分環繞顆粒表面,并由此在塑料薄膜與底漆之間形成更大的接觸面;和/或利用無機添加劑,其可以使底漆層在局部被顯著強化,從而在塑料薄膜與支撐結構之間能夠傳遞或接受更大的力;和/或利用添加劑在塑料薄膜與底漆之間產生純機械的錨固,其中,包含在底漆的基體(Matrix)中的顆粒形成粗糙的底漆表面,并將這些顆粒包入優選為彈性的塑料薄膜的表面中。在現場制作的塑料薄膜的情況下,特別是通過噴霧法(Spritzverfahren)制作時,塑料薄膜會具有明顯更大的接觸面,因為塑料薄膜被涂裝于下述底漆表面上,該底漆表面由于添加劑所造成的粗糙度而具有明顯更大的表面。關于底漆的層厚度,專業人員應當了解該層厚度強烈地取決于支撐結構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是否使用添加劑。底漆的平均層厚度通常介于100微米與10毫米之間,優選底漆層的平均層厚度低于3mm,優選在0. 3mm與2mm之間。然后,在步驟(ii)中將塑料薄膜鋪設在步驟(i)之后被涂裝有底漆的支撐結構上。為了使塑料薄膜盡可能是適用的,塑料薄膜應該是最大程度防水的,并且在水或濕氣的長期影響下不會分解,或者受到機械損傷。在現有技術中,已經使用特別是例如用于密封目的、特別是用于屋面或用于橋梁密封目的的薄膜作為塑料薄膜。為了在鋪設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時的溫度影響下,盡可能少地受到傷害或發生變化,特別優選使用軟化點超過140°C、優選在160°C與300°C之間的材料制造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應該優選具有至少最低限度的彈性,以便能夠克服例如在浙青與支撐結構之間由溫度引起的膨脹差異或者在支撐結構或承重層中由斷裂所引起的張力,而不會使塑料薄膜受到破壞或撕裂,并影響塑料薄膜的密封功能。特別優選基于聚氨酯或聚脲或聚(甲基)丙烯酸酯或環氧樹脂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可以作為預制幅材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塑料薄膜優選通過薄膜工廠的工業過程制造,并在到達施工現場時優選以塑料薄膜卷的形式投入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使塑料薄膜在完全固化或硬化之前與底漆相接觸是有利的。但是,塑料薄膜也可以在現場例如利用活性成分的交聯反應加以制造,活性成分在現場混合并使用。已經證實注塑成型的塑料薄膜是特別有利的。塑料薄膜優選具有毫米級的層厚度,一般在0. 5mm與15mm之間,優選在Imm與4mm 之間。大多數情況下,優選使用聚氨酯薄膜(特別是由雙組分聚氨酯注塑成型的薄膜) 作為塑料薄膜。本發明的核心是,借助于涂裝包含至少一種粘結劑的粘結層,來確保塑料薄膜與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之間的粘接,粘結劑是指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在這里,本發明的本質主要在于,這些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在應用于施工現場時可以粘接地 (附著地)應用,即不以松散顆粒的形式應用。在本文中,術語“附著的,,不僅描述了 “基于化學相互作用或物理化學相互作用的粘接”,還描述了 “基于機械相互作用的粘接”。因此,例如將在熔化狀態下位于纖維孔或纖維間隙中并最終硬化并因此與纖維固定在一起或固定在纖維中的熱塑性塑料稱為附著的。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法中,可以通過下面所描述的三種不同的變形來實現這一目的根據第一種變形,在步驟(iii’ )中將塑料底漆涂裝在塑料薄膜上。然后在步驟 (iv')中鋪設纖維材料層。在這里,在纖維材料層的一側附著地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鋪設纖維材料層,使得與具有熱塑性塑料的側面相對的纖維材料層的側面與塑料底漆相接觸。特別使用由雙組分聚氨酯或環氧樹脂制成的底漆作為塑料底漆。纖維材料層由纖維組成。在這里,纖維由無機材料、有機材料或合成材料制成。由無機材料制成的纖維特別是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其特別是纖維素纖維、棉纖維或合成纖維。作為合成纖維,可提及尤其優選的由聚酯構成的纖維、或由乙烯和/或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構成的纖維、或粘膠纖維。在這里,這些纖維可以是短纖維或長纖維、紡成纖維 (gesponnene i^asern)、紡織纖維或無紡纖維、或長絲。此外,這些纖維可以是定向纖維或拉伸纖維。另外,還優選一起使用無論是在幾何形狀還是在組成上彼此不同的纖維。優選由聚酯或聚丙烯制成的纖維。為了加強對纖維材料層的機械強化,優選至少纖維的一部分由抗拉的或高強度抗拉的(zugfesten oder hochzugfesten)纖維組成,特別是由玻璃、碳或芳綸制成的纖維組
7成。特別可以使用紡織物、平紋棉麻織物(Gelege)或針織物作為纖維材料層。優選氈或羊毛或針織物。特別優選羊毛。纖維材料層可以是由紡造纖維、長絲組成的松軟材料,它們一般通過纖維自身的粘著而形成粘結。在這里,單根纖維可以具有優先方向(Vorzugsrichtimg)或者是無向的。 由纖維構成的纖維材料層可以通過針刺、嚙合或借助于強烈噴射的水流產生的渦流來實現機械加固,并且其基準重量一般約為300g/m2,并可以作為墊或以卷的形式進行運輸。優選以墊或卷的形式使用纖維材料層。這將極大地方便進行安裝。由于纖維材料層基本上是多孔的,因此應確保與纖維材料層相接觸的物品具有良好的滲透,由此不會出現可能會削弱粘接的空氣或溶劑包裹體 (Luft-oder Losungsmitteleinschlusse)。但是也要確保,能夠基于纖維而使熱塑性塑料
固定,并對粘接進行機械加固。另外,也可以利用纖維材料層使其成卷,從而輕松地儲存或運輸。此外,這也保證了固定在纖維材料層上的熱塑性塑料,無論就其空間分布還是絕對數量(既不太多也不太少),都能以正確的數量被使用。纖維材料層的纖維還可以利用有機聚合物進行粘接。這種聚合物幫助纖維更好地彼此固定。此外,纖維材料層還可以含有添加劑,例如助粘劑、纖維涂料(Faserschlichten) 或殺菌齊U (Bioziden)。殺菌劑用于殺滅病原微生物,例如細菌、病毒、孢子、真菌和霉菌,或者用于殺滅可以攻擊和分解纖維、塑料薄膜或底漆的微生物。殺菌劑可以位于纖維之上或在纖維中。在第一種情況下,纖維被噴上殺菌劑或在殺菌劑中浸泡。在第二種情況下,當制造或加工纖維時使用殺菌劑,并因此包含在纖維中。通過在纖維中使用纖維涂料和/或助粘劑,可以實現纖維與熱塑性塑料、塑料薄膜或熱熔粘合劑以及必要時與浙青的更好的粘接。在這里,將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牢固地鋪設在纖維材料層上是很重要的。熱塑性塑料位于纖維材料層的表面上。熱塑性塑料可以差異很大地與纖維材料層相粘接,也就是附著。在纖維材料層與熱塑性塑料之間存在粘接一般是很重要的,這防止由于受風或輕微的移動(例如在步驟 (iv')中鋪設纖維材料層時存在的)而除去大量的熱塑性塑料。一方面,熱塑性塑料可以僅位于表面上,或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所不同地滲透到纖維材料層中。此外,熱塑性塑料可以鋪設在纖維材料層的整個平面上,或者只部分地覆蓋纖維材料層的表面。作為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尤其優選這樣的有機聚合物其熔點超過 100°C,特別是在100°C與180°C之間,優選在110°C與140°C之間。在本文獻中,每一聚合物的熔點都被理解為遵照DIN ISO 4625根據環&球法(Ring & Kugel-Methode)測量的軟化點(英語Softening point)。能夠由一個或多個不飽和單體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特別適用的。作為這樣的不飽和單體,特別可以使用選自由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異戊二烯、苯乙烯、乙烯基酯(特別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腈組成的組中的那些單體。已經證實,聚烯烴、特別是聚α -烯烴是優選的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大多數情況下,優選無規的聚α-烯烴(APAO)作為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已經證實,通常優選使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作為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尤其是那些醋酸乙烯酯含量低于50%的EVA,特別是那些醋酸乙烯酯含量在 10%與40%之間、優選在15%與30%之間的EVA。優選以附著在纖維材料表面的熱塑性塑料球的形式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優選對熱塑性塑料的量進行測量,一方面,這樣可以有足夠的熱塑性塑料,從而能夠實現對含有浙青的承重層的良好的粘結接合,另一方面,也可以沒有過多的熱塑性塑料存在,這可以防止纖維材料滾動。優選在工業進程中將熱塑性塑料鋪設在纖維材料層上。這可以通過熔化和噴涂或在融化的同時進行刮刀涂布(Aufrakeln)來實現,或者(優選)通過在纖維材料層上鋪設熱塑性塑料顆粒,并隨后在熱塑性塑料開始熔化時通過加熱進行固定來實現。熱塑性塑料顆粒的直徑優選為Imm至10mm,特別是3mm至6mm。優選使用這樣的纖維材料層其具有卷的形式的、在室溫下呈固態的、附著在纖維材料層表面上的熱塑性塑料。因此,纖維材料層可以容易地到達施工現場并在那里被卷起,而后切成所需要的尺寸。這是非常具有經濟效益和時間效益的工作步驟。在步驟(iv’ )中,對纖維材料層的鋪設優選在塑料底漆的開放時間(Offenzeit) 內進行。換句話說,塑料底漆在這個時刻盡管已經具有一定的內在堅固性,但至少仍略有粘性。因此,這對于使纖維材料層固定在地面上并在很大程度上阻止其滑動是非常有利的。此外,當必須在大風影響下工作時,這是特別有利的。在仍然有粘性的塑料底漆上鋪設纖維材料層將會很大地節省時間,因為不需要再等待底漆變硬。優選這樣鋪設纖維材料層工作人員站在纖維材料層上,并通過纖維材料層的展開以及在施工現場展開的纖維材料層上繼續行進而移動。利用纖維材料層的多孔性,可以有條件地確保纖維材料層并沒有被完全滲透 (盡管其與塑料底漆有著良好的接觸),從而使用戶不會接觸到仍然有粘性的塑料底漆。根據第二種變形,在步驟(ii)之后的步驟(iii”)中,將纖維材料層無底漆地鋪設在塑料薄膜上,其中,在纖維材料層的一側涂裝熱熔粘合劑,并在另一側上附著地鋪設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在此,這樣鋪設纖維材料層,使纖維材料層的具有熱熔粘合劑的一側與塑料薄膜相接觸。如下所述,相對于第一種變形,這是有利得多的實施方式,在這里不必使用塑料底漆,并且可以在施工現場省略工作步驟。關于纖維材料層、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及其制備方法和首選可參考對第一種變形所做的論述。在第二種變形中所使用的熱熔粘合劑涂裝在纖維材料層的背對熱塑性塑料的側面上。傳統的熱熔粘合劑都可以作為熱熔粘合劑使用。特別優選基于橡膠、聚烯烴或 (甲基)丙烯酸酯的熱熔粘合劑。熱熔粘合劑優選通過縫隙式噴嘴或噴射噴嘴涂裝在纖維材料層的表面。熱熔粘合劑的層厚度通常在10與100微米之間,特別在30與50微米之間。為了防止纖維材料層不期望地相互粘在一起,特別是在使它們成卷時,優選利用例如硅化紙的分隔紙(Trermpapier)來保護熱熔粘合劑。
在步驟(iii”)中,在臨近將纖維材料層鋪設在塑料薄膜上之前,在施工現場去除分隔紙,從而使熱熔粘合劑可以與塑料薄膜相接觸。通過熱熔粘合劑可以確保,使纖維材料層固定在塑料薄膜上并盡可能地防止其滑動。當必須在大風影響下工作時,這是非常有利的。根據第三種變形,在步驟(ii)之后的步驟(iii’”)中,將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的薄膜無底漆地鋪設在塑料薄膜上,在該薄膜的一側涂有熱熔粘合劑。在此,這樣實現這種鋪設,使具有熱熔粘合劑的側面與塑料薄膜相接觸。如下所述,與現有技術以及第一種變形相比,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其不必使用塑料底漆,所以在施工現場省略了工作步驟。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的薄膜優選通過擠出法或壓延成形法制造,其中, 在該薄膜的一側,優選通過縫隙式噴嘴或噴射噴嘴將熱熔粘合劑涂裝在熱塑性塑料的薄膜的表面。熱熔粘合劑的層厚度通常在10微米與100微米之間,特別在30微米與50微米之間。熱塑性塑料的薄膜的層厚度特別在0.5mm與1.5cm之間,優選在0.5mm與5mm之間,優選在Imm與3mm之間。為了防止熱塑性塑料薄膜不期望地相互粘在一起,特別是在使它們成卷時,優選利用例如硅化紙的分隔紙保護熱熔粘合劑。關于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以及熱熔粘合劑及其首選可參考對第一種和第二種變形所做的論述。在步驟(iii’”)中,在臨近將纖維材料層鋪設在塑料薄膜上之前,在施工現場去除分隔紙,從而使熱熔粘合劑可以與塑料薄膜相接觸。利用熱熔粘合劑可以確保,使纖維材料層固定在塑料薄膜上并盡可能地防止其滑動。當必須在大風影響下工作時,這是特別有利的。在以上描述的三個變形中優選使用前兩個變形,因為機械加固在這里展現出明顯的優勢。最優選第二種變形,因為可以在施工現場將機械加固和快速的工序(省略了涂裝塑料底漆的步驟)的優勢相結合。最后,在步驟(iv')或(iii”)或(iii,”)之后,在步驟(ν)中涂裝以浙青為基礎
的承重層。承重層是與車輛直接接觸的路面。在應用之前通常將含有浙青的承重層以 140°C至160°C的溫度加熱,并優選利用軋輥軋平。鋪設含有浙青的承重層是專業人員所熟知的,因此在此不做進一步的討論。除了浙青以外,承重層還包括為專業人員所熟知的其他可能的成分。專業人員了解被成功地用于建造路面的以浙青為基礎的組合物 (Zusammensetzung)的成分的種類和量。在這里特別重要的是,承重層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特別是沙子或碎石這樣的礦物填料。確保塑料薄膜與承重層之間具有良好的粘結接合的主要困難可能可以歸因于礦物成分和浙青的混合,并且能夠解釋為它們具有非常不同的親水性(或者說疏水性)并因此具有相關的不同的潤濕性能的結果。當已熔化的浙青接觸到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時,其根據其熔點而開始熔化或熔化。如果熱塑性塑料融化,根據熱塑性塑料的種類,其可以形成相當均勻的熱塑性塑料層,或者還可以溶解在浙青面層中并形成包含熱塑性塑料的邊界相層(Grenzphasenschicht)。因此,就本發明的實質而言,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完全不必形成一個單獨的層。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有可能存在的纖維材料層和熱熔粘合劑或塑料底漆,共同構成粘結層,從而確保含有浙青的承重層與塑料薄膜之間的粘接。在這里至關重要的是,可以在鋪設纖維材料層或熱塑性塑料薄膜之后立即進行鋪設,因為纖維材料層或熱塑性塑料薄膜是干燥的和可行走的(也就是可行車的)。在此必須等待特別是硬化、冷卻或附加的中間步驟,直至可以鋪設浙青。這樣建造的路面結構具有顯著的優點確保各層之間彼此長久的連接,該路面結構還可以在很大的軸荷重下長時間地保持形狀穩定,并通過使用纖維材料層而進行強化, 這特別是在彎曲或層彼此側向位移時是特別有利的。此外,由于纖維材料層的多孔性,一方面允許塑料底漆或熱熔粘合劑的機械錨固,另一方面也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對在常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的連接,而允許浙青的機械錨固,這表現在進一步加強了層與層之間的粘結。因此,它形成了明顯少得多的快速疲勞裂紋,這種裂紋可能損害路面結構的密封功能。 因此,在此所介紹的這種方法不僅在建造路面結構時節省了時間,而且還進一步節省了維護費用,因為可以顯著延長維修或更換的間隔。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涉及纖維材料層,在其一側附著地涂裝有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特別是以附著在纖維材料表面上的熱塑性塑料球的形式。特別地,與具有熱塑性塑料的側面相對的纖維材料層的側面具有熱熔粘合劑。特別能夠按照一種方法制造纖維材料層,其中,將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的顆粒撒在纖維材料的層中,然后利用熱源進行加熱。根據該方法,特別在纖維材料層的一側涂裝熱熔粘合劑,條件是,熱熔粘合劑和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被涂裝在纖維材料的不同側面上。在這里,當分隔紙與涂裝在纖維材料上的熱熔粘合劑相接觸時,是特別有利的。此外,在借助于熱源加熱的熱塑性塑料冷卻之后通過卷繞裝置使纖維材料層卷繞成卷也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路面結構,該路面結構具有支撐結構,特別是混凝土支撐結構,在支撐結構的表面涂有底漆,特別是涂有混凝土底漆,在混凝土底漆上設置塑料薄膜,以及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和位于塑料薄膜與承重層之間的粘結層,其中,粘結層具有纖維材料層和至少一種粘結劑。粘結劑的至少一種是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在此,將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和熱熔粘合劑或塑料底漆稱為粘結劑。為此所需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支撐結構、底漆、塑料薄膜、含有浙青的承重層和可能的添加劑(Einstreumittel)、塑料底漆或熱熔粘合劑都已經在前面做了詳細的討論。粘結層的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優選位于纖維材料層與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之間。在一種變形中,粘結層特別具有塑料底漆,其位于纖維材料層與塑料薄膜之間。在另一種變形中,粘結層特別具有熱熔粘合劑,其位于纖維材料層與塑料薄膜之間。特別優選纖維材料層是無紡布(Faservlies)。特別優選塑料薄膜是聚氨酯薄膜,特別是由雙組分聚氨酯組成的噴塑成型薄膜。
1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在各圖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記表示。用箭頭表示運動。其示出圖1 涂裝有底漆和塑料薄膜的支撐結構的截面圖(在步驟(ii)期間或之后的情況);圖2 用于制造纖維材料層的生產設備的縱截面圖;圖3 用于制造具有熱熔粘合劑的纖維材料層的生產設備的縱截面圖;圖如纖維材料層的截面圖;圖4b 涂裝有熱熔粘合劑的纖維材料層的截面圖;圖如具有涂裝有熱熔粘合劑的纖維材料層的熱塑性塑料的截面圖;圖5 涂裝有底漆、塑料薄膜、塑料底漆和纖維材料層的支撐結構的截面圖(在步驟(iv’ )期間或之后的情況);圖6 涂裝有底漆、塑料薄膜和具有熱熔粘合劑的纖維材料層的支撐結構的截面圖(在步驟(iii”)期間或之后的情況);圖7 涂裝有底漆、塑料薄膜和具有熱熔粘合劑的熱塑性塑料的支撐結構的截面圖(在步驟(iii’”)期間或之后的情況);圖8:路面結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這些附圖是示意性的。其中僅示出了用于迅速理解本發明的基本要素。圖1示出了涂裝有混凝土底漆3和塑料薄膜4的混凝土支撐結構2的截面示意圖。為此,在第一步(i)中將雙組分的環氧樹脂樹脂-混凝土底漆3涂裝在混凝土支撐結構2上。接著,在硬化之前將粒度為0.4mm的石英砂(在圖1中未示出)撒在底漆中。隨后,在步驟(ii)中以4毫米的層厚度噴涂雙組分聚氨酯塑料薄膜4。圖1中示出了在步驟 ( )之后的路面結構的情況。圖2示出了用于制造纖維材料層的生產設備的縱截面示意圖。同時在此還可以看到該生產設備的生產方法。在這里,通過涂覆設備的導向輪18輸送纖維材料層6。將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和熔點為140°C的EVA以直徑為3至4mm的球狀顆粒的形式從顆粒撒播器15撒到纖維材料層6上,并通過熱源14進行加熱,從而使熱塑性塑料7”可以在表面上輕易地熔化,并在此處使與其接觸的纖維潤濕或流向與其接觸的纖維。然后,熱塑性塑料7”在通過冷卻區期間冷卻(該冷卻區位于熱源14的下游),從而使熱塑性塑料與纖維材料層相接合。隨后,利用卷繞裝置16將具有附著在纖維材料表面上的熱塑性塑料球的纖維材料層6卷繞成卷12。圖2在下方示出了這種由具有附著的熱塑性塑料7”的纖維材料層6所卷繞成的卷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示出了用于制造具有熱熔粘合劑的纖維材料層的生產設備的縱截面示意圖。 同時在此還可以看到該生產設備的生產方法。除了在圖2中已示出的個別部分,圖1示出了纖維材料層6的背面的涂層。為此,來自熱熔粘合劑噴涂裝置17的熱熔粘合劑V以50 微米的層厚度熔化地噴涂在纖維材料層的整個表面上。在纖維材料層冷卻并通過導向輪18轉向之后,熱熔粘合劑7’與所供給的硅化分隔紙13相接觸,并被覆蓋,且一起成卷。因此形成纖維材料層6,其中,熱熔粘合劑7’和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 涂裝在纖維材料的不同側面上。在如圖3下方所示的卷12的放大的局部部分中可以清楚看到分隔紙13、熱熔粘合劑7’、纖維材料層6和附著在纖維材料表面上的熱塑性塑料球7”的各自位置。圖如示出了一種纖維材料層6的截面示意圖,在纖維材料層6的一側附著地涂裝有具有附著在纖維材料表面上的熱塑性塑料球形式的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這種纖維材料層利用如圖2所示的制造設備或方法進行制造。圖4b示出了一種纖維材料層6的截面示意圖,在纖維材料層6的一側附著地涂裝有具有附著在纖維材料表面上的熱塑性塑料球形式的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且與具有熱塑性塑料7”的側面9’相對的纖維材料層的側面9”具有熱熔粘合劑V。這種纖維材料層利用如圖3所示的制造設備或方法進行制造。圖如示出了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的薄膜10的截面示意圖,在其一側涂有熱熔粘合劑7’。圖5示出了涂裝有底漆3、塑料薄膜4、塑料底漆7’和具有熱塑性塑料7”的纖維材料層6的支撐結構2的截面示意圖。在步驟(iii’)中,在如圖1所示的路面結構的中間級(Zwischenstufe)上涂裝塑料底漆7’。塑料底漆優選是雙組分聚氨酯底漆。隨后在步驟(iv’)中將如圖如所示的具有固態熱塑性塑料7”的纖維材料層6鋪設在尚未完全硬化的塑料底漆V中。其結果使得纖維材料層6的與具有熱塑性塑料7”的側面9’相對的側面9”與塑料底漆V相接觸。圖6示出了涂裝有底漆3、塑料薄膜4、熱熔粘合劑7’、纖維材料層6和熱塑性塑料 7”的支撐結構2的截面示意圖。在步驟(iii”)中,在如圖1所示的路面結構的中間級上,將如圖4b所示的具有熱熔粘合劑V和固態熱塑性塑料7”的纖維材料層6無底漆地鋪設在塑料薄膜4上。其結果使得纖維材料層6的具有熱熔粘合劑的側面9’,,與塑料薄膜4相接觸。圖7示出了涂裝有底漆3、塑料薄膜4、熱熔粘合劑V和熱塑性塑料薄膜10的支撐結構2的截面示意圖。在步驟(iii’”)中,在如圖1所示的路面結構的中間級上,將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的薄膜10無底漆地鋪設在塑料薄膜4上,其中,在薄膜10的面向塑料薄膜 5的側面11上具有熱熔粘合劑V。圖8示出了路面結構的截面示意圖。據此,在如圖5或圖6所示的路面結構的中間級上,在步驟(ν)中鋪設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熱塑性塑料球7”通過接觸已熔化的浙青而被加熱并熔化。為了簡便起見,在這里所示的描述中,示出熱塑性塑料7”作為整個表面層。纖維材料層6和粘結劑7,即熱塑性塑料7”和塑料底漆V或熱熔粘合劑7’,共同構成粘結層5,該粘結層與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8和塑料薄膜4彼此粘接在一起。附圖標記列表1路面結構2支撐結構,混凝土支撐結構
3底漆,混凝土底漆4塑料薄膜5粘結層6纖維材料層7粘結劑7’粘結劑,塑料底漆,熱熔粘合劑7”粘結劑,熱塑性塑料8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9’纖維材料層6的具有熱塑性塑料7”的側面9”纖維材料層6的與具有熱塑性塑料7”的側面9’相對的側面9’,,纖維材料層6的具有熱熔粘合劑的側面10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的薄膜11薄膜10的面向塑料薄膜5的側面12 卷13分隔紙14 熱源15顆粒撒播器16卷繞裝置17熱熔粘合劑噴涂裝置18導向輪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建造路面結構(1)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支撐結構(2)上涂裝底漆(3),特別是在混凝土結構(2)上涂裝混凝土底漆(3); ( )在按照步驟(i)涂裝有底漆的支撐結構(2)上鋪設塑料薄膜; 并且在隨后或者(iii’)在所述塑料薄膜(4)上涂裝塑料底漆(7’);(iv')鋪設纖維材料層(6),在所述纖維材料層(6)的一側附著地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其中,以如下方式鋪設所述纖維材料層使得所述纖維材料層(6)的與具有所述熱塑性塑料(7”)的側面(9’ )相對的側面(9”)與所述塑料底漆(7’ )相接觸; 或者(iii”)鋪設纖維材料層(6),在所述纖維材料層(6)的一側涂裝熱熔粘合劑(7’),而在另一側附著地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其中,以如下方式鋪設所述纖維材料層,使得所述纖維材料層(6)的具有所述熱熔粘合劑的側面(9’”)與所述塑料薄膜(4) 相接觸; 或者(iii’”)鋪設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的薄膜(10),在所述薄膜(10)的面向所述塑料薄膜(5)的側面(11)上具有熱熔粘合劑(7’ ); 以及(ν)鋪設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4)是聚氨酯薄膜,特別是注塑成型的雙組分聚氨酯薄膜。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在纖維材料表面上附著熱塑性塑料球的形式來鋪設所述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
4.一種纖維材料層(6),在其一側,特別以在纖維材料表面上附著熱塑性塑料球的形式,附著地鋪設有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材料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材料層的與具有所述熱塑性塑料(7”)的側面(9,)相對的側面(9”)具有熱熔粘合劑(7,)。
6.一種卷(12),其由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纖維材料層卷繞而成。
7.一種用于制造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材料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纖維材料(6) 的層中撒入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的顆粒,然后利用熱源(14)進行加熱。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纖維材料層(6)的一側涂裝熱熔粘合劑 (7’),條件是,所述熱熔粘合劑(7’ )和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被涂裝在纖維材料(6)的不同側面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分隔紙(1 與涂裝在所述纖維材料上的所述熱熔粘合劑(7’ )相接觸。
10.如權利要求7到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材料層在借助于熱源(14)加熱的所述熱塑性塑料(7”)冷卻之后通過卷繞裝置(16)卷繞成卷(12)。
11.一種路面結構(1),其具有支撐結構O),在所述支撐結構的表面涂裝有底漆(3), 在所述底漆上設置塑料薄膜(4),并且在所述支撐結構的表面還涂裝有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8)和位于塑料薄膜(4)與承重層(8)之間的粘結層(5),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5) 具有纖維材料層(6)和至少一種粘結劑(7,7’,7”),其中至少一種所述粘結劑(7,7,,7”) 是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路面結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5)的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位于所述纖維材料層(6)與所述以浙青為基礎的承重層(8)之間。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路面結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5)具有位于所述纖維材料層(6)與所述塑料薄膜(4)之間的塑料底漆(7’)。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路面結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5)具有位于所述纖維材料層(6)與所述塑料薄膜(4)之間的熱熔粘合劑(7’)。
15.如權利要求11到14中任一項所述的路面結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材料層 (6)是無紡布。
16.如權利要求11到15中任一項所述的路面結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4)是聚氨酯薄膜,特別是由雙組分聚氨酯注塑成型的薄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建造路面結構(1)的方法。為了確保塑料薄膜與以瀝青為基礎的承重層之間的良好粘接,粘結層具有至少一個纖維材料層和在室溫下呈固態的熱塑性塑料(7”)。該方法允許快速、有效地建造路面結構(1)。
文檔編號E01D19/08GK102224297SQ200980147010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27日
發明者D·烏爾巴赫, K·帕什科夫斯基, M·林南布林克, R·泰塞爾 申請人:Sika技術股份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宁乡县| 阿拉善左旗| 南康市| 遵义市| 磐安县| 吉水县| 开化县| 大荔县| 四川省| 湖口县| 泰来县| 临桂县| 莆田市| 平谷区| 江川县| 台山市| 垦利县| 五河县| 韩城市| 庆云县| 津南区| 渑池县| 东丽区| 涡阳县| 绿春县| 光泽县| 罗平县| 左云县| 建始县| 日喀则市| 罗山县| 枞阳县| 绥阳县| 抚顺市| 茶陵县| 宾阳县| 全州县| 内江市| 渝中区|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