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道路綠化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對現有道路綠化帶的改進,尤其涉及一種既能快速排雨水,又具有過濾凈化路面徑流雨水,以及可以用經過濾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的道路綠化帶。
背景技術:
現有道路中間和/或側邊綠化帶設計一般高于路面,功能單一僅作為綠化美化裝飾及吸收部分空氣塵埃,不具有收集雨水及快速排除路面積雨功能。綠化帶高于路面設計缺點是降雨徑流不能直接進入綠化帶,需占用路面匯集到相間設置的雨水排水口,在路邊雨水箅子受落葉、垃圾阻塞影響落水速度,在較大降雨時易導致大范圍路面短時積水影響交通,近年城市多發的暴雨造成道路積水多與此相關。其次,城市道路路面在晴天會累積較多的輪胎磨損粉末、泄漏的各種油類、灰塵和其他垃圾,這些污染物在雨天會被雨水沖刷后進入排水管道。而國內目前設計的排水管道末端都是河、湖等自然水體,路面污染物隨雨水進入排水管道流入自然水體,將造成自然水體的污染,并且此已成為主要的城市面源污染源之一。再就是,除了雨天產生外流雨水外,干旱季節綠化帶澆水也是一個費時、費力、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的工作。此外,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區域內房屋、道路及其他硬化不滲水地面所占比例較高,而市政工程設計中,一般只進行排水設計,考慮的是如何將雨水徑流排出城市地面, 防止形成雨洪災害。而能滲水的城市綠地,包括道路綠化帶等,在雨天下滲的雨水總量遠小于自然狀態下全區域的雨水蓄滲總量,這就導致城市區域地下水自然補充的不足。特別在一些地下水仍作為工農業或民用的主要水源的城市和地區,地下水補充量遠小于開采量將導致地面沉降等災害。中國專利CN1112175開放式自潔道路,使快車主干道路面中間高,并向路邊傾斜; 路邊綠化帶地面低于路面,綠化帶兩邊為灌木綠籬,中間為草地;慢車道向與主干道之間的綠化帶傾斜,高邊外設有一條積塵溝;人行道向積塵明溝傾斜,道面有防滑凹槽,槽口開向積塵溝。作用是借助風力、雨水對路面沖洗,將路面塵土用水沖入綠化帶吸收,減少路面塵土、空氣污染對人的影響。該專利僅是關注利用綠化帶植物吸附路面灰塵,并沒有考慮過濾、排水功能,路面排水采用明溝,綠化帶結構、功能與傳統綠化帶并無實質性差別,不能解決雨水造成路面積水及快速排水,更未能考慮雨水資源利用,不能解決現有綠化帶不能克服的缺點。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快速排雨水,又具有過濾凈化路面徑流雨水,以及可以用經過濾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的道路綠化帶。本發明目的實現,主要改進是用低于路面的快速滲水綠化帶代替現行的高草坪綠化帶,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實現本發明目的。具體說,本發明道路綠化帶,包括設置于道路側邊或中央的種植綠化的綠化帶,其特征在于綠化帶表面低于路面,所述綠化帶從上往下依次為綠化植被層、透水土層、沙礫層組成的快速滲水綠化帶,沙礫層內設透水排水管。在詳細說明前,先通過對發明能夠達到的基本功能及效果作一介紹,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專利發明總體構思技術方案及達到的基本技術效果有一個明確了解。本發明道路綠化帶,由于采用低于路面設計且能快速滲水的綠化帶,下雨時,路面雨水徑流首先流淌于低于路面的綠化帶,并隨之下滲,不能被土壤蓄滲的多余雨水則通過底部排水管進入城市排水管網排出該區域及下滲補充地下水。從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滲水不快不能分流造成路面積水,并且路面徑流雨水中攜帶的輪胎磨損粉末、泄漏的油類、灰塵、 垃圾等污染物會被表層綠化植被層例如草皮,以及中層透水土壤攔截吸附,起到過濾作用, 經過濾滲入下部的排出雨水或下滲補充地下水相對比較干凈,減少了排出雨水對自然水體或補充地下水的污染,排出雨水也可通過收集存蓄后作為晴天、旱季的綠化用水、以及沖洗道路等用途,減少此類補充用水。綠化植被層表面攔截污染物中的大塊垃圾、樹枝等,可通過環衛工人定期清理。此外,綠化植被層、土壤中的微生物等還可分解消化吸收部分污染物,達到對雨水自然凈化。從而克服了現有高出路面設計綠化帶不可避免的缺陷。本發明中。綠化帶表面低于路面,區別于現有技術,主要是有利于路面雨水快速排入低洼的快速滲水綠化帶,并快速下滲排出,從而減輕或消除路面積水。與路面落差高度,視路面寬度及當地最大雨水量確定,一種較好為低于路面IOOmm或以上;低于路面,一種較好為呈內凹弧形,可以在不加綠化帶寬度,增加吸收雨水面積。快速滲水綠化帶,縱向分為表層綠化植被層,中間透水土層、底部沙礫層,其中沙礫層內設透水型排水管,此結構層構成區別于現有技術另一特征。其作用分別為綠化植被層具有綠化環境及吸收地表徑流雨水中污染雜質,以及復蓋表面土層,防止綠化帶表面塵土飛揚三重功能,特別是通過相對密植植物的吸收、過濾作用降低下滲水中污染物;透水土層,一是固定上層植被以及其他種植植物及護欄等,二可以作為過濾層,過濾、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凈化地表徑流雨水,三土壤中的微生物等還可以消化部分污染物,具有自然凈化作用,并且同時具有一定畜水功能,為上層植被及種植植物提供雨后水分;沙礫層,既起到儲水、透水、過濾、快速滲水,提高補充地下水的能力,又固定透水排水管,同時還可以防止排水管被淤泥阻塞。其中綠化植被層,較好為耐旱耐水型小草例如草皮,不僅具有綠化功能,而且相對密布植被,復蓋表土,并具有更好的攔截過濾功能,為增加綠化美觀性,還可以象傳統綠化帶一樣,在綠化植被層相間種植一些灌木、喬木,花,以及設置隔離護欄;透水土層厚度,一種較好為> 300mm,相對較厚的土層可以提高過濾污染物的能力,并便于在綠化帶中設置護欄以及栽種比較高大的喬木、灌木等;如果透水土層厚度超過500mm時,為有利于快速透水,可由上層細土壤與下層粗土壤疊加構成;沙礫層堆疊厚度以超過排水管上下及兩側IOOmm為宜,較厚的沙礫層有較好的蓄水、固定排水管以及阻擋淤泥防止阻塞的效果;透水排水管管徑,根據路面面積(收集雨水范圍)和當地降雨量歷史數據設計確定,以確保能及時排出不能被滲蓄利用的雨水,可以采用透水材料制作的排水管,也可以采用非透水材料的穿孔管,排水管埋深根據所在路段雨水總排水管的埋深設計確定,但排水管總體應高于總排水管,有利于滲集雨水排入排水總管。
快速滲水綠化帶,截面形狀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是方形、倒梯形、內凹弧形、V形等形式。綠化帶寬度,按實際道路路面設計確定。綠化帶底部排水管,在整個路段可以相互連通成網絡,并每隔一段距離與道路排水總管連通,確保未能及時被綠化帶滲透或吸收的雨水可以及時快速排出。此外,為確保在強降雨天氣,避免有可能出現匯集于綠化帶雨水來不及下滲的情況,表面可以分段設置與底部排水管相通的雨水口,此時綠化帶還具有排水明溝作用,可以將多余的徑流通過雨排水方式排出。根據路面設計,本發明道路綠化帶,可以是設置在路面一側或兩側,也可以是設置在路面中央,同時作為機動車道隔離帶,還可以中央和路邊同時設置作為機動車道隔離帶、 機-非隔離帶和沿路景觀綠化。本發明道路綠化帶,相對于現有技術,由于采用低于路面設計,并將其縱向剖面設計為綠化植被層,透水土層、沙礫層,并在沙礫層內設透水型排水管,從而構成快速滲水綠化帶。不僅保留了原綠化帶綠化及吸收塵埃功能,而且由于低于路面設置,下雨時路面雨水徑流得以大面積快速進入綠化帶,經綠化帶特殊結構層較快下滲,不能被土壤蓄滲的多余雨水,通過底部的排水管進入城市排水管網排出或下滲作為地下水補充,并不會象路邊間隔雨水口會堵塞,因而下大雨甚至暴雨也不會造成路面積水,從而徹底解決了短時暴雨易造成路面積水的難題。此外綠化帶低于路面設計,還擴大了吸收雨水面積,可以使吸收雨水面積由綠化帶本身擴大至不滲水的硬化路面,有利于收集更多天然雨水,作為城市雜用水和/或作地下水補充。同時,雨水中攜帶的輪胎磨損粉末、泄漏的油類、灰塵、垃圾等污染物,會被綠化植被層(例如草皮)、透水土層等攔截吸附,對雨水起到過濾作用,使下滲及排出的雨水得到有效凈化,相對比較干凈,可減少對排入自然水體及下滲補充地下水的污染, 收集存蓄后,還可直接作為晴天、旱季的綠化用水、以及沖洗道路等用途,不需另行處理,以節約外補充用水。此外,綠化植被層、透水土層中的微生物等,還可分解消化吸收部分污染物,具有自然降解凈化作用。經過綠化植被層、透水土層、沙礫層過濾凈化的雨水,自然下滲還可以有效補充地下水。攔截污染物中大塊的垃圾、樹枝等可由環衛工人定期清理。從而有效克服現有高出地面綠化帶設計方式不可克服的缺陷,打破了綠化帶設計傳統思維一一高于路面設計,僅作綠化美化用,是一種符合生態理念的綠化帶設計方式,使得綠化帶功能得到擴展,同時具有綠化美化、吸收雨水和快速排雨水三個功能,此為現有技術綠化帶所不具備。本發明綠化帶,可用于道路中央綠化、機-非隔離車道綠化、道路兩側綠化帶等各種情形。以下結合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示例性說明及幫助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實質,但實施例具體細節僅是為了說明本發明,并不代表本發明構思下全部技術方案,因此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總的技術方案限定,一些在技術人員看來,不偏離本發明構思的非實質性增加和/ 或改動,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術效果的技術特征簡單改變或替換,均屬本發明保護范圍。
本發明道路綠化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附圖,在道路1需要設置綠化帶區域開挖,然后由底層向上層施工形成內凹弧形、低于路面IOOmm的快速滲水綠化帶2。綠化帶縱向向下,依次由敷設草皮層 2. 1表層,厚350mm透水土層2. 2,厚300mm沙礫層2. 3 (厚度> 內設排水管上下及兩側厚度 100mm),沙礫層內設透水型排水管2. 4。其中排水管,每隔一段距離用支管與道路排水總管連通,連接支管可選用透水材質,也可以采用不透水管材。根據排雨水需要,還可以在表面分段設置與底部排水管相通的雨水口。施工回土時應考慮土層透水性,對透水性較差的黏土等應置換或用其他方式調整,并注意保證溝內的雨水通道,不可因綠化帶內種植灌木、喬木、以及設置護欄等,阻擋綠化帶內的排水通道或影響雨水流通。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專利構思及具體實施例啟示下,能夠從本專利公開內容及常識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一些變形,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意識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現有技術中常用公知技術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變化或修飾,特征間的相互不同組合,例如表層植被層品種改變,透水土層厚度及結構改變,沙礫層組成及厚度改變,等等的非實質性改動,同樣可以被應用,都能實現本專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舉例展開細說,均屬于本專利保護范圍。本發明所說綠化植被層,例如草皮,相對于種植相間單株植物而,能將地表基本或大部分遮蓋,裸土面積相對較小。
權利要求
1.道路綠化帶,包括設置于道路側邊或中央的種植綠化的綠化帶,其特征在于綠化帶表面低于路面,所述綠化帶從上往下依次為綠化植被層、透水土層、沙礫層組成的快速滲水綠化帶,沙礫層內設透水排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綠化帶表面低于路面>1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綠化帶低于路面呈內凹弧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透水土層厚度>30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透水土層厚度超過500mm時,采用由上層細土壤與下層粗土壤疊加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沙礫層厚度滿足>內設排水管上下及兩側厚度100mm。
7.根據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綠化帶底部排水管,在整個路段相互連通成網絡,每隔一段距離與道路排水總管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道路綠化帶,其特征在于綠化帶表面分段設置與底部排水管相通的雨水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對道路綠化帶的改進,其特征是綠化帶表面低于路面,所述綠化帶從上往下依次為綠化植被層、透水土層、沙礫層組成的快速滲水綠化帶,沙礫層內設透水排水管。使綠化帶同時兼具綠化功能和過濾、快速排水功能,解決了下雨路面積水問題,并且排出及下滲地下雨水,是經過植被、土壤、沙礫過濾凈化水;此外還擴大了吸收雨水面積,可以收集更多雨水,作為地下水補充。從而有效克服現有高出地面綠化帶設計方式不可克服的缺陷,帶來的新功能,為現有技術綠化帶所不具備。
文檔編號E01F15/02GK102487695SQ20111041128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2日
發明者許懷明 申請人:無錫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