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和鋼結構阻沙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治沙工程中的壩體,特別涉及一種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和鋼結構阻沙壩。
背景技術:
中國地域廣闊,西北、東北地區(qū)有大片沙漠,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軍事工業(yè)的需要, 在沙漠中需要修建鐵路、公路和建屋蓋房、建衛(wèi)星發(fā)射場、建油田等等,而肆虐的風沙若不加以阻擋或固定,將會掩埋鐵路、公路和建筑物,嚴重影響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以往人們用麥桿編織成方形圈,排列組合后,安放在公路旁邊,用于阻沙,效果尚可,但是由于日曬雨淋和風雪侵蝕,麥桿圈的使用壽命很短,而且隨著農作物的結構調整, 可利用的麥桿數(shù)量在減少。目前,也有人嘗試在石膏板上鉆孔組成阻沙板,但效果很差,因為鉆孔數(shù)量太多,石膏板的迎風強度下降;若鉆孔太少,石膏板的迎風阻力很大,風沙不易從板的正面過去時,會將石膏板抬起,風沙從板下面穿過,這樣阻沙效果很差。位于沙漠地帶的河流或水庫,因沙漠不斷向河流或水庫內匯集,河水進入水庫后, 流速大大減緩,帶入的大量泥沙沉淀在庫區(qū)內使有效庫容逐年減少,致使水庫的防洪能力降低,水庫的有效使用年限大大縮短,甚至無法使用。在國內也存在不少大型和中小型水庫因泥沙淤積導致水庫調蓄能力嚴重不足,汛期調度十分困難。針對此現(xiàn)狀,目前,庫區(qū)淤泥的處理通常是采用圍排挖掘的方法,但作業(yè)效率低,無法清除干凈,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并且每隔幾年就要重復一次。因此,急需應用新材料、新結構來滿足阻沙保證工程安全運行的需求。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和鋼結構阻沙壩。技術方案一種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防御區(qū)清理沙子后,將土工膜平鋪固定于地表,土工膜另一端余留成卷備用;
(2)利用桁架結構組建成阻沙支架,將土工膜覆蓋于該阻沙支架的迎沙面上側;
(3)等待沙子自然流動淤平阻沙支架的高度時,平整阻沙支架后側的沙體,將備用的土工膜卷沿迎沙面平鋪展開一定寬度后,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形成阻沙壩第一層;
(4)拆除阻沙支架,并將該阻沙支架放置于阻沙壩第一層的上表面,將土工膜覆蓋于該阻沙支架的迎沙面的上側;
(5)等待沙子自然流動淤平阻沙支架的高度時,平整阻沙支架后側的沙體,將備用的土工膜卷沿迎沙面平鋪展開一定寬度后,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形成阻沙壩第二層;
依次重復以上步驟,組建形成多層結構的阻沙壩。
整理阻沙層后側的沙體高度時,包括對該側沙體的壓實過程。阻沙壩的各層在背沙面形成角度與其自然休止角相同或相近。同時在上下相鄰的兩側土工膜設置多個固定件;固定件為桿狀結構,其末端設置有固定鉤或者發(fā)散的網狀結構。將阻沙壩的背沙面構筑成弧形,弧形的凸弧面指向背沙面。一種所述方法構建的阻沙壩,包括第1至η個阻沙層,其中η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 從第一層向上形成斜面,各阻沙層均由土工膜包裹,最底層的土工膜固定在地表。同時在上下相鄰的兩側土工膜設置多個固定件;固定件為桿狀結構,其末端設置有固定鉤或者發(fā)散的網狀結構。阻沙壩的斜面與其自然休止角相同或相近。阻沙壩的背沙面為弧形,該弧形的凸弧面指向背沙面。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依靠流沙自身形成過程而隨之構建,能自由調節(jié)自身高度和自身長度等,理論上達到無限制延伸的目的,能夠徹底阻沙,而且阻沙過程向迎沙面延伸,不影響背沙面的正常開發(fā)使用。2、結構簡單,阻沙效果,很容易加工實施,加工速度快且成本低,節(jié)約用材。
圖1是本發(fā)明阻沙壩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3是阻沙壩的構建步驟示意圖。圖中標號1為阻沙壩,2為阻沙支架,3為土工膜,4為固定件,10為沙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和圖3,一種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防御區(qū)清理沙子后,將土工膜3平鋪于地表,并用固定件4進行固定,土工膜另一端余留成卷備用;
(2)利用桁架結構組建成阻沙支架2,將土工膜覆蓋于該阻沙支架的迎沙面和上側面;
(3)等待沙子自然流動淤平阻沙支架的高度時,平整阻沙支架后側的沙體,將備用的土工膜卷沿迎沙面平鋪展開一定寬度后,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形成阻沙壩第一層;同時在上下相鄰的兩側土工膜設置多個固定件;固定件為桿狀結構,其末端設置有固定鉤或者發(fā)散的網狀結構。(4)拆除阻沙支架,并將該阻沙支架放置于阻沙壩第一層的上表面,將土工膜覆蓋于該阻沙支架的迎沙面和上側面;
(5)等待沙子自然流動淤平阻沙支架的高度時,平整阻沙支架后側的沙體,將備用的土工膜卷沿迎沙面平鋪展開一定寬度后,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形成阻沙壩的第二層;
依次重復以上步驟,組建形成多層結構的阻沙壩1。阻沙壩1的各層在背沙面形成角度與其自然休止角相同或相近。實施例二參見圖1和圖3,內容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同的
4是整理阻沙層后側的沙體高度時,現(xiàn)進行對該側沙體的壓實工作。實施例三參見圖1、圖2和圖3,內容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同的是將阻沙壩1的背沙面構筑成弧形,弧形的凸弧面指向背沙面。實施例四,參見圖1,一種阻沙壩,包括第1至η個阻沙層1,其中η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從第一層向上形成斜面,各阻沙層均由土工膜包裹2,最底層的土工膜通過固定件4 固定在地表。阻沙壩的斜面與其自然休止角相同或相近,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實施例五參見圖1和圖2,內容與實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同的是阻沙壩1的背沙面為弧形,該弧形的凸弧面指向背沙面。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在防御區(qū)清理沙子后,將土工膜平鋪固定于地表,土工膜另一端余留成卷備用;(2)利用桁架結構組建成阻沙支架,將土工膜覆蓋于該阻沙支架的迎沙面上側;(3)等待沙子自然流動淤平阻沙支架的高度時,平整阻沙支架后側的沙體,將備用的土工膜卷沿迎沙面平鋪展開一定寬度后,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形成阻沙壩第一層;(4)拆除阻沙支架,并將該阻沙支架放置于阻沙壩第一層的上表面,將土工膜覆蓋于該阻沙支架的迎沙面的上側;(5)等待沙子自然流動淤平阻沙支架的高度時,平整阻沙支架后側的沙體,將備用的土工膜卷沿迎沙面平鋪展開一定寬度后,使其將沙土包成一封閉沙包,在此之上再沿相反方向鋪設土工膜留成卷備用,形成阻沙壩第二層;依次重復以上步驟,組建形成多層結構的阻沙壩。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整理阻沙層后側的沙體高度時,包括對該側沙體的壓實過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其特征是,阻沙壩的各層在背沙面形成角度與其自然休止角相同或相近。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其特征是,同時在上下相鄰的兩側土工膜設置多個固定件;固定件為桿狀結構,其末端設置有固定鉤或者發(fā)散的網狀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其特征是,將阻沙壩的背沙面構筑成弧形,弧形的凸弧面指向背沙面。
6.一種利用權力要求1所述方法構建的阻沙壩,其特征是,包括第1至η個阻沙層,其中η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從第一層向上形成斜面,各阻沙層均由土工膜包裹,最底層的土工膜固定在地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沙壩,其特征是,同時在上下相鄰的兩側土工膜設置多個固定件;固定件為桿狀結構,其末端設置有固定鉤或者發(fā)散的網狀結構。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沙壩,其特征是,阻沙壩的斜面與其自然休止角相同或相近。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阻沙壩,其特征是,阻沙壩的背沙面為弧形,該弧形的凸弧面指向背沙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鋼結構阻沙壩構建方法和阻沙壩,依靠流沙自身形成過程而構建1至n層桁架結構層,能自由調節(jié)自身高度和自身長度等,阻沙過程向迎沙面延伸,不影響背沙面的正常開發(fā)使用;結構簡單,阻沙效果好,易加工實施,加工速度快且成本低,節(jié)約用材。
文檔編號E01F7/02GK102425125SQ2011104413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劉尚蔚, 劉毅, 李勝機, 楊小薈, 王毅斌, 王裕彪, 魏群, 魏魯雙 申請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