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用于排出路面及基層下的積水保護路面。
背景技術:
在豐水區因路肩綠化原因致使路肩高于路面地區或路中綠化澆水原因,導致路面及基層下容易積水,在超載車輛的行駛過程時,水流被擠壓穿出,最終損毀路面,形成坑槽,影響車輛行駛的舒適性,甚至導致事故發生。公路路面修補常用的方法是更換基層與面層,以阻止水流從損壞的基層竄出,沖擊面層,導致路面損壞。但是常規油路修補辦法僅僅治標不治本,經常水流又從新舊路面結合處穿出,重新導致路面損壞,形成前修后壞的惡性循環。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解決豐水區路面及基層下的積水損毀路面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該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包括在行車道與人行道結合處沿路向挖出縱向條狀溝,該縱向條狀溝從底部向上依次鋪設墊層、石子層、中沙反濾層、水穩層、粗粒式浙青砼層、細粒式浙青砼層至與路面平齊;有與石子層相通的側向排水通道或者通向上面的通道。側向排水通道是若干與縱向條狀溝連通并垂直的通向邊溝的橫向條狀溝,橫向條狀溝采用與縱向條狀溝同樣的結構形式填充至與路面平齊,橫向條狀溝也可以采用出水管的形式,這樣透水路面匯集水流,通過石子縫隙或出水管流入邊溝,該種結構適合周圍路肩較低的情況,水流多是由于綠化帶澆灌或面層老化,損毀成條帶狀。通向上面的通道為若干連通縱向條狀溝的石子層與細粒式浙青砼層上面之間的出水管。水流通過車輛擠壓作用,由出水管流出路面。該種結構適合周圍路肩較高或匯水面積較大的情況,使用橫向條狀溝無法引出,或者引出代價較大。本實用新型在公路路面修補過程中使用,通過盲溝疏導技術可以引導水流流出路面,保證了公路路面強度,根治了路面積水癥結,阻止水流損壞路面,解決了路面修補中的技術難題,避免了路面前修后壞的情況發生,保障道路的暢通,減少了維護費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圖示出了路肩9高于路面時的具體實施方式
。在行車道與人行道結合處沿路向挖出縱向條狀溝,溝寬約30-55cm,溝深55cm,挖到路面水穩以下,該縱向條狀溝從底部向上依次鋪設墊層7、石子層6、中沙反濾層5、水穩層3、粗粒式浙青砼層2、細粒式浙青5仝層I至與路面平齊,墊層7約5cm,石子層6為約15cm厚的l_3cm的石子或卵石,也可填入另一種表面開孔率高、集水性好、空隙率大、排水性好、抗壓性強的塑料盲溝,中沙反濾層5約5cm厚,水穩層3大于20CM厚,可以在水穩層3上面蓋上封水薄膜8后,再鋪入粗粒式浙青砼層2與細粒式浙青砼層I碾壓 找平。以上墊層7引若干連通石子層6與細粒式浙青砼層I上面之間的出水管4,出水管4也可以采用塑料盲溝,出水管4上面長度足夠引導路面以上,下面插入石子層6底部。
權利要求1.一種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包括在行車道與人行道結合處沿路向挖出縱向條狀溝,其特征在于該縱向條狀溝從底部向上依次鋪設墊層(7)、石子層(6)、中沙反濾層(5)、水穩層(3)、粗粒式浙青砼層(2)、細粒式浙青砼層(I)至與路面平齊;有與石子層(6)相通的側向排水通道或者通向上面的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其特征在于側向排水通道是若干與縱向條狀溝連通并垂直的通向邊溝的橫向條狀溝,橫向條狀溝采用與縱向條狀溝同樣的結構形式填充至與路面平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其特征在于通向上面的通道為若干連通縱向條狀溝的石子層(6)與細粒式浙青砼層(I)上面之間的出水管(4)。
專利摘要一種公路路面疏導排水盲溝,包括在行車道與人行道結合處沿路向挖出縱向條狀溝,該縱向條狀溝從底部向上依次鋪設墊層、石子層、中沙反濾層、水穩層、粗粒式瀝青砼層、細粒式瀝青砼層至與路面平齊;有與石子層相通的側向排水通道或者通向上面的通道。本實用新型在公路路面修補過程中使用,通過盲溝疏導技術可以引導水流流出路面,保證了公路路面強度,根治了路面積水癥結,阻止水流損壞路面,解決了路面修補中的技術難題,避免了路面前修后壞的情況發生,保障道路的暢通,減少了維護費用。
文檔編號E01F5/00GK202492810SQ20122011921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孔令勝 申請人:孔令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