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包括基座和賽道,所述基座由桁架順次連接組成,相鄰兩塊單坡桁架的支撐面上安裝固定地板,桁架表面的地板依次貼合形成整體的封閉環狀賽道;所述環狀的基座和賽道設有兩條直行道部分和兩條彎道部分,直行道部分的支撐面為直斜面結構且向外傾斜角度為13°,彎道部分的支撐面為帶有弧度的扇環形結構;彎道部分的兩端邊傾斜角為13°,中線邊的傾斜角為38°,從兩端邊向中線邊逐漸均勻增大傾斜角,直行道部分的地板與彎道部分的地板逐漸圓滑過渡;每條直行道部分的兩端分別與兩條彎道的低端接通形成環狀基座。本實用新型具有拆裝簡便、體積小、耗材少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賽道設備,尤其是一種場地自行車賽道。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自行車運動作為一種健身和競賽項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已知,自行車 競技運動分為公路自行車競賽、山地自行車競賽和場地自行車競賽,對于公路自行車競賽 和山地自行車競賽來說,需要在公路或山路上進行,其比賽用地距離較遠、區域較大,在舉 行車賽時還需進行封路、加裝護欄、人員管控、天氣預警等工作,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并且存 在安全性差、管理不便等問題,只適合正規比賽卻無法在群眾基層進行廣泛推廣。而場地自 行車競賽只需在場館內設置一個小型賽道便可進行比賽或訓練,賽道占地面積小,而且不 受外界惡劣天氣影響,因此場地自行車運動近年來逐漸成為普通百姓和自行車愛好者非常 鐘愛的體育健身項目。
[0003] 目前,現有的室內場地自行車賽道主要由底層基座和基座表面的地板組成,基座 作為支撐臺面使用,基座表面的地板形成賽道,騎行者在地板上完成騎車運動。但是,現在 的場地自行車賽道大多采用整體設計結構,賽道的長度是250米,占地面積約1萬平,在安 裝后很難拆卸,更不利于搬運移動,只能在固定場館安裝使用,無法在普通社區、體育場館、 廣場應用,因此很難為普通自行車愛好者使用,不利于自行車運動的普及和推廣。另外,目 前的場地自行車賽道的傾斜角度較為固定,整體賽道缺少直行道面,不利于騎行者啟動和 停車。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拆裝簡便、體積小、耗材少、不易變形、受力效果好 的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基座和賽道,所述基 座是由單坡桁架順次拼裝連接組成的環狀支撐臺結構,在相鄰兩塊單坡桁架的支撐面上安 裝固定地板,桁架表面的地板依次貼合形成整體的封閉環狀賽道;所述環狀的基座和賽道 設有兩條直行道部分和兩條彎道部分,直行道部分的支撐面為直斜面結構且向外傾斜角度 為13°,彎道部分的支撐面為帶有弧度的扇環形結構;彎道部分的兩端邊傾斜角為13°, 中線邊的傾斜角為38°,從兩端邊向中線邊逐漸均勻增大傾斜角,直行道部分的地板與彎 道部分的地板逐漸圓滑過渡;每條直行道部分的兩端分別與兩條彎道的低端接通形成環狀 基座,基座的內環邊為低端,基座整體為內凹的環狀支撐臺結構。
[0006] 所述桁架為落葉松LVL龍骨桁架。
[0007] 在基座的內環部分安裝防護墊。
[0008] 所述相鄰的桁架可通過木釘或螺栓連接組裝。
[0009] 使用過程大致如下:
[0010] 首先將桁架并排順次安裝組成環狀支撐臺狀的基座,在每個桁架上安裝固定地 板,所有地板順次連接后形成一個環形支撐面狀的賽道,賽道分為兩條直行道和兩條彎道。 將場地自行車放置在賽道的直行道賽段,騎行者在直行道賽段上騎上自行車開始加速騎 車,當自行車通過該直行道之后順著弧形坡面逐漸向上進入彎道賽段,經過彎道賽段的最 高點后沿著弧形坡面逐漸向下進入另一條直行道賽段,再從另一條直行道賽段進入另一條 彎道賽段,最后從另一條彎道賽段進入最開始的直行道賽段,完成一圈騎行任務。在基座內 環部分的防護墊可提供保護作用,在騎行者摔倒時提供緩沖支撐作用,降低危險性。
[001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0012] 1、基座由多塊桁架依次連接組成,便于安裝和拆卸,而且安裝后的穩定性較高;
[0013] 2、賽道含有兩條直行道,便于騎行者對單車的啟動和停車操控;
[0014] 3、直行道具有較小的傾斜角,既能提供良好的斜向支撐又能提供直行賽段;
[0015] 4、采用落葉松LVL龍骨桁架作為基座的支撐部件,可有效降低基座重量并提升抗 彎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0017]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8]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簡圖。
[0019]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基座部分的俯視圖。
[0020]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1桁架的結構圖。
[0021]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3桁架的結構圖。
[0022]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4桁架的結構圖。
[0023]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5桁架的結構圖。
[0024]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6桁架的結構圖。
[0025]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7桁架的結構圖。
[0026]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8桁架的結構圖。
[0027]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9桁架的結構圖。
[0028]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10桁架的結構圖。
[0029] 圖1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ll桁架的結構圖。
[0030] 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12桁架的結構圖。
[0031] 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13桁架的結構圖。
[0032] 圖1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A14桁架的結構圖。
[0033] 附圖標號:1_基座、2-賽道、3-單坡祐1架、4-地板、5-防護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0035]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36]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基座1和賽道2,所述基座是由單坡桁架3 順次拼裝連接組成的環狀支撐臺結構,在相鄰兩塊單坡桁架的支撐面上安裝固定地板4,桁 架表面的地板依次貼合形成整體的封閉環狀賽道;所述環狀的基座和賽道設有兩條直行道 部分和兩條彎道部分,直行道部分的支撐面為直斜面結構且向外傾斜角度為13°,彎道部 分的支撐面為帶有弧度的扇環形結構;彎道部分的兩端邊傾斜角為13°,中線邊的傾斜角 為38°,從兩端邊向中線邊逐漸均勻增大傾斜角,直行道部分的地板與彎道部分的地板逐 漸圓滑過渡;每條直行道部分的兩端分別與兩條彎道的低端接通形成環狀基座,基座的內 環邊為低端,基座整體為內凹的環狀支撐臺結構。
[0037] 所述桁架為落葉松LVL龍骨桁架。
[0038] 在基座的內環部分安裝防護墊5。
[0039] 所述相鄰的桁架可通過木釘或螺栓連接組裝。
[0040] 實施例1 :
[0041] 如圖4?17所示,基座由10支A1桁架、4支A2桁架、4支A3桁架、4支A4桁架、 4支A5桁架、4支A6桁架、4支A7桁架、4支A8桁架、4支A9桁架、4支A10桁架、4支All 桁架、4支A12桁架、4支A13桁架、22支A14桁架組成。所述桁架可為木質結構,也可使用 鋼制結構。采用木質結構時,使用木釘連接固定,采用鋼制結構時,使用螺栓連接組裝。在 桁架上鋪設地板,所述地板為2層9mm厚耐水膠合板制成,地板依次相連組成環形賽道。其 中,
[0042] A1 長 2193. 61mm、高 544. 89mm、坡度 13。、坡面長度 2200mm。
[0043] A3 長 2190. 31mm、高 558. 97mm、坡度 13. 4。、坡面長度 2200mm。
[0044] A4 長 2184. 61mm、高 582. 39mm、坡度 14。、坡面長度 2200mm。
[0045] A5 長 2175. 21mm、高 618. 75mm、坡度 15。、坡面長度 2200mm。
[0046] A6 長 2158. 70mm、高 677. 2mm、坡度 16. 6。、坡面長度 2200mm。
[0047] A7 長 2133. 15mm、高 757. 44mm、坡度 18. 8°、坡面長度 2200mm。
[0048] A8 長 2097. 48mm、高 852. 31mm、坡度 21. 4。、坡面長度 2200mm。
[0049] A9 長 2134. 61mm、高 958. 78mm、坡度 23. 6。、坡面長度 2274. 09mm。
[0050] A10 長 2173. 60mm、高 1099. 88mm、坡度 27. 4。、坡面長度 2276. 88mm。
[0051] All 長 2001. 20mm、高 1229mm、坡度 31. 1。、坡面長度 2279. 75mm。
[0052] A12 長 1928. 03mm、高 1342. 38mm、坡度 34. 5。、坡面長度 2279. 75mm。
[0053] A13 長 1876. 15mm、高 1414. 7mm、坡度 36. 8°、坡面長度 2279. 75mm。
[0054] A14 長 1846. 46mm、高 1453. 55mm、坡度 38。、坡面長度 2279. 75mm。
[0055] 3條A1桁架依次連接一組桁架,從該組桁架的一端開始,順次與1條A3桁架、1條 A4桁架、1條A5桁架、1條A6桁架、1條A7桁架、1條A8桁架、1條A9桁架、1條A10桁架、 1條All桁架、1條A12桁架、1條A13桁架及11條A14桁架連接,A14桁架的另一端再順次 與1條A13桁架、1條A12桁架、1條All桁架、1條A10桁架、1條A9桁架、1條A8桁架、1 條A7桁架、1條A6桁架、1條A5桁架、1條A4桁架、1條A3桁架及另一組并排連接的3條 A1祐1架連接,形成半環狀基座結構;另一半環狀的基座安裝方式同上;兩個半環狀基座合 并后組成環狀基座,在桁架上安裝地板,地板形成封閉狀環面賽道。并排連接的A1桁架上 的地板組成直行道賽道,從A3桁架至A14桁架開始,坡度逐漸升高,直至最大傾斜角38°。 在地板組成的賽道上繪制標志線,標志線圍繞基座內環繪制,標志線與賽道的外環邊距離 為 1800mm。
[0056] 在基座的內環部分鋪設橡膠防護墊或海面防護墊,提高安全性。在實際使用時,也 可在基座外圍鋪設防護墊,進一步提高保護措施。
[0057]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 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 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包括基座和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是由單 坡桁架順次拼裝連接組成的環狀支撐臺結構,在相鄰兩塊單坡桁架的支撐面上安裝固定地 板,桁架表面的地板依次貼合形成整體的封閉環狀賽道;所述環狀的基座和賽道設有兩條 直行道部分和兩條彎道部分,直行道部分的支撐面為直斜面結構且向外傾斜角度為13°, 彎道部分的支撐面為帶有弧度的扇環形結構;彎道部分的兩端邊傾斜角為13°,中線邊的 傾斜角為38°,從兩端邊向中線邊逐漸均勻增大傾斜角,直行道部分的地板與彎道部分的 地板逐漸圓滑過渡;每條直行道部分的兩端分別與兩條彎道的低端接通形成環狀基座,基 座的內環邊為低端,基座整體為內凹的環狀支撐臺結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為 落葉松LVL龍骨桁架。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其特征在于:在基座的內 環部分安裝防護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拼裝式微型場地自行車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 桁架可通過木釘或螺栓連接組裝。
【文檔編號】E01C13/04GK203904799SQ201420236330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宋立山 申請人:大連千森體育設施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