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路面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態透水路面。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多數城市相繼出現地下水資源缺乏、熱島效應、雨島效應等問題。研究發現這些問題都與城市建設中自然土壤植被不斷被混凝土、瀝青、石材等各種不透水材料覆蓋有關。國內許多城市的不透水地面比例已超過70%,改變了原有的天然地面可滲透性的屬性,不但給路面的排水系統造成極大壓力,且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目前,在道路的鋪設中使用的均是混凝土進行直接澆筑,路面沒有排水功能,在下雨時,路面會積水,當積水到達一定的深度時,不僅會導致路面容易出現開裂,降低路面使用壽命,增加日后圍護成本,而且還會對車輛以及人身安全預留隱患。
現有的透水路面結構,由于技術或骨料選擇等問題,致使在滲水、保濕性能和抗壓、抗折強度之間很難平衡。例如:滲水效果好但不耐壓,在旱季的時候也不能把地下水通過蒸發透過透水磚及時補充到空氣中,無法緩解“熱島效應”及“雨島效應”,并且其保濕性能差等。
因此亟需一種具有較好的透水、保濕性能和較好的抗壓與抗折強度的生態透水混凝土結構路面的施工方法,可用于構建海綿城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透水路面,旨在解決現有路面結構不透水或透水系數低,以及強度和保濕性能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態透水路面,路面結構自上至下依次分布有透水面層1、找平層2、透水無紡織物3、碎石路盤4、過濾層5、路基6;
所述透水面層1為透水混凝土或混凝土透水磚,厚度為30~50mm厚;
所述透水無紡織物3為透水土工布。
所述碎石路盤4底部埋設有帶孔排水管7,帶孔排水管7連接城市排水系統;
所述過濾層5包括鋼渣和活性炭。
作為本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碎石路盤4厚度為100~150mm厚再生骨料。
作為本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帶孔排水管7外還設有過濾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提供的路面具有優異的滲水、排水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濕性能,不但減輕了排水系統的壓力,而且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起重要作用。
2、本發明提供的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抗壓、抗折性,通過在找平層下鋪設透水無紡織物,可以增強路面結構的抗折強度,解決了透水路面透水性和抗壓、抗折強度不能兼顧的問題。
3、過濾層中含有活性炭和礦業廢棄物鋼渣,形成的細微電池不但可以有效凈化水體,還可以解決鋼渣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問題,為今后路面及其它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生態透水路面,包括底層的路基6,路基6頂面分布有過濾層5,過濾層5頂面及兩端分布有碎石路盤4,碎石路盤4頂面分布有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頂面分布有找平層2,找平層2頂面分布有透水面層1;
所述過濾層5中摻有鋼渣和活性炭,形成的細微電池不但可以有效凈化水體,還可以解決鋼渣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問題;
所述碎石路盤4厚度為150mm厚級配良好的再生粗骨料,底部埋設有順路向設置的帶孔排水管7,所述帶孔排水管7外設有透水土工布,且與城市排水系統連接;
所述透水面層1為50mm厚透水混凝土,也可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透水磚。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路面具有優異的滲水、排水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濕性能,通過在找平層下鋪設透水土工布,可以增強路面結構的抗折強度,解決了透水路面透水性和抗壓、抗折強度不能兼顧的問題。不但減輕了排水系統的壓力,而且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