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環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落葉吸集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街道、公園、社區等的園林綠化面積不斷擴大,植物廢棄物如枯枝落葉、樹枝修剪物、草坪修剪物、雜草、種子和殘花等的出量越來越大。我國每年城市落葉量高達幾十億噸,每年落葉高峰期,落葉垃圾量大約能占到平日生活垃圾總量的三成以上。
落葉作為一種有色垃圾如若長時間在路面或樹下堆積,不僅會給市容環境造成影響,還有火災隱患。特別是冬、春兩季空氣干燥、風多且大,樹葉、草渣在落地后無法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迅速腐爛,而遭遇大風天,這些樹葉、草渣都將被揚起,對城市環境衛生和空氣質量影響很大。此外,落葉是有機質,其利用價值極高,不僅可以制成優質的有機肥和燃料,也可以造紙、紙板、作飼料和種植菌類等,碎草還可以慪制成肥料或進行深加工。從對城市環境衛生的影響及其利用價值方面考慮,落葉均需進行集中收集。
目前我國城市落葉等清掃工作主要靠人工來完成,在秋季落葉期,環衛工人每天都要清運數車落葉,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落葉采集已經成為了環衛部門一項艱巨的任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方便的將落葉吸起來的落葉吸集機,減少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落葉吸集機,包括葉輪,所述葉輪的周圍設置有機殼,葉輪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驅動葉輪轉動,所述機殼上設置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上設置有抽氣管,機殼上還設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設置有出料管,所述抽氣管及出料管分別位于葉輪進風側及出風側布置,所述機殼上設置有便于握持的把手,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處設置有儲料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備的技術效果為:作業人員手持把手,啟動驅動機構帶動葉輪轉動,使得該吸集機的抽氣管對著地上的落葉,從而可將落葉抽入機殼內,并且由機殼上的出風口排除,并排出至儲料袋內,進而可最大程度上減少作業強度。
附圖說明
圖1和圖2是落葉吸集機兩種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落葉吸集機移除出料管以及抽氣管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落葉吸集機移除出料管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移除機殼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電機、葉輪以及破碎刀裝配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6,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落葉吸集機,包括葉輪10,所述葉輪10的周圍設置有機殼20,葉輪10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驅動葉輪10轉動,所述機殼20上設置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上設置有抽氣管30,機殼20上還設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設置有出料管40,所述抽氣管30及出料管40分別位于葉輪10進風側及出風側布置,所述機殼20上設置有便于握持的把手50,所述出料管40的出料口處設置有儲料袋;
結合圖1和圖2所示,該落葉吸集機在實際使用時,作業人員手持把手50,啟動驅動機構,使得抽氣管30對著待清掃的落葉,從而可將落葉收集至機殼20內,葉輪10轉動的過程中,將落葉導送至出料口處,并且由出料管40排出至儲料袋內,該落葉吸集機方便操作,適合單人使用,從而能夠盡可能的減少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葉輪10的轉動軸芯線上設置有破碎刀60,所述破碎刀60懸伸設置在出料管40與機殼20的連接位置處。
結合圖5所示,上述實施例中,當葉輪10將落葉抽至出料管40位置處時,利用旋轉的破碎刀60,從而將導入出料管40內的樹葉初步破碎,葉輪10在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破碎刀60同步轉動,從而能夠實現對落葉的同步破碎,進而可避免由于落葉導致的出料管40堵塞的問題。
由于該落葉吸集機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當面臨落葉量較多的情況時,如若樹葉直接收集完畢后,樹葉處在較為蓬松的狀態,在儲物袋內占用體積較大,也就是說,作業人員在操作該落葉吸集機沒多長時間的情況下,就需要將儲物袋你的落葉倒掉,然后再進行收集,該操作無形中增加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利用該破碎刀60,將落葉打碎成顆粒狀結構,從而可顯著減少落葉占用的體積,作業人員無需反復傾倒儲物袋內的落葉,從而可先祖減少作業人員的作業強度。
結合圖3、圖4和圖5所示,進一步地,所述出料管40與機殼20的連接位置處的管腔內設置有網板70,所述網板70設置有碎葉通過的網孔,所述葉輪10的旋轉面與出料管40的管長方向垂直,所述破碎刀60懸伸設置在葉輪10與網板70之間。
由于葉輪10在轉動的過程中,落葉導入出料管40的速度較快,落葉在未打碎的情況下即導入了出料管40內,利用上述的網板70實現對進入出料管40內的落葉的初步支撐,在高速旋轉的破碎刀60的作用下,從而能夠將落葉徹底的打碎,破碎刀60的轉速越高,落葉的破碎程度越大,并且從網板70的網孔中排除,并由出料管40導入儲料袋內。
更進一步地,所述破碎刀60包括與葉輪10旋轉中心軸連接的刀座板61,所述刀座板61周邊向出料管40方向延伸設置有3個刀片62,所述3個刀片62之間間隔等距布置;
上述3個刀片62位于刀座板61向網板70方向延伸,刀片62懸伸設置在網板70、葉輪10以及機殼20之間圍合而成的破碎腔室內,3個刀片懸伸,從而能夠將吸入殼體20內的落葉充分的打碎。
更進一步地,所述葉輪10包括葉輪板11,所述葉輪板11整體呈半圓板狀,葉輪板11的板面周向方向等距間隔設置有葉片12,所述葉片12的板長方向由葉輪板11的中心向邊緣彎曲延伸,所述葉片12的兩側伸出葉輪板11的兩側板面,所述刀座板61固定在葉輪板11的一側面圓心位置處,所述葉輪板11的另一側與電機80的轉軸連接。
上述的葉輪10整體呈半圓柱狀,在電機80的驅動作用下位于機殼20內快速的轉動,從而使得機殼20內形成較強的抽吸力,進而能夠將地面上的落葉抽吸至機殼20內,并且完成對落葉的破碎操作。
更進一步地,所述機殼20設置有第一連接管21,所述抽氣管30的管端插置在第一連接管21外,所述第一連接管21的外壁設置有定位凸條211,所述凸條211的長度方向與第一連接管21長度方向平行,所述抽氣管30設置有與定位凸條211配合的定位凹槽31,所述抽氣管30的管端插置在第一連接管21外且定位凸條211插置在定位凹槽31內。
為方便抽氣管30的安裝以及定位,將抽氣管30的管口對著第一連接管21,使得抽氣管30上的定位凹槽31與第一連接管21上的定位凸條211上位置對應,從而方便將抽氣管30插置在第一連接管21上,進而方便抽氣管30與第一連接管21的連接安裝,避免抽氣管30的轉動。
更進一步地,為實現對抽氣管30的固定,所述定位凸條211上設置有彈簧212,所述彈簧212上設置有鎖緊銷,所述定位凹槽31的外壁設置有與鎖緊銷配合的鎖緊孔311。
結合圖4所示,上述在彈簧212上設置有鎖緊銷,在將抽氣管30推入第一連接管21上時,鎖緊銷移動,并將彈簧212壓縮,到鎖緊銷導入鎖緊孔311內時,從而實現抽氣管30的安裝固定,在拆卸時,通過按壓鎖緊銷,從而將抽氣管30從第一連接管21上抽出,操作方便(附圖中未示出鎖緊銷)。
上述的抽氣管30的一端可以設置成扁口結構,針對道路或者建筑物的拐角處或者較為狹小的空間,將抽氣管30的扁口端伸出空隙內,從而方便實現對落葉的抽吸。
上述的抽氣管30的一端也可以設置成圓管狀而機,針對較為集中的落葉的地面的抽吸,從而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落葉抽吸起來,操作時間短,效率高。
更進一步地,所述機殼20上設置有第二連接管22,所述出料管40的管端插置在第二連接管22外,所述出料管40的外壁設置有套箍90,所述套箍90外設置有安裝板91,所述機殼20上設置有與安裝板91貼合的連接條板23,所述安裝板91與連接條板23之間通過調節螺栓92連接,所述套箍90沿出料管40長度方向可調,所述套箍90上還設置有延伸板93,所述把手50轉動式設置在延伸板93的板端,所述把手50與延伸板93之間設置有鎖緊螺栓94。
上述的套箍90通過調節螺栓92,可以實現套箍90在出料管40上的多出位置的固定,從而實現對把手50的不同位置的調節,以方便操作者的提拿使用,上述的把手50鉸接設置在延伸板93上,可通過鎖緊螺栓94,從而可實現對把手50的轉動角度的調節,進而以適應不同操作者的使用習慣。
為提高對該落葉吸集機的提拿牢靠度,所述機殼20上還設置有便于操作者握持的手柄24。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