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震動尺,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整平振動尺。
背景技術:
混凝土整平振動主要用于排出混凝土中的空氣,刮平混凝土路面,增強混凝土的密度。可以用于公路、場院、房頂、河道等的混凝土路面施工。現有的混凝土路面的刮平與壓實,很多小型的施工多為工人采用鐵板進行刮平與壓實,工作效率低,且人工效果質量較差,難以做到高質量的混凝土整平,現有的混凝土整平振動尺一般通過震動電機帶動平尺震動刮平,一般工作時混凝土容易快速的蒸發水量凝實,現有的振動尺無法做到很好的刮平混凝土路面與出混凝土中的空氣,提高水泥的振動質量,通過現有的震動尺一般較長不便攜帶,使用不夠靈活,混凝土的整平效率不高。難以滿足現代建設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混凝土整平振動尺,通過安裝激光儀、噴水口好可拆裝平尺,解決了現有的了現有的混凝土整平振動尺無法靈活高效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整平振動尺,包括握桿、重力支架、震動機、電控水箱、控制器、噴水口、激光儀、平尺、減震墊、連接鍵、沖壓底座、沖壓干、控制線、控制開關、防滑把手、水管和電機,所述握桿與所述重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重力支架的上方設有所述震動機,所述震動機的一側安裝有所述電控水箱,且所述震動機的上方安裝有所述控制器,所述震動機和所述電控水箱均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重力支架中部安裝有兩個所述噴水口,所述重力支架通過所述減震墊與所述平尺連接,所述重力支架與所述減震墊之間安裝有兩個所述激光儀,兩個所述激光儀均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震動機通過所述沖壓干與所述沖壓底座,所述沖壓底座固定在所述平尺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兩個所述平尺上安裝有所述連接鍵。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握桿上安裝有兩個所述防滑把手,且所述握桿上安裝有所述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通過所述控制線與所述震動機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控水箱內設有所述電機,且所述電機通過所述水管與所述噴水口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整平振動尺,通過安裝激光儀與噴水口,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整平振動尺工作的靈活高效,安裝有減震墊減少震動機的震動,方便使用,同時平尺之間安裝有連接鍵,有助于振動尺的攜帶與使用,本實用新型便于使用,工作性能好,質量高。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噴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握桿;2、重力支架;3、震動機;4、電控水箱;5、控制器;6、噴水口;7、激光儀;8、平尺;9、減震墊;10、連接鍵;11、沖壓底座;12、沖壓干;13、控制線;14、控制開關;15、防滑把手;16、水管;17、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整平振動尺,包括握桿1、重力支架2、震動機3、電控水箱4、控制器5、噴水口6、激光儀7、平尺8、減震墊9、連接鍵10、沖壓底座11、沖壓干12、控制線13、控制開關14、防滑把手15、水管16和電機17,握桿1與重力支架2固定連接,重力支架2的上方設有震動機3,震動機3的一側安裝有電控水箱4,且震動機3的上方安裝有控制器5,震動機3和電控水箱4均與控制器5電性連接,重力支架2中部安裝有兩個噴水口6,重力支架2通過減震墊9與平尺8連接,重力支架2與減震墊9之間安裝有兩個激光儀7,激光儀7均與控制器5電性連接。震動機3通過沖壓干12與沖壓底座11,沖壓底座11固定在平尺8上,震動機3形成均與的震動。平尺8上安裝有連接鍵10,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整平振動尺的靈活性。握桿1上安裝有兩個防滑把手15,且握桿1上安裝有控制開關14,控制開關14通過控制線13與震動機3電性連接,控制開關14便于控制震動機3的開關。電控水箱4內設有電機17,且電機17通過水管16與噴水口6連接,有效的控制噴水,便于混凝土的土整平振動。
該種混凝土整平振動尺,首先開啟控制開關14,啟動震動機3,震動機3通過連接沖壓干12,帶動平尺8進行整平振動,來回拉動混凝土整平振動尺,通過激光儀7的掃描,一但路面不平或者過干,控制器5接受信號,并控制電控水箱4的電機17工作,電機17輸出水量,噴水口6進行散花型噴射,達到再次濕潤路面效果,便于進行混凝土整平振動,不用時,可以通過拆卸平尺8便于保存。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