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側向限位系統,其中工作平臺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墩身以及墩帽上,以靠近墩帽的一側為內,油缸后擋板固定在工作平臺的工作面的外側,直角墊塊放置在油缸固定擋板的內側,并與油缸后擋板相對,糾偏油缸放置在直角墊塊和油缸后擋板之間,糾偏油缸的一端與油缸后擋板的內側相抵,糾偏油缸的另一端與直角墊塊的外側相抵,滾輪組件滑動式放置在直角墊塊上,滾輪組件與連續梁相抵,糾偏油缸帶動直角墊塊遠離或靠近墩帽,連續梁在滾輪組件的作用下實現側向限位調節。上述裝置和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連續梁的橫向位置進行精確調節,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橋梁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是緩解自然環境惡略建筑地上交通必須的部件,在橋粧澆筑完成后需要在橋粧上鋪設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頂推施工過程中,很有可能會由于受力不均勻造成頂推方向的偏位,頂推過程中需要人為觀測或其他觀測設備,方便在頂推方向偏位后進行頂推調節,傳統方式的調節裝置結構過于復雜,并且調節的精確度不夠。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連續梁的橫向位置進行精確調節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系統。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包括工作平臺、糾偏油缸、油缸后擋板、滾輪組件以及直角墊塊,所述工作平臺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墩身以及墩帽上,以靠近所述墩帽的一側為內,所述油缸后擋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的外側,所述直角墊塊放置在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且位于所述油缸固定擋板的內側,并與所述油缸后擋板相對,所述糾偏油缸放置在所述直角墊塊和所述油缸后擋板之間,所述糾偏油缸的一端與所述油缸后擋板的內側相抵,所述糾偏油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直角墊塊的外側相抵,所述滾輪組件滑動式放置在所述直角墊塊上,所述滾輪組件與連續梁相抵,所述糾偏油缸帶動所述直角墊塊遠離或靠近所述墩帽,所述滾輪組件在所述直角墊塊和連續梁的作用下,實現傾斜角度的調節,所述連續梁在所述滾輪組件的作用下實現側向限位調節。
[0005]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達到的技術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側向限位系統,其中工作平臺拆卸式安裝在墩身以及墩帽上,滾輪組件、直角墊塊、糾偏油缸以及油缸后擋板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滾輪組件安裝在直角墊塊上,滾輪組件與連續梁相抵,糾偏油缸帶動直角墊塊遠離或靠近連續梁,直角墊塊作用于滾輪組件,由滾輪組件帶動連續梁在橫向方向上微量位移,實現連續梁縱軸線偏離的糾正,使連續梁處于最初涉及的位置,上述側向限位裝置及側向限位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連續梁的橫向位置進行精確調節,確保了道路橋梁的安全,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0006]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直角墊塊包括長直角板和短直角板,所述長直角板的下表面與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貼合,并可在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上滑動,所述短直角板與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垂直,所述糾偏油缸的一端與所述短直角板的外側相抵。
[0007]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長直角板和短直角板組成的直角墊塊,SP確保了直角墊塊能夠穩定的放置在工作平臺的工作面上,能夠很好的在工作平臺的工作面上滑動,也為滾輪組件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同時使得糾偏油缸能夠更好的為直角墊塊提供動力,進一步,工作平臺的工作面為光滑面,減少了直角墊塊滑動式的阻力,在調節連續梁時更加的簡單方便。
[0008]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滾輪組件包括滾輪和滾輪支架,所述滾輪支架的縱截面為“U”型,所述滾輪拆卸式安裝在所述滾輪支架的U型缺口內。
[0009]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滾輪支架的縱截面為“U”型的,滾輪安裝在滾輪支架的U型缺口內,使得滾輪能夠更好的在滾輪支架內轉動,不會接觸除連續梁以外的東西,減少了滾輪轉動時的阻力,進一步,同一個滾輪組件內的滾輪可以為多個,多個滾輪均勻設置在滾輪支架的U型缺口內,并且彼此不接觸,能夠為連續梁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作用力。
[0010]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滾輪支架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滾輪支架的支撐塊。
[0011]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撐塊的設置,使得滾輪支架能夠與直角墊塊的短直角板更好的分離,方便了在對連續梁調節過程中,滾輪組件傾斜角度的微調,方便了滾輪組件的滾輪與連續梁的外側壁緊密貼合。
[0012]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支撐塊垂直所述滾輪的中軸線設置。
[0013]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撐塊垂直滾輪的中軸線設置,進一步確保了對連續梁調節的過程中,滾輪直接不會與直角墊塊的短直角板接觸,影響對連續梁的微調。
[0014]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支撐塊遠離所述滾輪支架的一端設置有滑動引腳,所述直角墊塊的短直角板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動引腳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動引腳滑動式安裝在所述滑槽內,所述滾輪支架的另一側與所述直角墊塊的長直角板相抵。
[0015]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撐塊上遠離滾輪支架的一端設置的滑動引腳安裝在直角墊塊短直角板上設置的滑槽內,使得滾輪組件在進行傾斜角調節式,滑動引腳只能在滑槽內上下滑動,避免了滾輪組件受到縱向作用力從直角墊塊內脫出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側向限位裝置工作的穩定性。
[0016]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側向限位裝置還包括用于對所述滾輪組件以及所述直角墊塊進行限位作用的滾輪側擋板,所述滾輪側擋板為2個,2個所述滾輪側擋板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上,所述滾輪組件以及所述直角墊塊均設置在2個所述滾輪側擋板的間隔內。
[0017]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2個所述滾輪側擋板的外側均設置有若干為所述滾輪側擋板提供支撐力的側支撐,并且所述側支撐垂直于所述滾輪側擋板。
[001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滾輪側擋板的外側側支撐的設置,為滾輪側擋板提供了很好的側向支撐力,能夠更好的避免滾輪組件受到縱向作用力從直角墊塊內脫出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側向限位裝置工作的穩定性。
[0019]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滾輪側擋板的設置,將滾輪組件以及直角墊塊限制在滾輪側擋板間的間隔內,很好的避免了在對連續梁進行橫向微調過程中,滾輪組件以及直角墊塊受到縱向作用力時從直角墊塊內脫出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側向限位裝置工作的穩定性。
[0020]較優地,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油缸后擋板包括豎直擋板以及若干油缸后支撐,所述豎直擋板垂直于所述工作平臺的工作面,所述糾偏油缸的中軸線垂直于所述豎直擋板所在平面,若干所述油缸后支撐設置在所述豎直擋板的外側。
[0021]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缸后擋板的豎直擋板垂直工作平臺的工作面設置,能夠更好的與糾偏油缸貼合,配合設置在豎直擋板外側的側支撐為糾偏油缸提供反向作用力(支撐力),避免了油缸后擋板從工作平臺上脫落情況的發生。進一步,油缸后擋板通過緊固螺絲固定在工作平臺上。
[0022]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系統,包括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向限位裝置為多個,多個所述側向限位裝置均安裝在墩身和墩帽上,并且多個所述側向限位裝置兩兩為一組,同組內所述側向限位裝置所在直線垂直于連續梁所在平面。
【附圖說明】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安裝在連續梁上時的示意圖;
[0025]圖2是圖1中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的示意圖;
[0026]圖3是圖2中直角墊塊和滾輪組件的示意圖;
[0027]圖4是圖3中A向的示意圖;
[0028]圖5是圖3中11面的不意圖;
[0029]圖6是圖3中滾輪側擋板的俯視圖
[0030]圖7是圖2中油缸后擋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實施例一:
[0032]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200,包括工作平臺210、糾偏油缸240、油缸后擋板250、滾輪組件220以及直角墊塊230,工作平臺210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墩身以及墩帽上,以靠近墩帽的一側為內,油缸后擋板250固定在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的外側,直角墊塊230放置在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且位于油缸固定擋板250的內側,并與油缸后擋板250相對,糾偏油缸240放置在直角墊塊230和油缸后擋板250之間,糾偏油缸240的一端與油缸后擋板250的內側相抵,糾偏油缸240的另一端與直角墊塊230的外側相抵,滾輪組件220滑動式放置在直角墊塊230上,滾輪組件與連續梁100相抵,糾偏油缸240帶動直角墊塊230遠離或靠近墩帽,滾輪組件220在直角墊塊230和連續梁100的作用下,實現傾斜角度的調節,連續梁100在滾輪組件的作用下實現側向限位調節。
[0033]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直角墊塊230包括長直角板234和短直角板232,長直角板234的下表面與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貼合,并可在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上滑動,短直角板232與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垂直,糾偏油缸240的一端與短直角板232的外側相抵。由長直角板234和短直角板232組成的直角墊塊230,即確保了直角墊塊230能夠穩定的放置在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上,能夠很好的在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上滑動,也為滾輪組件220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同時使得糾偏油缸240能夠更好的為直角墊塊230提供動力,進一步,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為光滑面,減少了直角墊塊230滑動式的阻力,在調節連續梁100時更加的簡單方便。
[0034]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滾輪組件220包括滾輪222和滾輪支架224,滾輪支架224的縱截面為“U”型,滾輪222拆卸式安裝在滾輪支架224的U型缺口內。滾輪支架224的縱截面為“U”型的,滾輪222安裝在滾輪支架224的U型缺口內,使得滾輪222能夠更好的在滾輪支架224內轉動,不會接觸除連續梁100以外的東西,減少了滾輪222轉動時的阻力,進一步,同一個滾輪組件220內的滾輪222可以為多個,多個滾輪222均勻設置在滾輪支架224的U型缺口內,并且彼此不接觸,能夠為連續梁100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作用力。
[0035]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滾輪支架224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支撐滾輪支架224的支撐塊226。支撐塊226的設置,使得滾輪支架224能夠與直角墊塊230的短直角板232更好的分離,方便了在對連續梁調節過程中,滾輪組件220傾斜角度的微調,方便了滾輪組件220的滾輪222與連續梁100的外側壁緊密貼合。
[0036]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支撐塊226垂直滾輪222的中軸線設置。支撐塊226垂直滾輪222的中軸線設置,進一步確保了對連續梁調節的過程中,滾輪222直接不會與直角墊塊230的短直角板232接觸,影響對連續梁100的微調。
[0037]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支撐塊226遠離滾輪支架224的一端設置有滑動引腳2265,直角墊塊230的短直角板232上設置有與滑動引腳2265相匹配的滑槽236,滑動引腳2265滑動式安裝在滑槽236內,滾輪支架224的另一側與直角墊塊230的長直角板234相抵。支撐塊226上遠離滾輪支架224的一端設置的滑動引腳2265安裝在直角墊塊230短直角板232上設置的滑槽236內,使得滾輪組件220在進行傾斜角調節式,滑動引腳2265只能在滑槽236內上下滑動,避免了滾輪組件220受到縱向作用力從直角墊塊230內脫出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側向限位裝置200工作的穩定性。
[0038]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側向限位裝置200還包括用于對滾輪組件220以及直角墊塊230進行限位作用的滾輪側擋板260,滾輪側擋板260為2個,2個滾輪側擋板260設置在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上,滾輪組件220以及直角墊塊230均設置在2個滾輪側擋板260的間隔內。滾輪側擋板260的設置,將滾輪組件220以及直角墊塊230限制在滾輪側擋板260間的間隔內,很好的避免了在對連續梁100進行橫向微調過程中,滾輪組件220以及直角墊塊230受到縱向作用力時從直角墊塊230內脫出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側向限位裝置200工作的穩定性。
[0039]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2個滾輪側擋板260的外側均設置有若干為滾輪側擋板260提供支撐力的側支撐262,并且側支撐262垂直于所述滾輪側擋板260。滾輪側擋板260的外側側支撐262的設置,為滾輪側擋板260提供了很好的側向支撐力,能夠更好的避免滾輪組件220受到縱向作用力從直角墊塊230內脫出情況的發生,確保了側向限位裝置200工作的穩定性。
[0040]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油缸后擋板250包括豎直擋板252以及若干油缸后支撐254,豎直擋板252垂直于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糾偏油缸240的中軸線垂直于豎直擋板252所在平面,若干油缸后支撐254設置在豎直擋板252的外側。油缸后擋板250的豎直擋板252垂直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設置,能夠更好的與糾偏油缸240貼合,配合設置在豎直擋板252外側的油缸后支撐254為糾偏油缸240提供反向作用力(支撐力),避免了油缸后擋板250從工作平臺210上脫落情況的發生。進一步,油缸后擋板250通過緊固螺絲固定在工作平臺210上。
[0041]實施例二:
[0042]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連續梁100頂推的側向限位系統,側向限位裝置200為多個,多個側向限位裝置200均安裝在墩身和墩帽上,并且多個側向限位裝置200兩兩為一組,同組內側向限位裝置200所在直線垂直于連續梁100所在平面。
[0043]使用方法:頂推前技術人員對箱梁位置進行準確放線并在墩頂面設置簡易、穩固的觀測架,糾偏人員根據觀測箱梁和觀測架的相對位移來調整箱梁橫向位置,前端導梁先選出梁中心點,用全站儀測量梁前端的偏移值,從而保證箱梁沿縱向軸線運動。確定糾偏值后,同步啟動兩側的糾偏油缸,一側推出,一側收回,隨頂推前進實時調整軸線偏移值。導向措施必須在梁體頂推過程中實施,絕對禁止梁在靜止狀態下橫移。
[0044]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達到的技術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及側向限位系統,其中工作平臺拆卸式安裝在墩身以及墩帽上,滾輪組件、直角墊塊、糾偏油缸以及油缸后擋板由內向外依次設置,滾輪組件安裝在直角墊塊上,滾輪組件與連續梁相抵,糾偏油缸帶動直角墊塊遠離或靠近連續梁,直角墊塊作用于滾輪組件,由滾輪組件帶動連續梁在橫向方向上微量位移,實現連續梁縱軸線偏離的糾正,使連續梁處于最初涉及的位置,上述側向限位裝置及側向限位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連續梁的橫向位置進行精確調節,確保了道路橋梁的安全,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0045]上述實施方式旨在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可為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實現或使用,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故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權利要求書或說明書描述,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創造性特點的方法、工藝、產品,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臺(210)、糾偏油缸(240)、油缸后擋板(250)、滾輪組件(220)以及直角墊塊(230),所述工作平臺(210)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墩身以及墩帽上,以靠近所述墩帽的一側為內,所述油缸后擋板(250)固定在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的外側,所述直角墊塊(230)放置在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且位于所述油缸固定擋板(250)的內側,并與所述油缸后擋板(250)相對,所述糾偏油缸(240)放置在所述直角墊塊(230)和所述油缸后擋板(250)之間,所述糾偏油缸(240)的一端與所述油缸后擋板(250)的內側相抵,所述糾偏油缸(240)的另一端與所述直角墊塊(230)的外側相抵,所述滾輪組件(220)滑動式放置在所述直角墊塊(230)上,所述滾輪組件(220)與連續梁(100)相抵,所述糾偏油缸(240)帶動所述直角墊塊(230)遠離或靠近所述墩帽,所述滾輪組件(220)在所述直角墊塊(230)和連續梁(100)的作用下,實現傾斜角度的調節,所述連續梁(100)在所述滾輪組件(220)的作用下實現側向限位調節。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墊塊(230)包括長直角板(234)和短直角板(232),所述長直角板(234)的下表面與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貼合,并可在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上滑動,所述短直角板(232)與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垂直,所述糾偏油缸(240)的一端與所述短直角板(232)的外側相抵。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組件(220)包括滾輪(222)和滾輪支架(224),所述滾輪支架(224)的縱截面為“U”型,所述滾輪(222)拆卸式安裝在所述滾輪支架(224)的U型缺口內。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支架(224)的一側設置有支撐塊(226)。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226)垂直所述滾輪(222)的中軸線設置。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226)遠離所述滾輪支架(224)的一端設置有滑動引腳(2265),所述直角墊塊(230)的短直角板(232)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動引腳(2265)相匹配的滑槽(236),所述滑動引腳(2265)滑動式安裝在所述滑槽(236)內,所述滾輪支架(224)的另一側與所述直角墊塊(230)的長直角板(234)相抵。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向限位裝置(200)還包括用于對所述滾輪組件(220)以及所述直角墊塊(230)進行限位作用的滾輪側擋板(260),所述滾輪側擋板(260)為2個,2個所述滾輪側擋板(260)間隔設置在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上,所述滾輪組件(220)以及所述直角墊塊(230)均設置在2個所述滾輪側擋板(260)的之間。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2個所述滾輪側擋板(260)的外側均設置有若干為所述滾輪側擋板(260)提供支撐力的側支撐(262),并且所述側支撐(262)垂直于所述滾輪側擋板(260)。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后擋板(250)包括豎直擋板(252)以及若干油缸后支撐(254),所述豎直擋板(252)垂直于所述工作平臺(210)的工作面,所述糾偏油缸(240)的中軸線垂直于所述豎直擋板(252)所在平面,若干所述油缸后支撐(254)設置在所述豎直擋板(252)的外側。10.—種用于連續梁頂推的側向限位系統,包括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側向限位裝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向限位裝置(200)為多個,多個所述側向限位裝置(200)均安裝在墩身和墩帽上,并且多個所述側向限位裝置(200)兩兩為一組,同組內所述側向限位裝置(200)所在直線垂直于連續梁(100)所在平面。
【文檔編號】E01D21/06GK205711778SQ20162058216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明人】溫建軍
【申請人】鄭州鐵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