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瀝青路面施工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移動就地熱再生機。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是采用專門的就地熱再生設備,對瀝青路面進行加熱、耙松,就地加入一定數量的新瀝青料、再生劑等,經熱拌合、攤鋪、碾壓等工序,一次性實現對表面一定深度范圍內的舊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再生的技術。目前國內外現有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機,多采用加熱板對4—6㎝厚舊瀝青混合料路面進行一次加熱,使加熱后瀝青路面表面達到250℃,然下面底層只有50—70℃,造成再生料上下溫度不均勻,耙松混合后舊瀝青再生料整體溫度低,由于表面溫度超過200℃以上還會造成表面瀝青老化,影響再生后路面的質量。
專利申請號為201510429239.5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分層加熱耙松及移動拌合的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裝置,其包括第一加熱機、第二加熱機與再生拌合攤鋪機,第一加熱機、第二加熱機與再生拌合攤鋪機按順序連續配合前進工作。該專利利用瀝青加熱機首先對路面加熱到60—80℃,達到瀝青軟化點,同時不損壞石料顆粒進行耙松,耙松后利用再生機前端收料器進行收集,再生料進入滾筒集中加熱到國家規范對瀝青混合料規定的溫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就地熱再生機。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移動就地熱再生機,包括車身,在車身的前方設置有再生料收集裝置,在車身上設置有加熱滾筒,所述再生料收集裝置包括收料鏟斗、斜上料輸送器和水平輸送帶,所述收料鏟斗設置在斜上料輸送器的底端,斜上料輸送器的頂端接水平輸送帶的一端,水平輸送帶的另一端接加熱滾筒;所述加熱滾筒包括由電機帶動運轉的筒體,筒體的前端高、后端低,筒體與水平面呈1-6°夾角,筒體的前端設置有進料口,筒體的后端設置有出料口,在筒體的后端中心安裝火焰加熱器,筒體內部從前至后依次劃分為刮料區、炒料區和高溫區,在筒體內壁對應刮料區的一段設置有刮料葉片。
優選的,所述收料鏟斗固定在車身上,在車身上設置有動力行走裝置,所述斜上料輸送器包括傾斜布置的回轉式輸送帶,在回轉式輸送帶上設置有刮料板;所述刮料板包括板體,板體與回轉式輸送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板體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刮料倒鉤。
優選的,所述刮料葉片的截面呈L形。
優選的,所述筒體的前端下方設置有第一液壓支臂,筒體的后端下方設置有第二液壓支臂,筒體的中間下方為筒體角度調節支點,所述第一液壓支臂和第二液壓支臂均與自動控制裝置連接,自動控制裝置配置有陀螺儀。
優選的,在筒體的進料口處設置有槽狀傾斜倒料板。
優選的,在車身的前部下方設置有加熱板,在加熱板的后方設置有耙松器,在車身的后部下方設置有布料攤鋪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收料鏟斗利用車身前進推力,將壟狀再生料鏟入,并經帶有刮料板的斜上料輸送器提升,最后經水平輸送帶輸送至加熱拌合滾筒,結構簡單,經濟實用,可顯著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中加熱滾筒內部分三個區域,前部為刮料區,中部為炒料區,后部為高溫區同時也是出料口,待加熱的瀝青再生混合料在經過滾筒的這幾個區域時,被燃燒器產生的火焰熱風有效加熱,由原來的60℃--80℃充分加熱到120℃--180℃,提溫效果明顯,提溫后從滾筒出料口自動排出,以備再生機后部的拌合攤鋪及碾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再生料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斜上料輸送器的側視圖;
圖4為加熱滾筒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一種移動就地熱再生機,包括車身4,在車身4的前方設置有再生料收集裝置,在車身4上設置有加熱滾筒。再生料收集裝置包括收料鏟斗1、斜上料輸送器2和水平輸送帶3。所述收料鏟斗1設置在斜上料輸送器2的底端,斜上料輸送器2的頂端接水平輸送帶3的一端,水平輸送帶3的另一端接加熱滾筒。所述加熱滾筒包括筒體5,筒體5由電機6帶動運轉。筒體5的前端高、后端低,筒體5與水平面呈1-6°夾角,優選2-4°。筒體的前端設置有進料口7,在筒體的進料口處設置有槽狀傾斜倒料板8。筒體的后端設置有出料口9。在筒體的后端中心安裝火焰加熱器10,筒體內部從前至后依次劃分為刮料區501、炒料區502和高溫區503,在筒體內壁對應刮料區501的一段設置有刮料葉片11,所述刮料葉片11的截面呈L形。在車身4的前部下方設置有加熱板,在加熱板的后方設置有耙松器,在車身4的后部下方設置有布料攤鋪裝置。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收料鏟斗1包括底板101,在底板101的兩側設置第一側板102和第二側板,第一側板102和第二側板平行布置。所述斜上料輸送器2的底端從第一側板102和第二側板之間插入收料鏟斗1內部。所述刮料板202包括板體2021,板體2021與回轉式輸送帶201通過螺栓2022固定連接,在板體2021上均勻分布若干個刮料倒鉤2023。
進一步的,所述筒體5的前端下方設置有第一液壓支臂12,筒體的后端下方設置有第二液壓支臂13,筒體的中間下方為筒體角度調節支點14,所述第一液壓支臂12和第二液壓支臂13均與自動控制裝置連接,自動控制裝置配置有陀螺儀。
更進一步的,所述筒體5的長度為5-15米,筒體的直徑為1-2.5米,筒體由耐高溫鋼板卷圓制造,筒體外部設置保溫層。
本實用新型中加熱滾筒安裝在車身4上,在車身的中心有一根滾筒的前后平衡的軸,車身前后中心線位置安裝第一液壓支臂12和第二液壓支臂13,以控制加熱滾筒的工作角度,角度控制范圍為與水平面呈1-6°夾角,優選2-4°夾角。再生機前部安裝再生瀝青混合料收集裝置,將再生瀝青混合料從筒體前部導入,火焰加熱器安裝在筒體的后部,加熱滾筒內部分三個區域,前部為刮料區,中部為炒料區,后部高溫區,待加熱的瀝青再生混合料經過滾筒的這幾個區域被燃燒器產生的火焰熱風有效加熱,由原來的60℃--80℃充分加熱到120℃--180℃,提溫效果明顯,提溫后從滾筒出料口自動排出,以備再生機后部的拌合攤鋪及碾壓。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
以上僅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