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瀝青路面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
背景技術:
在我國,瀝青路面結構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路面結構形式,但是車轍、坑槽、水破壞、反射裂縫等病害的存在,對路面結構的使用壽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增加了路面結構的維修養護費用。通常在處理這些病害時都是按照提高路面基層、面層的強度和壓實度,增加基層、面層厚度的角度出發,沒有意識到路面結構形式的重要性,解決這些病害的效果不理想,因此探究一種提高路面結構使用壽命、減少病害發生的路面結構形式是非常有意義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減少水破壞、反射裂縫等病害發生,提高了路面結構的使用壽命。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包括防裂貼層、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油氈紙層、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和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路面結構由上到下依次鋪有防裂貼層、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油氈紙層、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所述防裂貼層的厚度為2-3mm。
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所述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的厚度為35-40mm。
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所述油氈紙層的厚度為3-5mm。
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所述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的厚度為120-130mm。
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的厚度為180-19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通過設置防裂貼層鋪設在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上,防裂貼可預防瀝青路面破裂,耐高溫、防水的作用,SMA-13間斷型密級瀝青層抗變形能力強,耐久性較好的瀝青面層混合料,同時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從而全面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使路面更加穩固不易破裂;通過設置油氈紙層鋪設在SMA-13間斷型密級瀝青上面層下方,可預防雨水向下方滲入,油氈紙具有防水作用,可阻斷雨水滲入下方,同時具有使路面平整的作用;通過設置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提高了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有著較大的粒徑和較大的空隙,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反射裂縫,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同時減少了瀝青總用量,從而降低工程造價;通過本實用新型減少水破壞、反射裂縫等病害的發生,提高路面結構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防裂貼層,2.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3.油氈紙層,4.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5.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結合附圖1所給出的結構,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包括防裂貼層1、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2、油氈紙層3、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4、和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5,路面結構由上到下依次鋪有防裂貼層1、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2、油氈紙層3、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4、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5,所述防裂貼層1的厚度為2-3mm,所述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2的厚度為35-40mm,所述油氈紙層3的厚度為3-5mm,所述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4的厚度為120-130mm,所述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5的厚度為180-190mm。
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新型公路工程預防養護型瀝青路面結構,防裂貼層1鋪設在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2上表面,可預防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2的破裂,具有耐高溫、防水的作用,SMA-13間斷型密級配瀝青上面層2抗變形能力強,耐久性較好的瀝青面層混合料,同時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從而全面提高了瀝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使路面更加穩固不易破裂,油氈紙層3鋪設在SMA-13間斷型密級瀝青上面層2下方,可預防雨水向下方滲入,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4提高了瀝青路面的高溫穩定性,有著較大的粒徑和較大的空隙,它可以有效地減少反射裂縫,一但雨水透過油氈紙層3,LSPM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柔性基層4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可以把進入路面結構的水排出,減少了由于路表水進入路面結構發生的水破壞,本實用新型成本低廉、路用性能優越、減少水破壞、反射裂縫等病害的發生,提高路面結構的使用壽命。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