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壓路機。
背景技術:
壓路機在工作的過程中,鋼輪上往往會沾染較多的泥沙,固定在壓路機本體上的刮泥板與鋼輪的表面貼合,隨著鋼輪的旋轉將泥沙從鋼輪上刮下。
目前,公開號為CN20470303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壓路機刮泥裝置,它包括伸縮桿架、弧形刮板、承接板、卡槽、擋板、鋼輪、螺栓和夾層。將伸縮桿架卡放在壓路機車身上,根據壓路機車身高度調整伸縮桿架的高度,并使弧形刮板與鋼輪相貼合,然后通過螺栓將伸縮桿架與壓路機車身壓緊固定,最后將承接板插放到伸縮桿架下端的卡槽中。
這種壓路機刮泥裝置雖然結構簡單,隨著刮泥板與泥沙中的砂石摩擦,會對刮泥板造成一定的磨損,使得刮泥板的端部與鋼輪之間產生較大的間隙,此時,刮泥板就無法將鋼輪上的泥沙完全刮除,就需要工人頻繁更換新的擋泥板,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壓路機,通過在車身上設置安裝輥,將至少兩個刮泥板同時設置在安裝輥上,降低了更換擋泥板的頻率,達到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壓路機,包括車身和鋼輪,所述鋼輪轉動連接于車身上,所述的車身上轉動連接有安裝輥,所述安裝輥與鋼輪軸向平行設置,所述的安裝輥沿自身的周向可拆卸連接有至少兩個刮泥板,所述的車身通過螺栓與安裝輥的端部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安裝輥上有一個刮泥板發生損壞時,通過將安裝輥轉動,繼而通過螺栓將安裝輥定位,使安裝輥上的另一個刮泥板繼續使用,而已經損壞的刮泥板隨著安裝輥的轉動而發生位移,實現了至少兩個刮泥板交替作業的過程,從而降低了工人更換刮泥板的頻率,有效提升了工人的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車身上設置有連接座,所述的連接座上開設有用于與螺栓匹配的螺紋孔,所述的螺紋孔內滑動連接有定位塊,所述的螺栓通過彈性件與定位塊連接,所述的定位塊與安裝輥抵觸設置,所述安裝輥轉動連接于連接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件置于螺栓和定位塊之間,螺栓與螺紋孔配合,使彈性件發生形變產生彈力,通過彈力的作用,使定位塊與安裝輥的端部發生抵觸,通過摩擦力的作用,將安裝輥定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定位塊靠近安裝輥的一端呈半球形設置,所述的安裝輥的端部設置有至少兩個定位凹孔,所述定位塊與定位凹孔的內壁抵觸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定位塊置于定位凹孔中,產生一定的摩擦力,在將安裝輥轉動時,通過定位塊置于定位凹孔中即可將安裝輥定位,從而免去了工人轉動螺栓的繁瑣過程,提升了工人的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連接座沿鋼輪的徑向與車身滑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刮泥板的端部與泥沙摩擦而發生一定的磨損之后,刮泥板會與鋼輪之間產生一定的間隙,通過將連接座沿著鋼輪的徑向移動,即可使間隙減小,使得刮泥板可以重新將鋼輪上的泥沙刮除,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工人更換刮泥板的頻率,提升了工人的生產效率的同時,延長了刮泥板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車身上轉動連接有絲杠,所述的絲杠與連接座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絲杠上設置有螺紋,通過絲杠的轉動,驅動連接座發生位移,螺紋傳動的速度較慢,便于讓工人調節刮泥板與鋼輪之間的距離,避免刮泥板與鋼輪之間的距離過小,使鋼輪與刮泥板發生較大的摩擦而造成刮泥板劇烈磨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車身上轉動連接有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的第一齒輪與絲杠固定連接,所述的車身上轉動連接有驅動桿,所述的第二齒輪與所述驅動桿固定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轉動驅動桿,使驅動桿帶動第二齒輪轉動,第二齒輪帶動第一齒輪轉動,從而使第一齒輪帶動絲杠發生轉動,使得絲杠可以帶動連接座發生位移,齒輪傳動較為平穩,便于工人控制絲杠的轉動,用以調節鋼輪與刮泥板之間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一齒輪的直徑大于第二齒輪的直徑。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杠桿原理,使工人通過第二齒輪帶動第一齒輪轉動更為省力,同時第一齒輪的轉速比第二齒輪的轉速慢,進一步便于工人調節鋼輪與刮泥板之間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驅動桿上轉動連接有把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把手的設置,便于工人帶動驅動桿轉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刮泥板上開設有若干個用于泥沙導出的卸料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鋼輪上的泥沙通過刮泥板的刮除,會大量落到刮泥板上,繼而通過卸料孔排出,減少了泥沙與刮泥板之間的接觸,從而減小了對泥沙對刮泥板造成的磨損,延長了刮泥板的使用壽命,從而有效減小更換刮泥板的頻率,提升工人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刮泥板上開設有引導斜面,所述的卸料孔開設于所述引導斜面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鋼輪上的泥沙通過刮泥板的刮除,落到引導斜面上,繼而沿著引導斜面移動,通過卸料孔排出,從而能夠進一步提升泥沙的排出效率,進一步延長了刮泥板的使用壽命,減小更換頻率,提升生產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鋼輪上的泥沙與一個刮泥板摩擦,造成刮泥板與鋼輪之間的間隙增大,通過絲杠的轉動,使連接座帶動刮泥板移動,減小間隙,使得刮泥板可以繼續使用,減小了更換刮泥板的頻率,而當此刮泥板進一步磨損之后,通過將安裝輥轉動,使定位塊對安裝輥定位,使安裝輥上新的一個刮泥板繼續對鋼輪上的泥沙進行刮除,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小更換刮泥板的頻率,提升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方向視圖;
圖3為圖2的B處放大圖;
圖4為圖2的C方向視圖;
圖5為圖3的D處放大圖;
圖6為體現彈性件與定位塊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車身;11、支撐架;111、長板;112、短板;12、滑槽;2、鋼輪;31、連接座;32、螺紋孔;33、安裝輥;331、定位凹孔;41、定位塊;42、彈性件;43、螺栓;5、刮泥板;51、卸料孔;52、引導斜面;61、絲杠;611、螺紋段;612、光桿段;62、支撐座;71、第一齒輪;72、第二齒輪;81、驅動桿;82、軸承;9、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6對本實用新型一種壓路機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壓路機,包括車身1和鋼輪2,車身1包括設置在鋼輪2兩端的支撐架11,支撐架11一端懸空設置。支撐架11的橫截面呈L形設置,包括一體化設置的短板112和長板111,短板112水平放置,長板111豎直放置;鋼輪2轉動連接在長板111上,鋼輪2的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
每個短板112上支撐有連接座31,如圖4所示,連接座31嵌設于短板112上的滑槽12中,并沿著滑槽12的長度方向與短板112滑動連接,滑槽12與短板112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
如圖5所示,兩個連接座31之間通過安裝輥33連接,安裝輥33的端部轉動連接在連接座31上,安裝輥33與鋼輪2軸向平行設置,安裝輥33通過螺絲連接兩個長條形的刮泥板5,刮泥板5沿著安裝輥33的周向均布設置。
刮泥板5的一端和安裝輥33連接,另一端和鋼輪2的表面貼合用以刮除鋼輪2上的泥沙。刮泥板5上開設有引導斜面52,在引導斜面52上開設有若干個卸料孔51,這若干個卸料孔51沿著刮泥板5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如圖5和圖6所示,連接座31上設置有螺紋孔32,在螺紋孔32內依次放入定位塊41和彈性件42,繼而將螺栓43旋在螺紋孔32中;安裝輥33的端部設置有兩個定位凹孔331,將定位塊41呈半球形的端部置于定位凹孔331中,通過螺栓43的轉動,使彈性件42發生形變產生彈力,通過彈力將定位塊41頂靠在定位凹孔331中。彈性優選為彈簧。
兩個定位凹孔331與兩個刮泥板5對應,當定位塊41和一個定位凹孔331連接時,對安裝輥33定位,此時,安裝輥33上的一個刮泥板5與鋼輪2的表面貼合,用以刮除鋼輪2上的泥沙。
如圖2、圖3和圖5所示,在設置有螺栓43的連接座31上穿設有一根絲杠61,絲杠61的軸心與滑槽12的長度方向平行設置;絲杠61包括一體化的螺紋段611和光桿段612,螺紋段611和連接座31螺紋連接,光桿段612通過支撐座62轉動連接在短板112上。光桿段612的端部固定有第一齒輪71,長板111通過軸承82轉動連接有一根驅動桿81,驅動桿81的一端穿過長板111且通過第二齒輪72和第一齒輪71嚙合,另一端固定有把手9。本實施例中,第一齒輪71的直徑大于第二齒輪72的直徑。
使用時,通過將定位塊41與一個定位凹孔331連接,對安裝輥33定位,使一個刮泥板5的與鋼輪2的表面貼合,隨著鋼輪2的轉動,鋼輪2上的泥沙通過刮泥板5沿著引導斜面52快速從卸料孔51中排出;隨著此刮泥板5的使用時間長,產生一定的磨損,使刮泥板5與安裝輥33之間的間隙變大,此時,將把手9帶動驅動桿81轉動,使驅動桿81通過第一齒輪71和第二齒輪72帶動絲杠61轉動,通過螺紋的作用,帶動連接座31往靠近鋼輪2的方向移動,使刮泥板5可以重新與鋼輪2貼合,將鋼輪2上的泥沙刮除,延長使用壽命,降低更換頻率,提升工作效率;當此刮泥板5發生損壞時,通過將安裝輥33轉動,使另一個定位凹孔331與定位塊41連接,此時,令另一個刮泥板5刮除鋼輪2上的泥沙,實現兩個刮泥板5交替使用,從而進一步降低了更換刮泥板5的頻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