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體化道閘機芯。
背景技術:
現有的道閘機芯由于其機芯安裝板與用于固定電機的電機夾板不是集成為一體的,因此在組裝道閘機芯時需要將電機夾板安裝在機芯安裝板上,延長了組裝時間,降低了組裝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一體化道閘機芯,以解決現有技術的道閘機芯組裝時間長,組裝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一體化道閘機芯,包括第一安裝板、四連桿機構、輸出軸、第二安裝板、彈簧掛壁、電機夾板組和電機;
所述電機夾板組包括兩塊電機夾板,所述兩塊電機夾板與所述第一安裝板為一體結構;
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上,且被所述兩塊電機夾板固定夾持住;
所述電機與所述四連桿機構傳動連接,用于向所述四連桿機構輸出扭矩;
所述四連桿機構與所述輸出軸傳動連接,用于將所述扭矩傳遞給所述輸出軸;
所述輸出軸與所述第二安裝板和彈簧掛壁傳動連接,用于將所述扭矩傳遞給所述第二安裝板和彈簧掛壁,以帶動所述第二安裝板和彈簧掛壁轉動;
所述第二安裝板用于連接道閘桿,所述第二安裝板轉動時驅動所述道閘桿抬起或落下;
所述彈簧掛壁上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在所述道閘桿起落的過程中,通過對所述彈簧掛壁施加彈性拉力,以對所述輸出軸施加一個與所述道閘桿對所述輸出軸施加的扭矩方向相反的扭矩。
進一步地,所述彈簧掛壁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掛接所述彈簧的掛孔;各掛孔與所述輸出軸的距離不同。
進一步地,所述掛孔具有10個,該10個掛孔沿直線排列。
進一步地,所述電機通過螺絲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裝板和彈簧掛壁均通過平鍵安裝在所述輸出軸上。
進一步地,所述輸出軸通過軸承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化道閘機芯通過將第一安裝板與電機夾板設計為一體化結構,這樣,在組裝道閘機芯時,就省去了將電機夾板安裝在第一安裝板上的步驟,使組裝更加簡便,縮短了組裝時間,提高了組裝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道閘機芯的一個視角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體化道閘機芯的另一視角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道閘機芯,包括第一安裝板2、四連桿機構3、輸出軸4、第二安裝板5、彈簧掛壁6、電機夾板組和電機1。
電機夾板組包括兩塊電機夾板7,兩塊電機夾板7與第一安裝板2為一體結構。這樣在組裝道閘機芯時可省去將電機夾板7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上的步驟,從而節省安裝時間,提高安裝效率。
電機1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上,且被兩塊電機夾板7固定夾持住。具體來說,電機1可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的底側。
電機1與四連桿機構3傳動連接,用于向四連桿機構3輸出扭矩。
四連桿機構3與輸出軸4傳動連接,用于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
輸出軸4與第二安裝板5和彈簧掛壁6傳動連接,用于將扭矩傳遞給第二安裝板5和彈簧掛壁6,以帶動第二安裝板5和彈簧掛壁6轉動。
第二安裝板5用于連接道閘桿,第二安裝板5轉動時驅動道閘桿抬起或落下。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彈簧掛壁6上安裝有彈簧,彈簧在道閘桿起落的過程中,通過對彈簧掛壁6施加彈性拉力,以對輸出軸4施加一個與道閘桿對輸出軸4施加的扭矩方向相反的扭矩。在道閘桿抬起和落下的過程中,道閘桿對輸出軸4施加的扭矩主要被兩個反向扭矩抵消,此兩個反向扭矩為彈簧掛壁6對輸出軸4施加的反向扭矩和電機1傳動軸承受的扭矩。因此,彈簧掛壁6主要用于在道閘桿抬起和落下的過程中平衡道閘桿對輸出軸4施加的扭矩,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小電機1傳動軸承受的扭矩,從而保護電機1,也使得電機1對道閘桿的控制更容易。
進一步地,彈簧掛壁6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掛接彈簧的掛孔601,各掛孔601與輸出軸4的距離不同。彈簧的一端掛接在其中一個掛孔601上,另一端可掛接在道閘機芯外殼上。由于各掛孔601與輸出軸4的距離不同,彈簧的一端掛接在不同的掛孔601上時,對輸出軸4施加的扭矩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根據道閘桿對輸出軸4施加的扭矩大小適應性地調節彈簧掛壁6對輸出軸4施加的反向扭矩大小,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平衡道閘桿對輸出軸4施加的扭矩。本實施例的優選方式中,掛孔601數量為10個,該10個掛孔601沿直線排列。通過設置多個沿直線排列的掛孔601可實現對彈簧掛壁6施加到輸出軸4上的反向扭矩的多檔位調節。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電機1通過螺絲固定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上。從而可將電機1穩固地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上。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第二安裝板5和彈簧掛壁6均通過平鍵安裝在輸出軸4上。平鍵是依靠兩個側面作為工作面,靠鍵與鍵槽側面的擠壓來傳遞轉矩的鍵。
如圖2所示,輸出軸4通過軸承8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上。具體而言,在安裝板上安裝有兩個支架,每個支架上安裝有一個軸承8,輸出軸4穿過這兩個軸承8,實現將輸出軸4固定安裝在第一安裝板2上。
最后應說明的是: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