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軌道的鋪設和維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新型液壓起道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不斷新建,既有線上的液壓起道器,它包括底座、油缸、油缸套、手柄、油箱、杠桿、起道輪手動柱塞泵。這種液壓起道器雖然起道效果不錯,并且適用于50kg/米至75kg/米的重軌線路作業,這種液壓起道器在作業時,關閉回油閥,掀動手柄,兩柱塞泵交替動作,油箱內的機械油壓入主油缸,使缸體腔內的活塞上升,帶動缸套座,通過杠桿托起起道輪,進行起道作業,這種液壓起道器雖然也能通過改進在無碴軌道線路進行作業,但是因為工人們在起道工作時需要搬上高架橋,而傳統的液壓起道器的結構復雜,導致整機質量較重,不方便攜帶,安裝操作不方便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安裝操作方便,效率高的液壓起道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液壓起道器,包括底座,其特征是:所述底座包括前端和后端,底座的前端上設有起道油缸,起道油缸包括用于起道的起道活塞,底座的后端上設有油箱,所述油箱和起道油缸之間形成有液壓回路,底座的后端還是設有用于推動液壓使起道活塞上升的推動裝置,推動裝置包括設置于油箱內且用于驅動起道活塞上升的柱塞油泵以及用于驅動柱塞油泵上下往復運動的操作手壓把,底座和操作手壓把之間活動連接,底座的后端一側上設有回油閥,底座的后端的另一側上設有溢流閥,底座上還設有用于打開或閉合回油閥的回油閥扳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上設有用于連接操作手壓把的支架,底座還設有用于放置油箱的第一基座和用于放置支架的第二基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操作手壓把和底座之間為鉸連接,操作手壓把呈90°彎折。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油箱上設有加油螺釘。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操作手壓把上還設有用于方便提拿、搬運的提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有益效果:1.適用于無碴客運專線的起道工作。
2.安裝操作方便,效率高。
3.結構簡單、緊湊,易于攜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液壓起道器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底座,2-起道油缸,3-回油閥扳手,4-油箱,5-柱塞油泵,6-操作手壓把,7-加油螺釘,8-提把。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液壓起道器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新型液壓起道器,包括底座1,底座1包括前端和后端,底座1的前端上設有起道油缸2,起道油缸2包括用于起道的起道活塞,底座1的后端上設有油箱3,油箱3和起道油缸2之間形成有液壓回路,底座1的后端還是設有用于推動液壓使起道活塞上升的推動裝置,推動裝置包括設置于油箱內且用于驅動起道活塞上升的柱塞油泵5以及用于驅動柱塞油泵5上下往復運動的操作手壓把6,底座1和操作手壓把6之間活動連接,底座1的后端一側上設有回油閥,底座的后端的另一側上設有溢流閥,底座1上還設有用于打開或閉合回油閥的回油閥扳手3,油箱上設有加油螺釘7。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本實用新型通過起道油缸2內的起道活塞進行起道作業,大大減小了所需起道結構,降低了所需塞入軌道的高度,因此只需要將起道油缸2推入鐵軌下,掀動操作手壓把6,已達到起道工作,設有的加油螺釘7,也能方便換油,不需要整機拆卸。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底座1上設有用于連接操作手壓把6的支架,底座1還設有用于放置油箱4的第一基座和用于放置支架的第二基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操作手壓把6有底座1之間的鉸連接,操作手壓把6呈90°彎折。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操作手壓把6和底座1之間為鉸連接,操作手壓把6呈90°彎折,連接方式簡單,以及操作穩定,并且將操作手壓把6呈90°折彎設置,保證了操作的便捷性,因為90°的折彎結構在掀動時,有著一定的作用力支點,方便用力,從而增加操作的便捷和穩定性,并且作用力不穩定時,推力不足,容易導致柱塞油泵5內的密封圈損壞,因此采用90°折彎設置,進一步增加了對液壓起道器的保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操作手壓把6上還設有用于方便提拿、搬運的提把8,提把8上設有提把套,提把8和操作手壓把6之間為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結構設置,操作手壓把6上還設有用于方便提拿、搬運的提把8,提把8上設有提把套,增加了在搬運的過程中的便捷程度,以及在搬運的過程中的舒適程度。
使用時,先松開需要起道作用部位前后4對以上軌道扣件,再將起道油缸2直接推入鋼軌底部,關閉回油閥,掀動操作手壓把6,在液壓力的作用下就能將鋼軌抬起,直至起道需要的高度。
作業結束后,打開回油閥取出機具,用手壓起道活塞復零,完成作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