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架橋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觀光線軌道橋梁起重架橋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從而促使各地景區的開發和建設,為了給游客提供良好的觀光線路和游覽視角,因此需要在景區內搭建觀光線路,從而便于人民輕松游覽。
由于景區多處于落差相對較大的山區,在搭建觀光線路時存在諸多的困難,其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大面積的建筑施工,很容易導致生態環境容易遭到破壞,破壞原有的地質地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二是路線曲折,山體陡峭,往往觀光路線需要依山而建,但是由于施工位置相對較高,導致運輸困難,無法進行有效的施工;三是傳統的架橋設備無法使用,無法進行迂回行進,無法有效的避讓山體,導致行進困難,很容易造成自然景觀的破壞;四是安全性差,施工工期長,整個搭建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景區開發建設困難,成本過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觀光線軌道橋梁起重架橋設備,其整體結構設計合理、穩定性好,能夠適應于地勢落差大、迂回彎曲的觀光線軌道橋梁的架設,有效的防止了景區自然環境遭到破壞。
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觀光線軌道橋梁起重架橋設備,包括用于梁體搬運輸送的輸送車和用于梁體起重安放的架橋機;所述輸送車包括車臺板和設置在車臺板下部的至少兩組輸送車行走裝置,所述輸送車行走裝置包括驅動橋、動力機構、行走輪、設置在驅動橋上側的支撐箱體、樞接設置在支撐箱體上的支撐軸和設置在支撐箱體頂部的兩段弧形滑移軌道,兩段弧形滑移軌道繞支撐軸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車臺板底部設置有與弧形滑移軌道對應的支撐滾輪,車臺板與支撐軸樞接,在車臺板下部設置有控制箱、發電組件和剎車組件;所述架橋機包括起吊梁和設置在起吊梁下部的至少兩組架橋機行走裝置,所述架橋機行走裝置包括跨設在軌道橋梁上的平衡橫跨梁、設置在平行橫跨梁上部的支腿組件和設置在平衡橫跨梁下部并與軌道橋梁對應的多自由度滾輪組件;所述支腿組件包括設置在平衡橫跨梁上的兩伸縮支撐套管、頂推動力推桿和頂撐梁,所述伸縮支撐套管和頂推動力推桿均與平衡橫跨梁樞接,頂撐梁與兩伸縮支撐套管頂部固定連接,在頂撐梁頂部樞接設置有支撐盤;所述多自由度滾輪組件包括樞接設置在平衡橫跨梁底部的支撐座、設置在支撐座下部的連接軸、通過軸承樞接設置在連接軸上的輪座、和前后對應設置在輪座上的至少兩組行走滾輪,在輪座上設置有驅動行走滾輪的行走電機。
所述支撐箱體和平衡橫跨梁上均設置有電磁防滑組件,所述電磁防滑組件包括設置在平衡橫跨梁上的支撐臂、滑動套設在支撐臂上的升降桿、設置在升降桿底部的電磁鐵、和設置在支撐臂與升降桿頂部之間的復位彈簧,所述電磁鐵與升降桿樞接
在所述支撐臂上還設置有防側偏組件,所述防側偏組件包括與軌道橋梁內側壁對應的防偏桿、以及設置在防偏桿上的防偏輪或/和導向輪,所述防偏輪與軌道橋梁的內側壁對應貼合,所述導向輪和對應的行走輪或行走滾輪分別設置在軌道橋梁的上下兩側。
所述發電組件包括柴油機和發電機,所述剎車組件為滴水剎車組件,所述滴水剎車組件包括剎車片、空壓機、水箱、調壓閥和輸氣管路;在各組支撐行走裝置上均設置有獨立的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設置在支撐箱體上的電機座和驅動電機,所述車臺板上設置有梁體支撐座。
所述起吊梁包括固定設置在支撐盤上的外箱梁、匹配滑動伸縮設置在外箱梁內的內箱梁、驅動內箱梁伸縮動作的牽引機構、設置在外箱梁兩側的輸送軌道和樞接設置在內箱梁前端部的起吊擺臂,在輸送軌道和起吊擺臂上均設置有起吊動力組件,輸送軌道與對應的起吊動力組件之間設置有驅動起吊動力組件往復行走的行走支撐組件。
所述行走支撐組件包括與支撐輪架、設置在支撐輪架上的起吊支撐輪、和驅動起吊支撐輪的電機,所述起吊動力組件為電動葫蘆,所述電動葫蘆樞接設置在對應的支撐輪架上。
所述外箱梁內各側棱處均設置有多組內撐輪,所述內箱梁匹配滑動卡設在內撐輪之間,所述的牽引機構為卷揚機。
相鄰兩平衡橫跨梁之間平行樞接設置有兩連接桿;所述輸送軌道兩端均設置有限位碰塊,在行走支撐組件上設置有接觸傳感器。
所述伸縮支撐套管包括內套管和外套管,在內套管與外套管之間開設有對應的鎖孔,且在鎖孔內匹配設置有鎖銷。
所述平衡橫跨梁與單根軌道橋梁之間前后、左右對應設置有四個支撐座,四個支撐座下部均對應設置有輪座,各輪座上前后對應設置有兩個行走滾輪,行走滾輪上設置有外檔邊,所述軌道橋梁匹配卡設在行走滾輪之間。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整體結構設計合理、緊湊,其基于對景區自然環境最小程度的破壞影響的前提下,能夠進行有效的施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保障施工進度和整個系統的協調穩定性,尤其是對于景區的地質地貌,能夠通過各組件的結構設計,進行有效的調節和配合,實現軌道橋梁的輸送和起吊鋪設,滿足了景區觀光線路的設計目的和所能夠達到的效果。
本申請中的輸送車,其通過車臺板、支撐滾輪、支撐軸和弧形滑移軌道的設計,能夠為運輸車的車臺板支撐和迂回行進提供良好的支撐基礎,從而保障了對山區的地址的適應性,通過支撐臂的設計,使得其能夠實現在狹窄的軌道橋梁上進行安全行進,并能夠實現有效的制動,便于進行斜坡行走和迂回彎曲的道路的轉向。
本申請中的架橋機,其通過平衡橫跨梁和頂撐梁實現整個支撐體系的構建,通過多自由度行走輪組件能夠實現了斜坡行走和迂回彎曲行走過程中的多自由度變化,在頂撐梁上部設置支撐盤,從而能夠使得架橋機的伸縮量能夠在避讓山體迂回行進時,實現靈活調整,從而適用于觀光線軌道的施工,在整個行進過程中,能夠依附于觀光線軌道進行軌道和設備的運輸,不會造成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此外,本申請中所采用的防側偏組件和電磁防滑組件,其能夠有效的實現整個架橋機的安全行走,實現斜坡行進和迂回行走,大大提高了架橋機的靈活機動性,其對地形適應能力強,穩定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觀光線軌道橋梁起重架橋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輸送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輸送車行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架橋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架橋機行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6中的a-a向結構示意圖。
圖9為起吊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觀光線軌道橋梁起重架橋設備在傾斜軌道橋梁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0為軌道橋梁、20為輸送車、201為驅動橋、202為驅動電機、203為行走輪、204為支撐箱體、205為支撐軸、206為弧形滑移軌道、207為車臺板、208為支撐滾輪、209為梁體支撐座、210為控制箱、211為發電組件、212為空壓機、30為架橋機、301為伸縮支撐套管、3011為內套管、3012為外套管、3013為鎖孔、3014為鎖銷、302為頂推動力推桿、303為頂撐梁、304為支撐盤、305為多自由度滾輪組件、3051為支撐座、3052為支撐軸、3053為輪座、3054為行走滾輪、3055為行走電機、306為平衡橫跨梁、307為連接桿、308為起吊梁、3081為外箱梁、3082為內撐輪、3083為內箱梁、3084為牽引機構、3085為輸送導軌、3086為限位碰塊、3087為接觸傳感器、3088為起吊擺臂、3089為電動葫蘆、3090為支撐輪架、3091為起吊支撐輪、40為電磁防滑組件、401為升降桿、402為電磁鐵、403為復位彈簧、404為支撐臂、50為防側偏組件、501防偏桿、502為防偏輪、503為導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參見圖1-圖10,本發明中所涉及的輸送車其用于觀光景區架設觀光雙軌軌道橋梁,在架設雙軌時,僅需在觀光雙軌的起始位置布設施工設備場地,作為軌道堆放點,在觀光雙軌上搭建架橋機,之后均依托于觀光雙軌進行軌道的運輸和架設,為了減小在軌道橋梁鋪設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減小施工占用面積,因此通過搭建初始段軌道橋梁,在以此為基礎需要在狹窄的軌道橋梁上進行后續的施工,因此對于整個施工難度和施工進度都有較高的要求。
如圖1所示,本申請一種觀光線軌道橋梁起重架橋設備,包括用于梁體搬運輸送的輸送車20和用于梁體起重安放的架橋機30;所述輸送車20包括車臺板207和設置在車臺板207下部的至少兩組輸送車行走裝置,所述輸送車行走裝置包括驅動橋201、驅動電機202、行走輪203、設置在驅動橋201上側的支撐箱體204、樞接設置在支撐箱體上的支撐軸205和設置在支撐箱體頂部的兩段弧形滑移軌道206,驅動電機202通過電機座固定安裝在支撐箱體204上,驅動電機與驅動橋傳動連接,兩段弧形滑移軌道繞支撐軸205呈中心對稱設置,所述車臺板207底部設置有與弧形滑移軌道對應的支撐滾輪208,車臺板207與支撐軸205樞接,在車臺板207下部設置有控制箱210、發電組件211和剎車組件。
其中,發電組件211包括柴油機和發電機,剎車組件為滴水剎車組件,所述滴水剎車組件包括剎車片、空壓機212、水箱、調壓閥和輸氣管路;在各組支撐行走裝置上均設置有獨立的驅動電機,所述車臺板207上設置有梁體支撐座209。
架橋機30包括起吊梁308和設置在起吊梁下部的至少兩組架橋機行走裝置,所述架橋機行走裝置包括跨設在軌道橋梁上的平衡橫跨梁306、設置在平行橫跨梁上部的支腿組件和設置在平衡橫跨梁306下部并與軌道橋梁10對應的多自由度滾輪組件305;所述支腿組件包括設置在平衡橫跨梁306上的兩伸縮支撐套管301、頂推動力推桿302和頂撐梁303,所述伸縮支撐套管301和頂推動力推桿302均與平衡橫跨梁306樞接,頂撐梁303與兩伸縮支撐套管301頂部固定連接,在頂撐梁303頂部樞接設置有支撐盤304;多自由度滾輪組件305包括樞接設置在平衡橫跨梁底部的支撐座3051、設置在支撐座下部的連接軸3052、通過軸承樞接設置在連接軸上的輪座3053、和前后對應設置在輪座3053上的至少兩組行走滾輪3054,在輪座3053上設置有驅動行走滾輪3054的行走電機3055。
支撐箱體204和平衡橫跨梁306上均設置有電磁防滑組件40,電磁防滑組件40包括設置在平衡橫跨梁上的支撐臂404、滑動套設在支撐臂上的升降桿401、設置在升降桿底部的電磁鐵402、和設置在支撐臂與升降桿頂部之間的復位彈簧403,電磁鐵402與升降桿401樞接
在支撐臂上還設置有防側偏組件50,防側偏組件包括與軌道橋梁內側壁對應的防偏桿501、以及設置在防偏桿上的防偏輪502或/和導向輪503,防偏輪502與軌道橋梁10的內側壁對應貼合,所述導向輪503和對應的行走輪或行走滾輪分別設置在軌道橋梁10的上下兩側。
本申請中起吊梁308包括固定設置在支撐盤上的外箱梁3081、匹配滑動伸縮設置在外箱梁內的內箱梁3083、驅動內箱梁伸縮動作的牽引機構3084、設置在外箱梁兩側的輸送軌道3085和樞接設置在內箱梁前端部的起吊擺臂3088,在輸送軌道3085和起吊擺臂3088上均設置有起吊動力組件,輸送軌道3085與對應的起吊動力組件之間設置有驅動起吊動力組件往復行走的行走支撐組件;行走支撐組件包括支撐輪架3090、設置在支撐輪架上的起吊支撐輪3091、和驅動起吊支撐輪的電機,起吊動力組件為電動葫蘆3089,電動葫蘆3089樞接設置在對應的支撐輪架3090上。
外箱梁內各側棱處均設置有多組內撐輪3082,所述內箱梁083匹配滑動卡設在內撐輪3082之間,所述的牽引機構3084為卷揚機,相鄰兩平衡橫跨梁306之間平行樞接設置有兩連接桿307;所述輸送軌道3085兩端均設置有限位碰塊3086,在行走支撐組件上設置有接觸傳感器3087,伸縮支撐套管包括內套管3011和外套管3012,在內套管與外套管之間開設有對應的鎖孔3013,且在鎖孔內匹配設置有鎖銷3014。
為了提高整個架橋機的穩定性,能夠最大限度的適應于在斜坡軌道橋梁上的行走,在平衡橫跨梁306與單根軌道橋梁之間前后、左右對應設置有四個支撐座3051,四個支撐座3051下部均對應設置有輪座3053,各輪座2053上前后對應設置有兩個行走滾輪3054,行走滾輪3054上設置有外檔邊,所述軌道橋梁10匹配卡設在行走滾輪3054之間。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內。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