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市政建設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道路多為堅實的混凝土路面,這種路面基本無透水性可言,下雨天雨水直接沿著排水系統排走,在干旱天氣必須澆水才能夠保證路面濕潤。
目前有一些諸如透水混凝土的新材料能夠鋪設路面,這種材質具有透水性,可以使水滲透并滲入地基以下存儲。這種新材料新技術尚在初期,道路結構設計不夠完善,存水性能依然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包括透水混凝土路面層及支撐層,所述支撐層設于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層的下方,所述支撐層用多個濾水板拼接而成,所述濾水板用金屬制成。
可選地,所述濾水板的外輪廓為矩形,所述濾水板上矩形陣列分布有多個矩形的網孔。
可選地,所述支撐層的下方具有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支撐臺,相鄰兩個支撐臺之間形成儲水區,所述儲水區內設置有容納箱,所述容納箱的側部靠近其底部的部位開設有滲流縫。
可選地,所述容納箱的縱切面為梯形,所述容納箱內設有海綿墊,所述海綿墊的底部與所述容納箱的底部貼合,所述海綿墊的側部與所述容納箱的側部貼合;所述海綿墊的頂面高于所述滲流縫。
可選地,所述儲水區內還設置有溢流盆,所述溢流盆位于所述容納箱的側上方;所述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還包括設于側部的側基,所述溢流盆與所述側基轉動相連,使得所述溢流盆能夠繞水平的軸線轉動。
可選地,所述支撐層的側部沿水平方向設有輔流層,所述輔流層的上方設有遮擋層;所述遮擋層包括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塊石板;所述遮擋層與所述輔流層之間形成中空的夾層;
所述側基上連接有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桿及驅動圈,所述側基上沿水平方向連接有連接柱,所述驅動圈套設于所述連接柱外部,所述驅動桿沿徑向連接所述驅動圈;所述溢流盆的側部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第一轉軸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驅動圈;
所述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還包括隔層,所述隔層沿豎向設置且平行于所述側基,所述隔層的頂部連接所述支撐層,所述隔層的側部連接所述支撐臺;所述溢流盆的側部還連接有與所述第一轉軸同軸的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的一端與所述隔層固定相連,所述第二轉軸的另一端與所述溢流盆轉動相連;
所述輔流層上設有條形孔,所述條形孔的長度方向與所述輔流層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驅動桿的頂端穿過所述條形孔伸入所述夾層內。
可選地,所述驅動桿的頂端設置有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頂部開設有盲孔結構的連接孔。
可選地,所述容納箱的左側上方設置有所述溢流盆,所述容納箱的右側上方也設置有所述溢流盆。
本發明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及儲水性,在雨天時能夠快速滲透路面的積水,使路面容易行駛;在干旱天氣時其內部儲存的水分能夠給植被提供,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的路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內部的橫向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內部的縱向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中濾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中驅動桿連接溢流盆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中溢流盆傾斜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中溢流盆向容納箱內部注水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中容納箱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透水混凝土路面層11、支撐層12、濾水板13、網孔14、支撐臺15、儲水區16、容納箱17、滲流縫18、海綿墊19、溢流盆20、側基21、輔流層22、遮擋層23、石板24、夾層25、驅動桿26、驅動圈27、連接柱28、第一轉軸29、隔層30、第二轉軸31、條形孔32、連接套33、連接孔3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請參閱圖1-圖8。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這種道路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及儲水性,在雨天時能夠快速滲透路面的積水,使路面容易行駛;在干旱天氣時其內部儲存的水分能夠給植被提供,起到保護植被的作用。
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包括透水混凝土路面層11及支撐層12,支撐層12設于透水混凝土路面層11的下方,支撐層12用多個濾水板13拼接而成,濾水板13用金屬制成。
如圖1所示,透水混凝土路面層11用透水混凝土制成,透水混凝土是一種新型材料,又稱多孔混凝土,無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強劑、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種多孔輕質混凝土,它不含細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層水泥漿相互粘結而形成孔穴均勻分布的蜂窩狀結構,故具有透氣、透水和重量輕的特點。這種特性使得其上面的積水能夠快速地滲透,起到排水的作用。支撐層12設置在透水混凝土路面層11的下方,其包括多個濾水板13拼接而成,其具有很高的強度,能夠起到良好的支撐性能,同時其濾水的結構使得水分能夠快速地通過并滲入土壤,使土壤將水分存儲,起到儲水的作用。
濾水板13的外輪廓為矩形,濾水板13上矩形陣列分布有多個矩形的網孔14。如圖所示,濾水板13為矩形板結構,其方便容易加工,其上面分布的多個網孔14使得水分能夠快速地穿過。
支撐層12的下方具有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支撐臺15,相鄰兩個支撐臺15之間形成儲水區16,儲水區16內設置有容納箱17,容納箱17的側部靠近其底部的部位開設有滲流縫18。
如圖2所示,支撐臺15沿道路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支撐臺15設置在支撐層12的下方,起到支撐的作用,并起到路基的作用。兩個支撐臺15之間形成儲水區16,使得水分能夠穿過濾水板13并滲入土壤,起到存儲水分的作用。在儲水區16還設置有容納箱17,容納箱17為箱體結構,其頂部具有開口,通過濾水板13流下的水能夠落入容納箱17中,并存儲在容納箱17中。容納箱17側部較低的部位設置有滲流縫18,滲流縫18為非常細小的縫隙結構,這種結構使得容納箱17內部的積水不會快速地流失,而是慢慢地滲透出去。這種設計,使得容納箱17內部存儲的水分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慢慢地向外滲透,在干旱的天氣為周圍的土壤提供水分,使道路周圍的植被能夠良好地生長,從而不需要人為去澆水,降低維護周期,降低維護成本。
滲流縫18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例如一個地區的下雨周期為10天,且一次的雨量能夠將容納箱17存儲滿,則就將滲流縫18設計的使容納箱17內的水10天滲透完。使得不下雨的這段時間內周圍的土壤及植物都能夠有水分,起到保護植物的作用。
容納箱17的縱切面為梯形,容納箱17內設有海綿墊19,海綿墊19的底部與容納箱17的底部貼合,海綿墊19的側部與容納箱17的側部貼合;海綿墊19的頂面高于滲流縫18。
如圖8所示,在容納箱17的內部設置海綿墊19,海綿墊19將容納箱17的底部貼合,并將滲流縫18遮擋,使得容納箱17內的水先滲過海綿墊19再通過滲流縫18流出,使得水不會對滲流縫18產生太大的壓強,使得滲流縫18不會因為水壓的作用而被撐大,起到保護滲流縫18的作用,使得其能夠長時間維持正常的運行周期。
儲水區16內還設置有溢流盆20,溢流盆20位于容納箱17的側上方;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還包括設于側部的側基21,溢流盆20與側基21轉動相連,使得溢流盆20能夠繞水平的軸線轉動。
如圖2所示,在儲水區16內設置容納箱17,容納箱17的結構不會很大,因為不方便運輸,且越大成本越高,且水壓也會越大。為存儲更多的水分而設置了溢流盆20,溢流盆20設置在容納箱17的側上方,其內部的積水能夠流入容納箱17。在雨天,滲下的雨水落入容納箱17及溢流盆20進行存儲,在容納箱17內的水用完或將要用完的時候,通過轉動溢流盆20使其內部的水落入容納箱17,繼續通過滲流縫18向外滲透,使得該道路結構周圍的土壤能夠更長時間地保持濕潤。
支撐層12的側部沿水平方向設有輔流層22,輔流層22的上方設有遮擋層23;遮擋層23包括沿長度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塊石板24;遮擋層23與輔流層22之間形成中空的夾層25;
側基21上連接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桿26及驅動圈27,側基21上沿水平方向連接有連接柱28,驅動圈27套設于連接柱28外部,驅動桿26沿徑向連接驅動圈27;溢流盆20的側部連接有第一轉軸29,第一轉軸29沿水平方向設置,第一轉軸29的端部固定連接驅動圈27;
透水性混凝土鋪面城市道路結構還包括隔層30,隔層30沿豎向設置且平行于側基21,隔層30的頂部連接支撐層12,隔層30的側部連接支撐臺15;溢流盆20的側部還連接有與第一轉軸29同軸的第二轉軸31,第二轉軸31的一端與隔層30固定相連,第二轉軸31的另一端與溢流盆20轉動相連;
輔流層22上設有條形孔32,條形孔32的長度方向與輔流層22的長度方向一致;驅動桿26的頂端穿過條形孔32伸入夾層25內。
如圖2及圖3所示,支撐層12側部設置的輔流層22為層狀結構,其上面能夠流通水分;輔流層22上方設置的遮擋層23起到遮擋的作用,其表面與透水混凝土路面層11平齊,使行人及車輛能夠平穩地行駛。同時,水分能夠穿過遮擋層23進入輔流層22流動。遮擋層23采用石板24相互拼接而成,各個石板24能夠揭開,方便對里面結構件進行操作或維護。
驅動機構連接在側基21上,通過驅動機構能夠驅動溢流盆20轉動,使得工作人員在道路表面即可進行溢流盆20的操作。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桿26及驅動圈27,驅動桿26的頂端伸入遮擋層23與輔流層22之間的夾層25內,使得工人搬開石板24就能夠對驅動桿26進行操作。
驅動圈27為環形的圈狀結構;在側基21上連接有水平的連接柱28,驅動圈27轉動地連接在連接柱28上,使驅動圈27能夠繞其軸線轉動,使驅動桿26能夠帶動其轉動。第一轉軸29與驅動圈27是固定連接的關系,使得驅動圈27在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第一轉軸29轉動,從而帶動與第一轉軸29相連的溢流盆20轉動,從而將溢流盆20內的積水倒入容納箱17中。
驅動圈27與連接柱28可以通過軸承相連,使得其轉動阻力較小;驅動圈27與第一轉軸29可以通過法蘭相連,使得二者不僅連接穩固且能夠同步轉動。
在儲水區16內還設置有隔層30,隔層30也起到支撐的作用,同時使得溢流盆20能夠連接,使得溢流盆20的兩端均能夠被固定,使溢流盆20更穩定地被連接。溢流盆20的側部通過第二轉軸31與隔層30相連,第一轉軸29及第二轉軸31為同軸關系,且第二轉軸31與溢流盆20為轉動連接的關系,使得驅動桿26在工作時第二轉軸31保持不轉的狀態且溢流盆20能夠轉動,使得驅動桿26的轉動阻力進一步縮小,使得驅動桿26能夠更容易被驅動。
在輔流層22上設置有條形孔32,條形孔32的設置使得驅動桿26能夠方便地被轉動。
通過這樣的設置,使得工人在路面上即可完成對溢流盆20的傾翻動作。在工作時,打開頂部的石板24,轉動驅動桿26,驅動桿26帶動驅動圈27轉動,驅動圈27帶動第一轉軸29以及溢流盆20轉動,從而將溢流盆20內的積水倒入容納箱17,再通過容納箱17側部設置的滲流縫18滲出,起到保持土壤濕潤的作用。
驅動桿26的頂端設置有連接套33,連接套33的頂部開設有盲孔結構的連接孔34。如圖所示,當溢流盆20內集滿水時不太容易轉動,而驅動桿26的結構也不宜設計的過長。通過連接套33能夠改善該問題,使得驅動桿26能夠方便地被轉動。在連接套33上設置有連接孔34,在工作時,將軸狀的物件插入連接孔34內,搬動該物件能夠電動連接套33及驅動桿26轉動,從而輕松地將驅動桿26轉動,使得裝滿水的溢流盆20也能夠被傾翻。
容納箱17的左側上方設置有溢流盆20,容納箱17的右側上方也設置有溢流盆20。如圖所示,在容納箱17的兩個側部均設置有溢流盆20,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雨天下的水能夠更多地被存儲而不被浪費,起到更好的儲水作用。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