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方便加工圓孔的畫圓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方便加工圓孔的畫圓工具。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中,很多時候需要對鋼板加工圓孔,通常制圖員常以小圓孔為孔中心畫圓,以防止鉆孔時鉆頭偏移,這種操作費時費力,工效極低,誤差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對鋼板加工圓孔的方法確定圓心和半徑費時費力,功效極低,誤差較大,為此提供一種能夠準確快速的確定圓心和半徑的畫圓工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方便加工圓孔的畫圓工具,它包括一端開口的圓柱形鋼套和適配在圓柱形鋼套內的陽沖,所述圓柱形鋼套和陽沖之間設有處于受壓狀態的彈簧,圓柱形鋼套的一側開有供擋條伸入的通孔,所述通孔對應的陽沖表面上開有凹槽,所述擋條卡在凹槽上端使陽沖整體保持在圓柱形鋼套內且陽沖的沖擊部露在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外,所述陽沖表面的凹槽上下兩端的距離使陽沖在受到撞擊時可縮回圓柱形鋼套內,所述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設有倒V字形刀口。上述方案中所述倒V字形刀口角度呈6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鋼套內設置受壓彈簧、陽沖表面的凹槽和圓柱形鋼套一側的通孔及伸入通孔內卡在陽沖表面凹槽上端的擋條給陽沖提供一個預壓且不使陽沖被彈簧頂出鋼套,這樣在用榔頭擊打鋼套時陽沖的沖擊部會受到足夠的動力而在目標鋼板的接觸面上留下一個圓心點,之后陽沖受到反作用力縮回鋼套內而抵緊彈簧,這時圓柱形鋼套開口端的倒V字形刀口便相對于陽沖運動對目標鋼板產生撞擊,在鋼板上留下圓形軌跡,這樣就在目標鋼板上留下了兩個同心圓,為之后的打圓形孔提供了方便,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I是本發明示意圖中,I、圓柱形鋼套,2、陽沖,3、彈簧,4、擋條,5、通孔,6、凹槽,7、陽沖的沖擊部,8、倒V
字形刀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包括一端開口的圓柱形鋼套I和適配在圓柱形鋼套內的陽沖2,其特征是所述圓柱形鋼套和陽沖之間設有處于受壓狀態的彈簧3,圓柱形鋼套的一側開有供擋條4伸入的通孔5,所述通孔對應的陽沖表面上開有凹槽6,所述擋條卡在凹槽上端使陽沖整體保持在圓柱形鋼套內且陽沖的沖擊部7露在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外,所述陽沖表面的凹槽上下兩端的距離使陽沖在受到撞擊時可縮回圓柱形鋼套內,所述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設有倒V字形刀口 8。本發明的優選例是所述倒V字形刀口 8的角度為60°。本發明是這樣使用的把陽沖的沖擊部7對準目標鋼板,用榔頭等物擊打圓柱形鋼套的封閉端,陽沖由于受到彈簧的壓力使陽沖的沖擊部與鋼板接觸時不至于很快縮回鋼套內而不能在鋼板上留下足夠清晰的圓形痕跡,平時為了不使陽沖被受壓彈簧頂出鋼套,在鋼套的一側設有供擋條伸入的通孔,通孔對應的陽沖表面設有凹槽,擋條卡在凹槽的上端使陽沖整體保持在鋼套內而讓陽沖的沖擊部露在鋼套的開口端之外。當陽沖受到鋼板的反作用力而縮回鋼套內時,彈簧進一步收縮,鋼套開口端的倒V字形刀口便會相對陽沖向下運動撞擊鋼板,倒V字形刀口的半徑與所需圓孔的大小相同,這時便會在鋼板上留下兩個同心圓,陽沖表面凹槽的上下兩端應有一定的距離,使陽沖受到鋼板的反作用力時可以往回縮到鋼套內。
本發明中的彈簧最好使用壓力彈簧,倒V字形刀口角度可以呈60°,也可以是其它角度,倒V字形刀口的半徑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擋條最好采用金屬材料,這樣使用壽命更長。
權利要求
1.一種方便加工圓孔的畫圓工具,它包括一端開口的圓柱形鋼套(I)和適配在圓柱形鋼套內的陽沖(2),其特征是所述圓柱形鋼套和陽沖之間設有處于受壓狀態的彈簧(3),圓柱形鋼套的一側開有供擋條(4)伸入的通孔(5),所述通孔對應的陽沖表面上開有凹槽(6),所述擋條卡在凹槽上端使陽沖整體保持在圓柱形鋼套內且陽沖的沖擊部(7)露在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外,所述陽沖表面的凹槽上下兩端的距離使陽沖在受到撞擊時可縮回圓柱形鋼套內,所述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設有倒V字形刀口(8)。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方便加工圓孔的畫圓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倒V字形刀口(8)角度呈6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方便加工圓孔的畫圓工具,它包括一端開口的圓柱形鋼套(1)和適配在圓柱形鋼套內的陽沖(2),圓柱形鋼套和陽沖之間設有處于受壓狀態的彈簧(3),圓柱形鋼套的一側開有供螺母(4)伸入的通孔(5),通孔對應的陽沖表面上開有凹槽(6),螺母卡在凹槽上端使陽沖整體保持在圓柱形鋼套內且陽沖的沖擊部(7)露在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外,所述陽沖表面的凹槽上下兩端的距離使陽沖在受到撞擊時可縮回圓柱形鋼套內,圓柱形鋼套的開口端設有倒V字形刀口(8)。本發明在用榔頭擊打鋼套時會在目標鋼板上留下了兩個同心圓,為之后的打圓形孔提供了方便,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5H7/04GK102909720SQ20121047449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明者朱俊生 申請人:銅陵市永生機電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