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內圈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制造領域,尤其是一種對板材成型進行加工的全自動內圈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用于板材內型的機器為單個加工的,通常以一個板材為單位逐個加工制造完成,這種單一的加工方法在生產相同數量的板材時明顯會耗費更多的時間,不利于企業的快速生產,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若為了增加企業的生產效率勢必要增多板材內型的機器,這樣一來又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全自動生產,且一次可對兩個板材進行加工的全自動內圈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全自動內圈機,它主要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中間設置有刀軸控制裝置,刀軸控制裝置的兩側設置有下料裝置,與刀軸控制裝置對應設置有工裝夾具,刀軸控制裝置的后部設置有氣缸B。為了實現同時對兩塊板材進行加工,所述的刀軸控制裝置主要包括刀軸架和刀軸,刀軸架通過升降器A設置在機架上,刀軸架上設置有四個刀軸,其中相隔的兩個刀軸固定設置在刀軸架上,另一對刀軸通過升降器B設置在刀軸架上,相鄰的兩個刀軸底部設置有相同的加工刀具。為了方便下料,所述的下料裝置主要包括下料器,下料器下部設置有下料口,下料口下端的機架上設置有滑道,滑道上設置有滑動塊,滑動塊與氣缸A配合設置。為了方便板材的加工,所述的工裝夾具設置在刀軸下端,它主要包括兩個壓板,與壓板對應設置有兩個夾板,壓板與夾板之間形成空槽。本實用新型所得到的全自動內圈機,在機架上設置兩組下料裝置,在刀軸架上設置有兩組相同的刀軸,因此,內圈機的在操作中可同時對兩塊板材進行切割。這種結構在相同的時間內,將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因此,在完成等量板材內型切割時節約了一半的時間,給企業帶來了更高的生產效率,使企業獲得了更好的經濟收益。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料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工裝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I :如圖I、圖2、圖3、圖4所示,本實施例描述的它主要包括機架I,所述的機架I中間設置有刀軸控制裝置2,刀軸控制裝置2的兩側設置有下料裝置3,與刀軸控制裝置2對應設置有工裝夾具4,刀軸控制裝置2的后部設置有氣缸B5,其中刀軸控制裝置2主要包括刀軸架6和刀軸7,刀軸架6通過升降器AS設置在機架I上,刀軸架6上設置有四個刀軸7,其中相隔的兩個刀軸7固定設置在刀 軸架6上,另一對刀軸7通過升降器B9設置在刀軸架6上,相鄰的兩個刀軸底7部設置有相同的加工刀具10,下料裝置3主要包括下料器11,下料器11下部設置有下料口 12,下料口 12下端的機架I上設置有滑道13,滑道13上設置有滑動塊14,滑動塊14與氣缸A15配合設置,工裝夾具4設置在刀軸7下端,它主要包括兩個壓板16,與壓板16對應設置有兩個夾板17,壓板16與夾板17之間形成空槽18。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內圈機,它主要包括機架,其特征是機架中間設置有刀軸控制裝置,刀軸控制裝置的兩側設置有下料裝置,與刀軸控制裝置對應設置有工裝夾具,刀軸控制裝置的后部設置有氣缸B。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全自動內圈機,其特征是刀軸控制裝置主要包括刀軸架和刀軸,刀軸架通過升降器A設置在機架上,刀軸架上設置有四個刀軸,其中相隔的兩個刀軸固定設置在刀軸架上,另一對刀軸通過升降器B設置在刀軸架上,相鄰的兩個刀軸底部設置有相同的加工刀具。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全自動內圈機,其特征是下料裝置主要包括下料器,下料器下部設置有下料口,下料口下端的機架上設置有滑道,滑道上設置有滑動塊,滑動塊與氣缸A配合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全自動內圈機,其特征是工裝夾具設置在刀軸下端,它主要包括兩個壓板,與壓板對應設置有兩個夾板,壓板與夾板之間形成空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全自動內圈機,它主要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中間設置有刀軸控制裝置,刀軸控制裝置的兩側設置有下料裝置,與刀軸控制裝置對應設置有工裝夾具,刀軸控制裝置的后部設置有氣缸B。在機架上設置兩組下料裝置,在刀軸架上設置有兩組相同的刀軸,因此,內圈機的在操作中可同時對兩塊板材進行切割。這種結構在相同的時間內,將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因此,在完成等量板材內型切割時節約了一半的時間,給企業帶來了更高的生產效率,使企業獲得了更好的經濟收益。
文檔編號B26D7/32GK202517510SQ20122017682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明者胡秀花 申請人:浙江日科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