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屬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礦用運輸皮帶在粘接前必須將皮帶逐層切割剝離成階梯狀,切割深度較難控制,切割淺難以剝離,太深切斷筋線,損傷皮帶,造成接頭強度降低,運輸皮帶的使用壽命,目前切割剝離作業完全憑經驗手工操作,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解決以上問題。[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包括前滾輪、前支架、刀槽、調整刀片、緊定塊、緊定螺釘、把手、后滾輪和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前滾輪直徑為30-40mm,長度為60_80mm,兩個前滾輪的芯軸與前支架由螺栓連接,其軸心距為60_80mm,刀槽位于前支架的左側面,刀槽與前支架由焊接方式連接,刀槽內由里往外依次設置調整刀片、緊定塊、緊定螺釘,把手長度為120-150mm,其上設置有防滑滾花,把手與前支架為活動銷連接,與后支架為焊接,后滾輪直徑為20-30mm,長度為40-60mm,后支架與后滾輪的芯軸為螺栓連接。[0005]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使用切割刀架容易控制皮帶切入深度,降低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皮帶粘接質量。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參照圖1可知,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包括前滾輪1、前支架2、刀槽3、調整刀片4、緊定塊5、緊定螺釘6、把手7、后滾輪8和后支架9,其特征在于,前滾輪I直徑為30-40mm,長度為60_80mm,兩個前滾輪I的芯軸與前支架2由螺栓連接,其軸心距為60-80mm,刀槽3位于前支架2的左側面,刀槽3與前支架2由焊接方式連接,刀槽3內由里往外依次設置調整刀片4、緊定塊5、緊定螺釘6,把手7長度為120-150mm,其上設置有防滑滾花,把手7與前支架2為活動銷連接,與后支架9為焊接,后滾輪8直徑為20-30mm,長度為40-60mm,后支架9與后滾輪8的芯軸為螺栓連接。[0008]切割皮帶前,以兩個前滾輪I的圓柱平面為基準,沿刀槽3調整刀片4的伸出量至所需皮帶切割深度,擰緊堅定螺釘6,通過緊定塊5固定刀片,試切割達到要求后便可開始實行皮帶切割作業。
權利要求1.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包括前滾輪(I)、前支架(2)、刀槽(3)、調整刀片(4)、緊定塊(5)、緊定螺釘(6)、把手(7)、后滾輪(8)和后支架(9),其特征在于,前滾輪(I)直徑為30-40mm,長度為60_80mm,兩個前滾輪(I)的芯軸與前支架(2)由螺栓連接,其軸心距為60-80mm,刀槽(3)位于前支架(2)的左側面,刀槽(3)與前支架(2)由焊接方式連接,刀槽(3)內由里往外依次設置調整刀片(4)、緊定塊(5)、緊定螺釘(6),把手(7)長度為120-150mm,其上設置有防滑滾花,把手(7)與前支架(2)為活動銷連接,與后支架(9)為焊接,后滾輪(8)直徑為20-30mm,長度為40-60mm,后支架(9)與后滾輪(8)的芯軸為螺栓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其技術方案是一種礦用運輸皮帶切割刀架,包括前滾輪、前支架、刀槽、調整刀片、緊定塊、緊定螺釘、把手、后滾輪和后支架,其特征在于,前滾輪直徑為30-40mm,長度為60-80mm,兩個前滾輪的芯軸與前支架由螺栓連接,軸心距為60-80mm,刀槽位于前支架的左側面,刀槽與前支架由焊接方式連接,刀槽內由里往外依次設置調整刀片、緊定塊、緊定螺釘,把手長度為120-150mm,其上設置有防滑滾花,把手與前支架為活動銷連接,與后支架為焊接,后滾輪直徑為20-30mm,長度為40-60mm,后支架與后滾輪的芯軸為螺栓連接。其有益的效果是容易控制皮帶切入深度。
文檔編號B26D7/26GK202964763SQ20122068753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
發明者殷立 申請人: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