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屬于汽車試驗【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裝夾裝置的通用性差等技術問題。本裝置包括一個基座,基座上滑動設置有夾塊一和夾塊二,夾塊一和夾塊二之間形成一個夾縫,本裝置還包括一個能夠帶動夾塊一和夾塊二滑動的驅動機構,夾塊一和夾塊二能夠通過滑動調節夾縫的寬度大小。本實用新型具有通用性好、調節方便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試驗【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颈尘凹夹g】
[0002]隨著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加強汽車安全的研究,減少我國的道路交通傷害,是全社會共同關注并且努力解決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為了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汽車廠家每天都會進行汽車碰撞的試驗和零部件試驗。
[0003]我國專利CN202075119U公開了一種安全帶鎖扣與鎖舌同步壓負荷試驗裝置,包括設置在工作平臺上的水平方向的鎖舌試驗裝置,設置在工作平臺上的垂直方向的鎖扣試驗裝置,以及設置在鎖舌試驗裝置與鎖扣試驗裝置相交點處夾持鎖扣的夾具。該試驗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測試數據準確,同時,該裝置實現了兩個方位同時工作,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但是,在安全帶試驗中,既要做卷收器拉伸,又要做鎖扣壓力等試驗,都在同一臺設備上完成,而上述專利中的夾具只能固定同一型號的鎖扣,通用性較差,此時就要加工出很多適應不同試驗的夾具,比較費材料,在做實驗還要來來回回換夾具,費時間。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汽車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本裝夾裝置的通用性。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本裝置包括一個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滑動設置有夾塊一和夾塊二,所述的夾塊一和夾塊二之間形成一個夾縫,本裝置還包括一個能夠帶動夾塊一和夾塊二滑動的驅動機構,所述的夾塊一和夾塊二能夠通過滑動調節所述夾縫的寬度大小。
[0008]在需要對安全帶進行試驗時,針對不同大小的安全帶部件,先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夾塊一和夾塊二滑動,使夾縫的寬度大于待測的安全帶部件的厚度或寬度,然后將安全帶部件放置于夾縫內,最后通過驅動機構帶動夾塊一和夾塊二滑動,使夾縫的寬度縮小,從而對待測的安全帶部件進行夾持;本裝夾裝置的通用性好,能夠實現各種大小的安全帶部件的裝夾,不需要生產多套裝夾裝置,并且在試驗的時候也不需要來來回回地換裝夾裝置,提高試驗效率。
[0009]在上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所述的基座上開設有一個等腰梯形狀凹槽,所述的夾塊一和夾塊二均呈直角梯形狀且嵌設于所述的等腰梯形狀凹槽內,所述的夾塊一的直角腰與所述夾塊二的直角腰之間形成所述的夾縫,所述的夾塊一的斜腰和夾塊二的斜腰分別貼靠于所述等腰梯形狀凹槽的兩個斜腰面上且能夠沿所述的斜腰面滑動。夾塊一和夾塊二設計為直角梯形狀,與基座上的等腰梯形狀凹槽配合,當夾塊一和夾塊二沿等腰梯形狀凹槽的斜腰面滑動時,夾塊一和夾塊二直角腰之間的距離同時發生改變,從而實現夾縫寬度大小的改變,進而實現對不同大小安全帶部件的裝夾。
[0010]在上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所述的基座上開設有一個通孔,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一個能夠沿自身軸向往復移動的中柱,所述中柱的一端穿過該通孔并與所述夾塊一的下底面和夾塊二的下底面相連。設計有中柱后,將待試驗的安全帶部件放置于夾縫內,然后驅動中柱頂出使夾縫縮小夾持住安全帶部件,當中柱伸長至預期位置后停下,此時夾塊一和夾塊二不能夠下滑,從而使兩者相對固定,從而實現對安全帶部件的夾持;而當需要調節時,只需驅動中柱下降,夾塊一和夾塊二的直角腰之間的距離增大,從而使夾縫增大,即可將安全帶部件取出重新調節。
[0011]在上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作為一種方案,所述的中柱的側面上開設有外螺紋,所述的驅動機構還包括轉柄、螺母和固定座,所述的螺母螺紋連接于所述的中柱上,且該螺母的一端與所述的基座之間設置有一平面軸承一,該螺母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固定座之間設置有一平面軸承二,所述的轉柄固連于該螺母的側面上,所述的試驗臺包括一個底座,所述的固定座能夠固定于所述的底座上。轉動轉柄,使螺母發生轉動,從而帶動與螺母螺紋連接的中柱移動;設計有轉柄后,方便操作人員調節,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12]在上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作為另一種方案,所述的試驗臺包括一個底座,所述的基座固定于該底座上,所述的驅動機構還包括一個氣缸,所述的氣缸包括缸體和插接于該缸體內的活塞桿,所述的缸體固定于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活塞桿與所述中柱的另一端相固連。通過氣缸驅動中柱往復移動,使本裝夾裝置實現半自動化,進一步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13]在上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所述的夾塊一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缺口一,所述的夾塊二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缺口二,所述的缺口一和缺口二相互組合形成一個插槽,所述的中柱的一端具有能夠插接于該插槽內的凸臺。中柱與夾塊一和夾塊二卡接,裝配快捷,且后期拆卸與維修都很方便。
[0014]在上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所述的夾塊一和夾塊二上分別固設有限位柱一和限位柱二,所述的夾塊一和夾塊二之間還設置有一限位塊,所述的限位塊上具有分別套設于所述限位柱一和限位柱二上的限位通孔一和限位通孔二。設計有限位塊后,當中柱帶動夾塊一和夾塊二移動時,能夠使夾塊一和夾塊二能夠同步移動而不發生相互晃動,防止夾塊一和夾塊二出現一高一低的現象,提高本裝夾裝置的運行穩定性。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6]1、本裝夾裝置針對不同大小的安全帶部件,能夠通過滑動夾塊一和夾塊二來調節夾縫寬度的大小,從而對安全帶部件形成夾持,實現對不同大小的安全帶部件的固定,通用性好;
[0017]2、本裝夾裝置設計有轉柄,通過轉動轉柄帶動中柱移動,方便操作人員調節,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18]3、中柱與夾塊一和夾塊二卡接,裝配快捷,且后期拆卸與維修都很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實施例一中本裝夾裝置的主視圖。[0020]圖2是實施例一中本裝夾裝置的俯視圖。
[0021]圖3是實施例二中本裝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基座;2、夾塊一 ;3、夾塊二 ;4、夾縫;5、驅動機構;6、中柱;7、插槽;8、凸臺;9、限位塊;10、限位片;11、底座;12、轉柄;13、螺母;14、固定座;15、固定軸;16、安裝孔;17、氣缸;18、缸體;19、活塞桿;20、等腰梯形狀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4]實施例一:
[0025]如圖1、圖2所示,本裝置包括一個基座1,基座I上滑動設置有夾塊一 2和夾塊二3,本實施例中基座I上開設有一個等腰梯形狀凹槽,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均呈直角梯形狀且嵌設于等腰梯形狀凹槽20內,夾塊一 2的直角腰與夾塊二 3的直角腰之間形成夾縫4,夾塊一 2的斜腰和夾塊二 3的斜腰分別貼靠于等腰梯形狀凹槽20的兩個斜腰面上且能夠沿斜腰面滑動,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能夠通過滑動調節夾縫4的寬度大小。
[0026]如圖1、圖2所示,基座I上還設置有能夠帶動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滑動的驅動機構5。本實施例中,基座I上開設有一個通孔,驅動機構5包括一個能夠沿自身軸向往復移動的中柱6,中柱6的一端穿過該通孔并與夾塊一 2的下底面和夾塊二 3的下底面相連,夾塊一 2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缺口一,夾塊二 3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缺口二,缺口一和缺口二相互組合形成一個插槽7,中柱6的一端具有能夠插接于該插槽7內的凸臺8。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上分別固設有限位柱一和限位柱二,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之間還設置有一限位塊9,限位塊9上具有分別套設于限位柱一和限位柱二上的限位通孔一和限位通孔二。基座I上還設置有兩個限位片10,該限位片10的一端可拆卸固定于基座I上,另一端分別貼靠于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上,使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不能從等腰梯形狀凹槽內脫落出來。
[0027]如圖1、圖2所示,中柱6的側面上開設有外螺紋,驅動機構5還包括轉柄12、螺母13和固定座14,螺母13螺紋連接于中柱6上,且該螺母13的一端與基座I之間設置有一平面軸承一,該螺母13的另一端與固定座14之間設置有一平面軸承二,轉柄12固連于該螺母13的側面上,固定座14能夠固定于試驗臺上。該固定座14包括一個固定軸15,固定軸15上開設有用于固定在試驗臺底座11上的安裝孔16。
[0028]本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將固定軸15固定于試驗臺的底座11上,然后將待檢測的安全帶部件放置于夾縫4內,然后轉動轉柄12帶動中柱6上頂,使夾塊一 2和夾塊二 3的直角腰互相靠近,從而使夾縫4的寬度縮小,對安全帶部件形成夾持。
[0029]實施例二:
[0030]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的中柱采用半自動化操作,無需人工轉動轉柄,具體結構如下:試驗臺包括一個底座11,所述的基座I固定于該底座11上,驅動機構5還包括一個氣缸17,氣缸17包括缸體18和插接于該缸體18內的活塞桿19,缸體18固定于底座11上,活塞桿19與中柱6的另一端相固連。通過氣缸17驅動中柱6往復移動,使本裝夾裝置實現半自動化,進一步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0031]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 1、基座;2、夾塊一 ;3、夾塊二 ;4、夾縫;5、驅動機構;6、中柱;7、插槽;8、凸臺;9、限位塊;10、限位片;11、底座;12、轉柄;13、螺母;14、固定座;15、固定軸;16、安裝孔;17、氣缸;18、缸體;19、活塞桿;20、等腰梯形狀凹槽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00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本裝置包括一個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滑動設置有夾塊一(2)和夾塊二(3),所述的夾塊一(2)和夾塊二(3)之間形成一個夾縫(4),本裝置還包括一個能夠帶動夾塊一(2)和夾塊二(3)滑動的驅動機構(5),所述的夾塊一(2)和夾塊二(3)能夠通過滑動調節所述夾縫(4)的寬度大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開設有一個等腰梯形狀凹槽(20),所述的夾塊一(2)和夾塊二(3)均呈直角梯形狀且嵌設于所述的等腰梯形狀凹槽(20)內,所述的夾塊一(2)的直角腰與所述夾塊二(3)的直角腰之間形成所述的夾縫(4),所述的夾塊一(2)的斜腰和夾塊二(3)的斜腰分別貼靠于所述等腰梯形狀凹槽(20)的兩個斜腰面上且能夠沿所述等腰梯形狀凹槽(20)的斜腰面滑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開設有一個通孔,所述的驅動機構(5)包括一個能夠沿自身軸向往復移動的中柱(6),所述中柱(6)的一端穿過該通孔并與所述夾塊一(2)的下底面和夾塊二(3)的下底面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柱(6)的側面上開設有外螺紋,所述的驅動機構(5)還包括轉柄(12)、螺母(13)和固定座(14),所述的螺母(13)螺紋連接于所述的中柱(6)上,且該螺母(13)的一端與所述的基座(1)之間設置有一平面軸承一,該螺母(13)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固定座(14)之間設置有一平面軸承二,所述的轉柄(12)固連于該螺母(13)的側面上,所述的試驗臺包括一個底座(11),所述的固定座(14)能夠固定于所述的底座(11)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試驗臺包括一個底座(11),所述的基座(1)固定于該底座(11)上,所述的驅動機構(5)還包括一個氣缸(17),所述的氣缸(17)包括缸體(18)和插接于該缸體(18)內的活塞桿(19),所述的缸體(18)固定于所述的底座(11)上,所述的活塞桿(19)與所述中柱(6)的另一端相固連。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塊一(2)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缺口一,所述的夾塊二(3)的下底面上具有一個缺口二,所述的缺口一和缺口二相互組合形成一個插槽(7),所述的中柱(6)的一端具有能夠插接于該插槽(7)內的凸臺(8)。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種安全帶試驗臺上的裝夾裝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塊一(2)和夾塊二(3)上分別固設有限位柱一和限位柱二,所述的夾塊一(2)和夾塊二⑶之間還設置有一限位塊(9),所述的限位塊(9)上具有限位通孔一和限位通孔二,所述的限位柱一和限位柱二分別插接于所述的限位通孔一和限位通孔二內。
【文檔編號】B25B11/00GK203650311SQ201320735175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王章平, 楊君, 欒朋, 曹國華, 韓剛, 劉衛國, 潘之杰, 吳成明, 馮擎峰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