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包括錘子、方形頭和固定連接在所述錘子和所述方形頭之間的把手;所述把手為一桿體機構,所述把手包括限位外殼、分別置于所述限位外殼內部左右兩段的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和分別安裝在所述移動桿和所述扭力手柄上的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采用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錘子、方形頭、扭力手柄等調整工具組合為一體,提高了車門精度調整的操作效率,消除了由于工具更換頻率高而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車身的二次不良缺陷。此外,還通過安裝限位外殼、限位器和開關按鍵等部件,實現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快速自鎖和解鎖功能,其結構簡單穩定,操作方便快捷。
【專利說明】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維修工具,尤其涉及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產品車車門精度調整工具一般包括:車門鎖扣螺絲扭力扳手、膠錘、鎖扣調整方形鐵棒三款車門精度調整工具。然而,在調整過程中,將存在以下不足:
[0003](I)工具攜帶數量多:車門調整員工在生產過程必須攜帶以上三款車門精度調整工具進行車門調整操作;
[0004](2)工具更換頻率高:單臺產品車工具更換頻率高達10次/臺,影響操作效率;
[0005](3)勞動強度大:工具更換次數高,增加員工車門調整操作強度;
[0006](4)工具在更換過程中容易造成工具掉落撞傷、碰花車身等二次不良缺陷問題,同時工具掉落也會造成撞傷調整員的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可提高了車門精度調整的操作效率,消除了由于工具更換頻率高而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車身的二次不良缺陷;同時還能夠實現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快速自鎖和解鎖功能,其結構簡單穩定,操作方便快捷。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包括錘子、方形頭和固定連接在所述錘子和所述方形頭之間的把手;所述把手為一桿體機構,所述把手包括限位外殼、分別置于所述限位外殼內部左右兩段的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和分別安裝在所述移動桿和所述扭力手柄上的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所述移動桿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彈簧和批頭;所述第一彈簧相對所述移動桿所在位置的另一端設有位于所述限位外殼中部的第一限位底座;所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均包括第二彈簧,與所述第二彈簧上端連接的限位塊,和與所述第二彈簧下端連接的第二限位底座;所述限位外殼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限位塊的頂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底部設有過孔;所述限位外殼還設有與所述卡槽相匹配的開關按鍵;所述扭力手柄為一可兩側轉動開合的手柄,所述扭力手柄的開合軌跡區間中間設有第三彈簧。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移動桿設有兩個相隔一定距離的所述第一限位器,所述第一限位器經過直線移動與所述限位外殼的卡槽進行卡合固定;所述批頭隨所述移動桿從所述錘子中部伸出。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限位器設有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扭力手柄的固定端和繞轉端的內側上;當所述扭力手柄開啟時,靠近所述固定端的第二限位器經過圓弧轉動與所述限位外殼的卡槽進行卡合固定;當所述扭力手柄閉合時,靠近所述繞轉端的第二限位器經過圓弧轉動與所述限位外殼的卡槽進行卡合固定。
[0011]進一步的,所述扭力手柄的固定端設有由兩個齒輪齒合構成的齒輪聯動器。[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開關按鍵包括位于所述卡槽內并與所述限位塊相互對頂的本體部,穿過所述過孔的頸部和置于所述限位外殼外側的鍵帽,所述本體部與所述鍵帽之間通過所述頸部相連接。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批頭通過彈珠卡鎖與所述移動桿固定連接。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錘子為軟膠錘。
[00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移動桿為一長方體。
[001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扭力手柄的開合軌跡區間中間還設有限位桿。
[0017]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與現有技術相比,它是通過將錘子、方形頭、扭力手柄、批頭等調整工具組合為一體,一方面,提高了車門精度調整的操作效率,另一方面,消除了由于工具更換頻率高而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車身的二次不良缺陷。此外,還通過安裝限位外殼、限位器和開關按鍵等部件,實現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快速自鎖和解鎖功能,其結構簡單穩定,操作方便快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實施例中移動桿初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圖1實施例中移動桿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是圖1實施例中扭力手柄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是圖1實施例中扭力手柄開啟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是圖1實施例中第一限位器與開關按鍵處于自鎖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7]結合參見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其包括錘子100、方形頭200和固定連接在所述錘子100和所述方形頭200之間的把手300,具體實施時,錘子100優選為軟膠錘,用于敲擊車門間隙、段差配合不良的部位,從而達到標準范圍;同時防止車門表面劃花,一定程度地防止車門表面鈑金不良變形的產生。方形頭200用于調整車門鎖扣,在不松開車門鎖扣螺絲時,對車門鎖扣上下左右進行輕微施力調整;在松開車門鎖扣螺絲時,對鎖扣進行移動桿縱向方向上的輕微敲打調整。
[0028]上述把手300為一桿體機構,所述把手300包括限位外殼301、分別置于所述限位外殼301內部左右兩段的移動桿302和扭力手柄303、和分別安裝在所述移動桿302和所述扭力手柄303上的第一限位器304和第二限位器305 ;所述移動桿302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彈簧306和批頭307 ;所述第一彈簧306相對所述移動桿302所在位置的另一端設有位于所述限位外殼301中部的第一限位底座308 ;所述第一限位器304和第二限位器305均包括第二彈簧401,與所述第二彈簧401上端連接的限位塊402,和與所述第二彈簧401下端連接的第二限位底座403 ;所述限位外殼301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限位塊402的頂部相匹配的卡槽309,所述卡槽309底部設有過孔310 ;所述限位外殼301還設有與所述卡槽309相匹配的開關按鍵311,具體的,該開關按鍵311包括位于所述卡槽309內并與所述限位塊402相互對頂的本體部501,穿過所述過孔310的頸部502和置于所述限位外殼301外側的鍵帽503,所述本體部501與所述鍵帽503之間通過所述頸部502相連接;所述扭力手柄303為一可兩側轉動開合的手柄,所述扭力手柄303的開合軌跡區間中間設有第三彈簧312。
[0029]在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器304設有兩個,分別相隔一定距離安裝在移動桿302上。當按動第一限位器304所對應的開關按鍵311,使第一限位器304內部的第二彈簧401受外力壓縮達到解鎖狀態,從而第一彈簧306處于釋放狀態產生反作用力,將移動桿302向前方推動,移動一定距離后,后一個第一限位器304將和前一個第一限位器所配合的卡槽309進行卡合固定,這時由于后一個第一限位器304內部的第二彈簧401消除了對限位外殼301內表面產生的作用力,從而達到自鎖狀態。如需解鎖,直接按動開關按鍵311,使其與限位塊402同步下降至限位外殼301內表面同一水平處,從而實現解鎖。這樣,將移動桿302在設定的范圍內進行移動,使批頭307隨移動桿302從錘子中部伸出。此外,可以在限位外殼301上配置兩個卡槽309,以實現多級調整的操作范圍。
[0030]在實施例中,上述第二限位器305設有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扭力手柄303的固定端313和繞轉端314的內側上。如需將上述扭力手柄303開啟,按動靠近繞轉端314的第二限位器305所對應的開關按鍵311,第二限位器305隨即解鎖,與此同時,原本處于壓縮狀態的第三彈簧312產生反作用力,將扭力手柄303向兩側彈出。由于第三彈簧312只能達到解鎖后初步開啟狀態,還需人手施加作用力才能達到完全開啟狀態。當扭力手柄303達到完全啟動狀態時,設置在靠近固定端313的第二限位器305經過圓弧轉動軌跡至限位外殼301的卡槽309位置時進行卡合固定,即產生自鎖狀態,扭力手柄303就能正常施力操作使用。如需將上述扭力手柄303閉合,將靠近繞轉端314的第二限位器305經過圓弧轉動與限位外殼301的卡槽309進行卡合固定即可。進一步的,上述扭力手柄303的固定端313設有由兩個齒輪齒合構成的齒輪聯動器315,通過該齒輪聯動器315來實現同開或同閉的效果,從而無需安裝過多的第二限位器305,這樣可對車門鎖扣螺絲施加足夠扭力。
[0031]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可根據需要進行局部拆卸及安裝的便捷功能,如上述移動桿在彈出時的狀態下,只需將前端限位器開關按鍵按下就可將移動桿從把手的開口部位取出,安裝時對準開口部位反方向壓入即可。同時,上述批頭307通過彈珠卡鎖316與移動桿302固定連接,可使批頭307進行單獨更換,提高工具使用的靈活性。
[0032]更佳地,上述移動桿302為一長方體,以保證在施加扭力時移動桿302與限位外殼301之間不產生相對轉動,結構穩定可靠。
[0033]更佳地,上述扭力手柄303的開合軌跡區間中間還設有限位桿317,以保證扭力手柄閉合時準確定位。
[0034]實施本實用新型,將錘子、方形頭、扭力手柄、批頭等調整工具組合為一體,一方面,提高了車門精度調整的操作效率,另一方面,消除了由于工具更換頻率高而存在的安全隱患及車身的二次不良缺陷。此外,還通過安裝限位外殼、限位器和開關按鍵等部件,實現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快速自鎖和解鎖功能,其結構簡單穩定,操作方便快捷。[0035]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錘子、方形頭和固定連接在所述錘子和所述方形頭之間的把手; 所述把手為一桿體機構,所述把手包括限位外殼、分別置于所述限位外殼內部左右兩段的移動桿和扭力手柄、和分別安裝在所述移動桿和所述扭力手柄上的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 所述移動桿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彈簧和批頭;所述第一彈簧相對所述移動桿所在位置的另一端設有位于所述限位外殼中部的第一限位底座; 所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均包括第二彈簧,與所述第二彈簧上端連接的限位塊,和與所述第二彈簧下端連接的第二限位底座; 所述限位外殼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限位塊的頂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底部設有過孔; 所述限位外殼還設有與所述卡槽相匹配的開關按鍵; 所述扭力手柄為一可兩側轉動開合的手柄,所述扭力手柄的開合軌跡區間中間設有第三彈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桿設有兩個相隔一定距離的所述第一限位器,所述第一限位器經過直線移動與所述限位外殼的卡槽進行卡合固定,所述批頭隨所述移動桿從所述錘子中部伸出。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器設有兩個,分別安裝在所述扭力手柄的固定端和繞轉端的內側上;當所述扭力手柄開啟時,靠近所述固定端的第二限位器經過圓弧轉動與所述限位外殼的卡槽進行卡合固定;當所述扭力手柄閉合時,靠近所述繞轉端的第二限位器經過圓弧轉動與所述限位外殼的卡槽進行卡合固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手柄的固定端設有由兩個齒輪齒合構成的齒輪聯動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按鍵包括位于所述卡槽內并與所述限位塊相互對頂的本體部,穿過所述過孔的頸部和置于所述限位外殼外側的鍵帽,所述本體部與所述鍵帽之間通過所述頸部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批頭通過彈珠卡鎖與所述移動桿固定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錘子為軟膠錘。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桿為一長方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門精度調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手柄的開合軌跡區間中間還設有限位桿。
【文檔編號】B25F1/00GK203665472SQ201320774620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李家威, 廖東生, 江新輝, 吳堅強, 謝名流, 蘇志華, 林志偉, 朱鑒禧, 霍滿森, 劉集干, 龍志銘 申請人: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