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指一種車門限位器。
背景技術:
車門限位器是汽車上的常用零部件,用于連接汽車車門與車體,可限制車門的開啟角度,使用頻率非常高。車門限位器中的限位臂通常為包塑金屬件,在車門限位器整體重量中占比較大。
如圖1所示,現有的車門限位器主要包括限位臂a、限位盒b及限位器支架c。限位盒b固定于車門上,內部設有彈性卡件d,限位臂a一端穿過限位盒b,并與限位器支架c相配合鉸接于車身上,限位臂a另一端設有防止限位臂a完全抽出限位盒b的擋塊e。限位臂a按厚度不同分為表面平整且相對較薄的限位臂前段及表面不平且相對較厚的限位臂后段。車門開啟過程中限位盒b依次經過限位臂前段和后段,彈性卡件d可平順地滑行通過限位臂前段,且幾乎不與其作用,但會作用于限位臂后段控制車門的開啟角度,實現車門限位器的基本功能。
為滿足車輛輕量化需求,響應“節能減排”號召,有必要對車門限位器進行減重化設計,在保證其基本功能的情況下,減輕車門限位器的整體重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對車門限位器中的限位臂進行減重化設計,以便得到一種重量較輕,同時生產成本較低的車門限位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限位器包括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由平鈑金屬拉桿和包裹于平鈑金屬拉桿外部的包塑體組成,所述包塑體包括厚度不均的功能段及厚度均勻且表面平整的滑行段,所述功能段最薄處不薄于滑行段,并在與滑行段交界處平滑過渡。其特殊之處在于,功能段上下表面的兩側對稱設有4條直角邊槽。
直角邊槽底面平整且寬度不超過功能段總寬度的1/4。
車門開啟過程中車門限位器中的限位盒依次經過限位臂包塑體的滑行段和功能段,限位盒中的彈性卡件可平順地滑行通過滑行段,且幾乎不與其作用,但會作用于功能段控制車門的開啟角度,實現車門限位器的基本功能。
設置直角邊槽可對限位臂的塑料部分起到較好的減重效果,且不影響實際發揮限位作用的功能段中間部分的正常功能。采用直角槽型還能對功能段處的限位臂整體結構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提高限位臂的局部抗彎折性能。
所述平鈑金屬拉桿中間部分沿長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個減重孔,能夠對限位臂中的金屬部分起到一定的減重效果,進一步降低限位臂的整體重量,同時增強平鈑金屬拉桿與包塑體結合的牢固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限位器中限位臂的結構簡單且局部結構強度較高,有助于限位器的整體減重及生產成本的降低,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現有車門限位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中限位臂的主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中限位臂的側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中限位臂的平鈑金屬拉桿結構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中限位臂在功能段處的剖視圖。
其中:1-限位臂、2-平鈑金屬拉桿、3-包塑體、4-功能段、5-滑行段、6-直角邊槽、7-減重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限位器。
如圖2~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車門限位器包括限位臂1,限位臂1由平鈑金屬拉桿2和包裹于平鈑金屬拉桿2外部的包塑體3組成,包塑體3包括厚度不均的功能段4及厚度均勻且表面平整的滑行段5,功能段4最薄處不薄于滑行段5,并在與滑行段5交界處平滑過渡。其特殊之處在于,功能段4上下表面的兩側對稱設有4條直角邊槽6。
直角邊槽6底面平整且寬度不超過功能段4總寬度的1/4。
設置直角邊槽5可對限位臂1中的塑料部分起到較好的減重效果,且不影響實際發揮限位作用的功能段4中間部分的正常功能。采用直角槽型還能對功能段4處的限位臂整體結構起到一定的強化作用,提高限位臂1的局部抗彎折性能。
平鈑金屬拉桿2中間部分沿長度方向間隔設有3個減重孔7,能夠對限位臂1中的金屬部分起到一定的減重效果,進一步降低限位臂1的整體重量,同時增強平鈑金屬拉桿2與包塑體3結合的牢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