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器具中的緊固工具,具體地,涉及一種可調節規格的活絡式內五角扳手。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機械裝配行業中,緊固件中的內角螺栓是普通常用件,特別是內五角螺栓,使用量比重更大。但是在機械裝備日新月異的今天,針對內五角螺栓配套使用的內五角扳手,往往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許多場合的需要。尤其在一些比較特殊的裝備場合,需要配備一整套固定式內五角扳手,致使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花費時間來精確匹配配套的內五角扳手。因而,內角螺栓的作用更是受到很大限制;特別是內五角螺栓,匹配不配套的內五角扳手,經過多次的拆卸以后其五角容易被磨損而造成圓角,導致扳手的損壞,無法正常使用,致使一些裝備結構都無法進行拆裝和卸下,給實際的拆卸、維修和調試工作帶來極大的不方便,這無疑會導致成本的增加和無辜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活絡式內五角扳手,其規格可在一定范圍內調節,是用來緊固和起松不同規格的內五角螺栓的一種工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活絡式內五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柄體、限位環、上環體、下環體、卡塊、上支撐桿和下支撐桿。所述柄體為“L”形圓柱體,其中短邊利用了杠桿原理可以省力地扳動,長邊中部設有螺紋,用來控制限位環沿長邊軸線方向上下移動。所述限位環為圓柱筒形,內側壁設有螺紋,且與柄體(1)的螺紋相吻,且可沿柄體長邊軸線方向上下旋轉,該技術特征的設置是為了限制上環體在使用時沿長邊軸線方向向上移動。所述上環體為圓柱筒形,外側壁設有卡環,上環體設在限位環下方,且可在柄體長邊軸線方向上下滑動。所述下環體為圓柱形,外側壁設有卡環,下環體固定在柄體長邊端點上。所述卡塊為三角柱形,內側壁設有卡環,設在柄體外部,上環體與下環體之間。所述上支撐桿兩端設有環狀結構,上端連接于上環體外側壁的卡環上,下端連接于卡塊內側壁的卡環上。所述下支撐桿兩端設有環狀結構,上端連接于卡塊內側壁的卡環上,下端連接于下環體外側壁的卡環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通過單獨配備一件內五角扳手來實現對各種規格內五角螺栓的裝配,擺脫規格對內五角螺栓使用頻率的限制,便于高效工作;同時,攜帶方便,結構簡單,使用快捷,節省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示1為柄體,2為限位環,3為上環體,4為下環體,5為卡塊,6為上支撐桿,7為下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通過改進提供一種活絡式內五角扳手,如圖1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實施:包括柄體1、限位環2、上環體3、下環體4、卡塊5、上支撐桿6和下支撐桿7;所述柄體1為“L”形圓柱體,且長邊中部設有螺紋;所述限位環2為圓柱筒形,內側壁設有螺紋,且與柄體1的螺紋相吻,且可沿柄體1長邊軸線方向上下旋轉;所述上環體3為圓柱筒形,外側壁設有卡環,上環體設在限位環2下方,且可在柄體1長邊軸線方向上下滑動;所述下環體4為圓柱形,外側壁設有卡環,下環體固定在柄體1長邊端點上;所述卡塊5為三角柱形,內側壁設有卡環,設在柄體1外部,上環體3與下環體4之間;所述上支撐桿6兩端設有環狀結構,上端連接于上環體3外側壁的卡環上,下端連接于卡塊5內側壁的卡環上;所述下支撐桿7兩端設有環狀結構,上端連接于卡塊5內側壁的卡環上,下端連接于下環體4外側壁的卡環上。
在使用時,先將限位環2向上旋轉,以便將上環體3向上滑動,此時,卡塊5所圍成的半徑變小,直至卡塊5所圍成的半徑小于內五角螺栓的半徑。然后將內五角扳手插入內五角螺栓內,再向下旋轉限位環2,迫使上環體3先下滑動,直至卡塊5所圍成的半徑等于內五角螺栓的半徑,此時卡塊5貼合在內五角螺栓內。再轉動柄體1上端的“L”形臂,即可將扭力傳送至內五角螺栓,從而實現緊固和起松內五角螺栓。
上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做出的各種變化,仍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