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轉動式開啟/關閉機殼的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05443閱讀:338來源:國知局
轉動式開啟/關閉機殼的塔扇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jié)裝置,特別是涉及塔式電風扇。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塔扇包括機殼、風輪組件和底座。所述風輪組件及電氣器件都安裝在機殼內,機殼上加工有出風口和進風口。在運行過程中,空氣中的灰塵很容易隨流動空氣進入并積聚在塔扇機殼內,為了避免被積聚的灰塵造成空氣多次污染,需要定期對塔扇機殼內的風輪組件等部件進行維護清潔。由于風輪組件封裝及電氣器件封裝在機殼內,機殼對于非生產技術專業(yè)人員不容易拆裝,令使用者很難自行對現有技術塔扇的機殼內的風輪組件等部件進行維護清潔,影響塔扇的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能夠方便地開啟和關閉機殼的塔扇,便于使用者對機殼內風輪組件等部件進行清潔維護。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設計、制造一種轉動式開啟/關閉機殼的塔扇,包括機殼和風輪組件。所述塔扇還包括第一轉動連接套件。所述機殼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腔室空間和環(huán)形平面狀腔口的腔殼,以及能夠封蓋所述腔殼的腔口的機門。所述腔殼內的腔室空間用于設置風輪組件及各種電氣器件。所述第一轉動連接套件包括其上加工有第一導槽的第一導槽部件,以及適配第一導槽的第一導桿。所述第一導槽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導槽部件和第一導桿中的一個設置在腔殼的腔口位置,另一個設置在機門上。所述第一導桿插入并可轉動地連接第一定位槽,從而使機門可轉動地連接在腔殼上,并且在轉動過程中,機門能夠偏離腔殼的腔口而開啟機殼,也能夠完全封蓋腔殼的腔口而關閉機殼。

為實現機門可轉動連接腔殼,所述第一定位槽在第一導槽部件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導桿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的端部沿第一導桿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從而使第一導桿被夾在第一定位槽內轉動,進而使機門在相對腔殼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呈球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也呈球面狀。

為機門可拆裝的連接機殼,所述第一導槽還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連通第一定位槽,該第一滑槽的另一端穿透第一導槽部件形成第一端部槽孔,使得,所述第一導桿能夠從第一端部槽孔滑入第一滑槽,并沿著第一滑槽能夠滑入第一定位槽內,使機門可拆裝地連接腔殼。

為使機門移動過程中保持連接機殼,所述第一定位槽在第一導槽部件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滑槽在第一導槽部件上的連通第一定位槽口的第一滑槽口的寬度小于第一滑槽的槽壁面最大寬度。所述第一導桿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的端部沿第一導桿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桿。從而使第一導桿被夾在第一滑槽內滑動,并夾在第一定位槽內轉動,進而使機門在相對腔殼移動和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

具體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一滑槽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也呈球面狀。

為實現可控的將第一導桿限制在第一定位槽內,所述塔扇還包括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在鎖殼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套裝在鎖桿上的鎖桿柱狀彈簧,以及用于驅動鎖桿位移的鎖鍵。所述第一滑槽連通第一定位槽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一導槽體部件的第一鎖孔,使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能夠穿過第一鎖孔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一滑槽。所述鎖殼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同軸設置的后鎖孔;所述鎖桿的前端從前鎖孔伸出,該鎖桿的后端從后鎖孔伸出。所述鎖桿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所述鎖桿柱狀彈簧安裝在限位凸臺與鎖殼內壁之間。所述鎖鍵包括按鍵基座,設置在按鍵基座頂面的健體,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驅動桿,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上的按鍵柱狀彈簧;所述鎖殼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該鎖殼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的、加工有定位通孔的定位凸耳;所述驅動桿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所述鎖桿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的被驅動槽;借助按鍵柱狀彈簧,所述定位導桿插入定位通孔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使驅動桿由驅動通孔伸入鎖桿的被驅動槽內,并且驅動桿的驅動面與被驅動槽內的滑槽面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方向對健體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內移動的驅動桿的驅動面推壓滑槽面,迫使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后鎖孔位移而能夠從第一鎖孔退出第一滑槽;當取消施加在健體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的回復力,鎖鍵向背向鎖殼的方向位移,驅動桿向退出被驅動槽的方向位移,驅動桿的驅動面釋放對滑槽面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的回復力,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前鎖孔位移而從第一鎖孔進入第一滑槽。

為實現對第一導桿的單向鎖止,所述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當第一導桿在第一滑槽內向第一定位槽內滑動時,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導向鎖桿面朝向第一導桿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的端部。

具體而言,所述鎖殼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鎖腔空間和環(huán)形鎖腔口的鎖腔殼,以及封蓋在鎖腔殼上的蓋板。所述前鎖孔、驅動通孔和定位凸耳設置在鎖腔殼上,所述后鎖孔設置在蓋板上。

在第一導槽僅設置第一定位槽的方案基礎上,所述塔扇還包括第二轉動連接套件。所述第二轉動連接套件包括其上加工有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槽部件,以及適配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桿。所述第二導槽部件和第二導桿中的一個設置在腔殼的腔口位置,另一個設置在機門上。所述第二導槽包括第二定位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連通第二定位槽,該第二滑槽的另一端穿透第二導槽部件形成第二端部槽孔,使得,在機門轉動而封蓋腔殼的腔口過程中,所述第二導桿能夠從第二端部槽孔滑入第二滑槽,并沿著第二滑槽滑入第二定位槽內,當第二導桿滑入第二定位槽內時,機門完全封蓋腔殼的腔口。

為實現機門可轉動連接腔殼,所述第一定位槽在第一導槽部件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導桿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的端部沿第一導桿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從而使第一導桿被夾在第一定位槽內轉動,進而使機門在相對腔殼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呈球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也呈球面狀。

為實現機門保持連接腔殼準確移動到封蓋腔口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槽在第二導槽部件上形成的第二定位槽口寬度小于該第二定位槽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二滑槽在第二導槽部件上的連通第二定位槽口的第二滑槽口的寬度小于第二滑槽的槽壁面最大寬度。所述第二導桿用于滑入第二導槽的端部沿第二導桿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二連接凸頭。從而使第二導桿被夾在第二滑槽內滑動,并夾在第二定位槽內,進而使機門連接著腔殼完成偏離或者封蓋腔殼的腔口的過程。

具體而言,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二滑槽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二連接凸頭也呈球面狀。

為了對機門封蓋腔殼的腔口位置的鎖止,所述塔扇還包括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在鎖殼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套裝在鎖桿上的鎖桿柱狀彈簧,以及用于驅動鎖桿位移的鎖鍵。所述第二滑槽連通第二定位槽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二導槽體部件的第二鎖孔,使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能夠穿過第二鎖孔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二滑槽。所述鎖殼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同軸設置的后鎖孔。所述鎖桿的前端從前鎖孔伸出,該鎖桿的后端從后鎖孔伸出。所述鎖桿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所述鎖桿柱狀彈簧安裝在限位凸臺與鎖殼內壁之間。所述鎖鍵包括按鍵基座,設置在按鍵基座頂面的健體,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驅動桿,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上的按鍵柱狀彈簧;所述鎖殼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該鎖殼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的、加工有定位通孔的定位凸耳;所述驅動桿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所述鎖桿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的被驅動槽;借助按鍵柱狀彈簧,所述定位導桿插入定位通孔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使驅動桿由驅動通孔伸入鎖桿的被驅動槽內,并且驅動桿的驅動面與被驅動槽內的滑槽面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方向對健體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內移動的驅動桿的驅動面推壓滑槽面,迫使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后鎖孔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退出第二滑槽;當取消施加在健體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的回復力,鎖鍵向背向鎖殼的方向位移,驅動桿向退出被驅動槽的方向位移,驅動桿的驅動面釋放對滑槽面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的回復力,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前鎖孔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伸入第二滑槽。

為單向鎖止機門,所述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當第二導桿在第二滑槽內向第二定位槽內滑動時,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導向鎖桿面朝向第二導桿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二定位槽的端部。

具體地,所述鎖殼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鎖腔空間和環(huán)形鎖腔口的鎖腔殼,以及封蓋在鎖腔殼上的蓋板。所述前鎖孔、驅動通孔和定位凸耳設置在鎖腔殼上,所述后鎖孔設置在蓋板上。

基于第一導槽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一滑槽的方案,所述塔扇還包括第二轉動連接套件。所述第二轉動連接套件包括其上加工有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槽部件,以及適配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桿。所述第二導槽部件和第二導桿中的一個設置在腔殼的腔口位置,另一個設置在機門上。所述第二導槽包括第二定位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連通第二定位槽,該第二滑槽的另一端穿透第二導槽部件形成第二端部槽孔,使得,在機門轉動而封蓋腔殼的腔口過程中,所述第二導桿能夠從第二端部槽孔滑入第二滑槽,并沿著第二滑槽滑入第二定位槽內,當第二導桿滑入第二定位槽內時,使機門完全封蓋腔殼的腔口。

為了使機門的拆裝和轉動過程保持連接腔殼,所述第一定位槽在第一導槽部件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滑槽在第一導槽部件上的連通第一定位槽口的第一滑槽口的寬度小于第一滑槽的槽壁面最大寬度。所述第一導桿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的端部沿第一導桿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從而使第一導桿被夾在第一滑槽內滑動,并夾在第一定位槽內轉動,進而使機門在相對腔殼移動和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

具體地,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一滑槽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也呈球面狀。

為使機門在腔殼上的轉動過程連接著前殼,所述第二定位槽在第二導槽部件上形成的第二定位槽口寬度小于該第二定位槽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二滑槽在第二導槽部件上的連通第二定位槽口的第二滑槽口的寬度小于第二滑槽的槽壁面寬度。所述第二導桿用于滑入第二導槽的端部沿第二導桿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二連接凸頭。從而使第二導桿被夾在第二滑槽內滑動,并夾在第二定位槽內,進而使機門連接著腔殼完成偏離或者封蓋腔殼的腔口的過程。

具體地,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二滑槽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二連接凸頭也呈球面狀。

為使機門轉動平順,所述第二滑槽的中心線是圓弧線,該第二滑槽的中心線的圓心是機門安裝在腔殼上時第一定位槽的中心點,第二滑槽的中心線的半徑是機門安裝在腔殼上時,第一定位槽的中心點與第二定位槽的中心點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中心線是圓弧線,該第一滑槽的中心線的圓心是機門安裝在腔殼上時第二定位槽的中心點,第一滑槽的中心線的半徑是機門安裝在腔殼上時,第一定位槽的中心點與第二定位槽的中心點間的距離。

為鎖止第一導桿,所述塔扇還包括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在鎖殼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套裝在鎖桿上的鎖桿柱狀彈簧,以及用于驅動鎖桿位移的鎖鍵。所述第一滑槽連通第一定位槽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一導槽體部件的第一鎖孔,使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能夠穿過第一鎖孔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一滑槽。所述鎖殼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同軸設置的后鎖孔;所述鎖桿的前端從前鎖孔伸出,該鎖桿的后端從后鎖孔伸出。所述鎖桿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所述鎖桿柱狀彈簧安裝在限位凸臺與鎖殼內壁之間。所述鎖鍵包括按鍵基座,設置在按鍵基座頂面的健體,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驅動桿,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上的按鍵柱狀彈簧;所述鎖殼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該鎖殼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的、加工有定位通孔的定位凸耳;所述驅動桿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所述鎖桿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的被驅動槽;借助按鍵柱狀彈簧,所述定位導桿插入定位通孔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使驅動桿由驅動通孔伸入鎖桿的被驅動槽內,并且驅動桿的驅動面與被驅動槽內的滑槽面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方向對健體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內移動的驅動桿的驅動面推壓滑槽面,迫使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后鎖孔位移而從第一鎖孔退出第一滑槽;當取消施加在健體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的回復力,鎖鍵向背向鎖殼的方向位移,驅動桿向退出被驅動槽的方向位移,驅動桿的驅動面釋放對滑槽面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的回復力,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前鎖孔位移而從第一鎖孔伸入第一滑槽。

為單向鎖止第一導桿,所述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當第一導桿在第一滑槽內向第一定位槽內滑動時,為第一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導向鎖桿面朝向第一導桿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的端部。

為鎖止第二導桿,所述塔扇還包括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在鎖殼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套裝在鎖桿上的鎖桿柱狀彈簧,以及用于驅動鎖桿位移的鎖鍵。所述第二滑槽連通第二定位槽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二導槽體部件的第二鎖孔,使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能夠穿過第二鎖孔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二滑槽。所述鎖殼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同軸設置的后鎖孔;所述鎖桿的前端從前鎖孔伸出,該鎖桿的后端從后鎖孔伸出。所述鎖桿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所述鎖桿柱狀彈簧安裝在限位凸臺與鎖殼內壁之間。所述鎖鍵包括按鍵基座,設置在按鍵基座頂面的健體,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驅動桿,設置在按鍵基座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上的按鍵柱狀彈簧;所述鎖殼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該鎖殼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的、加工有定位通孔的定位凸耳;所述驅動桿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所述鎖桿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的被驅動槽;借助按鍵柱狀彈簧,所述定位導桿插入定位通孔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使驅動桿由驅動通孔伸入鎖桿的被驅動槽內,并且驅動桿的驅動面與被驅動槽內的滑槽面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方向對健體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內移動的驅動桿的驅動面推壓滑槽面,迫使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后鎖孔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退出第二滑槽;當取消施加在健體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的回復力,鎖鍵向背向鎖殼的方向位移,驅動桿向退出被驅動槽的方向位移,驅動桿的驅動面釋放對滑槽面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的回復力,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向鎖殼的前鎖孔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伸入第二滑槽。

為單向鎖止第二導桿,所述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當第二導桿在第二滑槽內向第二定位槽內滑動時,為第二導槽部件配置的鎖體的鎖桿的導向鎖桿面朝向第二導桿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二定位槽的端部。

具體地,所述鎖殼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鎖腔空間和環(huán)形鎖腔口的鎖腔殼,以及封蓋在鎖腔殼上的蓋板。所述前鎖孔、驅動通孔和定位凸耳設置在鎖腔殼上,所述后鎖孔設置在蓋板上。

具體而言,所述塔扇的機門上設置有出風口,所述腔殼上設置有進風口。

為穩(wěn)定支撐,所述塔扇還包括連接在機殼底部的底座。

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轉動式開啟/關閉機殼的塔扇”的技術效果在于:

借助轉動連接套件使機門可轉動連接腔殼,通過轉動機門,使用者能夠方便地開啟和關閉塔扇的機殼,進而對機殼內的風輪組件等部件進行清潔維護,操作過程簡便,結構簡單安全,提升塔扇的使用體驗。

借助第一、第二轉動連接套件,使機門從機殼拆裝的方式更加多樣,增加機門拆裝所適用的情景。

通過設置鎖體,不僅鎖定機門完全封蓋腔殼的腔口的狀態(tài),而且為轉動連接套件的導桿提供固定點,增強開啟和關閉機門的可靠性,確保操作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轉動式開啟/關閉機殼的塔扇”優(yōu)選實施例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2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圖示狀態(tài)是機門12從腔殼11上卸下;

圖3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正投影右視示意圖;

圖4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正投影左視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A-A剖視示意圖;

圖6是圖4所示B-B剖視示意圖;

圖7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機門12的轉動軌跡示意圖,圖示狀態(tài)機門12偏離腔殼11的腔口112;

圖8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機門12的轉動軌跡示意圖,圖示是機門12轉動至完全開啟機殼1的狀態(tài);

圖9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機門12背部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10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鎖體41的軸測投影示意圖;

圖11是所述優(yōu)選實施例的鎖體41的分解狀態(tài)軸測投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優(yōu)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提出轉動式開啟/關閉機殼的塔扇,如圖1至圖9所示,包括機殼1和風輪組件5。如圖2、圖6至圖8所示,所述機殼1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腔室空間111和環(huán)形平面狀腔口112的腔殼11,以及能夠封蓋所述腔殼11的腔口112的機門12。所述腔殼11內的腔室空間111用于設置風輪組件5及各種電氣器件。

如圖2、圖5和圖8所示,所述塔扇還包括第一轉動連接套件。該第一轉動連接套件包括其上加工有第一導槽的第一導槽部件21,以及適配第一導槽的第一導桿22。所述第一導槽包括第一定位槽211。

所述第一導槽部件21既可以是用于安裝在機殼1的獨立部件,也可以是在機殼1加工形成第一導槽的機殼結構件。所述第一導槽部件21和第一導桿22中的一個設置在腔殼11的腔口112位置,另一個設置在機門12上。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采用將第一導槽部件21設置在腔殼11上,第一導桿22設置在機門12上的結構。顯然,將第一導槽部件設置在機門,第一導桿設置在腔殼上的結構也是可以采用的結構。兩種結構都能夠實現后文所述機門12可轉動地連接在腔殼11上。

如圖2、圖5所示,所述第一導桿22插入并可轉動地連接第一定位槽211,從而使機門12可轉動地連接在腔殼11上,如圖7和圖8所示,在轉動過程中,機門12能夠偏離腔殼11的腔口112而開啟機殼1,也能夠完全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而關閉機殼1。

本實用新型借助第一轉動連接套件使機門12可轉動連接腔殼11,通過轉動機門12,使用者能夠方便地開啟和關閉塔扇的機殼1,進而對機殼1內的風輪組件5等部件進行清潔維護,操作過程簡便,結構簡單安全,提升塔扇的使用體驗。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是在上述基礎方案不斷優(yōu)化而成的方案,以下將詳述以上技術方案優(yōu)化成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細節(jié)。

針對上述基礎方案而實現機門12可轉動連接腔殼11,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在第一導槽部件21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2111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導桿22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沿第一導桿22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221。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口小槽大的結構和第一連接凸頭221頭大尾小的結構使第一導桿22被夾在第一定位槽211內轉動,進而使機門12在相對腔殼11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11,而防止機門12在轉動過程中從腔殼11脫落。

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呈球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221也呈球面狀。

在基礎方案中,機門12應當能夠便于從腔殼11上拆裝,為此,優(yōu)化基礎方案而形成第一優(yōu)化方案:

如圖1至圖3,以及圖5所示,所述第一導槽還包括第一滑槽212。該第一滑槽212的一端連通第一定位槽211,該第一滑槽212的另一端穿透第一導槽部件21形成第一端部槽孔2122,使得,所述第一導桿22能夠從第一端部槽孔2122滑入第一滑槽212,并沿著第一滑槽212能夠滑入第一定位槽211內,第一滑槽212為第一導桿22進入第一定位槽211提供拆裝路徑,進而使機門12可拆裝地連接腔殼11。

在第一優(yōu)化方案中為了使機門12的拆裝和轉動過程保持連接腔殼11,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在第一導槽部件21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2111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滑槽212在第一導槽部件21上的連通第一定位槽口2111的第一滑槽口2121的寬度小于第一滑槽212的槽壁面最大寬度。所述第一導桿22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沿第一導桿22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221。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滑槽212的口小槽大結構和第一連接凸頭221的頭大尾小結構使第一導桿22被夾在第一滑槽212內滑動位移,并夾在第一定位槽211內轉動,進而使機門12在相對腔殼11移動和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11。

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一滑槽212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221也呈球面狀。

當第一導桿22由第一滑槽212滑入第一定位槽211內后,由于第一定位槽211與第一滑槽212連通,第一導桿22因沒有固定而容易在不需要拆裝機門12的情況下而又從第一定位槽211滑出到第一滑槽212,影響機門12轉動。為此,通過鎖體結構將第一導桿22限位在第一定位槽211內。

如圖10和圖11所示,所述塔扇還包括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所述鎖體41包括鎖殼411,在鎖殼411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4121,套裝在鎖桿4121上的鎖桿柱狀彈簧413,以及用于驅動鎖桿4121位移的鎖鍵414。所述第一滑槽212連通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一導槽體部件21的第一鎖孔,使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能夠穿過第一鎖孔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一滑槽212。該部分結構可以參照圖6,用第一導槽部件21替換圖6中的第二導槽部件31就是本方案示意圖,通過后續(xù)對圖6結構的說明即可清楚理解本方案。所述鎖殼411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4113,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4113同軸設置的后鎖孔4114。所述鎖桿4121的前端從前鎖孔4113伸出,該鎖桿4121的后端從后鎖孔4114伸出。所述鎖桿4121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4121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4122。所述鎖桿柱狀彈簧413安裝在限位凸臺4122與鎖殼411內壁之間。所述鎖鍵414包括按鍵基座4141,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頂面的健體4142,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驅動桿4143,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4144,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4144上的按鍵柱狀彈簧4145。如圖10所示,本方案中設置兩定位導桿4144。所述鎖殼411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4115,該鎖殼411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4144的、加工有定位通孔4117的定位凸耳4116。所述驅動桿4143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4146,所述鎖桿4121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4124的被驅動槽4123。借助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定位導桿4144插入定位通孔4117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4116,使驅動桿4143由驅動通孔4115伸入鎖桿4121的被驅動槽4123內,并且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與被驅動槽4123內的滑槽面4124滑動接觸,參照圖6,使得當向鎖殼411方向對健體4142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4123內移動的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推壓滑槽面4124,迫使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11的后鎖孔4114位移而使鎖桿4121能夠從第一鎖孔退出第一滑槽212,第一導桿22能夠在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滑槽212間自由移動;當取消施加在健體4142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4145的回復力,鎖鍵414向背向鎖殼411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向退出被驅動槽4123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釋放對滑槽面4124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11的前鎖孔4113位移而能夠從第一鎖孔進入第一滑槽212,從而能夠將第一導桿22限制在第一定位槽211內。

作為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機門12安裝到腔殼11上的過程應該沒有阻滯,而機門12從腔殼11上拆下應當被限制。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應當限制第一導桿22從第一定位槽211向第一滑槽212移動,應當利于第一導桿22從第一滑槽212滑入第一定位槽211。為此所述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此結構可參照圖6。當第一導桿22在第一滑槽212內向第一定位槽211內滑動時,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朝向第一導桿2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通常情況下都應當處于鎖止狀態(tài),即鎖桿4121從第一鎖孔伸入第一滑槽212。當第一導桿22從第一滑槽212向第一定位槽211移動時,在進入第一定位槽211之前遇到鎖桿4121。由于鎖桿4121具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第一導桿22向第一定位槽211繼續(xù)移動時,第一導桿2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推動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而使鎖桿4121從第一鎖孔退出第一滑槽212,以利于第一導桿22進入第一定位槽211。當第一導桿22已經進入第一定位槽211,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作用下恢復到鎖止狀態(tài),從第一鎖孔進入第一滑槽212,此時鎖桿4121的桿壁上不是導向鎖桿面4125的部分正對第一導桿22,阻止第一導桿22從第一定位槽211滑到第一滑槽212內。因而,憑借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實現對第一導桿22的單向鎖止功能。

具體地,如圖11所示,所述鎖殼411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鎖腔空間和環(huán)形鎖腔口的鎖腔殼4111,以及封蓋在鎖腔殼4111上的蓋板4112。所述前鎖孔4113、驅動通孔4115和定位凸耳4116設置在鎖腔殼4111上,所述后鎖孔4114設置在蓋板4112上。

對于基礎方案,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輔助引導機門12轉動到位的第二優(yōu)化方案:

所述塔扇除了設置僅有第一定位槽211的第一轉動連接套件外,還設置第二轉動連接套件。如圖1至圖5、圖7和圖8所示,所述第二轉動連接套件包括其上加工有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槽部件31,以及適配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桿32。所述第二導槽部件31既可以是用于安裝在機殼1的獨立部件,也可以是在機殼1加工形成第二導槽的機殼結構件。所述第二導槽部件31和第二導桿32中的一個設置在腔殼11的腔口112位置,另一個設置在機門12上。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采用將第二導槽部件31設置在腔殼11上,第二導桿32設置在機門12上的結構。顯然,將第二導槽部件設置在機門,第二導桿設置在腔殼上的結構也是可以采用的結構。兩種結構都能夠實現輔助引導機門12轉動到位。所述第二導槽包括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所述第二滑槽312的一端連通第二定位槽311,該第二滑槽312的另一端穿透第二導槽部件31形成第二端部槽孔3122,使得,在機門12轉動而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過程中,所述第二導桿32能夠從第二端部槽孔3122滑入第二滑槽312,并沿著第二滑槽31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內,當第二導桿3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內時,機門12完全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

為使機門12可轉動的連接腔殼11,基于在基礎方案中的同樣結構,在第二優(yōu)化方案中,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在第一導槽部件21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2111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導桿22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沿第一導桿22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221。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口小槽大的結構和第一連接凸頭221頭大尾小的結構使第一導桿22被夾在第一定位槽211內轉動,進而使機門12在相對腔殼11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11,而防止機門12在轉動過程中從腔殼11脫落。

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呈球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221也呈球面狀。

而參考上述對第一定位槽211口小槽大的結構和第一連接凸頭221頭大尾小的結構,第二導槽也需要采取相應結構以確保機門12在腔殼11上的轉動過程連接著前殼11。無論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連接凸頭221采用何種結構,包括采用上述口小槽大的第一定位槽211和頭大尾小的第一連接凸頭221結構,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都可以采用以下結構。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定位槽311在第二導槽部件31上形成的第二定位槽口3111寬度小于該第二定位槽311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二滑槽312在第二導槽部件31上的連通第二定位槽口3111的第二滑槽口3121的寬度小于第二滑槽的槽壁面最大寬度。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導桿32用于滑入第二導槽的端部沿第二導桿32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二連接凸頭321。所述第二定位槽311口小槽大的結構和第二連接凸頭321頭大尾小的結構使第二導桿32被夾在第二滑槽312內滑動,并在機門12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時夾在第二定位槽311內,進而使機門12連接著腔殼11完成偏離或者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的過程。

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定位槽311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二滑槽312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二連接凸頭321也呈球面狀。

在第二優(yōu)化方案中,也需要限制第二導桿32從第二定位槽311滑出,也就是在機門12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時,鎖止機門12以防機門12意外轉動而在不需要的情況下開啟機殼1。第二優(yōu)化方案中,參照上述第一優(yōu)化方案中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而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鎖體41以鎖止機門12。如圖2、圖5、圖6、圖10和圖11所示,所述塔扇包括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所述鎖體41包括鎖殼411,在鎖殼411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4121,套裝在鎖桿4121上的鎖桿柱狀彈簧413,以及用于驅動鎖桿4121位移的鎖鍵414。所述第二滑槽312連通第二定位槽311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二導槽體部件31的第二鎖孔3123,使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能夠穿過第二鎖孔3123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二滑槽312。所述鎖殼411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4113,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4113同軸設置的后鎖孔4114。所述鎖桿4121的前端從前鎖孔4113伸出,該鎖桿4121的后端從后鎖孔4114伸出。所述鎖桿4121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4121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4122。所述鎖桿柱狀彈簧413安裝在限位凸臺4122與鎖殼411內壁之間。所述鎖鍵414包括按鍵基座4141,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頂面的健體4142,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驅動桿4143,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4144,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4144上的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鎖殼411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4115,該鎖殼411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4144的、加工有定位通孔4117的定位凸耳4116。所述驅動桿4143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4146,所述鎖桿4121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4124的被驅動槽4123。借助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定位導桿4144插入定位通孔4117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4116,使驅動桿4143由驅動通孔4115伸入鎖桿4121的被驅動槽4123內,并且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與被驅動槽4123內的滑槽面4124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411方向對健體4142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4123內移動的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推壓滑槽面4124,迫使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22的后鎖孔4114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3123退出第二滑槽312,第二導桿32能夠在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間自由移動;當取消施加在健體4142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4145的回復力,鎖鍵414向背向鎖殼411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向退出被驅動槽4123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釋放對滑槽面4124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11的前鎖孔4113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3123伸入第二滑槽312,從而能夠將第二導桿32限制在第一定位槽311內以實現鎖止機門12。

作為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機門12轉動而封蓋腔殼11的腔口12的過程應該沒有阻滯,而機門12從封蓋著腔殼11的腔口112狀態(tài)變成轉動而開啟機殼1的狀態(tài)應當被限制。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應當限制第二導桿32從第二定位槽311向第二滑槽312移動,應當利于第二導桿32從第二滑槽31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為此所述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如圖6所示,當第二導桿32在第二滑槽312內向第二定位槽311內滑動時,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朝向第二導桿3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二定位槽311的端部。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通常情況下都應當處于鎖止狀態(tài),即鎖桿4121從第二鎖孔3123伸入第二滑槽312。當第二導桿32從第二滑槽312向第二定位槽311移動時,即機門12轉動以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時過程,在進入第二定位槽311之前遇到鎖桿4121。由于鎖桿4121具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第二導桿32向第二定位槽311繼續(xù)移動時,第二導桿3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二定位槽311的端部推動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而使鎖桿4121從第二鎖孔3123退出第二滑槽312,以利于第二導桿32進入第二定位槽311。當第二導桿32已經進入第二定位槽311,即機門12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并鎖止,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作用下恢復到鎖止狀態(tài),從第二鎖孔3123進入第二滑槽312,此時鎖桿4121的桿壁上不是導向鎖桿面4125的部分正對第二導桿32,阻止第二導桿32從第二定位槽311滑到第二滑槽312內。因而,憑借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實現對第二導桿32的單向鎖止功能。

具體地,如圖11所示,所述鎖殼411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鎖腔空間和環(huán)形鎖腔口的鎖腔殼4111,以及封蓋在鎖腔殼4111上的蓋板4112。所述前鎖孔4113、驅動通孔4115和定位凸耳4116設置在鎖腔殼4111上,所述后鎖孔4114設置在蓋板4112上。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是對基礎方案、第一優(yōu)化方案和第二優(yōu)化方案取長補短優(yōu)化而成。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基于第一優(yōu)化方案,在具有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滑槽212的第一導槽部件21基礎上增加具有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的第二導槽部件,形成圖1至圖9所示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具體如下:

基于第一優(yōu)化方案,第一轉動部件的第一導槽部件21的第一導槽包括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滑槽212。如圖1至圖5所示,所述塔扇還包括第二轉動連接套件。所述第二轉動連接套件包括其上加工有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槽部件31,以及適配第二導槽的第二導桿32。所述第二導槽部件31既可以是用于安裝在機殼1的獨立部件,也可以是在機殼1加工形成第二導槽的機殼結構件。所述第二導槽部件31和第二導桿32中的一個設置在腔殼11的腔口112位置,另一個設置在機門12上。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采用將第二導槽部件31設置在腔殼11上,第二導桿32設置在機門12上的結構。顯然,將第二導槽部件設置在機門,第二導桿設置在腔殼上的結構也是可以采用的結構。兩種結構都能夠實現輔助引導機門12轉動到位。所述第二導槽包括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所述第二滑槽312的一端連通第二定位槽311,該第二滑槽312的另一端穿透第二導槽部件31形成第二端部槽孔3122,使得,在機門12轉動而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過程中,所述第二導桿32能夠從第二端部槽孔3122滑入第二滑槽312,并沿著第二滑槽31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內,當第二導桿3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內時,使機門12完全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

為了使機門12的拆裝和轉動過程保持連接腔殼11,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在第一導槽部件21上形成的第一定位槽口2111寬度小于該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滑槽212在第一導槽部件21上的連通第一定位槽口2111的第一滑槽口2121的寬度小于第一滑槽212的槽壁面最大寬度。所述第一導桿22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沿第一導桿22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一連接凸頭221。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滑槽212的口小槽大結構和第一連接凸頭221的頭大尾小結構使第一導桿22被夾在第一滑槽212內滑動位移,并夾在第一定位槽211內轉動,進而使機門12在相對腔殼11移動和轉動過程都能夠連接著該腔殼11。

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定位槽211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一滑槽212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一連接凸頭221也呈球面狀。

而參考上述對第一定位槽211口小槽大的結構和第一連接凸頭221頭大尾小的結構,第二導槽也需要采取相應結構以確保機門12在腔殼11上的轉動過程連接著前殼11。無論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連接凸頭221采用何種結構,包括采用上述口小槽大的第一定位槽211和頭大尾小的第一連接凸頭221結構,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都可以采用以下結構。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定位槽311在第二導槽部件31上形成的第二定位槽口3111寬度小于該第二定位槽311的槽壁面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二滑槽312在第二導槽部件31上的連通第二定位槽口3111的第二滑槽口3121的寬度小于第二滑槽312的槽壁面寬度。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導桿32用于滑入第二導槽的端部沿第二導桿32的桿壁向外凸出而形成第二連接凸頭321。從而使第二導桿32被夾在第二滑槽312內滑動,并夾在第二定位槽311內,進而使機門12連接著腔殼11完成偏離或者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的過程。

進一步地,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定位槽311的槽壁面呈球面狀,第二滑槽312的槽壁面成圓弧柱面狀,從而第二連接凸頭321也呈球面狀。

為了使機門12轉動過程更為平順,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2、圖7和圖8所示,所述第二滑槽312的中心線R1R2是圓弧線,該第二滑槽312的中心線R1R2的圓心是機門12安裝在腔殼11上時第一定位槽211的中心點O,第二滑槽312的中心線R1R2的半徑是機門12安裝在腔殼11上時,第一定位槽211的中心點O與第二定位槽311的中心點P間的距離。如圖8所示,機門12借助第一導桿22由第一端部槽孔2122滑入第一滑槽212,并進一步滑入第一定位槽211,完成機門12安裝在腔殼11的過程。如圖7所示,此后機門12沿著Q1Q2的軌跡線想著封蓋腔殼11的方向轉動,機門12借助第二導桿32由第二端部槽孔3122滑入第二滑槽312,并進一步滑入第二定位槽311。第二導桿3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時,機門12完全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此時機門12不能繼續(xù)轉動。如果將第二導槽方向設置,第二端部槽孔3122設置在腔殼左側,機門12即可沿著軌跡線Q1Q2的左側轉動。第二滑槽312的中心線R1R2就是軌跡線Q1Q2的一段。

圖7和圖8所示,是機門12繞第一定位槽211的中心點O轉動的方案,通過進一步優(yōu)化,機門12還可以繞第二定位槽311的中心點P轉動,更進一步,機門12能夠既繞第一定位槽211的中心點O轉動,又繞第二定位槽311的中心點P轉動,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二定位槽311互為轉動槽,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312互為拆裝槽也互為轉動軌跡引導槽。無論是機門12繞第二定位槽311的中心點P轉動,還是機門12能夠既繞第一定位槽211的中心點O轉動,又繞第二定位槽311的中心點P轉動,都可以通過以下結構實現,所述第一滑槽的中心線是圓弧線,該第一滑槽的中心線的圓心是機門安裝在腔殼上時第二定位槽的中心點,第一滑槽的中心線的半徑是機門安裝在腔殼上時,第一定位槽的中心點與第二定位槽的中心點間的距離。

為了確保第一導桿22能夠在第一定位槽211內轉動而不意外滑入第一滑槽212。參照以上方案,通過鎖體結構將第一導桿22限位在第一定位槽211內。如圖10和圖11所示,還包括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所述鎖體41包括鎖殼411,在鎖殼411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4121,套裝在鎖桿4121上的鎖桿柱狀彈簧413,以及用于驅動鎖桿4121位移的鎖鍵414。所述第一滑槽212連通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一導槽體部件21的第一鎖孔,使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能夠穿過第一鎖孔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一滑槽212。所述鎖殼411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4113,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4113同軸設置的后鎖孔4114。所述鎖桿4121的前端從前鎖孔4113伸出,該鎖桿4121的后端從后鎖孔4114伸出。所述鎖桿4121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4121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4122。所述鎖桿柱狀彈簧413安裝在限位凸臺4122與鎖殼411內壁之間。所述鎖鍵414包括按鍵基座4141,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頂面的健體4142,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驅動桿4143,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4144,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4144上的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鎖殼411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4115,該鎖殼411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4144的、加工有定位通孔4117的定位凸耳4116。所述驅動桿4143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4146,所述鎖桿4121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4124的被驅動槽4123。借助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定位導桿4144插入定位通孔4117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4116,使驅動桿4143由驅動通孔4115伸入鎖桿4121的被驅動槽4123內,并且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與被驅動槽4123內的滑槽面4124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411方向對健體4142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4123內移動的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推壓滑槽面4124,迫使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11的后鎖孔4114位移而能夠從第一鎖孔退出第一滑槽212,第一導桿22能夠在第一定位槽211和第一滑槽212間自由移動;當取消施加在健體4142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4145的回復力,鎖鍵414向背向鎖殼411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向退出被驅動槽4123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釋放對滑槽面4124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11的前鎖孔4113位移而能夠從第一鎖孔伸入第一滑槽212,從而能夠將第一導桿22限制在第一定位槽211內。

為了實現對第一導桿22的單向鎖止,所述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當第一導桿22在第一滑槽212內向第一定位槽211內滑動時,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朝向第一導桿2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通常情況下都應當處于鎖止狀態(tài),即鎖桿4121從第一鎖孔伸入第一滑槽212。當第一導桿22從第一滑槽212向第一定位槽211移動時,在進入第一定位槽211之前遇到鎖桿4121。由于鎖桿4121具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第一導桿22向第一定位槽211繼續(xù)移動時,第一導桿2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一定位槽211的端部推動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而使鎖桿4121從第一鎖孔退出第一滑槽212,以利于第一導桿22進入第一定位槽211。當第一導桿22已經進入第一定位槽211,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作用下恢復到鎖止狀態(tài),從第一鎖孔進入第一滑槽212,此時鎖桿4121的桿壁上不是導向鎖桿面4125的部分正對第一導桿22,阻止第一導桿22從第一定位槽211滑到第一滑槽212內。因而,憑借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實現對第一導桿22的單向鎖止功能。

無論第一導桿22采用何種方式實現限定在第一定位槽211內,包括以上適用為第一導槽部件21配置的鎖體41的方式,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第二導桿32采用鎖體41實現限制第二導桿32在第二定位槽311內,即將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的機門12鎖止。如圖2、圖5、圖6、圖10和圖11所示,所述塔扇包括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所述鎖體41包括鎖殼411,在鎖殼411內沿自身軸向位移的鎖桿4121,套裝在鎖桿4121上的鎖桿柱狀彈簧413,以及用于驅動鎖桿4121位移的鎖鍵414。所述第二滑槽312連通第二定位槽311的端部加工有貫穿第二導槽體部件31的第二鎖孔3123,使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能夠穿過第二鎖孔3123而伸入或者退出第二滑槽312。所述鎖殼411設置有貫穿前端鎖殼壁的前鎖孔4113,以及貫穿后端鎖殼壁的、與前鎖孔4113同軸設置的后鎖孔4114。所述鎖桿4121的前端從前鎖孔4113伸出,該鎖桿4121的后端從后鎖孔4114伸出。所述鎖桿4121的桿壁上設置有沿鎖桿4121的徑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臺4122。所述鎖桿柱狀彈簧413安裝在限位凸臺4122與鎖殼411內壁之間。所述鎖鍵414包括按鍵基座4141,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頂面的健體4142,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驅動桿4143,設置在按鍵基座4141底面上的至少一定位導桿4144,以及套裝在定位導桿4144上的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鎖殼411的殼壁上開設有貫穿該殼壁的驅動通孔4115,該鎖殼411的殼壁上還設置有適配定位導桿4144的、加工有定位通孔4117的定位凸耳4116。所述驅動桿4143的底端加工成斜面狀的驅動面4146,所述鎖桿4121上加工有具有斜面狀的滑槽面4124的被驅動槽4123。借助按鍵柱狀彈簧4145,所述定位導桿4144插入定位通孔4117而可往復滑動地連接該定位凸耳4116,使驅動桿4143由驅動通孔4115伸入鎖桿4121的被驅動槽4123內,并且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與被驅動槽4123內的滑槽面4124滑動接觸,使得當向鎖殼411方向對健體4142施加壓力時,向被驅動槽4123內移動的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推壓滑槽面4124,迫使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22的后鎖孔4114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3123退出第二滑槽312,第二導桿32能夠在第二定位槽311和第二滑槽312間自由移動;當取消施加在健體4142上的壓力時,憑借按鍵柱狀彈簧4145的回復力,鎖鍵414向背向鎖殼411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向退出被驅動槽4123的方向位移,驅動桿4143的驅動面4146釋放對滑槽面4124的推壓,憑借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向鎖殼411的前鎖孔4113位移而能夠從第二鎖孔3123伸入第二滑槽312,從而能夠將第二導桿32限制在第一定位槽311內以實現鎖止機門12。

作為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機門12轉動而封蓋腔殼11的腔口12的過程應該沒有阻滯,而機門12從封蓋著腔殼11的腔口112狀態(tài)變成轉動而開啟機殼1的狀態(tài)應當被限制。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應當限制第二導桿32從第二定位槽311向第二滑槽312移動,應當利于第二導桿32從第二滑槽312滑入第二定位槽311。為此所述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前端加工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如圖6所示,當第二導桿32在第二滑槽312內向第二定位槽311內滑動時,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朝向第二導桿3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二定位槽311的端部。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通常情況下都應當處于鎖止狀態(tài),即鎖桿4121從第二鎖孔3123伸入第二滑槽312。當第二導桿32從第二滑槽312向第二定位槽311移動時,即機門12轉動以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時過程,在進入第二定位槽311之前遇到鎖桿4121。由于鎖桿4121具有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第二導桿32向第二定位槽311繼續(xù)移動時,第二導桿32的用于轉動連接第二定位槽311的端部推動斜面狀的導向鎖桿面4125而使鎖桿4121從第二鎖孔3123退出第二滑槽312,以利于第二導桿32進入第二定位槽311。當第一導桿32已經進入第二定位槽311,即機門12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并鎖止,為第二導槽部件31配置的鎖體41的鎖桿4121在鎖桿柱狀彈簧413的回復力作用下恢復到鎖止狀態(tài),從第二鎖孔3123進入第二滑槽312,此時鎖桿4121的桿壁上不是導向鎖桿面4125的部分正對第二導桿32,阻止第二導桿32從第二定位槽311滑到第二滑槽312內。因而,憑借鎖桿4121的導向鎖桿面4125實現對第二導桿32的單向鎖止功能。

具體地,如圖11所示,所述鎖殼411包括由殼壁圍成的具有鎖腔空間和環(huán)形鎖腔口的鎖腔殼4111,以及封蓋在鎖腔殼4111上的蓋板4112。所述前鎖孔4113、驅動通孔4115和定位凸耳4116設置在鎖腔殼4111上,所述后鎖孔4114設置在蓋板4112上。

借助第一、第二轉動連接套件,使機門12從機殼1拆裝的方式更加多樣,增加機門12拆裝所適用的情景。通過設置鎖體41,不僅鎖定機門12完全封蓋腔殼11的腔口112的狀態(tài),而且為轉動連接套件的導桿22、32提供固定點,增強開啟和關閉機門12的可靠性,確保操作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1、圖2、圖4、圖5即圖7至圖9所示,所述機門12上設置有出風口121,所述腔殼11上設置有進風口113。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施例,如圖1至圖8所示,所述塔扇還包括連接在機殼1底部的底座6,為機殼1提供穩(wěn)定的支撐,提高塔扇的機械穩(wěn)定性。

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及各優(yōu)化方案能夠組合成多種方案,本實用新型并不對此進行限定,本實用新型未提及的組合方案都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限定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闸北区| 凌云县| 资讯 | 沐川县| 开平市| 富平县| 长兴县| 洛隆县| 舞钢市| 临高县| 扎鲁特旗| 大足县| 芜湖县| 永兴县| 忻州市| 共和县| 宜昌市| 日喀则市| 东方市| 迁安市| 尼木县| 西华县| 施甸县| 冕宁县| 昆明市| 临清市| 沾化县| 韶山市| 鄄城县| 南丰县| 蓝田县| 宽甸| 鸡西市| 景德镇市| 达日县| 开化县| 拜泉县| 凤台县| 灌南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