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撞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鋼窗防風防撞塊。
背景技術:
塑鋼窗是繼木、鐵、鋁合金窗之后,在90年代中期被國家積極推廣的的一種窗戶形式。由于其價格較低,性能價格比較好,現仍被廣泛使用。這種窗戶的邊框是聚氯乙烯(PVC)樹脂為主要原料,加上一定比例的穩定劑、著色劑、填充劑、紫外線吸收劑等,經擠出成型材;是現代建筑最常用的窗戶類別之一。
塑鋼門窗是以聚氯乙烯樹脂為主要原料,加上一定比例的穩定劑、著色劑、填充劑、紫外線吸收劑等,經擠出成型材,然后通過切割、焊接或螺接的方式制成門窗框扇,配裝上密封膠條、毛條、五金件等,同時為增強型材的剛性,超過一定長度的型材空腔內需要填加鋼襯(加強筋),這樣制成的門戶窗,稱之為塑鋼門窗。故塑鋼窗價格總體比其他類型的塑鋼窗稍貴,另外介紹塑鋼門窗制作過程也有它特有的流程,塑鋼窗施工方案也和其他的差別不少。
塑鋼窗的窗扇在安裝后,窗扇騎放在窗框的導軌上,在開關窗扇時,若用力稍大,窗扇容易與窗框撞擊。撞擊是不僅噪聲較大,而且窗扇的玻璃容易被震碎。不僅窗扇變形,而且玻璃碎落后容易砸傷行人,安全隱患極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塑鋼窗防風防撞塊,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塑鋼窗的窗扇端部,隨窗扇一起移動,起到減震作用,同時設置在上門的毛氈起到防風作用,防止風從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進入室內。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塑鋼窗防風防撞塊,包括本體,在所述本體的右下方設置有向右側延伸的延伸板,在所述本體中下部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將本體分割成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在所述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延伸板、以及凹槽處設置有毛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本體為硬質橡膠加工成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本體的厚度為6-8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本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為圓形通孔。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鋼窗防風防撞塊,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塑鋼窗的窗扇端部,隨窗扇一起移動,起到減震作用,同時設置在上門的毛氈起到防風作用,防止風從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進入室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本體;2、安裝孔;3、凹槽;4、第一凸塊;5、第二凸塊;6、毛氈;7、延伸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塑鋼窗防風防撞塊,包括本體1,在所述本體1的右下方設置有向右側延伸的延伸板7,在所述本體1中下部設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將本體分割成第一凸塊4、第二凸塊5,在所述第一凸塊4、第二凸塊5、延伸板7、以及凹槽3處設置有毛氈6。本實用新型安裝在門扇的端部,凹槽3與窗扇底部的卡槽配合,騎放在滑道上,延伸板7延伸到另一個窗扇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塑鋼窗防風防撞塊,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塑鋼窗的窗扇端部,隨窗扇一起移動,起到減震作用,同時設置在上門的毛氈6起到防風作用,防止風從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進入室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本體1為硬質橡膠加工成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本體1的厚度為6-8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本體1上設置有安裝孔2,所述安裝孔2為圓形通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