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動力轉向泵皮帶輪的固定安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動力轉向泵皮帶輪安裝輔具。
背景技術:
在發動機的生產中,動力轉向泵皮帶輪在安裝時,打緊皮帶輪緊固螺栓,皮帶輪會繞中心軸旋轉,安裝過程非常費勁。需要利用輔具進行限轉或者采用多軸擰緊設進行擰緊,利用輔具一般需要一只手操作擰緊工具,一只手操作限轉輔具;而采用多軸擰緊設備,設備投入成本高、找皮帶輪螺栓位置困難等問題。
用精度較低的快速風槍擰緊動力轉向泵皮帶輪,通過風槍快速的旋轉將螺栓擰緊,由于速度非常快,打緊過程皮帶輪不會旋轉或者僅旋轉很少的角度。
快速風槍擰緊擰緊精度差,無法較控制皮帶輪螺栓的擰緊力矩,由于不控制螺栓力矩,在發動機運轉一段時間后,由于無皮帶輪防轉措施,皮帶輪有松動風險,影響產品質量。
利用精度較高的定扭擰緊工具和限轉工裝,先將皮帶輪上4顆螺栓預緊幾牙,然后一手操作擰緊工具擰緊螺栓,另一只手持限轉輔具,然后打緊皮帶輪螺栓;一次如此打緊余下三顆螺栓,操作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皮帶輪的螺栓在緊固過程中,皮帶輪易跟轉,在擰緊過程需另采用限轉工裝操作繁瑣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力轉向泵皮帶輪安裝輔具,包括擰緊工具,所述擰緊工具的擰緊部上連接一套筒,還包括與所述擰緊工具相連的限轉輔具,所述限轉輔具包括:卡盤,其與皮帶輪相配,在所述卡盤上周向的開設有多個定位孔,各所述定位孔與所述皮帶輪的安裝孔一一對應;卡爪,其設在所述卡盤朝向所述皮帶輪的一側,所述卡爪為多個,多個所述卡爪沿所述卡盤的外邊沿凸設;安裝底座,其安裝在所述卡盤底部且正對一所述定位孔設置,所述安裝底座包括固定座和設在所述固定座底部的安裝凸臺,所述固定座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孔相通的固定孔,所述安裝凸臺由兩個對置的圓弧板拼接而成;所述擰緊工具通過兩所述圓弧板固定在所述安裝底座上,所述套筒向上依次穿過所述固定孔和定位孔。
優選地,所述套筒朝向所述皮帶輪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孔內。
優選地,在所述固定座的底部,還開設有一與所述擰緊部相配的導向孔,所述導向孔與所述固定孔同軸。
優選地,還包括安裝在所述固定孔內的套筒定位套,所述套筒定位套的頂端外接有一凸臺;所述固定孔為由上至下開設的階梯孔,所述凸臺安裝在所述階梯孔內的臺階面上;沿所述套筒定位套底端向內凸設有一卡環,所述卡環卡接在所述套筒定位套的底端。
優選地,還包括套裝在所述套筒定位套上的軸承;所述軸承安裝在所述固定孔內,所述固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導向孔的孔徑;在所述軸承的頂部還設有第一卡環,在所述固定孔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卡環相配的第一卡槽;在所述軸承底部設有第二卡環,在所述套筒定位套的外壁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卡環相配的第二卡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卡環的內端面與所述凸臺的外端面相抵靠。
優選地,所述卡爪為三個,三個所述卡爪周向均布在所述卡盤上;各所述卡爪均為與所述皮帶輪的外輪廓相配的弧形板。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采用擰緊工具配合限轉輔具,在使用時先將限轉輔具卡盤卡在皮帶輪上,將擰緊工具上的套筒與皮帶輪螺栓對齊,將其他螺栓預安裝,擰緊時卡盤不動,從而限制住皮帶輪旋轉,只需旋轉擰緊工具即可,擰緊過程簡單、可靠。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皮帶輪安裝輔具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圖1的A-A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動力轉向泵皮帶輪安裝輔具的軸測圖。
現有技術圖中:1-卡盤 2-固定座 3-安裝凸臺 4-裝飾蓋 5-套筒定位套 6-第二卡環 7-軸承 8-第一卡環 9-套筒 10-擰緊工具 11-卡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如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動力轉向泵皮帶輪安裝輔具,包括擰緊工具10,擰緊工具10的擰緊部與一套筒9相連,套筒9與限轉輔具相連,通過限轉輔具固定皮帶輪,使皮帶輪的螺栓在緊固時不發生相對旋轉,通過擰緊工具10實現緊固,方便可靠。
其中,如圖2所示,本方案中,限轉輔具主要包括:卡盤1、卡爪11和安裝底座;卡盤1的外形與皮帶輪相匹配,在卡盤1上周向的開設有多個定位孔,各個定位孔與皮帶輪的安裝孔一一對應,以定位螺栓的安裝。
卡爪11為多個,卡爪11用于卡合皮帶輪,便于限轉輔具的定位以及安裝,本實施例中卡爪11設在朝向皮帶輪的一側,且多個卡爪11沿卡盤1的外邊沿凸設。本方案中,卡爪11為三個,三個所述卡爪11周向均布在所述卡盤1上;各所述卡爪11均為與皮帶輪的外輪廓相配的弧形板,用以對皮帶輪進行定位。
安裝底座,其主要用于固定擰緊工具10,并且使得擰緊工具10的擰緊部通過安裝底座作用在皮帶輪上;其中,安裝底座設在卡盤1的底部,且正對一定位孔設置,安裝底座包括固定座2和設在固定座2底部的安裝凸臺3;固定座2上開設有與卡盤1的定位孔相通的固定孔,安裝凸臺3由兩個對置的圓弧板拼接而成,兩圓弧板的采用為管件常見的固定結構,由于擰緊工具10的外形為圓柱類似管件,由此,采用兩互相對置的圓弧板固定擰緊工具10,可在圓弧板兩側可分別設有凸臺,凸臺上開設螺孔,通過螺栓螺母配合實現兩圓弧板的連接并實現擰緊工具10的固定,或直接采用螺釘方式。設在擰緊工具10擰緊部上的套筒9依次向上穿過固定座2的固定孔和卡盤1的定位孔后,與皮帶輪上的螺栓相配合,通過旋轉擰緊工具10實現皮帶輪螺栓的擰緊。需要說明的是,在使用時,首先需要將所有螺栓都進行預安裝,螺栓頭部置于定位孔內,以使得在擰緊工具10旋轉時,卡盤1不發生相對轉動,也即確保了皮帶輪不發生相對轉動。
限轉輔具與擰緊工具及套筒固定安裝在一起,在使用時先將限轉輔具卡在皮帶輪上,將擰緊工具10上的套筒9與皮帶輪螺栓對齊,將其他螺栓預安裝,擰緊時卡盤1不動,從而限制住皮帶輪旋轉,擰緊過程限轉簡單、可靠。
具體地,由于當皮帶輪的一個螺栓安裝時,其他需要對卡盤起到限位作用,由此,在設計時,套筒9朝向皮帶輪方向的一端,應位于定位孔內,由于固定皮帶輪的螺栓頭部始終與套筒9接觸配合的,由此,也即,螺栓的頭部始終都在定位孔內,確保了其與卡盤1的定位孔配合起到防轉作用。
如圖2所示,為了便于擰緊工具10的安裝,本方案中,在固定座的底部,還開設有一與擰緊工具10的擰緊部相配合的導向孔,其中導向孔與固定孔同軸,導向孔起到定位擰緊部的作用。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在固定孔內還設有套筒定位套5,以對套筒9起到保護作用;進一步,固定孔內還可加設一軸承7,以便于擰緊工具10的旋轉。
上述實施例具體地,本方案中的套筒定位套5的頂端外接有一凸臺;安裝底座的固定孔為由上至下開設的階梯孔,凸臺安裝在階梯孔內的臺階面上;同時,沿套筒定位套5的底端向內凸設有一卡環,卡環卡接在套筒定位套5的底端。
進一步,在套筒定位套5上還可套裝有一軸承7;軸承7安裝在固定孔內,固定孔的孔徑大于固定座2底部導向孔的孔徑,確保軸承7能安放在導向孔頂部;在軸承7的頂部還設有第一卡環8,在固定孔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卡環8相配的第一卡槽;在軸承底部設有第二卡環6,在所述套筒定位套5的外壁開設有與所述第二卡環6相配的第二卡槽。此時,軸承7的作用替代了上述方案階梯孔作用,套筒定位套5的凸臺安放在軸承上,軸承上下分別設有第一卡環8和第二卡環6,對軸承7進行上下限位,避免軸承7在使用時上下竄動。優選地,第一卡環8設計時,應確保套筒定位套5頂部外接的凸臺安放在軸承上時,凸臺的外端面與第一卡環8的內端面相抵靠,以提高裝置的整體性,同時凸臺與第一卡環起到相互定位支撐效果。
另外,在實際使用時,還可在安裝底座的底部設一裝飾蓋4,裝飾蓋4扣合在固定座2和安裝凸臺3的開口部位,可采用螺栓裝配,裝飾蓋4的采用,使得整個裝置整體性更強,更美觀。本方案中的軸承7,考慮到結構簡單,便于批量生產,在選用時,優選采用深溝球軸承,擰緊工具可為電動擰緊工具或氣動擰緊工具。
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