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機械工具領域,具體是一種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
背景技術:
在機械操作過程中經常手動隨大型機械進行裝卸操作,裝卸過程中需要使用螺絲刀、套筒等工具對螺絲進行松、緊,由于螺絲種類較多,當需要對螺絲進行松、緊操作時,需要攜帶很多種螺絲刀,而且現有的螺絲裝卸工具一般由手柄和直桿狀的刀桿組成,如果操作工具的空間較大這種裝卸工具可以對正螺釘來上卸使用起來很方便,而如果操作工具的空間受到限制比如空間狹小難以容納整個裝卸工具,此時的工具無法可靠的傳遞旋轉力矩,使用就很困難,不能正常操作,另外,在裝卸螺絲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工具持續旋轉螺絲,但是由于手動操作的過程中需要轉動一定的角度達到手部旋轉的限度后,需要拿開裝卸工具,調整角度后將裝卸工具的裝卸頭對準螺絲,再繼續進行旋轉和旋轉,在裝卸螺絲的過程中給人們的工作造成很多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結構靈活,使用及攜帶方便,操作空間狹小時可以彎曲的傳遞扭力,滿足在不同的空間進行操作,并且裝卸螺絲時轉動一定的角度后不需要拿開裝卸器,棘輪可以帶動裝卸件向單一方向轉動,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包括單向輪,所述單向輪包括圓盤,所述圓盤的底端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棘輪,所述棘輪與圓盤轉動連接,所述凹槽內設置與棘輪相配合的止回槽,所述止回槽內設置止回棘爪,所述止回棘爪遠離棘輪的一端設置第一彈簧,所述棘輪內設置套筒,所述套筒內設置裝卸件,所述裝卸件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兩端均設置裝卸頭,所述裝卸頭上設置滑槽,所述套筒內設置與滑槽相配合的滑塊,所述單向輪上設置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置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內設置連接頭,所述連接頭上設置十字形卡槽,所述連接座上設置與十字形卡槽相配合的限位卡塊,連接頭處于豎直狀態時限位卡塊與十字形卡槽的豎槽相配合,連接頭處于水平狀態時限位卡塊與十字形卡槽的水平槽相配合,所述連接頭遠離連接座的一端設置把手,所述把手與連接頭轉動連接。
所述滑塊上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上方設置滾球,所述滑槽內設置與滾球對應的球孔。
所述連接桿上設置與裝卸件相配合的收納槽。
所述把手上設置防滑墊。
對比與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結構靈活,使用及攜帶方便,操作空間狹小時可以彎曲的傳遞扭力,滿足在不同的空間進行操作,并且裝卸螺絲時轉動一定的角度后不需要拿開裝卸器調整旋轉角度,棘輪可以帶動裝卸件向單一方向轉動,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2、本實用新型滑塊上設置滾球,滑槽內設置與滾球對應的球孔,增加防脫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在裝卸多個螺絲時,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重力原因而導致裝卸件意外脫落。
3、本實用新型連接桿上設置與裝卸件相配合的收納槽,可以設置多個裝卸件,一個安裝在套筒內,其余的作為備用放在收納槽內,每個裝卸件均設置兩個不同的裝卸頭,以適應不同的類型的螺絲。
4、本實用新型把手上設置防滑墊,增加摩擦力方便使用者用手抓握、用力,防止由于工作過程中手部出汗導致把手濕滑而導致用力不方便。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是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單向輪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裝卸件的主視圖;
附圖4是裝卸件的俯視圖;
附圖5是連接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是連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所示標號:1、圓盤;2、棘輪;21、止回棘爪;22、第一彈簧;3、套筒;4、裝卸件;41、連接件;42、裝卸頭;43、滑槽;44、滑塊;45、第二彈簧;46、滾球;47、球孔;5、連接桿;51、收納槽;6、連接頭;61、十字形卡槽;62、限位卡塊;7、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限定的范圍。
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包括單向輪,所述單向輪包括圓盤1,所述圓盤1的底端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棘輪2,所述棘輪2與圓盤1轉動連接,所述凹槽內設置與棘輪2相配合的止回槽,所述止回槽內設置止回棘爪21,所述止回棘爪21遠離棘輪2的一端設置第一彈簧22,棘輪2可以在圓盤1內單向轉動,止回棘爪21用于阻止棘輪2沿圓盤1反向轉動,使棘輪2與圓盤1聯動。所述棘輪2內設置套筒3,所述套筒3內設置裝卸件4,所述裝卸件4包括連接件41,所述連接件41的兩端均設置裝卸頭42,所述裝卸頭42上設置滑槽43,所述套筒3內設置與滑槽43相配合的滑塊44,所述裝卸件4通過滑塊44、滑槽43可拆卸連接,需要使用一個裝卸頭42時就將裝卸件4的另一個裝卸頭42從套筒3的底端由下向上沿滑塊44滑動至連接件41處,此時裝卸件4與棘輪2聯動。所述單向輪上設置連接桿5,需要裝卸螺絲時,轉動連接桿5,連接桿5帶動圓盤1轉動并使棘輪2與圓盤1聯動,棘輪2帶動裝卸件4轉動,裝卸頭42對螺絲進行裝卸,轉動一定的角度后,反向旋轉連接桿5,連接桿5帶動圓盤1轉動,此時棘輪2可以沿圓盤1轉動,棘輪2可以帶動裝卸件4向單一方向轉動,旋轉過程中達到手部旋轉限度后,可以直接反向旋轉連接桿5調整角度,在狹小空間使用時液可以邊裝或卸螺絲邊進行調整,方便用力,不需要拿開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再調整,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所述連接桿5上設置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內設置連接頭6,所述連接頭6上設置十字形卡槽61,所述連接座上設置與十字形卡槽61相配合的限位卡塊62,連接頭6處于豎直狀態時限位卡塊62與十字形卡槽61的豎槽相配合,連接頭6處于水平狀態時限位卡塊62與十字形卡槽61的水平槽相配合,所述連接頭6遠離連接座的一端設置把手7,所述把手7與連接頭6轉動連接。具體使用時,用手握住把手7,將裝卸頭42對正螺絲的釘帽部位且施加一個壓緊力以防止脫位,對于容易裝卸連接頭6處于豎直狀態時,以裝卸件4為圓心旋轉把手7,把手7與連接頭6轉動連接,方便轉動,連接頭6處于水平狀態時,直接旋轉把手7或連接桿5,可以增加連接桿5的力矩扭力力矩就會通過連接桿5傳遞到另一端的圓盤1,同時可以適用在較狹窄的操作空間里完成常見直桿螺絲刀不能完成的拆卸螺絲的操作。
優選的,所述滑塊44上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第二彈簧45,所述第二彈簧45上方設置滾球46,所述滑槽43內設置與滾球46對應的球孔47,增加防脫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在裝卸多個螺絲時,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重力原因而導致裝卸件4意外脫落。
優選的,所述連接桿5上設置與裝卸件4相配合的收納槽51,優選設置多個裝卸件4,一個安裝在套筒3內,其余的作為備用放在收納槽51內,每個裝卸件4均設置兩個不同的裝卸頭42,以適應不同的類型的螺絲。
優選的,所述把手7上設置防滑墊,增加摩擦力方便使用者用手抓握、用力,防止由于工作過程中手部出汗導致把手7濕滑而導致用力不方便。
實施例:
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包括單向輪,所述單向輪包括圓盤1,所述圓盤1的底端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棘輪2,所述棘輪2與圓盤1轉動連接,所述凹槽內設置與棘輪2相配合的止回槽,所述止回槽內設置止回棘爪21,所述止回棘爪21遠離棘輪2的一端設置第一彈簧22,棘輪2可以在圓盤1內單向轉動,止回棘爪21用于阻止棘輪2沿圓盤1反向轉動,使棘輪2與圓盤1聯動。所述棘輪2內設置套筒3,所述套筒3內設置裝卸件4,所述裝卸件4包括連接件41,所述連接件41的兩端均設置裝卸頭42,所述裝卸頭42上設置滑槽43,所述套筒3內設置與滑槽43相配合的滑塊44,所述滑塊44上設置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第二彈簧45,所述第二彈簧45上方設置滾球46,所述滑槽43內設置與滾球46對應的球孔47。所述裝卸件4通過滑塊44、滑槽43可拆卸連接,需要使用一個裝卸頭42時就將裝卸件4的另一個裝卸頭42從套筒3的底端由下向上沿滑塊44滑動至連接件41處,使滾球46卡入球孔47內,此時裝卸件4與棘輪2聯動。所述單向輪上設置連接桿5,所述連接桿5上設置與裝卸件4相配合的收納槽51。需要裝卸螺絲時,轉動連接桿5,連接桿5帶動圓盤1轉動并使棘輪2與圓盤1聯動,棘輪2帶動裝卸件4轉動,裝卸頭42對螺絲進行裝卸,轉動一定的角度后,反向旋轉連接桿5,連接桿5帶動圓盤1轉動,此時棘輪2可以沿圓盤1轉動,棘輪2可以帶動裝卸件4向單一方向轉動,旋轉過程中達到手部旋轉限度后,可以直接反向旋轉連接桿5調整角度,在狹小空間使用時液可以邊裝或卸螺絲邊進行調整,方便用力,不需要拿開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再調整,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所述連接桿5上設置連接座,所述連接座內設置連接頭6,所述連接頭6上設置十字形卡槽61,所述連接座上設置與十字形卡槽61相配合的限位卡塊62,連接頭6處于豎直狀態時限位卡塊62與十字形卡槽61的豎槽相配合,連接頭6處于水平狀態時限位卡塊62與十字形卡槽61的水平槽相配合,所述連接頭6遠離連接座的一端設置把手7,所述把手7上設置防滑墊,所述把手7與連接頭6轉動連接。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滑塊44上設置滾球46,滑槽43內設置與滾球46對應的球孔47,增加防脫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在裝卸多個螺絲時,機械用單向回轉裝卸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重力原因而導致裝卸件4意外脫落;連接桿5上設置與裝卸件4相配合的收納槽51,可以設置多個裝卸件4,一個安裝在套筒3內,其余的作為備用放在收納槽51內,每個裝卸件4均設置兩個不同的裝卸頭42,以適應不同的類型的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