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門吸制作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門吸。
背景技術:
近年來,愈來愈多家庭安裝有門吸,是安裝在門后,用于固定門使之不能自由活動的裝置。門吸一般具有磁性,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裝在門后,一部分裝在墻角。當門打開后,通過門吸的磁性將其吸合在另一部分上,以防止門自動關閉。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門吸,主要由金屬材料制成,故碰撞時易產生噪音,且金屬材料容易生銹,使用壽命較低。常規的門吸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是采用螺絲進行門吸的固定安裝,故螺絲在安裝時會破壞墻體,多次碰撞后螺絲鎖定部位也易松脫。另一種門吸的安裝方式,是采用雙面膠紙進行固定,然而,此固定方式為一次性固定,固定后不可移位,且雙面膠紙易老化而逐漸失去粘性,導致門吸脫落,殘留亦難清理。
此外另有一種門吸的安裝方式,如中國專利CN204708545U所揭露的衣鉤、門吸免螺釘安裝結構,包括底板和螺桿,底板的下部粘接固定有膠圈,免釘膠灌注在膠圈中,免釘膠將底板和墻體或門體粘接固定在一起。但是由于免釘膠需使用者現場灌注,故會因操作不當對墻面造成美觀影響,并且,免釘膠安裝后不可拆卸,不能重復使用,故一旦門吸松動或者更換位置,容易在墻面形成有殘留,不易清除,易損害墻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門吸,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門吸不便于安裝,容易松脫,且不能水洗和重復使用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門吸,包括:
輔助片;
定位裝置;
吸附組件,設置在所述輔助片和所述定位裝置之間并限制兩者分離;以及
兩個聚氨酯粘性體,其中一聚氨酯粘性體用于將所述輔助片粘結固定在一門上,另一聚氨酯粘性體用于將所述定位裝置粘結固定在一支撐物上。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軟性包覆體、內芯和用于安裝所述聚氨酯粘性體的底座,軟性包覆體中設有底端開口且用于容置內芯的凹腔,所述底座連接于所述軟性包覆體的底端并封閉所述開口。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與所述軟性包覆體抵接的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軟性包覆體的底端面凸設有插接腳部,所述第一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供所述插接腳部置入的環形儲膠槽;所述第二表面開設有用于容置所述聚氨酯粘性體的第一容置槽。
進一步地,所述插接腳部與環形儲膠槽之間留有預定的儲膠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開設有多個儲膠凹槽,所述環形儲膠槽環繞在所述儲膠凹槽的外周。
進一步地,所述輔助片具有容置所述聚氨酯粘性體的第二容置槽;所述吸附組件包括由聚氨酯粘性體壓合在聚氨酯粘性體與輔助片之間的第一磁體以及與所述第一磁體磁性相異的第二磁體,所述第二磁體設置在所述內芯的遠離所述底座的一端上。
進一步地,所述吸附組件還包括用于吸附所述輔助片表面的吸盤結構,所述吸盤結構形成在所述軟性包覆體遠離所述底座一端上。
與現有技術對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門吸,包括輔助片和定位裝置,輔助片可通過聚氨酯粘性體粘結固定在門上,定位裝置可通過聚氨酯粘性體粘結固定在如墻壁、墻紙、瓷磚等支撐物上,由于聚氨酯粘性體富有彈性,并具有耐水、耐久等特性,這樣,門吸便于安裝和使用,在安裝后固定牢固不易松脫,且能夠可水洗,并在干燥后能夠反復使用,粘結性能不會下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吸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中I-I面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中A部的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吸的分解示意圖一;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門吸的分解示意圖二。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門吸 10:輔助片
11:第二容置槽 12:安裝槽
20:定位裝置 21:軟性包覆體
211:開口 212:凹腔
213:插接腳部 22:內芯
221:固定槽 23:底座
231:第一表面 232:第二表面
233:環形儲膠槽 234:第一容置槽
233a:凸起結構 233b:儲膠空間
231a:粘合區域 235:儲膠凹槽
20a:間隙 30:吸附組件
31:第一磁體 32:第二磁體
33:吸盤結構 40:聚氨酯粘性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門吸100,其包括用于安裝在門(圖未示)上的輔助片10、用于安裝在支撐物(圖未示)上的定位裝置20、吸附組件30以及兩個聚氨酯粘性體40。吸附組件30設置在輔助片10和定位裝置20之間,在門朝支撐物的方向擺動后使輔助片10與定位裝置20的位置相保持以限制兩者分離,兩個聚氨酯粘性體40,其中一聚氨酯粘性體40用于將輔助片10粘結固定在一門上,另一聚氨酯粘性體40用于將定位裝置20粘結固定在一支撐物上。
上述的門吸100,包括輔助片10和定位裝置20,輔助片10可通過聚氨酯粘性體40粘結固定在門上,定位裝置20可通過聚氨酯粘性體40粘結固定在如墻壁、墻紙、瓷磚等支撐物上,由于聚氨酯粘性體40富有彈性,并具有耐水、耐久等特性,這樣,門吸100在安裝時無需專業人員操作,撕掉保護膜就可以使用,具有安裝方便和使用簡單等優點;另外,聚氨酯粘性體40在安裝后固定牢固不易松脫,且能夠可水洗,并在干燥后能夠反復使用,粘結性能不會下降。
為敘述方便,下文中所稱的“左”“右”“上”“下”與附圖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起限定作用。
參見圖1,門吸100包括輔助片10和定位裝置20,該輔助片10安裝在可擺動的門上,而定位裝置20安裝在如墻壁、墻紙、瓷磚等位置固定的支撐物上,需要指出的是,聚氨酯粘性體40的適合面包括諸如瓷磚、玻璃、大理石、金屬、木質、塑膠、乳膠漆、油漆、硬質皮革、墻紙等光滑和非光滑面。通過設置在兩者之間的吸附組件30,當門朝靠近支撐物的方向擺動時,將輔助片10和定位裝置20吸緊,進而將門固定。
對于門吸的安裝,常規的采用免釘膠安裝方式,雖然能夠避免門和墻壁破損,以及門吸不易脫落,然而,在灌注免釘膠時需要用戶手動操作,不僅安裝復雜,不可拆卸和重復使用,一旦門吸松動或者需要更換位置時,在原有安裝位置上容易存有免釘膠殘留,該殘留不易清除。參見圖2和3,輔助片10和定位裝置20上分別粘結有一個聚氨酯粘性體40,兩個聚氨酯粘性體40的組份、形狀、尺寸厚度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實施例中,兩個聚氨酯粘性體40的組份、形狀、尺寸厚度基本相同,均為AB雙組份的聚氨酯粘性體40,A組份為常規的固化劑,B組份為常規的粘結液體,A組份與B組份的重量比為(1~10):1,更優選為(1~5):1。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提出的聚氨酯粘性體40,相對現有的免釘膠安裝方式作出了實質性改進,在經至少10萬次的門吸100開合測試后,還具有較高的吸附性能,且聚氨酯粘性體40的靜態吸力可達到4.18kg;另外,聚氨酯粘性體40富有彈性,并具有高強堅韌、耐水、耐久等特性,可以反復水洗,待聚氨酯粘性體40干燥后重復使用,且粘結性能不會下降。
參見圖2至4,定位裝置20包括軟性包覆體21、內芯22和底座23,底座23用于安裝聚氨酯粘性體40,軟性包覆體21中設有底端開口211且用于容置內芯22的凹腔212,底座23連接于軟性包覆體21的底端并封閉開口211。在本實施例中,軟性包覆體21,大致呈筒狀,其采用硅膠一體成型制成(當然,軟性包覆體21還可以為橡膠、乳膠等具彈性及伸縮性的軟性材料),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硅膠的軟性包覆體21能夠避免碰撞產生的噪音,實現門吸100的靜音觸碰,且能夠起到緩沖作用,避免因撞擊而出現破損。
內芯22,大致為柱狀,采用硅膠(當然,還可以是金屬或者硬度較大的塑料)制成。在本實施例中,內芯22的長度與凹腔212的深度相匹配,在內芯22裝入凹腔212后,內芯22的底面與軟性包覆體21的底端面齊平。為了方便安裝,將內芯22設計成具有一定的錐度,以方便內芯22插入和取離該軟性包覆體21的凹腔212。內芯22可對軟性包覆體21進行支撐的作用,以提高軟性包覆體21的強度,避免軟性包覆體21受壓后產生較大的變形,從而抵擋住門的沖擊力。
底座23,大致為圓形,其采用硅膠一體成型制成(當然,軟性包覆體21還可以為橡膠、乳膠等具彈性及伸縮性的軟性材料),具體地,底座23具有與軟性包覆體21的底端面抵接的第一表面231和與第一表面231相對的第二表面232,底座23與軟性包覆體21通過粘合劑(圖未示)粘結固定,軟性包覆體21的底端面于開口211的外周形成向外突出的插接腳部213,該插接腳部213繞軟性包覆體21的整個周向延伸,在底座23的第一表面231上向下凹陷形成有供插接腳部213置入的環形儲膠槽233,通過插接腳部213與環形儲膠槽233的定位配合,以方便底座23與軟性包覆體21的連接。在底座23的第二表面232開設有用于容置聚氨酯粘性體40的第一容置槽234,由于底座23的厚度較薄,該環形儲膠槽233于第一容置槽234的槽底對應形成有凸起結構233a,顯然地,此結構的環形儲膠槽233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插接腳部213插入后,插接腳部213側壁和底面與環形儲膠槽233側壁和底面間留有預定的儲膠空間233b。環形儲膠槽233能夠容納粘合劑,不僅有效避免了粘合劑的溢出,更能提高底座23與軟性包覆體21的連接強度。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環形儲膠槽233的設計,將底座23的第一表面231劃分成位于環形儲膠槽233內側的粘合區域231a,和位于環形儲膠槽233外側的調節區域231b,在將定位裝置20安裝在具有輕度弧面的支撐物表面上時,調節區域231b可以相對粘合區域231a進行一定角度的擺動變形,以調整出與該支撐物表面相匹配的形狀,從而使得容置在底座23內的聚氨酯粘性體40與該支撐物表面貼合得更加緊密,此結構設置也是五金門吸100、塑料門吸100不具有的。
當然,在底座的厚度較厚時,該環形儲膠槽于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可不需形成凸起結構。
輔助片10,大致成圓形,可采用硅膠一體成型制成(當然,輔助片10還可以為橡膠、乳膠等具彈性及伸縮性的軟性材料),在本實施例中,輔助片10具有容置聚氨酯粘性體40的第二容置槽11,輔助片10于第二容置槽11的底面中央開設有與該第二容置槽11連通的安裝槽12。
參見圖2至4,吸附組件30包括磁性相異的第一磁體31和第二磁體32,具體地,第一磁體31安裝在輔助片10的安裝槽12,在由聚氨酯粘性體40壓合固定。第二磁體32安裝在軟性包覆體21內部,內芯22遠離底座23的一端上開設有固定槽221,第二磁體32嵌合在該固定槽221內并由內芯22支撐,將內芯22置入軟性包覆體21的凹腔212內后,第二磁體32靠近該軟性包覆體21的頂端,當門朝支撐物的方向擺動后,輔助片10與定位裝置20接觸,此時第一磁體31與第二磁體32之間形成磁性吸引力,將輔助片10與定位裝置20相吸緊,以將門的位置進行保持。需要指出的是,定位裝置20一般是呈水平狀態安裝在支撐物上的,即內芯22的軸線與水平面平行設置,定位裝置20與支撐物之間的粘結力方向、吸附組件30之間的吸附力方向以及輔助片10與門之間的粘結力方向大致平行,在輔助片10與定位裝置20分離時,吸附組件30對輔助片10及定位裝置20的拉力方向與粘結力方向也基本平行,由于門在開合時未對定位裝置20形成與該定位裝置20上聚氨酯粘性體40的粘結力方向相切的拉力,也就是說,聚氨酯粘性體40并不需要很大的粘結力即使定位裝置20牢固地固定在支撐物上,門的開合并不會造成定位裝置20和輔助片10脫落;而當需要更換門吸100位置時,則可通過采用與粘結力方向相切的力,將定位裝置20和輔助片10拆除進行清洗,在干燥后重新安裝。值得一提的是,內置有第一磁體31的輔助片10還可以放入強磁線圈中進行充磁。
作為進一步地優化,吸附組件30還包括用于吸附輔助片10表面的吸盤結構33,吸盤結構33形成在軟性包覆體21遠離底座23一端上。在本實施例中,吸盤結構33與軟性包覆體21一體成型制成,采用吸盤結構33加磁體吸附方式,吸附組件30的吸附力更強,吸附更加持久,不容易因受到外力(如風力等)使輔助片10與定位裝置20分離。
當然,吸附組件也可以是磁鐵和鐵片,通過磁鐵對鐵片的吸力使輔助片與定位裝置吸合;另外,吸附組件也可以僅采用吸盤結構,該吸盤結構還可以設置在輔助片上,或者,該吸盤結構可以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定位裝置和輔助片上。
作為進一步地優化,內芯22的外壁與軟性包覆體21的內壁之間留有預定的間隙20a,這樣,可以方便內芯22的插入和取出,另外,考慮到在輕度弧面的支撐物表面安裝定位裝置20時,當該支撐物表面為凹曲面,在定位裝置20粘結時,調節區域231b會相對粘合區域231a略微向上翻動,同時擠壓軟性包覆體21,上述間隙20a可便于軟性包覆體21在受擠壓時進行變形。
作為進一步地優化,底座23的第一表面231上開設有多個儲膠凹槽235,環形儲膠槽233環繞在儲膠凹槽235的外周。具體地,多個儲膠凹槽235位于粘合區域231a中,多個儲膠凹槽235彼此平行并相間設置,可以理解的是,儲膠凹槽235亦能夠容納粘合劑,不僅有效避免了粘合劑的溢出,更能增加與內芯22及軟性包覆體21之間粘合劑的份量,由于粘合劑份量的增多,從而提高底座23與內芯22及軟性包覆體21的連接強度,以避免在輕度弧面的支撐物表面安裝定位裝置20時,底座23與軟性包覆體21相脫離。
當然,多個儲膠凹槽也可以是橫縱交錯設置的網格狀、環形狀等任意形狀。
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制作上述門吸100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A組份為常規的固化劑B組份為常規的粘結液體按A組份與B組份的重量比為(1~10):1混合以得到聚氨酯粘性液,聚氨酯粘性液分別灌封至底座23的第一容置槽234內和輔助片10的第二容置槽11內;
b)將灌封有聚氨酯粘性液的輔助片10及底座23送入固化爐中進入固化,固化溫度為50~80℃;
c)在5~15min之后,灌封在輔助片10內的聚氨酯粘性液凝固形成粘結在輔助片10上的聚氨酯粘性體40,灌封在底座23內的聚氨酯粘性液凝固形成粘結在底座23上的聚氨酯粘性體40;
d)將底座23固定于軟性包覆體上,以對定位裝置20進行組裝。
由于硅膠材料的表面能低,活性不夠,不易與其它材料粘合,為使聚氨酯能很好地與硅膠結合,需要激活硅膠表面分子。在本實施例中,于實施步驟a)之前,對輔助片10和定位裝置20的表面噴涂硫化劑以進行活性處理。具體地,在常溫下,對底座23的第一容置槽234內壁(包括底面)和輔助片10的第二容置槽11內壁(包括底面)采用噴霧或者涂抹方式涂設有硫化劑涂層(圖未示),待硫化劑涂層均勻覆蓋第一容置槽234內壁和第二容置槽11內壁后,靜置15鐘,然后實施步驟a)。這樣,通過硫化劑涂層增大硅膠表面分子距離,可使聚氨酯分子滲透入硅膠分子鏈中,從而達到固化后的聚氨酯粘性體40與輔助片10及定位裝置20的底座23相粘合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磁性在高溫下會減弱甚至消除,對于內置有第一磁體31的輔助片10的加磁,需要在實施步驟b)之前進行。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