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螺栓安裝工裝,尤其是一種螺栓輔助擰緊裝置。
背景技術: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風力發電作為當今新型能源產業之一,因其環保節能發展規模突飛猛進,目前國全國范圍內已具有風力發電機組數以萬計,并仍然具有快速發展勢頭。一般風力發電機的內部空間狹小,發電機地腳螺栓的緊固工作需要多人配合,在旋擰地腳螺栓時,需要使用專門的力矩扳手,一般力矩扳手的重量較大,且固定發電機的地腳螺栓數量較多,工人在旋擰螺栓時,一方面需要克服摩擦阻力用于轉動扳手,另一方面又需要克服扳手的重力,防止其與螺栓脫離,整個操作過程十分消耗體力,且效率低下。
鑒于此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工人勞動強度、為力矩扳手提供一定支撐力的螺栓輔助擰緊裝置。
為了實現該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螺栓輔助擰緊裝置,包括,一具有螺栓定位孔的固定單元,位于固定單元下方的活動單元,以及連接固定單元與活動單元的中間單元;所述中間單元的一端與固定單元的一側連接,另一端與活動單元轉動連接;還包括,驅動所述活動單元相對中間單元轉動的牽拉裝置,所述牽拉裝置以側拉的方式與中間單元和活動單元連接。
進一步,所述牽拉裝置為可伸縮結構,其一端與活動單元的中部連接,另一端與中間單元連接,牽拉裝置的長度可隨活動單元轉動而改變,其中,牽拉裝置與活動單元和中間單元共同圍成一三角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牽拉裝置為一彈簧,其一端與活動單元的中部位置連接,另一端與中間單元的中部位置連接。
進一步,所述牽拉裝置為一伸縮缸,包括缸體和活塞桿;所述缸體遠離活塞桿的一端與中間單元的中部位置鉸接,所述活塞桿位于缸體外的一端與活動單元的中部位置鉸接,或者,所述缸體遠離活塞桿的一端與活動單元的中部位置鉸接,所述活塞桿位于缸體外的一端與中間單元的中部位置鉸接。
進一步,所述中間單元為一實心桿,其上端與固定單元固定連接,下端設有使活動單元插入的凹槽,并與活動單元鉸接。
進一步,所述中間單元為一長度可調的伸縮桿,包括第一螺紋桿、第二螺紋桿和中間螺紋管,所述第一螺紋桿和第二螺紋桿各有一端位于中間螺紋管內,且與中間螺紋管螺紋配合;其中,第一螺紋桿為左旋螺紋,第二螺紋桿為右旋螺紋,或者,第一螺紋桿為右旋螺紋,第二螺紋桿為左旋螺紋。
進一步,所述固定單元為一矩形板,且一側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端部與中間單元為可拆卸連接,兩者通過螺釘或螺栓連接。
進一步,所述活動單元遠離中間單元的一端至少延伸至固定單元的螺栓定位孔的正下方,且在該端設有一托盤,所述托盤的底部與活動單元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活動單元遠離中間單元的一端至少延伸至固定單元的螺栓定位孔的正下方,且在該端設有一與螺栓端部或螺母配合的套筒,所述套筒的軸線可與螺栓定位孔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套筒的底部與活動單元轉動連接,在套筒側壁上至少設有一通孔以插入撥桿撥桿或其他相配的工具用于驅動套筒轉動。
進一步,所述活動單元為一剛性桿,其一端與中間單元鉸接,另一端為可繞鉸接處轉動的自由端。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后,帶來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螺栓輔助擰緊裝置,在工人旋擰螺栓時,用于安裝在螺栓上,其固定單元可以與螺栓的一端固定配合,用于防止螺栓轉動,活動單元用于支撐扳手,克服扳手的重力,使工人可以只需要克服阻力用于轉動扳手,省去了抬扳手的力,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由于使用該裝置,可以使工人一人操作即可將螺栓擰緊,節省了人力,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固定單元 2、中間單元 3、活動單元 4、牽拉裝置 5、螺栓定位孔 6、托盤 7、套筒 11、凸出部 21、第一螺紋桿 22、第二螺紋桿 23、中間螺紋管 41、彈簧 42、缸體 43、活塞桿 7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螺栓輔助擰緊裝置,用于輔助固定風力發電機的地腳螺栓,該裝置包括,固定單元1,位于固定單元1下方的活動單元3,連接固定單元1與活動單元3的中間單元2,以及驅動活動單元3相對中間單元2轉動的牽拉裝置4。
所述固定單元1可以與發電機底部的結構相配合,以實現其與發電機的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單元1具有螺栓定位孔5用于與螺栓端部或螺母配合,以固定螺栓或螺母,防止其轉動,所述螺栓定位孔5的形狀為與螺栓端部或螺母外形相配的形狀。所述中間單元2的一端與固定單元1的側部連接,另一端與活動單元3轉動連接,活動單元3可相對中間單元2上下轉動,中間單元2的長度一般不小于螺栓的長度,其作用主要用于連接固定單元1與活動單元3,使固定單元1與活動單元3分別位于螺栓連接件的上下兩側。
所述牽拉裝置4為可伸縮結構,所述活動單元3在轉動的同時拉伸牽拉裝置4,所述牽拉裝置4的長度可隨活動單元3的轉動而改變,并以側拉的方式與中間單元2和活動單元3連接,以提供驅動活動單元3向上轉動的牽拉力,具體地,所述牽拉裝置4的一端與活動單元3的中部連接,另一端與中間單元2連接,且傾斜一定角度設置,使牽拉裝置4與活動單元3和中間單元2共同圍成一三角形結構。當活動單元3向下轉動時,將拉長牽拉裝置4,牽拉裝置4收縮則活動單元3向上轉動。牽拉裝置4通過提供拉力的方式可以驅動活動單元3向上轉動。
所述活動單元3遠離中間單元2的一端用于支撐旋擰螺栓用的扳手,其支撐力來源于牽拉裝置4的拉力,所述扳手放置在活動單元3的端部上,由牽拉裝置4提供的拉力克服扳手的重力,使扳手始終能夠與螺栓咬合,防止扳手脫落。
優選地,所述牽拉裝置為一彈簧41,其一端與活動單元3的中部位置連接,另一端與中間單元2的中部位置連接。所述彈簧41的拉力至少使活動單元3在被放置上扳手后仍能保持水平狀態,所述彈簧41的兩端分別與中間單元2和活動單元3可拆連接,如可將彈簧41的兩端設置為掛鉤狀,并直接掛在中間單元2和活動單元3上。
優選地,所述中間單元2為一實心桿,其上端與固定單元1固定連接,如焊接或螺釘連接,下端設有使活動單元3插入的凹槽,并與活動單元3轉動連接。
所述活動單元3為一剛性桿,具有一定的抗彎強度,剛性桿的一端插入至中間單元2的凹槽中,并通過一銷軸連接,所述剛性桿可以繞著該銷軸轉動,并且凹槽內的底面可以起到限制活動單元3轉動角度的功能,如當活動單元3轉動角度較大時,其上表面將碰觸至凹槽的底部,并被限位,無法再進一步轉動。
所述固定單元1為一矩形板,且一側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出部11,所述凸出部11為細長板狀,其向外延伸的端部與中間單元2為可拆卸連接,優選為兩者通過螺釘或螺栓連接。
所述固定單元1的長度與活動單元3的長度相接近,以使活動單元3的一個端部恰好能夠位于固定單元1的螺栓定位孔5的正下方。
所述活動單元3位于固定單元1的螺栓定位孔5下方的一端還設有一托盤6,所述托盤6的底部與活動單元3固定連接,如焊接。優選地,所述托盤6的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使扳手可以方便的放置在活動單元3上。
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為:
首先,將固定單元1安裝在風力發電機的底部,使固定單元1的邊緣卡在風力發電機上,形成固定連接,同時,固定單元1的螺栓定位孔5套在螺栓端部或螺母上,使其無法轉動,然后將活動單元3向下按壓,將力矩扳手放在活動單元3的托盤上6,并使力矩扳手與螺栓或螺母套緊,釋放活動單元3后,由于活動單元3受到牽拉裝置4的作用,力矩扳手將被向上托起,此時,工人只需克服摩擦阻力轉動力矩扳手即可將螺栓擰緊,完成安裝工作。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一種螺栓輔助擰緊裝置,用于輔助固定風力發電機的地腳螺栓,該裝置包括,固定單元1,位于固定單元1下方的活動單元3,連接固定單元1與活動單元3的中間單元2,以及驅動活動單元3相對中間單元2轉動的牽拉裝置4。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
本實施中的所述牽拉裝置4為一伸縮缸,其功能與實施例一中的彈簧41相同,主要用于提供拉力使活動單元3能夠支撐扳手的重量,該伸縮缸包括,缸體42和活塞桿43;所述缸體42遠離活塞桿43的一端與中間單元2的中部位置鉸接,所述活塞桿43位于缸體42外的一端與活動單元3的中部位置鉸接,或者,所述缸體42遠離活塞桿43的一端與活動單元3的中部位置鉸接,所述活塞桿43位于缸體42外的一端與中間單元2的中部位置鉸接。
當需要將力矩扳手放置在活動單元3上時,伸縮缸先伸長,使活動單元3的一端下降,然后將力矩扳手套緊在螺栓端部,此時控制伸縮缸縮短,并帶動活動單元3向上轉動,將力矩扳手托起。所述伸縮缸可以為氣動式或液壓式,并由外部的空壓機或液壓泵提供動力。
實施例三
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所述中間單元2為一長度可調的伸縮桿,以代替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中的實心桿,擴大其應用范圍,所述伸縮桿采用螺紋式升降,包括第一螺紋桿21、第二螺紋桿22和中間螺紋管23,所述第一螺紋桿21和第二螺紋桿22各有一端位于中間螺紋管23內,且與中間螺紋管23螺紋配合;第一螺紋桿21的另一端與固定單元1連接,第二螺紋桿22的另一端與活動單元3連接。其中,第一螺紋桿21為左旋螺紋,第二螺紋桿22為右旋螺紋,或者,第一螺紋桿21為右旋螺紋,第二螺紋桿22為左旋螺紋。當旋轉中間螺紋管23時,第一螺紋桿21和第二螺紋桿22將因為螺紋旋向不同而向相反方向運動,如作相接近運動或相遠離運動,以實現中間單元2的長度調節功能。
本實施中的其他結構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實施例四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所述活動單元3遠離中間單元2的一端設有一與螺栓端部或螺母配合的套筒7,所述套筒7可以直接套在螺栓端部或螺母上用于旋擰螺栓或螺母,所述套筒7的軸線可與螺栓定位孔5的軸線相重合,所述套筒7的底部與活動單元3轉動連接,在套筒7側壁上至少設有一通孔71以插入撥桿或其他相配的工具用于驅動套筒7轉動。采用本實施例中的套筒7可以直接與螺栓或螺母配合,旋擰螺栓或螺母時,只需要將撥桿插入至套筒7側壁上的開口71內,轉動撥桿即可轉動套筒7,進而將螺栓擰緊,本實施例特別適用于力矩扳手無法使用的場合。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多種變形和改進,這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