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件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連接件。
背景技術:
在各種氣動和手動工具中,經常需要使用到連接件,以起到連接和傳遞力的作用, 上述連接件一般包括與緊固件連接的夾持部和半透孔,用于固定夾持部的第一桿體,及與第一桿體連接的底座,底座一般與第一桿體連接,第一桿桿然后與施力臂連接,當外力施加 在施力臂上時,通過套筒、接頭、夾持部將力傳遞給連接件,最后批頭將力施加在緊固件上,從而將緊固件緊固在被連接物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連接件,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解決了現有連接件連接單一和不能改變力的傳遞方向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連接件,其包括:底座、第一桿體、第二桿體、夾持部和過渡桿;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與第一桿體的下端面相連;所述第一桿體的中部延伸一個第二桿體;所述第二桿體內部設有一半透孔;所述第一桿體上端與過渡桿下端相連,且過渡桿可以沿第一桿體軸心旋轉360度;所述過渡桿的上端面連接一夾持部;所述夾持部的兩側板上各設有一鎖緊孔;所述固定孔分別呈前后左右四個方向設置在底座上
優選的是,所述底座、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為一體結構,過渡桿和夾持部為一體結構;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桿體與過渡桿為套筒連接;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桿體與第二桿體呈T字形;
優選的是,所述夾持部呈U形;
優選的是,所述半透孔內部設有螺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安裝方便,功能多樣,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良好的工藝性;可以改變力的傳遞方向,并且功能多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連接方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連接件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底座;2、第一桿體;3、第二桿體;4、夾持部;5、過渡桿;6、鎖緊孔;7、半透孔;8、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附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底座1、第一桿體2、第二桿體3、夾持部4和過渡桿5;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與第一桿體2的下端面相連;所述第一桿體2的中部延伸一個第二桿體3;所述第二桿體3內部設有一半透孔7;所述第一桿體2上端與過渡桿5下端相連,且過渡桿5可以沿第一桿體2軸心旋轉360度;所述過渡桿5的上端面連接一夾持部4;所述夾持部4的兩側板上各設有一鎖緊孔6;所述固定孔8分別呈前后左右四個方向設置在底座1上
進一步的是,所述底座1、第一桿體2和第二桿體3為一體結構,過渡桿5和夾持部4為一體結構;
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桿體2與過渡桿4為套筒連接;
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桿體2與第二桿體3呈T字形;
進一步的是,所述夾持部4呈U形;
進一步的是,所述半透孔7內部設有螺紋。
當使用時,可以通過固定孔8將底座1給固定起來,然后對接件與夾持部4固定連接,再通過鎖緊孔6鎖緊固定,并且夾持部4與第一桿體2可以沿軸心任意旋轉,從而改變力的傳遞方向;同時第二桿體3設置在第一桿體2中部,可以連接側面需要對接的零件,且第二桿體3上的半透孔7內部設有螺紋,與對接件呈螺紋連接方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