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門攜門架技術領域,具體屬于一種新型攜門架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電動雙開塞拉門的攜門架包括連接板一、連接板二以及方管臂,該方管臂采用兩個方管焊接而成,因此其工藝復雜,成本高,同時效率低下,而且采用焊接,其焊縫有氣孔,融合差,因此方管臂的強度不高,結構性能差。在車門關閉時,車門容易發生偏移,導致車門關閉不嚴或者關閉錯門,因此其密封、隔音效果差。同時其關閉不嚴、關閉錯門,存在安全隱患,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新型攜門架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將其中的連接二設置成活動式結構,且連接二自由端通過彈性減震裝置與方管臂連接,在初次使用的時候可以利用彈性減震裝置的伸縮來間接調整連接二與連接板一之間的角度,保持車門的密封性,同時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根據各部件磨損情況,可以再次利用彈性減震裝置的伸縮來間接調整連接二與連接板一之間的角度,從而保證車門的密封性,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適用范圍廣闊。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攜門架結構,包括連接板一、方管臂、連接板二和彈性減震裝置,所述的連接板一上設有連接孔和若干個固定孔一,所述的連接板二上設有偏心調節孔和若干個固定孔二,所述的連接板一設置在方管臂下方、與其呈一體結構,所述的連接板二設置在方管臂上方、為分體式結構,所述的連接板二下方設有加強筋,所述的加強筋為梯形結構、且其中一端設有連接部一、另一端設有連接部二,所述的連接板二通過連接部一設置在方管臂上,所述的連接部二與彈性減震裝置鉸連接,所述的方管臂上方設有與連接板二及其下方設置的加強筋配合的槽口,所述的彈性減震裝置底部通過固定板固定在方管臂側方。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板一和方管臂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
進一步,所述的固定板焊接在方管臂側方,且上方與彈性減震裝置鉸連接。
進一步,所述的彈性減震裝置主體為液壓式伸縮缸,包括底部固定端和上部伸縮端,所述的伸縮端上設有彈簧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固定孔一為沉孔。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述一種新型攜門架結構,將其中的連接二設置成活動式結構,且連接二自由端通過彈性減震裝置與方管臂連接,在初次使用的時候可以利用彈性減震裝置的伸縮來間接調整連接二與連接板一之間的角度,保持車門的密封性,同時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根據各部件磨損情況,可以再次利用彈性減震裝置的伸縮來間接調整連接二與連接板一之間的角度,從而保證車門的密封性,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適用范圍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連接板二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不僅限于這些實例,在為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所為任何改進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新型攜門架結構,包括連接板一1、方管臂2、連接板二3和彈性減震裝置4,所述的連接板一1上設有連接孔12和若干個固定孔一11,所述的連接板二3上設有偏心調節孔32和若干個固定孔二31,所述的連接板一1設置在方管臂2下方、與其呈一體結構,所述的連接板二3設置在方管臂2上方、為分體式結構,所述的連接板二3下方設有加強筋33,所述的加強筋33為梯形結構、且其中一端設有連接部一331、另一端設有連接部二332,所述的連接板二3通過連接部一331設置在方管臂2上,所述的連接部二332與彈性減震裝置4鉸連接,所述的方管臂2上方設有與連接板二3及其下方設置的加強筋33配合的槽口21,所述的彈性減震裝置4底部通過固定板5固定在方管臂2側方;所述的連接板一1和方管臂2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所述的固定板5焊接在方管臂2側方,且上方與彈性減震裝置4鉸連接;所述的彈性減震裝置4主體為液壓式伸縮缸,包括底部固定端和上部伸縮端,所述的伸縮端上設有彈簧結構;所述的固定孔一11為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