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樓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安全、救生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高樓逃生器。
技術背景隨著樓房高度的增加和日趨密集,樓房的安全隱患也越發增加。在發生火災時,高樓上的人們缺乏有效的逃生手段,高樓逃生器是一種可將人們從高樓外緩降到地面的一種設備。目前現有技術中已有存在不少高樓逃生設備,但分別存在著問題,歸結起來可為以下幾點一是結構復雜,部件多、制造費時費工;二是緩降過程中速度不均衡,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驚嚇;三是下降過程需人工操作,不適應快速逃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降落過程均速穩定、結構簡單實用的高樓逃生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高樓逃生器,包括機架、定滑輪和繞設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索,所述的定滑輪通過軸承安裝于機架主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滑輪的兩側圓盤上分別設置有定滑輪制動機構,所述的制動機構是圓盤的兩上均設置有與圓盤固連的制動盤,機架主軸上設置有剎車間隙可調且對制動盤進行剎車的制動片。本實用新型制動機構是采用摩托車的鼓剎系統并進行了改進,利用制動片去接觸摩擦與定滑輪相固定的制動盤使得定滑輪轉動速度平緩穩定,避免了因高樓降落給逃生者帶來的恐懼,因此降落過程均速穩定且結構簡單實用。在上述的高樓逃生器中,所述的制動片是一對呈弧狀的摩擦蹄塊凹面相對設置,分別通過間隙調節桿相固定,所述的間隙調節桿上連接有剎車線,剎車線與固定于機架上的彈簧相連接。在上述的高樓逃生器中,所述的彈簧套設于螺栓桿部、頂于螺栓的頭部,螺栓的尾部設有可旋緊或旋松彈簧的螺母。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I、本實用新型的制動機構是采用摩托車的鼓剎系統并進行了改進,利用制動片去接觸摩擦與定滑輪相固定的制盤使得定滑輪轉動速度平緩穩定,避免了因高樓降落給逃生者帶來的恐懼。2、本實用新型的剎車線是與可通過螺母旋緊或旋松的彈簧的相連接,根據人體的不同體重,可事先調節剎車線的長度,達到良好的逃生效果。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功能簡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3 高樓逃生器,包括機架I、定滑輪2和繞設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索3,所述的定滑輪2通過軸承安裝于機架主軸4上,所述的定滑輪I的兩側圓盤5上分別設置有定滑輪制動機構,所述的制動機構是圓盤5的兩上均設置有與圓盤5固連的制動盤6,機架主軸4上設置有剎車間隙可調且對制動盤6進行剎車的制動片。本實用新型制動機構是采用摩托車的鼓剎系統并進行了改進,利用制動片去接觸摩擦與定滑輪相固定的制動盤6使得定滑輪I轉動速度平緩穩定,避免了因高樓降落給逃生者帶來的恐懼,因此降落過程均速穩定且結構簡單實用。在上述的制動片是一對呈弧狀的摩擦蹄塊7凹面相對設置,分別通過間隙調節桿8相固定,所述的間隙調節桿8上連接有剎車線9,剎車線9與固定于機架上的彈簧10相連接。在上述的彈簧10套設于螺栓11桿部、頂于螺栓的頭部,螺栓11的尾部設有可旋緊或旋松彈簧的螺母12。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高樓逃生器,包括機架(I)、定滑輪(2)和繞設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索(3),所述的定滑輪(2)通過軸承安裝于機架主軸(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滑輪(I)的兩側圓盤(5)上分別設置有定滑輪制動機構,所述的制動機構是圓盤(5)的兩上均設置有與圓盤(5)固連的制動盤(6),機架主軸(4)上設置有剎車間隙可調且對制動盤(6)進行剎車的制動片。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動片是一對呈弧狀的摩擦蹄塊(7 )凹面相對設置,分別通過間隙調節桿(8 )相固定,所述的間隙調節桿(8 )上連接有剎車線(9 ),剎車線(9 )與固定于機架上的彈簧(IO )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樓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10)套設于螺栓(11)桿部、頂于螺栓的頭部,螺栓(11)的尾部設有可旋緊或旋松彈簧的螺母(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高樓逃生器,屬于安全、救生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結構復雜、緩降過程中速度不均衡、下降過程需人工操作等問題。本高樓逃生器,包括機架、定滑輪和繞設在定滑輪上的鋼絲索,所述的定滑輪通過軸承安裝于機架主軸上,所述的定滑輪的兩側圓盤上分別設置有定滑輪制動機構,所述的制動機構是圓盤的兩上均設置有與圓盤固連的制動盤,機架主軸上設置有剎車間隙可調且對制動盤進行剎車的制動片。本實用新型具有降落過程均速穩定、結構簡單實用等優點。
文檔編號A62B1/08GK202751704SQ20122024069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陳順德 申請人:陳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