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安全生產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安全帶滑動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當作業人員位于高處時,為了防止作業人員從高處墜落或發生墜落后能夠將作業人員及時安全懸掛,常常需要要求高處作業的人員穿戴安全裝備。目前針對高處作業人員的常用安全設備主要包括圍桿作業安全帶、區域限制安全帶和墜落懸掛安全帶,這些安全設備的使用,多數是采用支撐構件與安全帶之間固定連接的方式。
但上述方式無法實現人員移動作業,作業人員在高處一個點向另外一個點作業的走動過程中,需要佩戴兩套安全繩,先掛下一個鉤,再解開上一個鉤,需頻繁解扣安全帶掛鉤,降低了作業效率,并且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安全帶滑動固定裝置,該裝置可實現高處作業人員的長距離移動,直至作業完畢,無需頻繁解扣安全帶掛鉤,提高作業效率,更好保護高處作業人員安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安全帶滑動固定裝置,其關鍵在于:包括連接部分與滑動部分,所述連接部分用于實現滑動部分與鋼結構之間的固定連接,所述滑動部分包括與所述連接部分固定連接的懸掛梁,該懸掛梁為空心圓柱狀構件,在所述懸掛梁上開設有滑槽,在所述滑槽內設置有用于掛接安全帶的懸掛環,該懸掛環可沿著所述滑槽來回滑動,所述懸掛環的其中一端伸入所述懸掛梁內并連接有滑動塊,所述懸掛環通過該滑動塊限位于所述滑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分包括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且所述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塊上開設有固定孔,所述連接部分通過固定孔與所述鋼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塊還與所述懸掛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塊與第二連接塊均采用截面為C字形的弧面板,且第一連接塊的凸面與第二連接塊的凸面采用嵌入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塊的凹面與所述懸掛梁的外壁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滑動塊為圓柱形結構,所述滑動塊與懸掛環之間采用轉動連接方式。
進一步的,所述滑動塊的直徑大于所述滑槽的寬度,所述懸掛環采用U型環。
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是:在使用時首先將連接部分通過固定孔綁扎或螺紋連接固定在鋼結構上,然后將安全帶掛接與懸掛環上,由于懸掛環可沿著滑槽來回滑動,因此高處作業人員可在高處進行長距離的移動,直至作業完畢或達到滑槽的最大行程,從而無需頻繁解扣安全帶掛鉤,提高了作業效率,進而更好的保護高處作業人員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懸掛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所述懸掛環與滑動塊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與圖2所示,一種安全帶滑動固定裝置,包括連接部分與滑動部分,所述連接部分用于實現滑動部分與鋼結構之間的固定連接,所述滑動部分包括與所述連接部分固定連接的懸掛梁1,該懸掛梁1為空心圓柱狀構件,在所述懸掛梁1上開設有滑槽2,在所述滑槽2內設置有用于掛接安全帶的懸掛環3,該懸掛環3可沿著所述滑槽2來回滑動,所述懸掛環3的其中一端伸入所述懸掛梁1內并連接有滑動塊4,所述懸掛環3通過該滑動塊4限位于所述滑槽2內。
從圖1中可以看出,所述連接部分包括第一連接塊5與第二連接塊6,且所述第一連接塊5與第二連接塊6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塊5上開設有固定孔7,所述連接部分通過固定孔7與所述鋼結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塊6還與所述懸掛梁1固定連接。在具體實施時,所述連接部分的結構可以多種多樣,只要保證安全帶與鋼結構之間具有足夠的拉伸力、能夠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即可。
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所述第一連接塊5與第二連接塊6均采用截面為C字形的弧面板,且第一連接塊5的凸面與第二連接塊6的凸面采用嵌入式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塊6的凹面與所述懸掛梁1的外壁固定連接。通過上述的結構,一是當鋼結構為腳手架等鋼管結構時,第一連接塊5與之間具有足夠的連接強度以及第二連接塊6與圓柱形的懸臂梁1之間具有足夠的接觸面積,確保足夠的連接強度;而且第一連接塊5與第二連接塊6之間采用嵌入式固定連接,加大了連接面積,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
參見附圖1與附圖3,所述滑動塊4為圓柱形結構,所述滑動塊4與懸掛環3之間采用轉動連接方式,具體位置:在所述滑動塊4的圓心開設有安裝孔,所述懸掛環3的兩端分別裝設于所述安裝孔內,且所述懸掛環3的側壁與所述安裝孔的內壁不完全接觸。
本例中,所述滑動塊4的直徑大于所述滑槽2的寬度,所述懸掛環3采用U型環。
在使用時,首先將連接部分通過固定孔7綁扎或螺紋連接固定在鋼結構上,然后將安全帶掛接與懸掛環3上,由于懸掛環3可沿著滑槽2來回滑動,因此高處作業人員可在高處進行長距離的移動,直至作業完畢或達到滑槽2的最大行程,從而無需頻繁解扣安全帶掛鉤,提高了作業效率,進而更好的保護高處作業人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