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空救援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高空繩索緩降器。
背景技術:
當高空作業出現事故、或樓房高層出現火災、地震等險情情況下,人們需要一種從高空平穩下滑、安全可靠的緩降器來逃生。但目前的各種緩降器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操作不方便、緩降效果不理想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空繩索緩降器,有效的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空繩索緩降器,包括箱體、制動輪、彈性制動機構、繩索和用于調節上述繩索放線速度的繩索卷繞放線裝置;
上述制動輪豎直設置在上述箱體內,其中部軸向設有貫穿其的輪軸,上述輪軸兩端分別安裝在上述箱體兩側側壁上,上述輪軸可相對于箱體側壁轉動,并可沿箱體的側壁上下移動;
上述箱體兩側內壁上對稱設有摩擦制動部,當上述制動輪上下移動時,上述制動輪的兩側端面可分別與兩個上述摩擦制動部內側抵接或分離;
上述箱體頂部設有繩索入口,其側壁上設有繩索出口,上述繩索纏繞在上述制動輪上,且其兩端分別穿過上述繩索入口和上述繩索出口,并分別伸至上述箱體外;
上述彈性制動機構設置在上述箱體內且位于上述制動輪下方,并與上述彈性制動輪活動連接,且可驅動上述制動輪上下移動;
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安裝在上述箱體上,上述繩索一端穿過上述繩索出口后卷繞在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緩降效果好、安全系數高、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易行。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還包括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組,上述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組分別轉動安裝在上述箱體內,并對稱分布在上述制動輪的上方,上述繩索的兩端分別繞過上述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組后在對應穿出上述繩索入口和上述繩索出口。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導向輪和第二導向輪組可提高繩索的張力,使其不至于發生纏繞打結現象,同時,增加繩索在箱體內的纏繞路徑,使整個裝置能夠平穩的運行。
進一步,上述第二導向輪組由兩個上下且間隔設置的導向輪構成,兩個上述導向輪分別轉動安裝在上述箱體內側壁上,且兩個上述導向輪之間形成出線通道,上述繩索的一端繞過下方的導向輪后依次穿過上述出線通道以及上述繩索出口,另一端穿過上述繩索入口。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繩索拉動過程中運行比較平穩,不會打結、纏繞。
進一步,上述箱體兩側側壁分別對應上述輪軸兩端的位置豎直設有貫穿其側壁的腰孔,上述輪軸兩端分別伸入對應的上述腰孔內,上述輪軸可相對于上述腰孔轉動,并可沿對應的腰孔相對于箱體上下移動。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便于制動輪相對于箱體上下移動。
進一步,上述制動輪兩側端面分別為對稱設置的凸錐臺面,上述摩擦制動部的內側分別設置為與上述制動輪兩側的凸錐臺面上端一一對應且匹配的摩擦斜面,上述制動輪上端位于兩個上述摩擦斜面之間,當制動輪上下移動時,上述凸錐臺面上端可分別與對應的上述摩擦斜面抵接或分離。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利于制動輪兩側凸錐臺面與摩擦斜面之間的自鎖與分離,從而調節制動輪的轉動狀態,使用比較方便。
進一步,上述制動輪外圓周上環設有牽引導向槽,且上述牽引導向槽上端伸至兩個上述摩擦制動部的上方,上述繩索纏繞在上述牽引導向槽內。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于繩索纏繞。
進一步,上述彈性制動機構包括U型的連接件、按壓桿、彈簧和一對滾輪,上述牽引導向槽分別沿上述制動輪軸向向兩側延伸形成環狀的掛環部,上述連接件開口端向上設置,且其兩端向上伸至上述牽引導向槽下端兩側對應上述掛環部的位置,一對上述滾輪對稱轉動安裝在上述連接件兩端內側,上述滾輪與上述掛環部接觸,并可沿上述掛環部內側滾動,上述按壓桿一端鉸接在上述箱體內壁上,其中部與上述連接件封閉端鉸接,其另一端穿過上述箱體側壁伸至箱體外,并可相對于上述箱體上下移動,上述彈簧一端安裝在上述箱體內底壁上,另一端與上述按壓桿固定連接,外力作用下向下按壓上述按壓桿另一端時,彈簧壓縮產生形變,上述按壓桿通過連接件及一對滾輪帶動制動輪向下移動,撤銷外力時,上述彈簧恢復初始狀態,帶動按壓桿另一端向上移動,并帶動連接件及一對滾輪向上移動,上述連接件與制動輪下端接觸并帶動制動輪向上移動。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彈性制動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控制制動輪上下移動。
進一步,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包括固定架、卷線筒和用于調節卷線筒轉速的卷線筒調節機構;上述固定架安裝在上述箱體外側端,且其一側通過螺栓與上述箱體外側端固定;
上述固定架內具有與上述箱體外側端垂直設置的支撐軸,上述支撐軸遠離箱體的一端穿過上述固定架另一側并伸至固定架外部;上述卷線筒位于上述固定架內并同軸套設在上述支撐軸上,且其兩端與上述固定架兩側內壁接觸,并可繞支撐軸轉動;上述繩索卷繞在上述卷線筒外周上,并可在外力作用下拉動卷線筒轉動進行放線;上述卷線筒調節機構安裝在上述支撐軸遠離箱體的一端,并穿過上述固定架另一側與上述卷線筒連接,并可調節上述卷線筒轉動放線時的轉速。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于繩索的放線及收線的控制,使得整個裝置使用比較靈活、操控性較強,可實現整個裝置在高空的緩降、滯留等操作。
進一步,上述卷線筒調節機構包括擠壓套筒和預緊旋鈕,上述卷線筒內部中空,上述擠壓套筒套設在上述支撐軸遠離箱體的一端,且其朝向箱體的一端沿上述支撐軸的軸向依次穿過上述固定架另一側及上述卷線筒遠離箱體的一端,并伸入至上述卷線筒內,上述擠壓套筒可相對于上述卷線筒及固定架轉動,上述擠壓套筒朝向箱體的一端端部與上述卷線筒遠離箱體的一端端部之間通過彈性件連接;上述支撐軸遠離箱體的一端端部外周上具有外螺紋,上述預緊旋鈕螺紋連接在上述外螺紋上,并與上述擠壓套筒遠離箱體的一端抵接;
當擰緊上述預緊旋鈕時,上述預緊旋鈕推動上述擠壓套筒朝向箱體軸向移動,上述彈性件受壓產生形變并擠壓卷線筒使卷線筒朝向箱體的一端與上述固定架一側內壁抵接,上述卷線筒轉動放線時的轉速降低;擰松上述預緊旋鈕時,上述彈性件恢復初始狀態,上述卷線筒朝向箱體的一端與上述固定架一側內壁解除抵接狀態,上述卷線筒轉動放線時的轉速恢復初始狀態。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卷線筒擠壓鎖定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進一步,上述固定架一側內壁上設有摩擦片,上述卷線筒朝向箱體的一端端部設有摩擦塊,上述摩擦片與摩擦塊相互接觸,當擰緊上述預緊旋鈕時,上述摩擦塊與上述摩擦片抵接,擰松上述預緊旋鈕時,上述摩擦塊與上述摩擦片解除抵接狀態。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摩擦片和摩擦塊的設置,使得卷線筒在外力影響下通過改變摩擦力來調節卷線筒的轉動狀態,使用比較靈活、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高空繩索緩降器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高空繩索緩降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體,2、第一導向輪,3、制動輪,4、彈性制動機構,5、繩索,6、繩索卷繞放線裝置,7,第二導向輪組,8、第三導向輪組,11、腰孔,12、摩擦制動部,13、繩索入口,14、繩索出口,15、繩索護套,16、吊環,31、輪軸,32、牽引導向槽,33、凸錐臺面,41、連接件,42、按壓桿,43、彈簧,44、滾輪,51、吊鉤,61、固定架,62、卷線筒,63、卷線筒調節機構,64、支撐軸,121、摩擦斜面,321、掛環部,611、摩擦片,621、摩擦塊,631、擠壓套筒,632、預緊旋鈕,633、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的高空繩索緩降器包括箱體1、制動輪3、彈性制動機構4、繩索5和用于調節上述繩索5放線速度的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
上述制動輪3豎直設置在上述箱體1內,其中部軸向設有貫穿其的輪軸31,上述輪軸31兩端分別安裝在上述箱體1兩側側壁上,上述輪軸31可相對于箱體1側壁轉動,并可沿箱體1的側壁上下移動;
上述箱體1兩側內壁上對稱設有摩擦制動部12,當上述制動輪3上下移動時,上述制動輪3的兩側端面可分別與兩個上述摩擦制動部12內側抵接或分離;
上述箱體1頂部設有繩索入口13,其側壁上設有繩索出口14,上述繩索5纏繞在上述制動輪3上,且其兩端分別穿過上述繩索入口13和上述繩索出口14,并分別伸至上述箱體1外;
上述彈性制動機構4設置在上述箱體1內且位于上述制動輪3下方,并與上述彈性制動輪3活動連接,且可驅動上述制動輪3上下移動;
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安裝在上述箱體1上,上述繩索5一端穿過上述繩索出口14后卷繞在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內。
使用前,根據不同重量的吊掛物人通過對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進行調節,使得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對繩索穿過繩索出口14的一端具有一個預緊力,從而降低繩索5的放線速度,達到整個裝置在掉物(人)使用時的緩慢降落,使用過程中,當人在高空或高層樓房出現災情時,逃生人員就立即穿好安全背帶,將整個緩降器中繩索5穿過繩索入口13的一端固定在建筑物上,將安全背帶上的襠帶穿過逃生人的下襠鉤并固定在在緩降器下端,初始時,在整個裝置的重力及吊掛物人的重力作用下,處于箱體1內部的繩索5通過摩擦力使得制動輪3有微量轉動,與摩擦制動部12內側有摩擦阻力,當用手向下拉動緩降器時,箱體1以及兩側內壁的摩擦制動部12會相對于制動輪3向下移動,摩擦制動部12內側與制動輪3兩側端面接觸且摩擦力逐漸增大,隨著摩擦力的增加,制動輪3逐漸停止轉動,繩索5也將不能拉動,整個緩降器處于自鎖狀態,之后,然后人從窗戶出口出去,并吊掛在整個緩降器下方,下一步,逃生人員通過控制彈性制動機構4使得制動輪3向下移動,制動輪3兩側端面與對應的摩擦制動部12內側逐漸分離,在此過程中制動輪3緩慢轉動并逐漸趨向穩定,掛在緩降器上的人或物體將緩慢向下移動,逃生人員通過控制彈性制動機構4使得制動輪3相對于箱體1向上移動,控制制動輪3與摩擦制動部12的接觸程度,調節制動輪3的轉速,進而控制整個緩降器的下降速度,從而實現緩降安全可靠的自救。
還包括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組7,上述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組7分別轉動安裝在上述箱體1內,并對稱分布在上述制動輪3的上方,上述繩索5的兩端分別繞過上述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組7后在對應穿出上述繩索入口13和上述繩索出口14,通過第一導向輪2和第二導向輪組7可保持繩索5內部的張力,使得繩索始終處于繃直狀態,確保整個緩降器的穩定運行。
上述第二導向輪組7由兩個上下且間隔設置的導向輪構成,兩個上述導向輪分別轉動安裝在上述箱體1內側壁上,且兩個上述導向輪之間形成出線通道,上述繩索5的一端繞過下方的導向輪后依次穿過上述出線通道以及上述繩索出口14,另一端穿過上述繩索入口13,進一步確保繩索5的內部張力,使其處于繃直狀態。
優選的,上述箱體1兩側側壁分別對應上述輪軸31兩端的位置豎直設有貫穿其側壁的腰孔11,上述輪軸31兩端分別伸入對應的上述腰孔11內,上述輪軸31可相對于上述腰孔11轉動,并可沿對應的腰孔11相對于箱體1上下移動,確保制動輪3可相對于箱體1轉動和上下移動,結構設計合理。
優選的,上述制動輪3兩側端面分別為對稱設置的凸錐臺面33如附圖1中所示,上述摩擦制動部12的內側分別設置為與上述制動輪3兩側的凸錐臺面33上端一一對應且匹配的摩擦斜面121,上述制動輪3上端位于兩個上述摩擦斜面121之間,當制動輪3上下移動時,上述凸錐臺面33上端可分別與對應的上述摩擦斜面121抵接或分離,設計合理,使得制動輪3兩側端面與摩擦斜面121接觸良好,從而實現制動輪3與摩擦制動部12之間的有效自鎖和分離,整個緩降器使用比較方便、操作簡單。
優選的,上述制動輪3外圓周上環設有牽引導向槽32,且上述牽引導向槽32上端伸至兩個上述摩擦制動部12的上方,上述繩索5纏繞在上述牽引導向槽32內,利于繩索5在制動輪3上的纏繞。
每個上述導向輪的外圓周上分別環設有牽引導向槽,繩索5纏繞在牽引導向槽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彈性制動機構4包括U型的連接件41、按壓桿42、彈簧43和一對滾輪44,上述牽引導向槽32分別沿上述制動輪3軸向向兩側延伸形成環狀的掛環部321,上述連接件41開口端向上設置,且其兩端向上伸至上述牽引導向槽32下端兩側對應上述掛環部321的位置,一對上述滾輪44對稱轉動安裝在上述連接件41兩端內側,上述滾輪44與上述掛環部321接觸,并可沿上述掛環部321內側滾動,上述按壓桿42一端鉸接在上述箱體1內壁上,其中部與上述連接件41封閉端鉸接,其另一端穿過上述箱體1側壁伸至箱體1外,并可相對于上述箱體1上下移動,上述彈簧43一端安裝在上述箱體1內底壁上,另一端與上述按壓桿42固定連接,外力作用下向下按壓上述按壓桿42另一端時,彈簧43壓縮產生形變,上述按壓桿42通過連接件41及一對滾輪44帶動制動輪3向下移動,撤銷外力時,上述彈簧43恢復初始狀態,帶動按壓桿42另一端向上移動,并帶動連接件41及一對滾輪44向上移動,上述連接件41與制動輪3下端接觸并帶動制動輪3向上移動,整個彈性制動機構4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外力向下壓動按壓桿42,即可實現制動輪3與摩擦面之間的貼合或分離,從而調節緩降器的是否繼續降落,撤銷外力,在彈簧43的彈性力作用下,制動輪3又將被向上推動,恢復與摩擦面之間的自鎖,使用比較方便,利于逃生人員調節降落的速度。
優選的,上述箱體1側壁上對應按壓桿42另一端的位置開有供按壓桿42通過的孔位,上述按壓桿42另一端穿過上述孔位,并可沿上述孔位上下移動,利于按壓桿42另一端的活動,確保整個彈性制動機構4操作的有效性。
上述繩索5穿過上述繩索入口13的一端固定有吊鉤51,使用過程中,通過吊鉤51掛置在建筑物上,即可使用整個緩降器進行高空緩降逃生。
上述繩索入口13和繩索出口14處分別設有繩索護套15,繩索護套15內壁與繩索之間具有一定摩擦力,采用橡膠材質制成,繩索5拉動過程中,繩索護套15對繩索5的磨損會大大降低,確保繩索5耐用。
優選的,上述箱體1底部固定有吊環16,逃生人員或物體掛置在吊環16上即可正常使用,比較利于快速使用。
優選的,上述箱體1外壁上對應上述繩索出口14的位置設有第三導向輪組8,第三導向輪組8通過安裝架安裝在上述繩索出口14處,且所述安裝架轉動安裝在所述繩索出口14處,上述第三導向輪組8與第二導向輪組7結構相似或相同,所述安裝架內具有兩根并列且橫向設置的軸,第三導向輪組8內的兩個導向輪分別轉動安裝在對應的上述軸上,并可沿對應的軸軸向移動,通過,繩索5依次由繩索出口14及第三導向輪組8之間穿過后卷繞在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內,在第三導向輪組8處,因繩索5要曲折纏繞在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內,因此,在此處的設計可使得繩索5在此處沿軸軸向擺動,同步,安裝架也可轉動,這就避免了繩索出口14處的線繩在放線過程中發生打結、纏繞和跑偏的現象發生,降低了繩索剛性纏繞的摩擦阻力,并使該處整個繩索5放線平穩。
優選的,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包括固定架61、卷線筒62和用于調節卷線筒62轉速的卷線筒調節機構63;上述固定架61安裝在上述箱體1外側端,且其一側通過螺栓與上述箱體1外側端固定;
上述固定架61內具有與上述箱體1外側端垂直設置的支撐軸64,上述支撐軸64遠離箱體1的一端穿過上述固定架61另一側并伸至固定架61外部;上述卷線筒62位于上述固定架61內并同軸套設在上述支撐軸64上,且其兩端與上述固定架61兩側內壁接觸,并可繞支撐軸64轉動;上述繩索5卷繞在上述卷線筒62外周上,并可在外力作用下拉動卷線筒62轉動進行放線;上述卷線筒調節機構63安裝在上述支撐軸64遠離箱體1的一端,并穿過上述固定架61另一側與上述卷線筒62連接,并可調節上述卷線筒62轉動放線時的轉速,上述繩索卷繞放線裝置6結構簡單,調節方便,可通過人為控制,確保整個緩降器在使用時的緩降狀態。
優選的,上述卷線筒調節機構63包括擠壓套筒631和預緊旋鈕632,上述卷線筒62內部中空,上述擠壓套筒631套設在上述支撐軸64遠離箱體1的一端,且其朝向箱體1的一端沿上述支撐軸64的軸向依次穿過上述固定架61另一側及上述卷線筒62遠離箱體1的一端,并伸入至上述卷線筒62內,上述擠壓套筒631可相對于上述卷線筒62及固定架61轉動,上述擠壓套筒63朝向箱體1的一端端部與上述卷線筒62遠離箱體1的一端端部之間通過彈性件633連接;上述支撐軸64遠離箱體1的一端端部外周上具有外螺紋,上述預緊旋鈕632螺紋連接在上述外螺紋上,并與上述擠壓套筒63遠離箱體1的一端抵接;
當擰緊上述預緊旋鈕632時,上述預緊旋鈕632推動上述擠壓套筒62朝向箱體1軸向移動,上述彈性件633受壓產生形變并擠壓卷線筒62使卷線筒62朝向箱體1的一端與上述固定架1一側內壁抵接,上述卷線筒62轉動放線時的轉速降低;擰松上述預緊旋鈕632時,上述彈性件633恢復初始狀態,上述卷線筒62朝向箱體1的一端與上述固定架1一側內壁解除抵接狀態,上述卷線筒62轉動放線時的轉速恢復初始狀態,使用時,只需調節預緊旋鈕632的旋緊狀態即可實現對卷線筒62放線時轉速大小的調節,從而達到整個設備在高空吊掛物(人)緩降,使用比較靈活、方便。
上述彈性件633為蝶簧,并套設在上述支撐軸64上。
優選的,上述固定架61一側內壁上設有摩擦片611,上述卷線筒62朝向箱體1的一端端部設有摩擦塊621,上述摩擦片611與摩擦塊621相互接觸,當擰緊上述預緊旋鈕632時,上述摩擦塊621與上述摩擦片611抵接,擰松上述預緊旋鈕632時,上述摩擦塊621與上述摩擦片611解除抵接狀態,摩擦片611和摩擦塊621的設使得兩者接觸面比較靈敏,利于摩擦力的調節。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