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造紙用磨片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31763閱讀:6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造紙用磨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造紙用磨片,用于紙張生產工程中的打漿工藝。
背景技術
打漿在造紙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同一種纖維原料,采用不同的打漿方式, 生產的紙張性能可以大不相同。打漿又是高能耗過程,整個造紙過程耗電在每噸紙幾百至幾千度,打漿大約占了一半左右,其中70、0%是盤磨耗電。打漿設備除了極少數廠因特殊需要還在使用槽式打漿機外,絕大部分造紙廠都已采用盤磨(單盤磨、雙(三)盤磨)打漿。不論是槽式打漿機還是單、雙盤磨,基本上都采用了鋼刀打漿,只有極少數廠使用其它材質,如石刀等。從機械原理分析打漿過程,盤磨是{磨片/纖維/纖維/磨片}之間的磨擦力對纖維做功。摩擦力等于正壓力乘以摩擦系數。正壓力是通過機械操作,調節刀距控制的,造紙工藝稱為比壓。磨擦系數由磨片材質決定。以上摩擦系統中,{纖維/纖維}之間的摩擦系數是相對固定的,需研究的主要是{磨片/磨片}之間的摩擦系數。而{鋼/鋼}摩擦系統在水與纖維的潤滑條件下,其摩擦系數小于0. 1。如果磨片具有較高的摩擦系數,就能以較小的比壓,更有效地對纖維做功。在盤磨鋼磨片及槽式打漿機中的纖維所接受的打漿作用可分成二部分在磨齒 (刀)口接觸處,主要以纖維的擠壓、剪切為主;在磨(刀)面上,纖維主要受到的是擠壓、搓揉作用。鋼磨片的磨齒有很多種形狀供用戶選擇,這些形狀都是根據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來的, 有的齒形對纖維的剪切能力強,有的齒形對纖維的分絲、帚化能力強,有的齒形對纖維的通過能力大,有的齒形綜合了各種能力等等。各種鋼磨片的齒形,其齒寬一般都在riOmm左右。雖然理論上也有鋸齒形的磨片,但由于很快就把鋸齒面磨成了平面,所以很少有人使用這種鋸齒形磨片。以上磨齒(刀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齒(刀)面都是比較光滑平整的,磨(刀)片只能利用擠壓、搓揉的機械作用對纖維做功,對結構較為堅固的纖維P層和S1層較難破除,在打漿初期,打漿度上升很慢。綜上所述,現有的打漿用磨,存在耗能大、成本高、打漿效果不好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配方設計合理,質量輕,能耗少,造價低, 打漿的質量可控,質量穩定的造紙用磨片。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造紙用磨片,其原料組成為
基體材料15-50重量份,纖維材料15-65重量份,耐磨材料15-65重量份,所述耐磨材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間,所述基體材料與纖維材料、耐磨材料具有浸潤、粘接效果,所述基體材料具有耐磨性和韌性。數十年來,有一種工程材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是21世紀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這就是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簡稱PMC、復合材料、也稱塑料合金等。所謂復合材料,就是將多種能與基體浸潤、粘接的功能性材料與基體粘接在一起,將多種功能集與一體,達到了單一材料難以解決的優良的機械性能。本磨片就是采用了復合材料。由于復合材料的密度大大低于鋼材,使盤磨轉盤的轉動慣量大大減小,這也是復合材料磨片節電的原因之一。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基體材料為熱固性樹脂或熱塑性樹脂。基體,也稱粘接劑、膠粘劑。基體以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與增強、功能性材料復合成具有一定形狀的整體,形成實用的復合材料。用作磨片基體的材料還有一個特殊的要求,即耐磨性。由于纖維與水無孔不入,不僅突出表面的耐磨材料和增強纖維要受到磨損,凹在下面的基體同樣要受到磨損。如果基體被磨損,則耐磨材料及增強纖維就會脫落,磨片的整體耐磨性必將受到影響。由于磨片在水中工作,溫度不高(工藝要求打漿溫度低于60°C),所以適用的基體很多。但耐磨性好的基體是各類樹脂。其中常用的熱固性樹脂有不飽和聚酯樹脂(UP)、 環氧樹脂(EP)、酚醛樹脂、硅酮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有機硅樹脂等;熱塑性樹脂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ABS樹脂、聚甲醛(POM)、聚酰胺(尼龍) (PA)、聚苯醚(ΡΡ0)、聚酯PET、PBT等、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酰亞胺(PI)(聚醚酰胺PEI)、液晶聚酯(LCP)、聚碳酸脂(PC)、聚四氟乙烯(PTFE)、聚砜 (PSF)、聚醚酮等。由于在偶然條件下,磨片間也可能產生高溫,所以在材料選擇時,盡可能選用耐高溫的材料。特別是玻璃化溫度低于烘缸表面溫度的熱塑性樹脂,磨損的樹脂可能在烘缸表面產生不利影響,不能采用。為了改善樹脂的脆性,并提高樹脂的耐磨性和韌性,一般都需對樹脂進行改性后才能用作磨片的基體。更有采用多種樹脂進行共混(物理共混、化學共混),達到取長補短、 性能互補,得到更優越的聚合物基體材料,也稱塑料合金。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纖維材料為金屬纖維、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碳纖維中的至少一種或多種纖維組合。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纖維材料為木漿纖維、麻纖維、棉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纖
維組合。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纖維材料為硼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硅酸鋁纖維、氮化硼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纖維組合。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纖維材料為晶須,所述晶須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生長的細小單晶,直徑在0. 2 1微米,長度為廣100微米,所述晶須選自Al203、AlN、Be0、B4C、石墨、 a-SiC、b-SiC、Si3N4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纖維材料主要功能是保證磨片的機械強度,同時要兼顧材料的耐磨性能。符合要求的增強材料很多,有金屬材料,也有非金屬材料。鋼纖維就是很好的金屬材料,不但強度高,而且耐磨性也好,價格也便宜。但鋼纖維在水中很容易生銹,必需進行特殊處理。不銹鋼纖維就能很好解決生銹的問題。其它還有很多金屬絲,如銅絲、鈹絲、鉬絲、鈦絲、鎢絲等, 都是很好的增強纖維。非金屬材料更多,如石棉纖維是最早使用,用量最大的增強纖維。但石棉是強致癌物質,受環保限制,近年來已經逐步被其它材料替代。替代石棉最常用的是玻璃纖維。但玻璃纖維易折斷,加工時要控制操作條件。棉纖維、木漿纖維等植物纖維也是常用的纖維。碳纖維及芳綸纖維是非常優良的非金屬增強纖維,在復合材料中的用途越來越廣。但這類纖維價格昂貴,只有在特殊要求下才使用。為了加強碳纖維和芳綸纖維與基體的粘接強度,還需對這類纖維進行特殊處理。新型增強纖維還有硼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硅酸鋁纖維、氮化硼纖維等等。另外,晶須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生長的細小單晶, 直徑在0. 2 1微米,長度幾十微米,這樣細小的單晶缺陷少,因而晶須強度高,接近晶體的理論值,用晶須增強復合材料,可明顯提高材料的強度、剛度和高溫性能等,合適的晶須有 A1203、A1N、BeO,B4C, C (石墨)、a_SiC、b_SiC、Si3N4等。單一品種纖維有時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可選用二種或以上的纖維配合,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對增強纖維的基本要求第一是纖維自身的強度,第二是與基體的浸潤、粘接強度。 第三要考慮材料的價格因素。復合材料中纖維的含量隨強度與摩擦磨損性能參數要求的不同而變化
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耐磨材料為陶瓷顆粒、硫酸鋇顆粒、硅藻土、長石粉、氧化鐵粉、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腰果殼粉、樹脂顆粒、橡膠顆粒、高嶺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 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鋁、3比、84(、11(、313隊、1182、莫來石、鐵及其氧化物顆粒、銅及其氧化物顆粒、鋁、鈦、鎂、鎳、中的至少一種或多種材料組合。耐磨填料是保證磨片耐磨性能和產生“微形利齒”的重要材料。合適的耐磨材料很多,有金屬、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的。金屬填料有鐵粉、鐵屑、銅粉、銅屑等,除了鐵和銅外,鋁、鈦、鎂、鎳等金屬顆粒都能用作耐磨填料。非金屬和金屬氧化物填料更多,如多種陶瓷顆粒、硫酸鋇顆粒、硅藻土、長石粉、氧化鐵粉、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腰果殼粉、樹脂顆粒、橡膠顆粒、高嶺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 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鋁、SiC、B4C, TiC、Si3N4, TiB2、莫來石Al2032Si02等等都能用作耐磨填料。對填料的基本要求第一是耐磨性;第二是與基體的浸潤、粘接強度;第三要考慮材料的價格因素。填料的形狀是磨片用料的特殊要求。要求填料具有合適數量及尺寸大小的、耐磨的棱角,以利對纖維的P層和S1層的破除和對S2層的梳理、分絲、帚化及對纖維的切斷。 填料的品種搭配、用量及顆粒大小是在磨片表面產生微型利齒的主要因素。所以其品種、用量及粒度大小必須根據不同要求而制定不同的配比。這些磨(填)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間。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熱固性樹脂為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硅酮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有機硅樹脂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以上樹脂含改性樹脂。作為優選,本發明所述的熱塑性樹脂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ABS樹脂、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酰亞胺、聚醚酰胺、液晶聚酯、聚碳酸脂、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酮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以上樹脂含改性樹脂。本發明同已有的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特點本發明的特點是“復合材料”在具備了磨片必要的強度、耐磨性能及摩擦系數比鋼更高外,主要特點是在磨片表面聚集了大量的微形利齒。即使表面的利齒磨損了,又有新的利齒補充而來。這些“利齒”的大小和數量可以根據不同的打漿要求進行調整。利齒數量多,顆粒大,磨片對纖維的切斷能力強, 適合對麻、棉纖維的高切斷要求;利齒的數量少,顆粒小,磨片對纖維的切斷能力弱,但分絲、帚化能力強,適合草漿打漿、木漿的高漿度打漿及廢、損紙漿的疏解;利齒數量與大小適中時,既有一定的纖維切斷能力,又有較強的纖維分絲、帚化能力,對常用的木漿中等打漿
5度最合適。用本發明的復合材料制造的磨片,由于打漿度上升快,起到了明顯的節電效果。造紙是能耗大戶,打漿過程的耗電大約占了整個造紙過程的一半左右,其中7(Γ80%是盤磨用電,其余是碎漿、泵送和攪拌用電。而整個造紙過程的耗電高達每噸紙幾百至幾千度,所以此疏磨片的節電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利用本發明的材料制造的磨片打漿,盤磨可以節電 40^50% (不同產品和工藝的節電效果不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實施例1 本發明是一種造紙用(單)雙盤磨磨片,克服了鋼磨片在磨漿過程中的缺
點ο本發明的特點是“復合材料”在具備了磨片必要的強度、耐磨性能及摩擦系數比鋼更高外,主要特點是在磨片表面聚集了大量的微形利齒。即使表面的利齒磨損了,又有新的利齒補充而來。這些“利齒”的大小和數量可以根據不同的打漿要求進行調整。利齒數量多,顆粒大,磨片對纖維的切斷能力強,適合對麻、棉纖維的高切斷要求;利齒的數量少,顆粒小,磨片對纖維的切斷能力弱,但分絲、帚化能力強,適合草漿打漿、木漿的高漿度打漿及廢、損紙漿的疏解;利齒數量與大小適中時,既有一定的纖維切斷能力,又有較強的纖維分絲、帚化能力,對常用的木漿中等打漿度最合適?!按驖{”的過程比較復雜,由于原料及生產產品的不同,“打漿”過程有很大的差別。 如草漿纖維本來就短,所以打漿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對纖維的切斷,主要以疏解、分絲為主; 棉、麻等長纖維的打漿過程主要是切斷過程,打漿度上升一般不會太大;木漿的打漿過程更是復雜,有的紙張產品要求盡量保留纖維的長度,又要達到一定的打漿度;有的紙張產品要求將纖維產生一定的切斷、分絲、帚化,同時產生一定的打漿度;也有的紙張產品要求很高的打漿度及帚化率,但仍要保留一定的纖維長度。在相同打漿度下,能產生更好的纖維分絲、帚化現象是打漿的共同要求。只有極少數的產品是不要求纖維帚化的。這就對磨片的材質,特別是表面微型利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利齒數量少,顆粒小,必然就能減少對纖維的切斷,但能更好地產生纖維的分絲、帚化作用;利齒數量多,顆粒大,就能加大對纖維的切斷能力;但數量過多、顆粒過大的利齒,將會產生過度的切斷,使成漿纖維太短,這不是造紙所需要的。由于磨片表面利齒的作用,從打漿一開始就對纖維的P層和S1層進行外科手術式的切割,所以打漿度上升較快。只要對利齒的數量和顆粒大小控制得好,由于磨面外露微形利齒小于纖維的直徑,主要起到切割纖維P層和S1層的作用及梳理S2層的效果,不會將纖維切得太短。從打漿效果看,達到同樣的打漿度時,不但纖維帚化率大大高于鋼磨片,而且成漿纖維長度也容易控制。不同的材料配方;或用多臺盤磨、不同型號磨片串聯配合;加上不同的操作方法(控制比壓),在同樣打漿度下,既可以達到成漿纖維更長的效果,從而能生產出強度更高的紙張。也可以達到與鋼刀打漿同樣的纖維長度,以保證紙張的勻度。用本發明的造紙用磨片,由于打漿度上升快,起到了明顯的節電效果。造紙是能耗大戶,打漿過程的耗電大約占了整個造紙過程的一半左右,其中70、0%是盤磨用電,其余是碎漿、泵送和攪拌用電。而整個造紙過程的耗電高達每噸紙幾百至幾千度,所以此疏磨片的節電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利用本發明的材料制造的磨片打漿,盤磨可以節電4(Γ50%。(不同產品和工藝的節電效果不同)
數十年來,有一種工程材料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也是21世紀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這就是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簡稱PMC、復合材料、也稱塑料合金等。所謂復合材料,就是將多種能與基體浸潤、粘接的功能性材料與基體粘接在一起,將多種功能集與一體,達到了單一材料難以解決的優良的機械性能。本磨片就是采用了復合材料。由于復合材料的密度大大低于鋼材,使盤磨轉盤的轉動慣量大大減小,這也是復合材料磨片節電的原因之一。本發明的造紙用磨片分三部分組成 1,基體材料。2,纖維材料。3、耐磨材料。簡述如下
1,基體材料,也稱粘接劑、膠粘劑?;w材料以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與增強、功能性材料復合成具有一定形狀的整體,形成實用的復合材料。用作磨片基體的材料還有一個特殊的要求,即耐磨性。由于纖維與水無孔不入,不僅突出表面的耐磨材料和增強纖維要受到磨損,凹在下面的基體同樣要受到磨損。如果基體被磨損,則耐磨材料及增強纖維就會脫落,磨片的整體耐磨性必將受到影響。由于磨片在水中工作,溫度不高(工藝要求打漿溫度低于60°C),所以適用的基體很多。但耐磨性好的基體是各類樹脂。其中常用的熱固性樹脂有不飽和聚酯樹脂(UP)、 環氧樹脂(EP)、酚醛樹脂、硅酮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有機硅樹脂等;熱塑性樹脂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ABS樹脂、聚甲醛(POM)、聚酰胺(尼龍) (PA)、聚苯醚(ΡΡ0)、聚酯PET、PBT等、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酰亞胺(PI)(聚醚酰胺PEI)、液晶聚酯(LCP)、聚碳酸脂(PC)、聚四氟乙烯(PTFE)、聚砜 (PSF)、聚醚酮等。由于在偶然條件下,磨片間也可能產生高溫,所以在材料選擇時,盡可能選用耐高溫的材料。特別是玻璃化溫度低于烘缸表面溫度的熱塑性樹脂,磨損的樹脂可能在烘缸表面產生不利影響,不能采用。為了改善樹脂的脆性,并提高樹脂的耐磨性和韌性,一般都需對樹脂進行改性后才能用作磨片的基體。更有采用多種樹脂進行共混(物理共混、化學共混),達到取長補短、 性能互補,得到更優越的聚合物基體材料,也稱塑料合金。耐磨材料用量一般為15-50重量份。2,纖維材料其主要功能是保證磨片的機械強度,同時要兼顧材料的耐磨性能。符合要求的增強材料很多,有金屬材料,也有非金屬材料。鋼纖維就是很好的金屬材料,不但強度高,而且耐磨性也好,價格也便宜。但鋼纖維在水中很容易生銹,必需進行特殊處理。 不銹鋼纖維就能很好解決生銹的問題。其它還有很多金屬絲,如銅絲、鈹絲、鉬絲、鈦絲、鎢絲等,都是很好的增強纖維。非金屬材料更多,如石棉纖維是最早使用,用量最大的增強纖維。但石棉是強致癌物質,受環保限制,近年來已經逐步被其它材料替代。替代石棉最常用的是玻璃纖維。但玻璃纖維易折斷,加工時要控制操作條件。棉纖維、木漿纖維等植物纖維也是常用的纖維。碳纖維及芳綸纖維是非常優良的非金屬增強纖維,在復合材料中的用途越來越廣。但這類纖維價格昂貴,只有在特殊要求下才使用。為了加強碳纖維和芳綸纖維與基體的粘接強度,還需對這類纖維進行特殊處理。新型增強纖維還有硼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硅酸鋁纖維、氮化硼纖維等等。另外,晶須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生長的細小單晶,直徑在0. 2 1微米,長度幾十微米,這樣細小的單晶缺陷少,因而晶須強度高,接近晶體的理論值,用晶須增強復合材料,可明顯提高材料的強度、剛度和高溫性能等,合適的晶須有A1203、A1N、BeO, B4C, C (石墨)、a_SiC、b_SiC、Si3N4等。單一品種纖維有時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可選用二種或以上的纖維配合,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對增強纖維的基本要求第一是纖維自身的強度,第二是與基體的浸潤、粘接強度。 第三要考慮材料的價格因素。復合材料中纖維的含量隨強度與摩擦磨損性能參數要求的不同而變化,其含量通常為15-65重量份。3,耐磨填料耐磨填料是保證磨片耐磨性能和產生“微形利齒”的重要材料。合適的耐磨材料很多,有金屬、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的。金屬填料有鐵粉、鐵屑、銅粉、銅屑等, 除了鐵和銅外,鋁、鈦、鎂、鎳等金屬顆粒都能用作耐磨填料。非金屬和金屬氧化物填料更多,如多種陶瓷顆粒、硫酸鋇顆粒、硅藻土、長石粉、氧化鐵粉、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腰果殼粉、樹脂顆粒、橡膠顆粒、高嶺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鋁、Sic、 B4C、TiC、Si3N4、TiB2、莫來石Al2032Si02等等都能用作耐磨填料。對填料的基本要求第一是耐磨性;第二是與基體的浸潤、粘接強度;第三要考慮材料的價格因素。填料的形狀是磨片用料的特殊要求。要求填料具有合適數量及尺寸大小的、耐磨的棱角,以利對纖維的P層和 S1層的破除和對S2層的梳理、分絲、帚化及對纖維的切斷。填料的品種搭配、用量及顆粒大小是在磨片表面產生微型利齒的主要因素。所以其品種、用量及粒度大小必須根據不同要求而制定不同的配比。這些磨(填)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間。其含量一般在15-65重量份。復合材料磨片的制造方法有以下幾種
1,濕法制造。根據不同的樹脂形態,可分成二種方式
a) 液態樹脂先將纖維材料和耐磨填料按原料的配比及濃度在水中均勻混合(打漿) 成漿料,用造紙的方法在成形器上操作,在成形網上的料筒中加入一定的漿料,攪拌均勻, 然后在網面自然脫水后再下抽氣、上加壓脫水,以形成有一定強度的濕紙坯。打開料筒,將濕紙坯移入壓機,進一步壓榨脫水,然后移入烘干設備內烘干脫水。烘干后的紙坯就可以吸收液體樹脂。吸收足量樹脂后的坯料,再次用熱壓機加壓、加熱,使樹脂初步熟化,然后再次移入烘箱加熱,在一定溫度下,使樹脂充分熟化。磨片的齒形及固定孔可以在加壓模上成形,也可以壓成平板狀,用機加工方法加工出外形、齒形及固定孔。最后在磨床上將磨片磨成標準厚度和平整度,以符合盤磨的安裝、使用要求。由于磨片的厚度大于15mm,濕法成型的難度較大。如果用多層復合的方法制造的磨片,由于層間缺少纖維連接強度,僅有樹脂粘接的磨片強度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所以必需一次成形才能符合要求。b) 固態樹脂與液態樹脂的主要差別是配料時,直接將固態樹脂加入漿料中直接成形,直接加壓、加熱、并在烘箱內加熱,使樹脂充分熟化,此法減少了吸收樹脂的過程。 由于磨片的厚度較大,這種方法的難度同樣很大。2,干法制造將全部固體物料按程序在專用攪拌機內攪拌均勻后,在模具中加料,直接加熱、加壓,初步成形后,移入烘箱內進一步加熱,使樹脂充分熟化。這一方法最適合生產厚度很大的磨片等產品,磨片的齒形及固定孔可以在模具上直接加工,也可以用機加工的方法加工。以上二種方法都是熱固性樹脂的加工方法。3,熱塑性樹脂及部分熱固性樹脂可在注塑機上一次成型,效率最高。不論用哪種方法制造磨片,一般在加熱熟化過程中都有彎曲變形現象,最后需在磨床上將磨片磨成標準厚度及平整度,以保證在盤磨上的安裝、使用要求。復合材料磨片的配方并非一成不變,相反,應根據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配方。如在白色文化用紙中,不宜使用深色材料,如碳纖維等,以免磨損物產生色點,影響紙張的外觀;在食品用包裝紙中,不能采用食品包裝不宜的材料,如酚醛樹脂等;在絕緣紙中,不能采用導電材料,如一切金屬、碳纖維等。本發明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又稱超高密度聚乙烯。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配方、工藝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發明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任何熟悉該項技術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造紙用磨片,其原料組成為基體材料15-50重量份,纖維材料15-65重量份,耐磨材料15-65重量份,所述耐磨材料的粒度在5(Γ500目之間,所述基體材料與纖維材料、耐磨材料具有浸潤、粘接效果,所述基體材料具有耐磨性和韌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基體材料為熱固性樹脂或熱塑性樹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纖維材料為金屬纖維、玻璃纖維、芳綸纖維、碳纖維、木漿纖維、麻纖維、棉纖維、硼纖維、碳化硅纖維、氧化鋁纖維、硅酸鋁纖維、氮化硼纖維、晶須中的一種或多種纖維組合,所述晶須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生長的細小單晶,直徑在0. 2^1微米,長度為廣100微米,所述晶須選自Α1203、Α1Ν、BeO, B4C、石墨、 a-SiC、b-SiC、Si3N4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紙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磨材料為陶瓷顆粒、硫酸鋇顆粒、硅藻土、長石粉、氧化鐵粉、三氧化二鋁、二氧化硅、腰果殼粉、樹脂顆粒、橡膠顆粒、高嶺土、云母、石墨、硅灰石粉、重晶石粉、陶土粉、硫酸鋁、SiC、B4C, TiC、Si3N4, TiB2、莫來石、 鐵及其氧化物顆粒、銅及其氧化物顆粒、鋁、鈦、鎂、鎳、中的至少一種或多種材料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造紙用磨片,其特征是所述的熱固性樹脂為不飽和聚酯樹月旨、環氧樹脂、酚醛樹脂、硅酮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有機硅樹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ABS樹脂、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酰亞胺、聚醚酰胺、液晶聚酯、聚碳酸脂、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酮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以上樹脂含改性樹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造紙用磨片,用于紙張生產工程中的打漿工藝。該造紙用磨片,其原料組成為基體材料15-50重量份,纖維材料15-65重量份,耐磨材料15-65重量份,所述耐磨材料的粒度在50~500目之間,所述基體材料與纖維材料、耐磨材料具有浸潤、粘接效果,所述基體材料具有耐磨性和韌性。本發明具有配方設計合理,質量輕,能耗少,造價低,打漿的質量可控,質量穩定的優點。
文檔編號D21D1/30GK102517953SQ20111036555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朱國榮 申請人:朱國榮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汕头市| 衡南县| 康平县| 哈尔滨市| 云南省| 白朗县| 高碑店市| 通道| 扎鲁特旗| 泸水县| 闽侯县| 红河县| 依安县| 宾阳县| 白沙| 安阳市| 九龙坡区| 大连市| 分宜县| 巫山县| 当雄县| 盘锦市| 崇州市| 拉萨市| 安龙县| 奉贤区| 安阳县| 无棣县| 海丰县| 湟中县| 内丘县| 黄山市| 衡山县| 安仁县| 洪江市| 临沭县| 乐至县| 朔州市| 福州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