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適用于一種印刷機械,特別適用于紙盒成型的折糊盒機,是一種在制作紙盒過程中對坯盒紙進行壓痕的裝置。
背景技術:
:折糊盒機是一種能將經彩印、裱紙、模切后的坯盒紙,進行上膠、勾底、折疊等工序后而制成紙盒的設備。通常用于糊盒的坯盒紙在前一道模切工序中會將折疊線壓出來,在折糊盒工序中直接折疊就可以,而在實際中,有些盒型如牛奶盒,飲料盒并沒有在模切階段形成折疊線,這就需要在折糊盒機中增加壓痕裝置壓制折疊線,方便后續折疊工序。通常的壓痕裝置是由無動力的上下壓痕輪組成,靠向前運動的坯盒紙與壓痕輪接觸產生的摩擦力帶動壓痕輪旋轉,從而在坯盒紙上產生壓痕。采用這種方式,由于紙張通過壓痕輪時阻力較大,坯盒紙容易產生歪斜,造成壓痕線也歪斜,影響最后的成品質量。本發明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就可以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壓痕輪本身有了動力驅動,大大減小了坯盒紙的阻力,紙張在通過壓輪時更加順暢、穩定,紙張歪斜得到了改善,從而保證最后的成品質量。
發明內容:本發明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它通過給壓痕輪增加驅動,大大減小了坯盒紙的阻力,使紙盒走紙順暢、穩定,不歪斜,可以提高最后的廣品質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所述下壓痕輪連接驅動裝置,或上壓痕輪連接驅動裝置,或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均連接驅動裝置。所述所述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均連接驅動裝置的方式為:所述下壓痕輪通過連接軸II與從動輪b連接,下壓痕輪與從動輪b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I兩端;所述連接軸II穿過隔板與軸承座II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I固定在隔板上;所述的隔板固定在壓痕輪固定板上;所述上壓痕輪通過連接軸I與從動輪a連接,上壓痕輪與從動輪a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兩端;所述連接軸I穿過隔板與軸承座I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固定在隔板上;所述從動輪b和從動輪a通過皮帶與主動輪及張緊輪組連接;所述皮帶依次纏繞在主動輪、張緊輪組、從動輪a和從動輪b上,從動輪a與皮帶內圈接觸,從動輪b與皮帶的外圈接觸;所述主動輪與光軸固定連接,光軸連接動力源;所述的光軸的另一端與固定板I旋轉副相連;所述的張緊輪組固定在固定板II上;所述固定板II與壓痕輪固定板固連;所述的固定板I固定在小墻板、機架或相對固定的零件上。所述光軸通過鍵固定連接原主動輪;所述原主動輪通過動力皮帶與動力皮帶輪及動力張緊輪組連接;所述動力皮帶依次纏繞在動力皮帶輪,原主動輪和動力張緊輪組上;所述動力皮帶輪連接動力源;所述動力張緊輪組固定在固定板I上。所述隔板上方固定連接小連接塊;所述小連接塊與至少一個調節螺絲II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I穿過小連接塊和彈簧I頂住連接軸I。所述壓痕輪固定板夾在滑軌中間滑動副連接;所述滑軌成對固定在下墊板的兩側;所述下墊板一端固定連接條,另一端固定小固定塊;所述連接條與至少一個調節螺絲I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穿過連接條后頂住壓痕輪固定板;所述壓痕輪固定板和小固定塊之間安裝彈簧II ;所述的下墊板固定在小墻板、機架或相對固定的零件上。所述的軸承座I上開有長槽孔。一種上述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I)動力源驅動光軸轉動;(2)光軸帶動主動輪轉動,主動輪通過皮帶帶動張緊輪組、從動輪a和從動輪b旋轉,從動輪a和從動輪b分別帶動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轉動,上下壓痕輪轉向相反,速度相同;( 3 )向前運動的坯盒紙通過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之間的間隙后,完成壓痕作業。所述步驟(I)中動力源驅動光軸轉動的步驟為:動力源驅動動力皮帶輪旋轉;動力皮帶輪通過動力皮帶帶動動力張緊輪組和原主動輪轉動;原主動輪帶動光軸轉動。所述上壓痕輪與下壓痕輪之間的間隙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I進行調整。所述上壓痕輪與下壓痕輪的左右位置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進行調整:旋轉調節螺絲I使壓痕輪固定板左右滑移,從而調整壓痕輪的位置。本發明的優越性在于:1、減小了坯盒紙向前運動的阻力,坯盒紙走紙順暢,不易歪斜;2、壓痕裝置與墻板之間的距離可調且操作方便。3、提高了成品的加工質量。
:圖1為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第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第二種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1為固定板I,2為固定板II ,3為張緊輪組,4為光軸,5為主動輪,6為皮帶,7為壓痕輪固定板,8為連接條,9為調節螺絲I , 10為下壓痕輪,11為從動輪a, 12為從動輪b,13為上壓痕輪,14為連接軸I,15為隔板,16為小連接塊,17為調節螺絲II,18為彈簧I,19為連接軸II,20為軸承座I,21為軸承座II,22為彈簧II,23為小固定塊,24為滑軌,25為下墊板,26為動力皮帶輪,27為動力皮帶,28為動力張緊輪組,29為原主動輪,30為小墻板,31為還盒紙。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見圖1),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所述下壓痕輪10連接驅動裝置,或上壓痕輪13連接驅動裝置,或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均連接驅動裝置。所述所述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均連接驅動裝置的方式為:所述下壓痕輪10通過連接軸II 19與從動輪bl2連接,下壓痕輪10與從動輪bl2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I 19兩端;所述連接軸II 19穿過隔板15與軸承座II 21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I 21固定在隔板15上;所述的隔板15固定在壓痕輪固定板7上;所述上壓痕輪13通過連接軸I 14與從動輪all連接,上壓痕輪13與從動輪all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 14兩端;所述連接軸I 14穿過隔板15與軸承座I 20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 20固定在隔板15上;所述從動輪bl2和從動輪all通過皮帶6與主動輪5及張緊輪組3連接;所述皮帶6依次纏繞在主動輪5、張緊輪組3、從動輪all和從動輪bl2上,從動輪all與皮帶6內圈接觸,從動輪bl2與皮帶6的外圈接觸;所述主動輪5與光軸4固定連接,光軸4連接動力源;所述的光軸4的另一端與固定板I I旋轉副相連;所述的張緊輪組3固定在固定板II 2上;所述固定板II 2與壓痕輪固定板7固連;所述的固定板I I固定在墻板上。(見圖1)所述隔板15上方固定連接小連接塊16 ;所述小連接塊16與一個調節螺絲II 17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I 17穿過小連接塊16和彈簧I 18頂住連接軸I 14。(見圖1)所述壓痕輪固定板7夾在滑軌24中間滑動副連接;所述滑軌24成對固定在下墊板25的兩側;所述下墊板25 —端固定連接條8,另一端固定小固定塊23 ;所述連接條8與兩個調節螺絲I 9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 9穿過連接條8后頂住壓痕輪固定板7 ;所述壓痕輪固定板7和小固定塊23之間安裝彈簧II 22 ;所述的下墊板25固定在墻板上。(見圖
O所述的軸承座I 20上開有長槽孔。(見圖1)一種上述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I)動力源驅動光軸4轉動;(2)光軸4帶動主動輪5轉動,主動輪5通過皮帶6帶動張緊輪組3、從動輪all和從動輪bl2旋轉,從動輪all和從動輪bl2分別帶動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轉動,上下壓痕輪轉向相反,速度相同;(3)向前運動的坯盒紙31通過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之間的間隙后,完成壓痕作業。所述上壓痕輪13與下壓痕輪10之間的間隙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I 17進行調整。所述上壓痕輪13與下壓痕輪10的左右位置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 9進行調整:旋轉調節螺絲I 9使壓痕輪固定板7左右滑移,從而調整壓痕輪的位置。實施例2: —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見圖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所述下壓痕輪10連接驅動裝置,或上壓痕輪13連接驅動裝置,或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均連接驅動裝置。所述所述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均連接驅動裝置的方式為:所述下壓痕輪10通過連接軸II 19與從動輪bl2連接,下壓痕輪10與從動輪bl2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I 19兩端;所述連接軸II 19穿過隔板15與軸承座II 21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I 21固定在隔板15上;所述的隔板15固定在壓痕輪固定板7上;所述上壓痕輪13通過連接軸I 14與從動輪all連接,上壓痕輪13與從動輪all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 14兩端;所述連接軸I 14穿過隔板15與軸承座I 20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 20固定在隔板15上;所述從動輪bl2和從動輪all通過皮帶6與主動輪5及張緊輪組3連接;所述皮帶6依次纏繞在主動輪5、張緊輪組3、從動輪all和從動輪bl2上,從動輪all與皮帶6內圈接觸,從動輪bl2與皮帶6的外圈接觸;所述主動輪5與光軸4固定連接,光軸4連接動力源;所述的光軸4的另一端與固定板I I旋轉副相連;所述的張緊輪組3固定在固定板II 2上;所述固定板II 2與壓痕輪固定板7固連;所述的固定板I I固定在小墻板30上。(見圖2)所述光軸4通過鍵固定連接原主動輪29 ;所述原主動輪29通過動力皮帶27與動力皮帶輪26及動力張緊輪組28連接;所述動力皮帶27依次纏繞在動力皮帶輪26,原主動輪29和動力張緊輪組28上;所述動力皮帶輪26連接動力源;所述動力張緊輪組28固定在固定板I I上。(見圖2)所述隔板15上方固定連接小連接塊16 ;所述小連接塊16與一個調節螺絲II 17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I 17穿過小連接塊16和彈簧I 18頂住連接軸I 14。(見圖2)所述壓痕輪固定板7夾在滑軌24中間滑動副連接;所述滑軌24成對固定在下墊板25的兩側;所述下墊板25 —端固定連接條8,另一端固定小固定塊23 ;所述連接條8與兩個調節螺絲I 9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 9穿過連接條8后頂住壓痕輪固定板7 ;所述壓痕輪固定板7和小固定塊23之間安裝彈簧II 22 ;所述的下墊板25固定在小墻板30上。(見圖2)所述的軸承座I 20上開有長槽孔。(見圖2)一種上述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I)動力源驅動光軸4轉動;(2)光軸4帶動主動輪5轉動,主動輪5通過皮帶6帶動張緊輪組3、從動輪all和從動輪bl2旋轉,從動輪all和從動輪bl2分別帶動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轉動,上下壓痕輪轉向相反,速度相同;(3)向前運動的坯盒紙31通過下壓痕輪10和上壓痕輪13之間的間隙后,完成壓痕作業。所述步驟(I)中動力源驅動光軸4轉動的步驟為:動力源驅動動力皮帶輪26旋轉;動力皮帶輪26通過動力皮帶27帶動動力張緊輪組28和原主動輪29轉動;原主動輪29帶動光軸4轉動。所述上壓痕輪13與下壓痕輪10之間的間隙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I 17進行調整。所述上壓痕輪13與下壓痕輪10的左右位置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 9進行調整:旋轉調節螺絲I 9使壓痕輪固定板7左右滑移,從而調整壓痕輪的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所述下壓痕輪連接驅動裝置,或上壓痕輪連接驅動裝置,或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均連接驅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均連接驅動裝置的方式為:所述下壓痕輪通過連接軸II與從動輪b連接,下壓痕輪與從動輪b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I兩端;所述連接軸II穿過隔板與軸承座II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I固定在隔板上;所述的隔板固定在壓痕輪固定板上;所述上壓痕輪通過連接軸I與從動輪a連接,上壓痕輪與從動輪a分別固定在連接軸I兩端;所述連接軸I穿過隔板與軸承座I旋轉副連接,軸承座I固定在隔板上;所述從動輪b和從動輪a通過皮帶與主動輪及張緊輪組連接;所述皮帶依次纏繞在主動輪、張緊輪組、從動輪a和從動輪b上,從動輪a與皮帶內圈接觸,從動輪b與皮帶的外圈接觸;所述主動輪與光軸固定連接,光軸連接動力源;所述的光軸的另一端與固定板I旋轉副相連;所述的張緊輪組固定在固定板II上;所述固定板II與壓痕輪固定板固連;所述的固定板I固定在小墻板、機架或相對固定的零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軸通過鍵固定連接原主動輪;所述原主動輪通過動力皮帶與動力皮帶輪及動力張緊輪組連接;所述動力皮帶依次纏繞在動力皮帶輪,原主動輪和動力張緊輪組上;所述動力皮帶輪連接動力源;所述動力張緊輪組固定在固定板I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方固定連接小連接塊;所述小連接塊與至少一個調節螺絲II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I穿過小連接塊和彈簧I頂住連接軸I。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痕輪固定板夾在滑軌中間滑動副連接;所述滑軌成對固定在下墊板的兩側;所述下墊板一端固定連接條,另一端固定小固定塊;所述連接條與至少一個調節螺絲I螺紋連接;所述調節螺絲I穿過連接條后頂住壓痕輪固定板;所述壓痕輪固定板和小固定塊之間安裝彈簧II ;所述的下墊板固定在小墻板、機架或相對固定的零件上。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座I上開有長槽孔。
7.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1)動力源驅動光軸轉動; (2)光軸帶動主動輪轉動,主動輪通過皮帶帶動張緊輪組、從動輪a和從動輪b旋轉,從動輪a和從動輪b分別帶動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轉動,上下壓痕輪轉向相反,速度相同; (3 )向前運動的坯盒紙通過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之間的間隙后,完成壓痕作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動力源驅動光軸轉動的步驟為:動力源驅動動力皮帶輪旋轉;動力皮帶輪通過動力皮帶帶動動力張緊輪組和原主動輪轉動;原主動輪帶動光軸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痕輪與下壓痕輪之間的間隙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I進行調整。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痕輪與下壓痕輪的左右位置通過旋轉調節螺絲I進行調整:旋轉調節螺絲I使壓痕輪固定板左右滑移,從而調整壓痕輪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帶驅動的壓痕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所述下壓痕輪連接驅動裝置,或上壓痕輪連接驅動裝置,或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均連接驅動裝置。工作方法(1)動力源驅動光軸轉動;(2)光軸帶動主動輪轉動,主動輪通過皮帶帶動張緊輪組、從動輪a和從動輪b旋轉,從動輪a和從動輪b分別帶動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轉動,上下壓痕輪轉向相反,速度相同;(3)向前運動的坯盒紙通過下壓痕輪和上壓痕輪之間的間隙后,完成壓痕作業。本發明的優越性在于1、減小了坯盒紙向前運動的阻力,坯盒紙走紙順暢,不易歪斜;2、壓痕裝置與墻板之間的距離可調且操作方便。3、提高了成品的加工質量。
文檔編號B31B1/25GK103085323SQ2013100373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楊中義 申請人: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