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有光FDY常規產品在化纖市場上已經達到非常高的飽和度,盈利空間越來越小,所以必須開發超常規品種來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們利用原有設備平臺,發揮設備優勢,技術上進行大膽創新,生產具有較高技術難度的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為企業增加新的利潤空間。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其單絲纖度超過15dtex,遠遠高于常規品種,實現了在常規設備基礎上生產高技術難度、高附加值產品的可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常規設備無法生產具有較高技術難度、較高產品附加值的新品種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依托原有設備平臺,通過工藝改進、創新,生產具有較高技術難度、較高產品附加值的新品種,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以有光聚酯熔體為原料,先將有光聚酯熔體通過熔體輸送管經增壓泵增壓至150~200Kg后送入熔體冷卻器,利用熔體冷卻器將有光聚酯熔體冷卻至275℃~278℃后送入紡絲箱體;
S2、進入紡絲箱體后的有光聚酯熔體經計量泵計量后通過細管道輸送至紡絲箱體中的紡絲組件過濾后經噴絲板擠出,再經過側吹風裝置冷卻固化成初生纖維;
S3、步驟S2中的初生纖維依次通過甬道繼續冷卻、卷繞油輪上油、預網絡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熱輥拉伸定型后,再經過主網絡器,用以增加纖維的抱合性能,最后經卷繞頭卷裝成型。
所述的步驟S3中的噴絲板為圓形結構,直徑為104mm,并且具有16個噴絲孔,所述的16個噴絲孔在噴絲板的出絲面上呈線性排布;
所述的16個噴絲孔呈縱向排列,每排孔數分別為3孔、4孔、2孔、4孔、3孔。
在所述的側吹風裝置中,無風區高度為75mm,風溫為23℃,風速為0.65m/s。
所述的步驟S3中甬道繼續冷卻的冷卻風管風壓為50~80Pa。
所述的油輪上油的油劑濃度控制在20%,產品含油率控制在0.45±0.05%。
所述的步驟S3中,第一、第二熱輥的輥溫度為95℃~110℃,第三、第四熱輥的輥溫度為125℃~140℃。
所述的步驟S3中,所述的預網絡器安裝在卷繞油輪的下方,網絡壓力為0.9Kg;所述的主網絡器安裝在第四熱輥的下方,網絡壓力位4.2Kg。
所述的步驟S1中,半光聚酯熔體在熔體輸送管內的輸送溫度為276℃~280℃。
所述的紡絲箱體內的熱媒溫度保持在288℃。
本發明所所述的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的生產方法,它是以有光聚酯熔體為原料,通過熔體輸送管經增壓泵增壓后進入熔體冷卻器,利用熔體冷卻器將熔體冷卻后,送入紡絲箱體,經計量泵計量后,再由紡絲箱體中的紡絲組件過濾后擠出,噴絲板經過全新設計,孔的分布更有利于側吹風的均勻穿透,再通過甬道繼續補充冷卻,卷繞油輪上油、預網絡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熱輥拉伸定型后,再經過主網絡器,增加纖維的抱合性能,最后經卷繞頭卷裝成型。
本發明中,甬道繼續冷卻的甬道安裝在側吹風裝置的風網下端一直至卷繞郵輪,甬道是紡絲與卷繞郵輪的連接通道。甬道繼續冷卻是專門為了生產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所設計的,因為該系列產品單絲纖度超過15dtex,屬于超粗旦產品,靠常規設備的側吹風冷卻工藝是無法完成充分冷卻的,纖維在甬道內的溫度還是比較高的,所以為了提高冷卻效果,降低纖維的溫度,我們把纖維在甬道內的運行時間利用起來,把冷卻風引到甬道外側,在甬道壁上設計均勻分布的出風孔,這樣引過來的冷卻風就從甬道壁上的出風孔吹向絲束,起到了繼續冷卻的作用。甬道繼續冷起到了補充冷卻纖維、降低纖維溫度的作用,在本發明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本發明依托原有設備平臺,通過工藝改進、創新,生產具有較高技術難度、較高產品附加值的新品種,本發明生產的有光FDY全拉伸超粗旦產品的單絲纖度超過15dtex,這個規格的品種,用常規設備生產是具有非常高的技術難度的,所以該發明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生產流程示意圖;
圖中:1-熔體輸送管,2-紡絲箱體,3-側吹風裝置,4-甬道繼續冷卻,5-卷繞油輪上油,6-預網絡器,7-第一熱輥,8-第二熱輥,9-第三熱輥,10-第四熱輥,11-主網絡,12-卷繞成型。
圖2為本發明噴絲板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照圖1和圖2,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的生產方法,所述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以有光聚酯熔體為原料,先將有光聚酯熔體通過熔體輸送管1經增壓泵增壓至150~200Kg后送入熔體冷卻器,利用熔體冷卻器將有光聚酯熔體冷卻至275℃~278℃后送入紡絲箱體2;
S2、進入紡絲箱體2后的有光聚酯熔體經計量泵計量后通過細管道輸送至紡絲箱體中的紡絲組件過濾后經噴絲板擠出,再經過側吹風裝置3冷卻固化成初生纖維;
S3、步驟S2中的初生纖維依次通過甬道繼續冷卻4、卷繞油輪上油5、預網絡器6、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熱輥7、8、9、10拉伸定型后,再經過主網絡器11,用以增加纖維的抱合性能,最后經卷繞頭卷裝成型12。
所述的步驟S3中的噴絲板為圓形結構,直徑為104mm,并且具有16個噴絲孔,所述的16個噴絲孔在噴絲板的出絲面上呈線性排布;
所述的16個噴絲孔呈縱向排列,每排孔數分別為3孔、4孔、2孔、4孔、3孔。
在所述的側吹風裝置3中,無風區高度為75mm,風溫為23℃,風速為0.65m/s。
所述的步驟S3中甬道繼續冷卻4的冷卻風管風壓為50~80Pa。
所述的油輪上油5的油劑濃度控制在20%,產品含油率控制在0.45±0.05%。
所述的步驟S3中,第一、第二熱輥7、8的輥溫度為95℃~110℃,第三、第四熱輥9、10的輥溫度為125℃~140℃。
所述的步驟S3中,所述的預網絡器6安裝在卷繞油輪5的下方,網絡壓力為0.9Kg;所述的主網絡器11安裝在第四熱輥10的下方,網絡壓力位4.2Kg。
所述的步驟S1中,半光聚酯熔體在熔體輸送管1內的輸送溫度為276℃~280℃。
所述的紡絲箱體2內的熱媒溫度保持在288℃。
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的生產方法,是以有光聚酯熔體為原料,通過熔體輸送管道1經增壓泵增壓后進入熔體冷卻器,利用熔體冷卻器將熔體冷卻后,送入紡絲箱體2,經計量泵計量后,再由紡絲箱體2中的紡絲組件過濾擠出后,經新型側吹風裝置3冷卻固化成初生纖維,因為纖維單絲纖度粗,再經過獨特設計的甬道繼續冷卻4繼續補充冷卻,通過卷繞油輪5上油后,經過預網絡6初步增加纖維抱和性,改善纖維的拉伸性能,再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熱輥7、8、9、10拉伸定型,主網絡11賦予纖維牢而多的網絡結點,最終導入卷繞機12卷裝成形。
本實施例中甬道繼續冷卻是我們這次發明的技術創新點,這項技術是為了彌補側吹風對于超粗旦纖維的冷卻不足,甬道繼續冷卻風管風壓控制在50~80Pa,通過甬道繼續補充冷卻后,纖維達到充分的冷卻效果。
如圖2所示,噴絲板孔的布局由16個噴絲孔組成,16個噴絲孔呈縱向排列,總共有5排,每排孔數分別為3孔、4孔、2孔、4孔、3孔。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有光聚酯熔體在熔體輸送管內的輸送溫度為279℃,其余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
本實施例生產的一種16f有光超粗旦FDY全拉伸纖維,其主要技術指標:強度為4.35cn/dtex,斷裂伸長為29%,條干不勻率(CV%值)為1.06%。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發明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