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微重力懸浮式離心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離心紡絲罐(1)前方設置纖維收集裝置,纖維收集裝置為導輥式的輸送機構,纖維收集裝置的導布帶(2)與離心紡絲罐(1)的底部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5-40°,導布帶(2)的中心點與離心紡絲罐(1)的底部中心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150cm,導布帶(2)的下方設置負壓發生器(3),負壓發生器(3)的吸風口與導布帶(2)的下表面相對,吸風口與導布帶(2)的下表面之間的距離為1cm,負壓發生器(3)的風量為200-500m3/h,在離心紡絲罐(1)與纖維收集裝置之間設置弧度為0.04-0.08rad的第一溫控板(4),第一溫控板(4)的下表面設置相互平行且均勻分布的加熱器,第一溫控板(4)的兩端分別高于離心紡絲罐(1)和纖維收集裝置的導布帶(2)的上表面,在離心紡絲罐(1)后方設置主氣流發生器(6),主氣流發生器(6)上設有水平排列的出風口,主氣流發生器(6)的出風口朝向纖維收集裝置,主氣流發生器(6)的出風口處設置有主風向調節板,主氣流發生器(6)的出風口的中心點與離心紡絲罐(1)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主氣流發生器(6)的出風口的中心點與離心紡絲罐(1)的底部中心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為50-200cm,主氣流發生器(6)的風量為200-500m3/h,離心紡絲罐(1)與主氣流發生器(6)之間設置第二溫控板(7),第二溫控板(7)的下表面設置相互平行且均勻分布的加熱器,第二溫控板(7)的兩端分別高于離心紡絲罐(1)和主氣流發生器(6),在第二溫控板(7)的下方設置副氣流發生器(8),副氣流發生器(8)上設有水平排列的出風口,出風口與第二溫控板(7)的下表面相對,出風口處設置有副風向調節板,副氣流發生器(8)的出風口的中心點與離心紡絲罐(1)底部中心點的直線距離為100-150cm,副氣流發生器(8)的風量為200-500m3/h,離心紡絲時,通過調節主氣流發生器(6)和副氣流發生器(8)的風量以及主風向調節板和副風向調節板的角度形成離心紡絲氣流通道,由儲液裝置(10)經輸液裝置(11)注入至離心紡絲罐(1)的紡絲液在離心力作用下從離心紡絲罐(1)的噴絲孔射出形成射流,并在離心紡絲氣流通道中呈微重力懸浮狀態向前運行,在第二溫控板(7)和第一溫控板(4)的熱輻射作用下逐漸固化成連續長絲,在負壓發生器(3)負壓的作用下,懸浮在離心紡絲氣流通道中的連續長絲以拋物線的軌跡連續不間斷的從離心紡絲氣流通道中下落,最終鋪展在運行中的導布帶(2)的上表面,形成連續長絲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重力懸浮式離心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溫控板(4)與離心紡絲罐(1)頂部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3cm,第一溫控板(4)與纖維收集裝置的導布帶(2)的頂部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5c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重力懸浮式離心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溫控板(7)與離心紡絲罐(1)頂部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3cm,第二溫控板(7)與主氣流發生器(6)頂部的垂直距離為1-5c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重力懸浮式離心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氣流發生器(6)的出風口、副氣流發生器(8)的出風口、第一溫控板(4)和第二溫控板(7)的寬度一致。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重力懸浮式離心紡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溫控板(4)的寬度大于導布帶(2)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