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上錠桿懸錠錠翼,具體的說是一種帶有筒管掛卸機構的上錠桿懸錠錠翼,屬于紡織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國棉紡環(huán)錠紡紗系統(tǒng)開始大量使用懸錠粗紗機。20多年來包括單電機傳動粗紗機(鐵砲機)和多電機傳動粗紗機(電腦機)均配套上錠桿懸錠錠翼,采取“半自動落紗”:當粗紗達到設定卷繞長度時,粗紗機自動停止運轉,下龍筋下降至落紗位置,由工人將滿紗管取出裝到粗紗運輸車上,再將空筒管放到筒管座上,撳下龍筋上升按鈕,使筒管上升到起始紡紗位置,開車進行新一輪紡紗。“半自動落紗”時,工人必須作彎腰超過90°的操作,將超過2kg以上的滿紗管從粗紗機車肚內取出,放入空筒管,一臺120~192錠粗紗機,工人落紗操作勞動強度很大,年齡稍大的女工,往往因腰肌勞損而不能勝任;此外,“半自動落紗”影響操作工的看臺數(shù),限制了粗紗工序勞動生產率提高。在我國采用上錠桿懸錠錠翼的“半自動落紗”粗紗機的保有量大約在2萬臺左右,占全部在用粗紗機的比例在95%以上。當前,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的形勢下,紡織產業(yè)智能化需求十分迫切,自動集體落紗粗紗機和粗細聯(lián)紡紗系統(tǒng)雖已開始在紡紗廠中使用,但國內目前推出自動集體落紗粗紗機全部采用下錠桿懸錠錠翼。占粗紗機保有量95%以上使用上錠桿懸錠粗紗機的紡紗廠如要實現(xiàn)自動落紗,需先淘汰老機,然后購買昂貴的下錠桿懸錠自動集體落紗粗紗機(60萬/臺左右),這樣既不符合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的基本國策。又與目前國內紡織企業(yè)受國際國內雙重壓力及自身結構調整的影響,效益下滑,沒有能力進行昂貴的裝備更新的國情不相符合,因此尋找一種適應上錠桿懸錠粗紗機的自動集體落紗裝置十分必要和迫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帶有筒管掛卸機構的上錠桿懸錠錠翼,能降低操作工勞動強度,提高粗紗機勞動生產率,達到降本增效的結果。
按照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帶有筒管掛卸機構的上錠桿懸錠錠翼包括錠翼主體、空心錠桿和中空筒管,錠翼主體套接在空心錠桿上,其特征是:空心錠桿上套設中空筒管,中空筒管能夠沿著空心錠桿做相對旋轉運動和上下往復運動;空心錠桿上設有左右貫通的鎖止孔,空心錠桿內側壁通過橫銷連接六角爪;所述六角爪包括一個方塊形結構的中心固定塊,中心固定塊左右端對稱設有兩個爪體,六角爪的兩個爪體在轉動到水平位置時能夠伸出鎖止孔,從而將中空筒管掛在空心錠桿上;六角爪的兩個爪體在轉動到垂直位置時內收在鎖止孔內,從而使得中空筒管能在空心錠桿上上下滑動;空心錠桿的中心空腔內設有推桿,推桿上端通過第一銷軸連接第一撥叉下部,推桿上端通過第二銷軸連接第二撥叉下部,第一撥叉和第二撥叉上部靠在六角爪的中心固定塊左右側面,第二撥叉上設有凸釘,凸釘上表面接觸六角爪的中心固定塊的下端面。
進一步的,空心錠桿尾端卡裝擋圈,推桿尾端受擋圈限制在空心錠桿內上下滑動。
進一步的,空心錠桿內表面固定定位套,定位套內表面與推桿滑動連接,推桿尾端設有定位臺階,定位臺階的直徑大于推桿的直徑,定位臺階和定位套之間設有第二彈簧。
進一步的,第一撥叉和第二撥叉尾端之間套裝第一彈簧,第一彈簧能夠將第一撥叉和第二撥叉尾部拉緊。
本發(fā)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夠實現(xiàn)上錠桿懸錠錠翼粗紗機的智能化生產,能降低操作工勞動強度,提高粗紗機勞動生產率,達到降本增效的結果;既可用于新機配套又可用于上錠桿懸錠粗紗機老機改造,投資比現(xiàn)有技術中減少2/3,符合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的基本國策,適合我國紡紗企業(y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需要;更適合目前紡織企業(y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急需;并能實現(xiàn)粗紗機主機運轉與自動落紗裝置故障分離:即自動落紗裝置有故障,粗紗機主機仍可繼續(xù)運轉,不影響下游工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主視圖。
圖2為空心錠桿半剖圖。
附圖標記說明:1-錠翼主體、2-空心錠桿、3-中空筒管、4-六角爪、4.1-中心固定塊、4.2-爪體、5-橫銷、6-第一撥叉、7-第二撥叉、8-凸釘、9-鎖止孔、10-第一彈簧、11-第一銷軸、12-第二銷軸、13-推桿、14-定位套、15-第二彈簧、16-定位臺階、17-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發(fā)明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本發(fā)明主要包括錠翼主體1、空心錠桿2和中空筒管3,錠翼主體1套接在空心錠桿2上,空心錠桿2上套設中空筒管3,中空筒管3能夠沿著空心錠桿2做相對旋轉運動和上下往復運動。
空心錠桿2上設有左右貫通的鎖止孔9,空心錠桿2內側壁通過橫銷5連接六角爪4。
所述六角爪4包括一個方塊形結構的中心固定塊4.1,中心固定塊4.1左右端對稱設有兩個爪體4.2。
六角爪4能夠圍繞橫銷5轉動,六角爪4的兩個爪體4.2在轉動到水平位置時能夠伸出鎖止孔9,從而將中空筒管3掛在空心錠桿2上;六角爪4的兩個爪體4.2在轉動到垂直位置時內收在鎖止孔9內,從而使得中空筒管3能在空心錠桿2上上下滑動。
空心錠桿2的中心空腔內設有推桿13,推桿13上端通過第一銷軸11連接第一撥叉6下部,推桿13上端通過第二銷軸12連接第二撥叉7下部,第一撥叉6和第二撥叉7上部靠在六角爪4的中心固定塊4.1左右側面。第二撥叉7上設有凸釘8,凸釘8上表面接觸六角爪4的中心固定塊4.1的下端面。第二撥叉7上移時,通過凸釘8推動六角爪4轉動90°。
所述第一撥叉6和第二撥叉7尾端之間套裝第一彈簧10,第一彈簧10能夠將第一撥叉6和第二撥叉7尾部拉緊。
所述空心錠桿2內表面固定定位套14,定位套14內表面與推桿13滑動連接。推桿13尾端設有定位臺階16,定位臺階16的直徑大于推桿13的直徑,定位臺階16和定位套14之間設有第二彈簧15,第二彈簧15為推桿13提供回位的彈力。
所述空心錠桿2尾端卡裝擋圈17,推桿13尾端受擋圈17限制在空心錠桿2內上下滑動。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正常紡紗時,空心錠桿上套有用于卷繞粗紗的中空筒管,中空筒管與空心錠桿有相對旋轉運動和往復運動,在粗紗機其他零部件配合下完成粗紗的雙錐圓柱形卷裝。此時掛卸紗管的六角爪的兩個爪體在空心錠桿的縱向位置,不妨礙中空筒管與空心錠桿之間的縱向相對旋轉運動和往復運動,當筒管上卷繞的粗紗達到規(guī)定長度時,粗紗機停止運轉,落紗開始,粗紗機上托持筒管的機構上升,觸頭使頂桿與推桿向上移動,推桿帶動第一和第二撥叉上移,第二撥叉上的凸釘推動掛卸紗管的六角爪轉過90°,使掛卸紗管的六角爪兩個爪體由空心錠桿的縱向位置改變?yōu)闄M向位置,六角爪兩個爪體突出在空心錠桿的圓柱表面之外,粗紗機上托持筒管的機構下降,推桿在第二彈簧的作用下復位。繞滿粗紗的筒管下降,由于掛卸紗管的六角爪3的兩個爪體突出在空心錠桿的圓柱表面之外,滿紗的中空筒管被掛在空心錠桿上。滿紗的中空筒管須卸下時,在轉換機構外力作用下使中空筒管上升,觸頭使推桿和第一和第二撥叉再次上移,第二撥叉上的凸釘推動掛卸紗管的六角爪再轉過90°,此時掛卸紗管的六角爪的兩個爪體又從橫向位置回到空心錠桿的縱向位置,在轉換機構外力消失,滿紗的中空筒管由空心錠桿上落下,完成自動落紗中滿紗的中空筒管與粗紗機錠翼的分離。同理,中空筒管的掛卸與滿紗管掛卸原理相同,在轉換機構外力作用下中空筒管上升并越過掛卸紗管的六角爪,觸頭使推桿和第一和第二撥叉再次上移,第二撥叉上的凸釘推動掛卸紗管的六角爪再次轉過90°,此時掛卸紗管的六角爪的兩個爪體在空心錠桿的橫向位置,外力消失,推桿在第二彈簧的作用下復位,中空筒管下降被掛在空心錠桿上,粗紗機上托持筒管的機構上升,將中空筒管推向上方后繼續(xù)上升,觸頭將推桿向上移動,推桿和第一和第二撥叉上移,第二撥叉上的凸釘推動掛卸紗管的六角爪再次轉過90°,此時掛卸紗管的六角爪的兩個爪體在空心錠桿的縱向位置,粗紗機上托持筒管的機構下降,中空筒管就落到粗紗機上托持筒管的機構上,完成了自動落紗中空筒管進入再一落紗的起始位置。以上過程是上錠桿懸錠粗紗機上使用本發(fā)明后滿紗管與空筒管在粗紗機上轉換的基本描述。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夠實現(xiàn)上錠桿懸錠錠翼粗紗機的智能化生產,能降低操作工勞動強度,提高粗紗機勞動生產率,達到降本增效的結果;既可用于新機配套又可用于上錠桿懸錠粗紗機老機改造,投資比現(xiàn)有技術中減少2/3,符合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的基本國策,適合我國紡紗企業(y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需要;更適合目前紡織企業(y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急需;并能實現(xiàn)粗紗機主機運轉與自動落紗裝置故障分離:即自動落紗裝置有故障,粗紗機主機仍可繼續(xù)運轉,不影響下游工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