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出料裝置的汽車級進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汽車沖壓完成后零件產品出料普遍采用直接滑出的方式,采用上述的方式,在零件產品滑出時零件產品容易與廢料混雜鉤掛,使得零件產品滑落不暢。
因此,亟需一種穩定的具有出料裝置的汽車級進模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出料裝置的汽車級進模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出料裝置的汽車級進模具,包括:
上模座,上模座上設置有上壓料板組、上模刀組和墊塊,上壓料板組沿進料端方向至出料端方向設置;
下模座,下模座上設置有進料機構、下模刀組和出料機構,進料機構由進料端至出料端方向設置,下模刀組與上模刀組相匹配,出料機構包括支架、托料架和氣缸,支架固定設置于下模座上且位于出料端,托料架轉動設置于支架上,氣缸與托料架連接用于驅動托料架旋轉至與下模座的上表面平行或旋轉至其一端高出下模座的上表面與下模座的上表面傾斜設置。
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沖壓時上模座下行至與下模座閉合,完成零件產品的沖壓后廢料先滑出,然后上模座上行,氣缸驅動托料架旋轉至其一端高出下模座的上表面使得零件產品滑出,自動快速實現零件產品與廢料的分離,結構穩定,操作方便。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做如下改進: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上壓料板組包括至少一對由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組成的料板。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成對設置實現成對產品的沖壓,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的側邊上設置有防磨層。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增加防磨層,提高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的防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進料機構包括滾輪組和導向板,滾輪組由進料端方向至出料端方向設置于下模座上,導向板位于上壓料板組長度方向的兩側。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進料機構為滾輪組和導向板,為材料提供較好的進料動力和導向作用,實現自動進料動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下模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出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出料機構的使用狀態圖。
其中,10.下模座,20.出料機構,21.支架,22.托料架,23.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提供一種具有出料裝置的汽車級進模具,包括:
上模座,上模座上設置有上壓料板組、上模刀組和墊塊,上壓料板組沿進料端方向至出料端方向設置;
下模座10,下模座10上設置有進料機構、下模刀組和出料機構20,進料機構由進料端至出料端方向設置,下模刀組與上模刀組相匹配,出料機構20包括支架21、托料架22和氣缸23,支架21固定設置于下模座20上且位于出料端,托料架22轉動設置于支架21上,氣缸23與托料架22連接用于驅動托料架22旋轉至與下模座10的上表面平行或旋轉至其一端高出下模座10的上表面與下模座10的上表面傾斜設置。
本實施方式相較于現有技術,沖壓時上模座下行至與下模座20閉合,完成零件產品的沖壓后廢料先滑出,然后上模座上行,氣缸23驅動托料架22旋轉至其一端高出下模座20的上表面使得零件產品滑出,自動快速實現零件產品與廢料的分離,結構穩定,操作方便。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上壓料板組包括四對由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組成的料板。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成對設置實現成對產品的沖壓,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的側邊上設置有防磨層。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增加防磨層,提高第一上壓料板和第二上壓料板的防磨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進料機構包括滾輪組和導向板,滾輪組由進料端方向至出料端方向設置于下模座上,導向板位于上壓料板組長度方向的兩側。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進料機構為滾輪組和導向板,為材料提供較好的進料動力和導向作用,實現自動進料動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