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瓦楞紙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施膠系統。
背景技術:
瓦楞紙板生產線,簡稱瓦線,是卷筒原紙經過壓制瓦楞、上膠、粘合、分紙壓線、橫切成規格紙板,最后經堆碼輸出等工序構成的流水作業線。
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施膠工序對瓦楞紙板的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施膠決定著瓦楞紙板的品質。傳統的上膠輥與下瓦楞輥配合上膠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上膠輥面粘合劑容易被擦落,上膠時易出現楞峰上的上膠量不足,呈現斷斷續續的點滴上膠現象,使制成的瓦楞紙板表面出現面紙和芯紙分層的痕跡,降低了紙箱的抗壓強度;2.上膠過程中,無法控制粘合劑用量,粘合劑使用量大,在粘合劑回流過程中易混入雜質,而不能再使用,造成粘合劑的浪費,增加了生產成本。
在專利公開號為“CN 205171272 U”的一篇中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施膠裝置,包括儲膠罐及與儲膠罐相連接的施膠閥門,施膠閥門通過輸膠管連接有噴淋管,噴淋管沿其長度方向開有兩列小孔,儲膠罐還通過輸氣管依次與壓縮空氣調節閥、壓縮空氣閥門、壓縮空氣罐連接,儲膠罐的上部通過加膠閥門連接有加膠口。該施膠裝置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粘合劑的用量,但通過手動調節壓縮空氣調節閥控制空氣壓力,從而控制施膠量的操作,耗費人力,生產效率也較低,同時,其采用的噴淋管不能準確地將粘合劑噴射到瓦楞紙板的楞峰上,也無法保證楞峰上粘合劑是均勻連續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瓦楞紙板生產線的能夠控制粘合劑用量,使楞峰上膠均勻連續的施膠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用于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施膠系統,包括上膠輥、儲膠罐、空氣壓縮機,所述上膠輥包括輥面、固定軸,所述上膠輥兩端設有滾珠軸承,所述輥面與所述滾珠軸承的外鋼圈連接,所述輥面一端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通過皮帶依次連接減速機、電機,所述輥面的表面呈齒輪狀,均勻排布有V型輪齒,且所述輥面上的齒槽部位均勻分布有圓形施膠孔,所述固定軸與所述滾珠軸承的內鋼圈連接,且通過支架安裝在底座上,所述固定軸為中空圓形管,所述固定軸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圓形進膠孔,所述固定軸通過輸膠管連接所述儲膠罐,所述儲膠罐頂部設有加膠管,所述儲膠罐通過輸氣管連接所述空氣壓縮機,所述空氣壓縮機連接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通過調節所述空氣壓縮機按一定頻率間歇工作,實現間歇施加粘合劑。
具體的,所述圓形施膠孔直徑為5~8mm,相鄰圓形施膠孔之間的孔距為15~25mm,所述圓形進膠孔直徑為20~35mm。
具體的,所述輥面與固定軸之間為空腔結構,所述空腔結構通過圓形進膠孔與所述固定軸的中空部分連通,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所述空腔結構、圓形進膠孔、中空部分三者的空間均充滿粘合劑。
具體的,所述智能控制器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其根據上膠輥施膠的具體情況,調節所述空氣壓縮機進行間歇工作的頻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智能控制器調節空氣壓縮機按一定頻率間歇工作,通過壓縮空氣推動粘合劑從儲膠罐到上膠輥的輥面進行施膠,從而能夠有效地控制粘合劑的用量,減少粘合劑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通過設置齒輪狀輥面,并在齒槽設置均勻的圓形施膠孔,使瓦楞紙板的楞峰與上膠輥的齒槽接觸時,能夠實現楞峰上膠均勻連續,避免因上膠量不足導致斷斷續續上膠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了瓦楞紙板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上膠輥的A-A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上膠輥與滾珠軸承的連接示意圖。
1.上膠輥;2.儲膠罐;3.空氣壓縮機;4.輥面;5.固定軸;6.滾珠軸承;7.外鋼圈;8.環形凹槽;9.皮帶;10.減速機;11.電機;12.V型輪齒;13.齒槽;14.圓形施膠孔;15.內鋼圈;16.支架;17.底座;18.圓形進膠孔;19.輸膠管;20.加膠管;21.輸氣管;22.智能控制器;23.空腔結構;24.中空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用于瓦楞紙板生產線的施膠系統,包括上膠輥1、儲膠罐2、空氣壓縮機3,上膠輥1包括輥面4、固定軸5,上膠輥1兩端設有滾珠軸承6,輥面4與滾珠軸承6的外鋼圈7連接,輥面4一端設有環形凹槽8,環形凹槽8通過皮帶9依次連接減速機10、電機11,輥面4的表面呈齒輪狀,均勻排布有V型輪齒12,且輥面4上的齒槽13部位均勻分布有圓形施膠孔14,固定軸5與滾珠軸承6的內鋼圈15連接,且通過支架16安裝在底座17上,固定軸5為中空圓形管,固定軸5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圓形進膠孔18,固定軸5通過輸膠管19連接儲膠罐2,儲膠罐2頂部設有加膠管20,儲膠罐2通過輸氣管21連接空氣壓縮機3,空氣壓縮機3連接智能控制器22,智能控制器22通過調節空氣壓縮機3按一定頻率間歇工作,實現間歇施加粘合劑。
圓形施膠孔14直徑為6mm,相鄰圓形施膠孔14之間的孔距為20mm,圓形進膠孔18直徑為25mm。
輥面4與固定軸5之間為空腔結構23,空腔結構23通過圓形進膠孔18與固定軸5的中空部分24連通,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空腔結構23、圓形進膠孔18、中空部分24三者的空間均充滿粘合劑。
智能控制器22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其根據上膠輥1施膠的具體情況,調節空氣壓縮機3進行間歇工作的頻率。
本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示例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而言,在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應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礎上,很容易作出各種類型的改進和變形,而不僅限于本實用新型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所描述的結構,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優選方案,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義,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改,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