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屬于彈力緯紗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彈力緯紗,包括環錠紡PA66/棉包芯紗,是織造子午胎簾子布的一種緯向材料,內芯采用PA66UDY,具有高伸長,拉伸后不回縮的特點,要求在制造過程中避免拉伸,棉纖維按照不同的比例,通過加捻均勻纏繞在絲的周圍。
彈力緯紗的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掛絲架,目前的掛絲架都存在間距小,額外產生拉伸,操作不方便等問題,導致生產過程狀況頻出,影響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會產生額外拉伸,保持原絲質量指標不發生變化,清潔方便,堅固耐用,提高了生產效率,生產效率提高40%以上。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導絲架,包括細紗機和兩排立柱,其中一排立柱設置在細紗機的左側,另外一排立柱設置在細紗機的右側,左側的一排立柱和右側的一排立柱對稱設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左側的前、后兩個立柱和右側的前、后兩個立柱的上端之間設有連桿,每個立柱上設有若干掛紗桿,左、右兩側的掛紗桿沿細紗機對稱設置。
所述連桿的下方設有導絲鉤,立柱與細紗機之間設有導絲桿,左側的立柱的上端和右側的立柱的上端分別設有橫桿。
所述導絲鉤包括第一豎直臂和第二豎直臂,第一豎直臂和第二豎直臂之間連接有橫臂,第一豎直臂的上端部設有弧形部,第二豎直臂的上端部設有掛環。
所述弧形部的端部設有第一輔助鉤。
所述掛環下方的第二豎直臂上設有第二輔助鉤,第二輔助鉤的高度與第一輔助鉤一樣。
所述第二輔助鉤包括左側鉤和右側鉤,左側鉤和右側鉤水平設置,左側鉤和右側鉤的夾角為72-78度。
所述橫臂上設有防滑構件,防滑構件為連續的三角形突起。
所述橫臂上設有防滑構件,防滑構件為連續的半圓形突起。
所述橫臂上設有防滑構件,防滑構件為連續的等腰梯形突起,等腰梯形的腰和下底的夾角為50度。
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會產生額外拉伸,保持原絲質量指標不發生變化,清潔方便,堅固耐用,提高了生產效率,生產效率提高40%以上。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實施例2和實施例3中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導絲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導絲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中導絲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中導絲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中第二輔助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細紗機,2-立柱,3-導絲桿,4-連桿,5-橫桿,6-掛紗桿,7-導絲鉤,8-第一豎直臂,9-橫臂,10-第二豎直臂,11-掛環,12-弧形部,13-第一輔助鉤,14-第二輔助鉤,15-防滑構件,16-左側鉤,17-右側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附圖1、附圖2、附圖3所示,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包括細紗機1和兩排立柱2,其中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左側,另外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右側,左側的一排立柱2和右側的一排立柱2對稱設置,左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和右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的上端之間設有連桿4,每個立柱2上設有若干掛紗桿6,左、右兩側的掛紗桿6沿細紗機1對稱設置,連桿4的下方設有導絲鉤7,立柱2與細紗機1之間設有導絲桿3,左側的立柱2的上端和右側的立柱2的上端分別設有橫桿5;
導絲鉤7包括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之間連接有橫臂9,第一豎直臂8的上端部設有弧形部12,第二豎直臂10的上端部設有掛環11,掛環11為圓形,掛環11的直徑為8mm,第一豎直臂8、橫臂9和第二豎直臂10的橫截面為直徑為4mm的圓形。
實施例2,如附圖1、附圖2、附圖4和附圖7所示,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包括細紗機1和兩排立柱2,其中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左側,另外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右側,左側的一排立柱2和右側的一排立柱2對稱設置,左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和右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的上端之間設有連桿4,每個立柱2上設有若干掛紗桿6,左、右兩側的掛紗桿6沿細紗機1對稱設置,連桿4的下方設有導絲鉤7,立柱2與細紗機1之間設有導絲桿3,左側的立柱2的上端和右側的立柱2的上端分別設有橫桿5;
導絲鉤7包括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之間連接有橫臂9,橫臂9上設有防滑構件15,防滑構件15為連續的三角形突起,第一豎直臂8的上端部設有弧形部12,弧形部12的端部設有第一輔助鉤13,第二豎直臂10的上端部設有掛環11,掛環11為圓形,掛環11的直徑為8mm,掛環11下方的第二豎直臂10上設有第二輔助鉤14,第二輔助鉤14的高度與第一輔助鉤13一樣,第二輔助鉤14包括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水平設置,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的夾角為72度,第一豎直臂8、橫臂9和第二豎直臂10的橫截面為直徑為4mm的圓形。
實施例3,如附圖1、附圖2、附圖5和附圖7所示,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包括細紗機1和兩排立柱2,其中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左側,另外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右側,左側的一排立柱2和右側的一排立柱2對稱設置,左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和右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的上端之間設有連桿4,每個立柱2上設有若干掛紗桿6,左、右兩側的掛紗桿6沿細紗機1對稱設置,連桿4的下方設有導絲鉤7,立柱2與細紗機1之間設有導絲桿3,左側的立柱2的上端和右側的立柱2的上端分別設有橫桿5;
導絲鉤7包括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之間連接有橫臂9,橫臂9上設有防滑構件15,防滑構件15為連續的半圓形突起,第一豎直臂8的上端部設有弧形部12,弧形部12的端部設有第一輔助鉤13,第二豎直臂10的上端部設有掛環11,掛環11為圓形,掛環11的直徑為8mm,掛環11下方的第二豎直臂10上設有第二輔助鉤14,第二輔助鉤14的高度與第一輔助鉤13一樣,第二輔助鉤14包括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水平設置,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的夾角為78度,第一豎直臂8、橫臂9和第二豎直臂10的橫截面為直徑為4mm的圓形。
實施例4,如附圖1、附圖2、附圖6和附圖7所示,一種用于彈力緯紗生產的掛絲架,包括細紗機1和兩排立柱2,其中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左側,另外一排立柱2設置在細紗機1的右側,左側的一排立柱2和右側的一排立柱2對稱設置,左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和右側的前、后兩個立柱2的上端之間設有連桿4,每個立柱2上設有若干掛紗桿6,左、右兩側的掛紗桿6沿細紗機1對稱設置,連桿4的下方設有導絲鉤7,立柱2與細紗機1之間設有導絲桿3,左側的立柱2的上端和右側的立柱2的上端分別設有橫桿5;
導絲鉤7包括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第一豎直臂8和第二豎直臂10之間連接有橫臂9,橫臂9上設有防滑構件15,防滑構件15為連續的等腰梯形突起,等腰梯形的腰和下底的夾角為50度,第一豎直臂8的上端部設有弧形部12,弧形部12的端部設有第一輔助鉤13,第二豎直臂10的上端部設有掛環11,掛環11為圓形,掛環11的直徑為8mm,掛環11下方的第二豎直臂10上設有第二輔助鉤14,第二輔助鉤14的高度與第一輔助鉤13一樣,第二輔助鉤14包括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水平設置,左側鉤16和右側鉤17的夾角為75度,第一豎直臂8、橫臂9和第二豎直臂10的橫截面為直徑為4mm的圓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會產生額外拉伸,保持原絲質量指標不發生變化,清潔方便,堅固耐用,提高了生產效率,生產效率提高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