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太陽能電池印刷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印刷網版,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生產的不斷革新,人類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業生產也在不斷的追求聞效率聞質量。表面貼裝技術、太陽能電池電極印刷等各種涉及到聞精密網版印刷的的生產過程中,印刷網版的質量對最終印刷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傳統的絲網感光膠型網版的絲網層為編制型的聚酯網或者是編制型的金屬絲網,即網版的絲網層具有編制型的編制型特有的經緯節點,這些節點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影響最終網版的表面平整度,進一步,平整度不佳的網版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出現下料不均,此對最終的印刷產品會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專利CN201633260U公開一種太陽能電鑄金屬平網復合網版,其對復合網版的整體結構作了描述,而并未具體提出網版的內部結構細節,業內人士無法順利的通過該專利提供的信息制得性能優異的復合型網版。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主要是針對傳統的編制型絲網具有經緯節點、表面不平整的缺陷而提出一種絲網。(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所述兩層結構分別為金屬平網層及掩模感光聚合物層,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通過涂覆或壓貼的方式結合在金屬平網層上。其中,所述金屬平網可以是通過激光切割、蝕刻或電鑄工藝制得,所述金屬平網厚度為 10_50um。其中,所述金屬平網厚度為15_30um。其中,構成所述太陽能復合網版的金屬平網層中間區域為絲網格區,四周設置有帶有邊孔的非絲網格區。其中,所述絲網格的形狀為菱形、矩形、正多邊形或圓形組成的陣列。其中,所述絲網格的形狀為正方形陣列,所述正方形陣列相鄰的兩方形格中心間距為50-150um ;所述正方形陣列由兩組相互垂直的網格線組構成。其中,構成所述網格線組的網格線與所述金屬平網的網格主體邊緣呈預設角度,所述角度為45°。其中,所述絲網格區由圖形區和防斷裂輔助區構成,所述防斷裂輔助區在圖形區外圍,構成圖形區和防斷裂區的網格線是連貫的。其中,構成圖形區的網格線線徑相對于防斷裂輔助區的網格線線徑小。
其中,構成圖形區的網格線線徑寬度尺寸為10Um-50Um,構成防斷裂輔助區的網格線線徑寬度尺寸為10-75um。其中,構成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的感光物質的厚度為5-30um,其上設置有與太陽能電池電極柵線相吻合的開口。(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術方案所提供的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所述兩層結構分別為金屬平網層及掩模感光聚合物層,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通過涂覆或壓貼的方式結合在金屬平網層上。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編制型的金屬絲網存在的經緯節點,提高最終網版的表面平整度,提高印刷產品的品質。
圖1為本發明所述網版的一種結構示意 圖2為本發明所述網版的橫截面局部示意 圖3為本發明所述網版的金屬平網的結構示意 圖4為圖3中I部分放大示意 圖5為圖3中II部分放大示意 其中,21:金屬平網層;22:感光聚合物層;23:開口 ;31:絲網格區;32:非絲網格區;311:圖形區;312:防斷裂輔助區;41:網格線;42:網格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結合圖1及圖2所示,圖1所示為本發明所述太陽能復合網版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其橫截面局部示意圖。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所述兩層結構分別為金屬平網層21及掩模感光聚合物層22,其中掩模感光聚合物層22通過涂覆或壓貼的方式結合在金屬平網層21上,通過曝光顯影等工藝使得在感光聚合物層22上形成太陽能電池電極的圖案,所述電極的圖案如圖1所示的圖案11 ;感光聚合物在圖案11處為開口無連接的,如圖2所示,感光聚合物層22中間存在開口 23。結合圖3,其為以上所述太陽能復合網版的金屬平網的結構示意圖,其可以是通過激光切割、蝕刻、電鑄等工藝制得,其中優選為電鑄工藝,所述金屬平網厚度dl尺寸范圍為10-50um,進一步為15-30um,本實施例中所述金屬平網厚度dl為20um左右。構成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22的感光物質的厚度范圍d2為5-30um,進一步為10_20um,本實施例中所述感官聚合物層的厚度d2為18um左右。具體參見如圖3所示,構成所述太陽能復合網版的金屬平網層中間區域為絲網格區31,四周設置有非絲網格區32,非絲網格區32上設置有邊孔320,其可以用于后期將網板固定在網框上。進一步如圖所示,所述絲網格區31由圖形區311和防斷裂輔助區312構成,所述防斷裂輔助區312在圖形區外圍,構成圖形區311和防斷裂區312的網格線是連貫的,如圖4所示,圖4為圖3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其所示為圖形區311和防斷裂區312的邊界示意圖,構成圖形區311的網格線41和構成防斷裂區312的網格線42是連貫的;所述絲網格的形狀為菱形、矩形、正多邊形或圓形組成的陣列。所述絲網格的形狀為正方形陣列,所述正方形陣列由兩組相互垂直的網格線組構成。構成絲網格陣列區31可看作兩組網格線組,構成所述網格線組每組中的網格線等間距平行分散,相鄰的兩網格的中心間距W范圍為50-150u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絲網格陣列中相鄰的兩方形中心間距為IOOum左右。圖5所示為圖3中II部分放大示意圖,構成所述網格線組的網格線與所述金屬平網的網格主體邊緣呈預設角度,優選的網格線42與金屬平網非網格區32的邊界間的角度為 45。。構成圖形區311的網格線41線徑相對于防斷裂輔助區312的網格線42線徑小,其中構成圖形區311的網格線41線徑寬度尺寸為10um-50um,進一步為20um_35um ;構成防斷裂輔助區312的網格線42線徑寬度尺寸為10-75um,進一步為30_55um。構成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的感光物質上設置有與太陽能電池電極柵線相吻合的開口。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所述兩層結構分別為金屬平網層及掩模感光聚合物層,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通過涂覆或壓貼的方式結合在金屬平網層上。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編制型的金屬絲網存在的經纟韋節點,提聞最終網版的表面平整度,提聞印刷廣品的品質。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所述兩層結構分別為金屬平網層及掩模感光聚合物層,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通過涂覆或壓貼的方式結合在金屬平網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平網可以是通過激光切割、蝕刻或電鑄工藝制得,所述金屬平網厚度為10-50u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平網厚度為15_30umo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太陽能復合網版的金屬平網層中間區域為絲網格區,四周設置有帶有邊孔的非絲網格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網格的形狀為菱形、矩形、正多邊形或圓形組成的陣列。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網格的形狀為正方形陣列,所述正方形陣列相鄰的兩方形格中心間距為50-150um ;所述正方形陣列由兩組相互垂直的網格線組構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網格線組的網格線與所述金屬平網的網格主體邊緣呈預設角度,所述角度為45°。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絲網格區由圖形區和防斷裂輔助區構成,所述防斷裂輔助區在圖形區外圍,構成圖形區和防斷裂區的網格線是連貫的。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構成圖形區的網格線線徑相對于防斷裂輔助區的網格線線徑小。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構成圖形區的網格線線徑寬度尺寸為10um-50um,構成防斷裂輔助區的網格線線徑寬度尺寸為10-75um。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太陽能復合網版,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的感光物質的厚度為5-30um,其上設置有與太陽能電池電極柵線相吻合的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光伏制造領域,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復合網版,所述太陽能網版為兩層結構,所述兩層結構分別為金屬平網層及掩模感光聚合物層,所述掩模感光聚合物層通過涂覆或壓貼的方式結合在金屬平網層上。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編制型的金屬絲網存在的經緯節點,提高最終網版的表面平整度,提高印刷產品的品質。
文檔編號B41F15/36GK103192594SQ201210002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魏志凌, 高小平, 趙錄軍, 楊志龍 申請人:昆山允升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