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布匹印刷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布匹印刷機構。
背景技術:
在布匹印刷過程中,傳統的印刷輥加墨裝置結構復雜、合理性不足,影響加墨效率,而且印刷輥與布匹實際需印花位置經常會出現各個方向的偏差,調整繁瑣,導致印花不精確,嚴重影響布匹印刷質量。
鑒于此,本案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高效加墨且對印刷部件進行靈活高效調節,進行無偏差高質量印刷,實用性強的布匹印刷機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布匹印刷機構,包括印刷裝置,和對印刷裝置進行矯正的印刷矯正裝置;
所述印刷裝置包括處于上方對匹布直接進行印刷的印刷輥,處于下方抵頂于傳送帶下方的抵頂輥,和承載印刷輥的印刷支架;所述印刷輥配設有加墨裝置;所述加墨裝置包括直接與所述印刷輥接觸進行上墨的上墨輥,處于上墨輥下方用于盛裝油墨的墨槽,和向上墨輥噴墨的噴墨裝置;
所述印刷矯正裝置包括斜向矯正裝置、橫向矯正裝置和縱向矯正裝置;所述斜向矯正裝置設于所述印刷支架的一端;所述斜向矯正裝置包括斜向矯正曲軸,和設于機架上對斜向矯正曲軸進行轉動驅動的斜向矯正電機;所述斜向矯正曲軸上下設置,具有斜向矯正動力輸入端和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所述斜向矯正動力輸入端與所述斜向矯正電機的動力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配設有水平設置的樞接套;所述印刷支架形成有受所述樞接套撥動的斜向矯正被撥動部,所述樞接套撥動所述斜向矯正被撥動部使所述印刷支架帶動所述印刷輥相對印刷輥的軸線方向發生傾斜;所述橫向矯正裝置包括與所述印刷輥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和對卡扣部件沿印刷輥軸向驅動的橫向矯正驅動裝置;所述縱向矯正裝置為控制傳送帶傳動速度的控制器。
所述加墨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加墨軌道與所述印刷支架連接,所述加墨軌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印刷輥,所述加墨裝置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加墨裝置沿所述加墨軌道移動的加墨驅動裝置;
所述印刷支架具有承載印刷輥的連接板,所述斜向矯正裝置處于所述連接板的下方;所述斜向矯正曲軸的動力輸入端朝下,動力輸出端朝上;
所述印刷輥設有卡口;所述卡扣部件包括與所述卡口相配合的卡舌,與所述印刷輥相平行并驅動卡舌擺動的卡舌轉軸,垂直設于卡舌轉軸上驅動卡舌轉軸轉動的擺動桿,和驅動擺動桿擺動的擺動桿驅動裝置。
所述加墨軌道包括設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軌和設于所述墨槽端部與加墨滑軌相配合的加墨滑塊;所述上墨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與所述加墨軌道相平行的上墨軌道連接,所述上墨輥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上墨輥沿所述上墨軌道移動的上墨驅動裝置;所述上墨軌道包括設于所述墨槽上的上墨滑軌和設于所述上墨輥端部與上墨滑軌相配合的上墨滑塊;
所述斜向矯正被撥動部為形成于所述連接板下端并容置所述樞接套的槽口;
所述橫向矯正驅動裝置包括與所述卡扣部件連接在一起的驅動連接塊,與驅動連接塊樞接且與所述卡舌轉軸相平行的橫向矯正螺桿,和驅動橫向矯正螺桿轉動的橫向矯正電機。
所述噴墨裝置包括沿所述上墨輥設置的噴墨管,所述噴墨管形成有多個沿噴墨管長度方向排列并朝向所述上墨輥的噴墨孔;
所述橫向矯正螺桿配設有設于機架上的內螺紋部件。
所述加墨裝置設有固定所述噴墨管的管固定部;
所述樞接套為軸承;
所述驅動連接塊設有兩個與所述卡舌轉軸垂直的卡舌連接板,所述卡舌轉軸貫穿兩所述卡舌連接板并與兩卡舌連接板樞接在一起,所述卡舌設于兩所述卡舌連接板之間。
所述管固定部包括兩個對應所述上墨輥兩端設置的彎曲托手,所述彎曲托手承托于所述噴墨管的下方并彎曲弧度與噴墨管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斜向矯正電機的輸出軸朝上設置,下端固定連接于機架上;
所述內螺紋部件為設于機架上的螺母。
所述管固定部配設有抵頂鎖緊所述噴墨管的抵頂鎖緊螺桿,所述管固定部形成有與所述抵頂鎖緊螺桿相配合的螺紋孔;
所述擺動桿驅動裝置為一端與所述擺動桿端部樞接,另一端與機架樞接的氣缸。
所述上墨輥的周面形成有多個沿上墨輥軸線方向平行排列的環形墨槽。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布匹印刷機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裝置對印刷輥進行加墨,具體是上墨輥由噴墨裝置噴墨或在墨槽沾墨進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中,上墨輥對印刷輥進行上墨,印刷時,抵頂輥將布匹向上抵頂于印刷輥上與印刷輥同步運轉對布匹進行印刷;當印刷輥印花出現斜向偏差時,斜向矯正電機帶動斜向矯正曲軸轉動,利用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上的樞接套對印刷支架上的斜向矯正被撥動部進行撥動,使印刷支架帶動印刷輥相對印刷輥的軸線方向發生傾斜,以此彌補印刷輥出現的斜向偏差,而且樞接套可在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上轉動,只會對斜向矯正被撥動部產生撥動動作,而不會產生其他任何動作,確保撥動精度;當印刷輥印花出現橫向偏差時,利用橫向矯正驅動裝置驅動卡扣部件來帶動印刷輥沿軸向移動,進而彌補印刷輥出現的橫向偏差;當印刷輥印花出現沿布匹運動方向的縱向偏差時,可利用控制器控制傳送帶對布匹的傳動速度,進而彌補印刷輥出現的縱向偏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布匹印刷機構,其可高效加墨且對印刷部件進行靈活高效調節,進行無偏差高質量印刷,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使用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使用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局部A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三使用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四使用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
10-印刷裝置101-印刷輥1011-卡口102-抵頂輥103-印刷支架1031-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2-連接板20-加墨裝置201-上墨輥202-墨槽203-噴墨裝置2031-噴墨管204-管固定部2041-彎曲托手2042-抵頂鎖緊螺桿
1-斜向矯正裝置11-斜向矯正曲軸12-斜向矯正電機13-樞接套
2-橫向矯正裝置21-卡扣部件211-卡舌212-卡舌轉軸213-擺動桿214-擺動桿驅動裝置22-橫向矯正驅動裝置221-驅動連接塊2211-卡舌連接板222-橫向矯正螺桿223-橫向矯正電機
3-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本發明的一種布匹印刷機構,如圖1-5所示,包括印刷裝置10,和對印刷裝置10進行矯正的印刷矯正裝置。
印刷裝置10包括處于上方對匹布直接進行印刷的印刷輥101,處于下方抵頂于傳送帶(傳送布匹的傳送帶)下方的抵頂輥102,和承載印刷輥101的印刷支架103;印刷輥101配設有加墨裝置20;加墨裝置20包括直接與印刷輥101接觸進行上墨的上墨輥201,處于上墨輥201下方用于盛裝油墨的墨槽202,和向上墨輥201噴墨的噴墨裝置203;印刷矯正裝置包括斜向矯正裝置1、橫向矯正裝置2和縱向矯正裝置(圖中未示出);斜向矯正裝置1設于印刷支架103的一端;斜向矯正裝置1包括斜向矯正曲軸11,和設于機架3上對斜向矯正曲軸11進行轉動驅動的斜向矯正電機12;斜向矯正曲軸11上下設置,具有斜向矯正動力輸入端和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斜向矯正動力輸入端與斜向矯正電機12的動力輸出端傳動連接,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配設有水平設置的樞接套13;印刷支架103形成有受樞接套13撥動的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1,樞接套13撥動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1使印刷支架103帶動印刷輥101相對印刷輥101的軸線方向發生傾斜;橫向矯正裝置2包括與印刷輥101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21,和對卡扣部件21沿印刷輥101軸向驅動的橫向矯正驅動裝置22;縱向矯正裝置為控制傳送帶傳動速度的控制器(圖中未示出)。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裝置20對印刷輥101進行加墨,具體是上墨輥201由噴墨裝置203噴墨或在墨槽202沾墨進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202中,上墨輥201對印刷輥101進行上墨,印刷時,抵頂輥102將布匹向上抵頂于印刷輥101上與印刷輥101同步運轉對布匹進行印刷;當印刷輥101印花出現斜向偏差時,斜向矯正電機12帶動斜向矯正曲軸11轉動,利用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上的樞接套13對印刷支架103上的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1進行撥動,使印刷支架103帶動印刷輥101相對印刷輥101的軸線方向發生傾斜,以此彌補印刷輥101出現的斜向偏差,而且樞接套13可在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上轉動,只會對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1產生撥動動作,而不會產生其他任何動作,確保撥動精度;當印刷輥101印花出現橫向偏差時,利用橫向矯正驅動裝置22驅動卡扣部件21來帶動印刷輥101沿軸向移動,進而彌補印刷輥101出現的橫向偏差;當印刷輥101印花出現沿布匹運動方向的縱向偏差時,可利用控制器控制傳送帶對布匹的傳動速度,進而彌補印刷輥101出現的縱向偏差。
優選地,加墨裝置20的兩端分別通過加墨軌道與印刷支架103連接,加墨軌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印刷輥101,加墨裝置20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加墨裝置20沿加墨軌道移動的加墨驅動裝置,加墨驅動裝置具體可為氣缸;印刷支架103具有承載印刷輥101的連接板1031,斜向矯正裝置1處于連接板1031的下方;斜向矯正曲軸11的動力輸入端朝下,動力輸出端朝上;印刷輥101設有卡口1011;卡扣部件21包括與卡口1011相配合的卡舌211,與印刷輥101相平行并驅動卡舌211擺動的卡舌轉軸212,垂直設于卡舌轉軸212上驅動卡舌轉軸212轉動的擺動桿213,和驅動擺動桿213擺動的擺動桿驅動裝置214。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驅動裝置沿加墨軌道對加墨裝置20進行驅動,使加墨裝置20根據加墨需要靠近或遠離印刷輥101;利用擺動桿驅動裝置214驅動擺動桿213帶動卡舌轉軸212向相應方向轉動,使卡舌211與印刷輥101上的卡口1011卡扣在一起,當印刷輥101印花出現橫向偏差時,利用橫向矯正驅動裝置22驅動卡扣部件21來帶動印刷輥101沿軸向移動,進而彌補橫向偏差;當需要將印刷輥101拉出進行維護等操作時,可利用擺動桿驅動裝置214驅動擺動桿213帶動卡舌轉軸212向另一方向轉動,使卡舌211與印刷輥101上的卡口1011脫扣即可。
優選地,加墨軌道包括設于印刷支架103上的加墨滑軌和設于墨槽202端部與加墨滑軌相配合的加墨滑塊;上墨輥201的兩端分別通過與加墨軌道相平行的上墨軌道連接,上墨輥201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上墨輥201沿上墨軌道移動的上墨驅動裝置;上墨軌道包括設于墨槽202上的上墨滑軌和設于上墨輥201端部與上墨滑軌相配合的上墨滑塊;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1為形成于連接板1032下端并容置樞接套13的槽口;橫向矯正驅動裝置22包括與卡扣部件21連接在一起的驅動連接塊221,與驅動連接塊221樞接且與卡舌轉軸212相平行的橫向矯正螺桿222,和驅動橫向矯正螺桿222轉動的橫向矯正電機223。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上墨驅動裝置沿上墨軌道對上墨輥201進行驅動,使上墨輥201根據加墨需要靠近或遠離印刷輥101;槽口形式的斜向矯正被撥動部1031對樞接套13進行匹配容置,斜向矯正曲軸11的斜向矯正動力輸出端帶動樞接套13對斜向矯正被撥動部41進行精確撥動,使印刷支架103帶動印刷輥101產生精確水平傾斜,以此調整印刷輥101的斜向偏差;橫向矯正電機223驅動橫向矯正螺桿222向相應的方向轉動,橫向矯正螺桿222依靠機架5上相應的內螺紋部件的配合驅動而產生沿橫向矯正螺桿222軸向的動作,帶動驅動連接塊221移動,進而帶動卡扣部件21產生沿印刷輥3軸向的移動。
優選地,噴墨裝置203包括沿上墨輥201設置的噴墨管2031,噴墨管2031形成有多個沿噴墨管2031長度方向排列并朝向上墨輥201的噴墨孔(圖中未示出);橫向矯正螺桿222配設有設于機架3上的內螺紋部件。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噴墨裝置203利用噴墨管2031輸送漿墨,并利用噴墨孔將漿墨噴灑在上墨輥201上。
優選地,加墨裝置20設有固定噴墨管的管固定部204;樞接套13為軸承;驅動連接塊221設有兩個與卡舌轉軸212垂直的卡舌連接板2211,卡舌轉軸212貫穿兩卡舌連接板2211并與兩卡舌連接板2211樞接在一起,卡舌211設于兩卡舌連接板2211之間。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裝置20通過管固定部204對噴墨管進行固定;驅動連接塊221通過兩卡舌連接板2211與卡舌211和卡舌轉軸212實現連接并進行驅動。
為了實現各部件的具體結構,優選地,管固定部204包括兩個對應上墨輥201兩端設置的彎曲托手2041,彎曲托手2041承托于噴墨管的下方并彎曲弧度與噴墨管的弧度相匹配;斜向矯正電機12的輸出軸朝上設置,下端固定連接于機架3上;內螺紋部件為設于機架3上的螺母。
優選地,管固定部204配設有抵頂鎖緊噴墨管的抵頂鎖緊螺桿2042,管固定部204形成有與抵頂鎖緊螺桿2042相配合的螺紋孔;擺動桿驅動裝置214為一端與擺動桿213端部樞接,另一端與機架樞接的氣缸。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管固定部204利用抵頂鎖緊螺桿2042與螺紋孔相配合對噴墨管進行抵頂鎖緊。
優選地,上墨輥201的周面形成有多個沿上墨輥201軸線方向平行排列的環形墨槽(圖中未示出)。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環形墨槽可容納漿墨,可對上墨輥201進行持續均勻的上墨動作。
本發明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