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球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球儀。
現在市上出售和人們使用的地球儀僅是將縮小了的世界地圖印于一個圓球上,是一個縮小了的地球模型。此種地球儀只能看到一些國家、地區所處位置,雖然在其上也能計算出時區,但人卻無法同時看到24個時區,也不能直觀地反映出時區間的時差關系,及晝夜現象,這在日常工作,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不便,中國專利文獻中公開了幾種解決此種問題的方法,其中有些是將地球儀的外部套一個或兩個圈,用以顯示各時區的時間和太陽直射情況,但此種方法也不能同時看到24個時區,不能在一張圖上直觀地反映出各時區時差及太陽直射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同時看到24個時區,且能直觀地反映出各時區間的時差及太陽照射情況的地球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地球儀,其結構中包括球體、支架、支架軸,球體結構由大小兩個球冠組成,且兩個球冠之間設置有定位在大球冠底面上的印有時區的固定盤,和一個可以繞支架軸旋轉的透明的時間標志盤組,整體可組裝在支架軸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球儀外球體,本實用新型將固定盤均分成24等份,其上標有時區并與地球儀上的經度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將時間標志盤均分為24等份,其上標有時間,并標有晨昏線。
本實用新型固定盤和時間標志盤之間設有隔離墊。
本實用新型時間標志盤固定在支架軸上。
本實用新型支架軸頂端設有開啟把手,把手上有開啟螺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沒有改變原有地球儀的形狀,只是在其內部加裝有由兩個盤組成的盤組,打開小球冠,通過轉動盤組或大球冠,則可清晰地反映出各時區間的時差對應關系及太陽照射情況,使人們能在一個平面上直觀地了解時區、時差與太陽直射之間的關系,更快地接收相關知識。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A放大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B放大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固定盤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時間標志盤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總的結構包括球體1、支架2、支架軸3,且球體1分為大小兩個球冠4、5。其中在兩個球冠之間,大球冠4底面上設有一個印有時區的固定盤6。固定盤6固定安裝于大球冠4的底面上,固定盤6被均分成了24等份,其上標有時區,并且其時區與地球儀上的經度相對應,固定盤6上還標有地球自轉的方向9。在固定盤6上設有一個可繞支架軸3旋轉的時間標志盤7,固定盤6與時間標志盤7通過隔離墊8相隔離,時間標志盤7被均分為24等份,上面刻有時間和晨昏線10,其中時間標志盤7上可設置一個自由取放的止動板11,用以防止小球冠5單獨轉動。在時間標志盤7晨線與昏線交界處10的兩端可設置定位銷12,使其插入小球冠5的銷孔中,時間標志盤7由透明物質作成,通過它可以清楚地看到固定盤6上面的時區,通過轉動這個盤組中的時間標志盤7就可以從中看到時區之間的時差及太陽直射的情況,也可以將時間標志盤7固定于支架軸3上,使其不能轉動,然后按地球自轉方向轉動大球冠4,也能實現上述的效果。在支架軸的頂部還設有開啟反手13及開啟螺蓋14,旋動開啟螺蓋14,通過開啟把手13,可將小球冠5取下來,以便觀察盤組。
權利要求1.一種地球儀,其結構中包括球體、支架、支架軸,其特征在于球體結構由大小兩個球冠組成,且兩個球冠之間設置有定位在大球冠底面上的印有時區的固定盤,和一個可以繞支架軸旋轉的透明的時間標志盤組,整體可組裝在支架軸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球儀外球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球儀,其特征在于將固定盤均分成24等份,其上標有時區并與地球儀上的經度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球儀,其特征在于將時間標志盤均分為24等份,其上標有時間,并標有晨昏線。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地球儀,其特征在于固定盤和時間標志盤之間設有隔離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球儀,其特征在于時間標志盤固定在支架軸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球儀,其特征在于支架軸頂端設有開啟把手,把手上有開啟螺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球儀,其結構包括球體、支架、支架軸,其特征在于球體結構由大小兩個球冠組成,且兩個球冠之間設置有定位在大球冠底面上的印有時區的固定盤,和一個可以繞支架軸旋轉的透明的時間標志盤組,整體可組裝在支架軸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球儀外球體,拿開本實用新型的小球冠,通過轉動時間標志盤,就可以在一個平面上清楚地看到各時區之間的時差關系以及太陽照射的情況,本實用新型不改變地球儀外部形狀,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于實用。
文檔編號G09B27/08GK2410701SQ0020237
公開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8日
發明者龐云鵬, 高朝印, 靳自芳 申請人:龐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