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地球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教學用具,具體的說是指一種新型的地球儀。
背景技術:
地球儀,是縮小的地球模型,上面標志著各國以及河流、沙漠、海洋、湖泊等。地球儀可以直觀易懂地解釋地球由于自轉和傾斜地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種種自然現象,所以地球儀在現代地理教學中成了必要的教學工具。地球儀在學習地理過程中具有以下用途1、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2、認識經緯線分布特點,3、認識世界海陸的分布概況,4、演示自傳學習世界時區的劃分。現有的地球儀,一般包括底座、連接在底座上的支架以及在支架上轉動的球體,其支架呈彎弓形,球體繞著支架兩端形成的短軸轉動。這樣的地球儀造型過于簡單、安裝不方便,需在球體上開兩個與短軸配合的軸孔,且球體只能繞單一的方向轉動,無法實現任意在任意方向上轉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地球儀無法實現在任意方向上轉動、安裝不方便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上的支架以及可在支架上轉動且可透光的球體,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撐柱以及連接在支撐柱外側壁上且間隔布置的至少三個支撐桿,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均形成一凸耳,每個凸耳的內側面均開有一第一內腔,每個第一內腔內均設有第一彈簧,該第一彈簧的一端與對應的第一內腔的后端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一抵觸球,所述支撐柱的上端面開有一第二內腔,該第二內腔內設有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的一端與第二內腔的底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抵觸球。進一步的,還包括一供電照明系統,該供電照明系統包括裝設于底座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裝設于底座內部的蓄電池和無線供電發射裝置、安裝于球體內部的LED燈和無線供電接收裝置以及一與無線供電發射裝置連接的開關,該開關位于底座的一側壁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蓄電池與無線供電發射裝置電連接,所述LED燈與無線供電接收裝置電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為三個,該三個支撐桿呈弧形,且其下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柱的外側壁上,所述相鄰的兩個支撐桿之間成120°夾角。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呈拱狀。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柱呈圓臺狀。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抵觸球和第二抵觸球均為鋼珠。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結構新穎、美觀,實用性強;第一抵觸球和第二抵觸球對球體起到支撐的作用,無需在球體上開軸孔的同時可實現球體在任意方向上轉動,且球體還可單獨取出使用,安裝方便,第一抵觸球和第二抵觸球可在第一和第二內腔內滾動、伸縮且不會脫落;安裝于球體內的LED燈可使球體在夜間發光,并由太陽能供電,LED燈與蓄電池之間的供電途徑由原來的電線連接改進成由無線供電發射裝置與無線供電接收裝置進行電的傳輸,無需考慮線路布置問題,夜間觀看地球儀時,可在一定的無線供電信號接收區域內將球體單獨取出觀看,增加了地球儀使用的靈活性。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圖。圖2為本發明中底座與支架的連接圖。圖3為本發明中支撐桿的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供電系統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1、圖2和圖4。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包括底座1、安裝于底座I上的支架
2、可在支架2上轉動且可透光的球體3以及一供電照明系統4,所述底座I呈拱狀。參照附圖1、圖2和圖3。所述支架2包括固定在底座I上且呈圓臺狀的支撐柱21以及連接在支撐柱21外側壁上且間隔布置的三個支撐桿22,該三個支撐桿22的上端均形成一凸耳23,每個凸耳23的內側面均開有一第一內腔24,每個第一內腔24內均設有第一彈簧25,該第一彈簧25的一端與對應的第一內腔24的后端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一抵觸球26,所述支撐柱21的上端面開有一第二內腔(圖中未示出),該第二內腔(圖中未示出)內設有第二彈簧(圖中未示出),該第二彈簧(圖中未示出)的一端與第二內腔(圖中未示出)的底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抵觸球27,所述三個支撐桿22呈弧形,且其下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柱21的外側壁上,所述相鄰的兩個支撐桿22之間成120°夾角,所述第一抵觸球26和第二抵觸球27均為鋼珠。第一抵觸球26和第二抵觸球27可在三個第一內腔24內和第二內腔(圖中為示出)內自由伸縮滾動,其作為球體3的支撐點,可使球體3在任意方向上轉動,無需在球體3上開軸孔的同時方便球體3的安裝和取出。參照圖1、圖2和圖4。所述供電照明系統4包括裝設于底座I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41、裝設于底座I內部的蓄電池42和無線供電發射裝置43、安裝于球體3內部的LED燈44和無線供電接收裝置45以及一與無線供電發射裝置43連接的開關46,該開關46位于底座I的一側壁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41與蓄電池42電連接,所述蓄電池42與無線供電發射裝置43電連接,所述LED燈44與無線供電接收裝置45電連接。太陽能電池板41可吸收光能,所吸收的光能轉化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42內,無線供電發射裝置43與無線供電接收裝置45的發射與接收代替了導線傳輸電能的作用,在夜間使用時,按下開關46,電能由無線供電發射裝置43發射到無線供電接收裝置45,無線供電接收裝置45將電能傳送到LED燈44,使LED燈44發光,這樣的供電形式既無需考慮線路的布置問題又綠色環保,夜間觀看地球儀時,在一定的無線供電信號接收區域內,可將球體3單獨取出觀看,增加了地球儀使用的靈活性。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上的支架以及可在支架上轉動且可透光的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撐柱以及連接在支撐柱外側壁上且間隔布置的至少三個支撐桿,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均形成一凸耳,每個凸耳的內側面均開有一第一內腔,每個第一內腔內均設有第一彈簧,該第一彈簧的一端與對應的第一內腔的后端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一抵觸球,所述支撐柱的上端面開有一第二內腔,該第二內腔內設有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的一端與第二內腔的底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抵觸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供電照明系統,該供電照明系統包括裝設于底座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裝設于底座內部的蓄電池和無線供電發射裝置、安裝于球體內部的LED燈和無線供電接收裝置以及一與無線供電發射裝置連接的開關,該開關位于底座的一側壁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蓄電池與無線供電發射裝置電連接,所述LED燈與無線供電接收裝置電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為三個,該三個支撐桿呈弧形,且其下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柱的外側壁上,所述相鄰的兩個支撐桿之間成 120°夾角。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拱狀。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呈圓臺狀。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觸球和第二抵觸球均為鋼珠。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的地球儀,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上的支架、可在支架上轉動且可透光的球體,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撐柱以及連接在支撐柱外側壁上且間隔布置的至少三個支撐桿,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均形成一凸耳,每個凸耳的內側面均開有一第一內腔,每個第一內腔內均設有第一彈簧,該第一彈簧的一端與對應的第一內腔的后端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一抵觸球,所述支撐柱的上端面開有一第二內腔,該第二內腔內設有第二彈簧,該第二彈簧的一端與第二內腔的底部連接,其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抵觸球。本發明結構新穎、美觀,實用性強;可實現球體在任意方向上的轉動的同時又安裝方便,而且還增加了地球儀使用的靈活性。
文檔編號G09B27/08GK103050053SQ20121058861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培坤, 陳文明, 陳端典 申請人:泉州勁鑫電子有限公司